《痰火點雪》~ 卷四 (5)
卷四 (5)
1. 痰火戒忌
夫痰火之證,有治愈而老且壽者;有纏綿數紀,而終不可療者;有一病即治,竟不愈者。何也?如器物已損,必愛恤護持,乃可恆用而不敝,若不恤而顛擊之,寧有不壞者乎?然痰火固為惡候,治之愈與不愈,亦在人之調攝何如爾。且病之作也,始於水虧,法當絕欲存精,精足則水自復。
繼而火熾,則當薄味救水,水充則火自滅。次必戒酒以養金,金氣清肅,則生化之機復行,子受母蔭,則真陰自復,水得其權,則火自平矣,故治而愈者。以此三者之法,可缺一乎!若即病而仍酗酒恣欲,嗜啖膏粱,以火濟火,其得長生者幾希。
白話文:
痰火這種病症,有人治療後可以長壽,有人卻纏綿數十年都無法治癒,也有人一病就醫卻始終好不了。這是為什麼呢?就像器具損壞了,必須愛惜維護,才能長久使用而不損壞,如果不好好愛護反而碰撞它,哪有不壞的道理呢?雖然痰火確實是嚴重的病症,但能否治癒,也取決於病人如何調養。
發病的原因,最初是體內水分不足,此時應該節制慾望以保存精氣,精氣充足則體內水分自然恢復。
接著火氣旺盛,就應該飲食清淡來滋養水分,水分充足則火氣自然熄滅。再來必須戒酒以養肺氣,肺氣清淨,身體的生機才能恢復運行,如同母親保護孩子一樣,真陰之氣才能恢復,水分恢復主導地位,火氣自然平息,所以能夠治癒的人,都是遵循這三個方法。這三者的方法,可以缺少任何一個嗎?如果生病了仍然酗酒縱慾,喜歡吃肥膩的食物,用火來助長火氣,這樣還能長壽的機會就非常渺茫了。
2. 戒忌箴
絕戒暴怒,最遠房室,更慎起居,尤忌憂鬱,順就寒暄
節調飲食,毋以我言,虛偽無益,一或失調,噬臍何及
白話文:
絕對要戒除暴怒的情緒,盡量遠離性生活,更要小心謹慎日常生活作息,尤其要避免憂愁壓抑。順應天時,注意天氣冷暖變化。
節制並調整飲食,不要把我的話當作耳邊風,虛偽敷衍是沒有好處的,一旦身體失調,到時後悔就來不及了。
3. 戒酗酒
夫四氣以酒為先者,蓋以味甘適口,性悍壯志,賓朋無此不可申其敬爾,然聖人以酒為人合歡。又曰:惟酒無量不及亂,若此觀之,古人制酒,惟歡情適況而已,可恣飲而至劇乎!今之貪者,以酒為漿,以劇為常,必至酩酊而後已。
凡一醉之間,有事迥異,肆志顛狂,或助欲而色膽如天,或逞威而雄心若虎,或以新搜,故罵詈不避親疏,或認假作真,鬥毆無畏生死,或傷其天性,或敗壞人倫,乖名喪德,無所不為。
甚而忘形仆地,促其天年者藉藉,酒之酷厲,奚帝鴆蝮也哉!況人既病水,則火已萌其焰矣,杯酒下咽,即猶貯燼點以硝黃,涸海燎原,其可量乎?蓋酒之為性,慓悍升浮,氣必隨之,痰鬱於上,溺澀於下,渴必恣飲寒涼,其熱內郁,肺氣大傷,輕則咳嗽齁喘,重則肺痿癆瘵。
觀其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性熱,獨冠群物,藥家用之,惟藉以行其勢爾,人飲多則體敝神昏,其毒可知矣。且曲中以諸毒藥助其勢,豈不傷沖和,損營衛耗精神,竭天癸而夭人壽耶?
