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點雪》~ 卷一 (7)
卷一 (7)
1. 自汗盜汗
夫汗者,心之液,非大熱過勞而出者,則病也。由則非一,或沖冒風雨濕邪,熏蒸郁遏,致營衛之氣不和,是以腠理開張,濈然汗出,此外邪之所為,惟徹其邪,則汗自止。若內傷之汗,非營虛則衛弱也。何則?以陰乘陽分,自然汗出者曰自汗,法當調營以益衛;以陽乘陰分,睡里汗出者曰盜汗,法當滋陰以抑陽。若病久而肌脫肉消者,晝則自汗蒸蒸,夜則盜汗襲襲,又屬陰陽兩虛也,法當氣血兩益之。
白話文:
汗水是心臟液體,如果沒有劇烈的炎熱或過度勞累而流汗,就屬於疾病。造成流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受到風邪雨濕邪氣的侵襲,導致營衛不和,腠理開張,汗水溢出,這屬於外邪引起的,只要去除外邪,汗水自然就會停止。如果流汗是內傷引起的,就與營氣虛弱或者衛氣虛弱有關。陰氣勝過陽氣,自然出汗,稱為自汗,治療方法是調節營氣來增益衛氣;陽氣勝過陰氣,睡眠中出汗,稱為盜汗,治療方法是滋陰以抑制陽氣。如果疾病纏綿日久,導致肌肉消瘦、皮肉鬆弛,白天出汗不斷,晚上盜汗不止,這屬於陰陽兩虛,治療方法是補氣養血。
大都自汗之脈,則必微而弱,盜汗之脈,則必細而澀,微主陽氣衰,細主陰氣弱。王氏之論,豈欺我乎?要之自汗盜汗,乃亡津奪液之肇端,但見是證,則當警惕以治,毋以尋常一例視也。
白話文:
患有自汗的人,脈搏大多虛弱,患有盜汗的人,脈搏大多細小且澀滯。虛弱的主要原因是陽氣衰弱,細小的主要原因是陰氣衰弱。王氏的理論,難道是在欺騙我嗎?總之,自汗盜汗是津液虧損的開始,一旦發現這種症狀,就應該及時治療,不要把它當成普通的症狀來看待。
聖曰:所謂汗為心液者,以其心主是液,如脾主涎,肺主涕,肝主淚之類,非心竅之真液也。蓋以水穀至清之液,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輸布一身,五臟六腑,四體百骸,靡不藉其營養,人所不可一日無者,猶水濕於土中,淫則浸漬,燥則乾枯,燥濕相得,則滋長萬物矣。而其所以為汗者,必藉陽氣鼓舞乃生。
白話文:
古時候說汗是心分泌的體液,是因為心臟主宰這種液體,就像脾臟主宰口水,肺臟主宰鼻涕,肝臟主宰眼淚一樣,這裡所說的並不是心臟孔竅中的真正液體。水穀之中最清澈的精華之液,是由脾的氣運化而生的精氣,由肺輸布到人體各處,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沒有一處不依靠這種液體的濡養。人就如同水濕潤了土地一樣,如果水過多則會積水浸漬,如果太少則會乾枯,乾與濕相輔相成纔可以滋養萬物。至於汗的產生,則必須要有陽氣的鼓動才能產生。
譬則造酒者,然以曲谷濕罨,置之甑中,注水於釜,迫之以火,則液氣升而為酒矣。造酒作汗之理,以此喻之,若符之合節,可異乎?夫汗則一也,而復有自汗盜汗之異,理何致也?所謂陽虛陰必湊之,抑何別耶?以陰乘陽分,是營氣不與衛氣諧也。陽主動,以動中有靜,故覺而汗出,乃曰自汗,法當補陽以養陰。
白話文:
就好像釀酒的人,把曲子、穀物和水混合在一起,放在蒸籠裡,在鍋裡注水,用火加熱,液體和氣體就會上升變成酒了。用釀酒來比喻出汗的道理,兩者是完全符合的,難道會有什麼不同嗎?
汗液本是一樣的,但卻有自汗和盜汗之分,這是什麼原因呢?所謂的「陽虛陰必湊」,是指營氣和衛氣不協調。陽氣主導活動,在活動中保持安靜,所以清醒時出汗,就叫做自汗,治療方法應該是補陽以養陰。
蓋補陽者,參、耆是也。養陰者,歸、地是也。陰虛陽必乘之,以陽侵陰分,是衛氣不與營氣和也。陰主靜,以靜中有動,故寐而汗出,乃曰盜汗。若盜之潛出,覺之即止,法當補陰以抑陽。蓋補陰者,四物是也。抑陽者,三黃是也。若夫晝則自汗,而夜盜汗者,固為陰陽兩虛,然病至於此,則醫亦掣肘矣。
白話文:
用以補益陽氣的藥有黨參、黃耆。滋養陰血的藥有當歸、生地黃。如果陰虛了,陽氣就會趁機乘虛而入,侵犯陰分,就會導致衛氣與營氣不互相協調。陰主靜,但靜中有動,所以入睡後汗出,這就是所謂的盜汗。假如盜汗是潛然而出,病人醒過來就停止了,這就應該用滋補陰血的藥物來抑制陽氣,像四物湯就是補陰藥劑。可以抑制陽氣的藥物是三黃,也就是黃連、黃柏、黃芩。如果白天自汗,晚上卻盜汗,這便是陰陽兩虛;但病情到了這種程度,醫生也束手無策了。
何也?衛氣者,晝則行陽,夜則行陰,行陽則寤,行陰則寐。今也寤寐俱汗,是陽動極而陰靜反動,總之陰氣已敗,而微陽亦自浮越矣。時將補其陽,則陰火得補而遂熾,時欲濟其陰,則陽微無以生其陰,於斯時也,惟脈大虛緩不數者,則為陰未甚虛,胃氣尚存,二法用之,或可冀其萬一耳。藉使脈來細數無力者,則為陰敗陽頹,卻倉扁復起,又何施耶?
白話文:
為什麼會這樣呢?衛氣在白天運行於陽,晚上運行於陰,運行於陽時就會醒著,運行於陰時就會睡著。現在白天晚上都出汗,是陽動極而陰靜反動,總之陰氣已經衰敗,而微弱的陽氣也自行散浮在外。此時如果要補益陽氣,那麼陰火得到補益後就會更加熾盛;此時如果想要滋補陰津,那麼陽氣微弱不足以生長陰津。在這個時候,只有脈象和大而空虛、緩慢而次數不多的,纔是陰氣還沒有非常虛弱,胃氣還健在,兩種方法都可以用,或者可以期待有一線生機。如果脈象來得細微、次數多而無力,這就代表陰氣衰敗、陽氣頹廢,即使扁鵲再世,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2. 自汗主方
治痰火證具,氣虛自汗,脈微而緩,或大而虛微者宜之,或兼夢遺亦宜之。
白話文:
治療痰火症狀明顯,氣虛導致自發性出汗,脈象微弱而緩慢,或者脈象大但虛弱的情況適用此方,如果同時有夢中遺精的症狀也適用。
黃耆(蜜炒,一錢,瀉肺火,益元氣,實腠理,止自汗),人參(清河者,五分,止一切自汗,或同當歸豬腎煮食),白朮(土炒,一錢,止自汗,或同小麥煎服,或同黃耆、石斛、牡蠣、術,主脾自汗),麻黃根(八分,止諸汗必用,或末之外撲),知母(蜜炒,去毛,一錢,清金止自汗),酸棗仁(微炒,一錢,研碎,止自汗,寧心驚,治不眠),白茯苓(去皮,一錢,止自汗盜汗並宜,或同烏梅湯服,若血虛心頭出汗者,同艾葉調服),柏子仁(微炒,研碎,一錢,養心液,止汗),牡蠣(煅,研末,一錢,氣虛自汗,血虛盜汗,同杜仲酒服,虛勞盜汗,同黃耆麻黃根煎服),龍骨(煅,研末,五分,止心驚盜汗),熟地黃(一錢,益陰養陽,止汗),