白話文:
喝酒這件事,在四種影響人體的氣中,酒排在第一位。大概是因為它味道甘甜順口,性質又強烈能壯大人的氣勢,宴客時沒有酒就無法表達敬意。然而,聖人認為酒是用來讓人們歡樂的。孔子也說過:「只有喝酒這件事,不要喝過量導致行為失常。」這樣來看,古人釀酒,只是為了讓人們在歡樂的場合助興而已,哪是讓人放縱地喝到過量呢!現在那些貪杯的人,把酒當水喝,喝到爛醉如泥變成家常便飯,非得喝到不省人事才罷休。
一般來說,喝醉酒後,行為會完全不同,放縱自己的慾望,行為瘋狂。有些人會藉著酒膽,色慾薰心,有些人會逞強好鬥,變得像老虎一樣兇猛。有些人喝醉了會亂罵人,不分親疏,有些人會把假的當成真的,打架鬥毆,不怕死活。這樣做會傷害天性,敗壞人倫,喪失名譽和道德,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
更嚴重的,有些人喝醉了會不省人事地倒在地上,縮短壽命的例子很多,酒的毒害,難道比毒藥還輕嗎!何況如果體內已經有火氣,再喝酒就像是把火藥堆放在餘燼上,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後果不堪設想啊!酒的性質,是強烈而向上升發的,氣也會跟著向上升。痰會鬱積在上,小便會不暢通,口渴了就會喝大量的冰涼飲品,導致熱氣鬱積在體內,嚴重傷害肺氣。輕微的會咳嗽、氣喘,嚴重的會導致肺痿、肺癆等疾病。
看看天氣寒冷到連大海都結冰的時候,只有酒不會結冰,就知道它性質燥熱,在各種東西中獨佔鰲頭。藥家使用酒,只是藉助酒的特性來引導藥力而已。人如果喝太多酒,就會身體虛弱、精神昏沉,它的毒害可見一斑。而且釀酒的過程中,會加入各種毒藥來增強酒的效力,難道不會損傷身體的平和、損耗營衛、耗費精神、損耗腎精而減少壽命嗎?
4. 絕房勞
夫四欲之中,惟色最甚,雖聖賢不能無此。故孔氏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孟氏亦曰:養心莫善於寡欲。又曰:血氣未定,戒之在色。若此觀之,則色亦人所難制者。今之膏粱逸士,晝夜荒淫,以此為樂,若悅芻豢嗜而無厭,必待精竭髓枯,氣匱力乏而後已,昧而失調,安能免於死哉?悲夫。
覺者,豈如是乎?迨夫真水既虧,則火炎痰聚,而癆瘵之症成矣。當此之際,法宜存精以覆水,奈火伏水沸,心神浮越,虛陽妄動,竟不能制而復泄其精,則猶源將涸而流將息,而復導之,寧不竭乎!噫,病至於此,非醫者之神手,凝神定慮,以治病者之欲心,割情絕愛,病者亦宜割情絕愛,以副醫者之心,庶幾可治耳!
白話文:
在人生的四大慾望中,性慾是最強烈的,即使是聖賢也無法完全擺脫。所以孔子說:「我沒見過喜好德行像喜好美色一樣的人。」孟子也說:「修養心性的最好方法是減少慾望。」又說:「年輕時血氣還不穩定,要戒除性慾。」由此看來,性慾是人很難控制的。
現在那些富貴人家的子弟,整天沉溺於淫亂,把這當成樂趣,就像喜歡吃肉一樣貪得無厭,一定要等到精盡髓枯、氣力耗盡才罷休。他們因為無知而失去了節制,怎麼能免於死亡呢?真是可悲啊!
明智的人,難道會這樣嗎?等到腎精虧損,就會導致虛火上升、痰液積聚,而形成癆病。到了這個時候,治療的原則應該是保存精氣來滋養腎水,但此時虛火壓制腎水,心神煩躁不安,虛陽妄動,竟然無法控制而又洩精。這就像泉源快要枯竭了,水流快要停止了,卻還持續引水,難道不會枯竭嗎?
唉!病到了這種地步,如果不是高明的醫生,能夠凝神靜心,先治療病人的慾望,割斷情慾,病人也應該割斷情慾,來配合醫生的治療,或許還有治好的機會啊!
5. 戒嗜利
夫諸欲之內,惟財則利益人多,蓋人非財則無以治其生。故諺云:財與命相連,然財固人所必用,但輕重較之,則財又輕於命也。何則?人既病火,則危如累卵,善調則生,失調則死,豈常病之可例視乎?必靜心寡欲,凝神定慮,毋以纖物煩擾心君,庶火息水恬,病或可瘳。於此而孜孜汲汲,終日營營,致天君失泰,而相火擅權,勢必燎原矣,利可趨乎。
白話文:
在所有慾望之中,只有錢財對人們的幫助最多,因為人沒有錢就無法維持生活。所以俗語說:「錢財和性命息息相關。」錢財固然是人們生活中必須使用的,但如果比較其重要性,錢財又比不上性命。為什麼呢?如果人得了重病,情況危急得像堆疊的雞蛋,稍微不小心就會碎裂,妥善調養則能活命,調養失當則會喪命,這種危急的病況怎麼能和普通的小病相提並論呢?必須要靜下心來,減少慾望,集中精神,安定思緒,不要讓任何細微的事物擾亂心神,這樣才能使心火平息,腎水安穩,疾病或許就能痊癒。如果在這個時候仍然汲汲營營,整天忙於追求名利,導致心神不寧,虛火旺盛,勢必會像野火燎原般難以收拾,這樣還能追求到利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