上十味治自汗之專品,惟脈不細數弦長緊實者,俱可服也。
白話文:
黃耆(蜜炒,1錢)
瀉肺火、益元氣、實腠理、止自汗。
人參 (清河產的,5分)
止一切自汗,或與當歸豬腎一起煮食。
白朮 (土炒,1錢)
止自汗,或與小麥一起煎服,或與黃耆、石斛、牡蠣、術一起服用,主治脾自汗。
麻黃根 (8分)
止諸汗必用,或研成末外敷。
知母 (蜜炒,去毛,1錢)
清金止自汗。
酸棗仁 (微炒,1錢)
研碎,止自汗、寧心驚、治不眠。
白茯苓 (去皮,1錢)
止自汗盜汗並宜,或與烏梅湯一起服用,若血虛心頭出汗者,與艾葉一起服用。
柏子仁 (微炒,研碎,1錢)
養心液,止汗。
牡蠣 (煅,研末,1錢)
氣虛自汗、血虛盜汗,與杜仲酒一起服用,虛勞盜汗,與黃耆麻黃根一起煎服。
龍骨 (煅,研末,5分)
止心驚盜汗。
熟地黃 (1錢)
益陰養陽,止汗。
若覺陰火盛者,加玄參一錢。若兼傷風,衛氣不與營氣而自汗者,加桂枝三分。外以雌雞豬肝羊胃作羹,牛羊脂酒服,皆有益於汗,以尋常作茹食之,亦宜。
白話文:
如果感覺陰虛火旺,就加玄參一錢。如果同時傷了風寒,衛氣不與營氣協調,而導致自汗,就加桂枝三分。另外,用雌雞、豬肝、羊胃做羹湯,搭配牛羊脂和酒服用,都有助於發汗。把這些食物當作日常飲食,也是很合適的。
3. 盜汗主方
治痰火證具,陰虛盜汗,脈細而數,或弦澀虛微者宜之,兼夢遺者亦宜。
白話文:
治療痰火症狀明顯,陰虛導致的盜汗,脈象細而快,或者脈象弦澀虛弱的人適用,如果有夢遺的情況也適用。
當歸身(一錢,益陰生血,止盜汗),熟地黃(一錢,滋腎水,益真陰,止盜汗),白芍藥(煨,一錢,補勞退熱,除煩益氣,瀉肝安脾,止盜汗),白茯神(去木,一錢,治同前),柏子仁(炒,一錢,研末,止心驚盜汗),牡蠣粉(一錢,治同前),黃柏(蜜炒,一錢,益腎止汗),白朮(土炒,一錢,治同前),甘草(炙,五分,瀉陰火補脾止汗),黃連(酒炒,五分,除心熱,止盜汗),麥門冬(去心,一錢,治心煩,止盜汗),浮小麥(微炒,一撮,止盜汗)
上十四味,治陰虛盜汗之聖藥,脈細數者尤宜。
白話文:
當歸身(6克,滋補陰血,止盜汗),熟地黃(6克,滋補腎陰,益真陰,止盜汗),白芍藥(9克,煨製,補益氣血,養肝安脾,止盜汗),白茯苓(9克,去木,益心脾,安心神,止盜汗),柏子仁(9克,炒製,研成細末,益氣斂汗,斂心安神,止盜汗),牡蠣粉(6克,益陰潛陽,斂汗止遺),黃柏(9克,蜜炒,益腎固精,澀腸止瀉),白朮(9克,土炒,健脾益氣,燥濕止汗),甘草(3克,炙製,清熱解毒,益氣止汗),黃連(3克,酒炒,清心瀉火,止盜汗),麥門冬(6克,去心,養陰潤肺,益氣除煩,止盜汗),浮小麥(少量,微炒,益氣止汗)
若盜汗盛者,亦加麻黃根五分,龍骨五分。若盜汗微而本證甚者,但俱以本證藥為主,如證增減,自捷影響。
白話文:
如果盜汗很嚴重,再加麻黃根五分、龍骨五分。如果盜汗輕微而本證嚴重,只以本證藥為主,如果病情加重或減輕,自己就會感覺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