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點雪》~ 卷一 (7)
卷一 (7)
1. 自汗盜汗
夫汗者,心之液,非大熱過勞而出者,則病也。由則非一,或沖冒風雨濕邪,熏蒸郁遏,致營衛之氣不和,是以腠理開張,濈然汗出,此外邪之所為,惟徹其邪,則汗自止。若內傷之汗,非營虛則衛弱也。何則?以陰乘陽分,自然汗出者曰自汗,法當調營以益衛;以陽乘陰分,睡里汗出者曰盜汗,法當滋陰以抑陽。若病久而肌脫肉消者,晝則自汗蒸蒸,夜則盜汗襲襲,又屬陰陽兩虛也,法當氣血兩益之。
大都自汗之脈,則必微而弱,盜汗之脈,則必細而澀,微主陽氣衰,細主陰氣弱。王氏之論,豈欺我乎?要之自汗盜汗,乃亡津奪液之肇端,但見是證,則當警惕以治,毋以尋常一例視也。
聖曰:所謂汗為心液者,以其心主是液,如脾主涎,肺主涕,肝主淚之類,非心竅之真液也。蓋以水穀至清之液,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輸布一身,五臟六腑,四體百骸,靡不藉其營養,人所不可一日無者,猶水濕於土中,淫則浸漬,燥則乾枯,燥濕相得,則滋長萬物矣。而其所以為汗者,必藉陽氣鼓舞乃生。
譬則造酒者,然以曲谷濕罨,置之甑中,注水於釜,迫之以火,則液氣升而為酒矣。造酒作汗之理,以此喻之,若符之合節,可異乎?夫汗則一也,而復有自汗盜汗之異,理何致也?所謂陽虛陰必湊之,抑何別耶?以陰乘陽分,是營氣不與衛氣諧也。陽主動,以動中有靜,故覺而汗出,乃曰自汗,法當補陽以養陰。
蓋補陽者,參、耆是也。養陰者,歸、地是也。陰虛陽必乘之,以陽侵陰分,是衛氣不與營氣和也。陰主靜,以靜中有動,故寐而汗出,乃曰盜汗。若盜之潛出,覺之即止,法當補陰以抑陽。蓋補陰者,四物是也。抑陽者,三黃是也。若夫晝則自汗,而夜盜汗者,固為陰陽兩虛,然病至於此,則醫亦掣肘矣。
何也?衛氣者,晝則行陽,夜則行陰,行陽則寤,行陰則寐。今也寤寐俱汗,是陽動極而陰靜反動,總之陰氣已敗,而微陽亦自浮越矣。時將補其陽,則陰火得補而遂熾,時欲濟其陰,則陽微無以生其陰,於斯時也,惟脈大虛緩不數者,則為陰未甚虛,胃氣尚存,二法用之,或可冀其萬一耳。藉使脈來細數無力者,則為陰敗陽頹,卻倉扁復起,又何施耶?
白話文:
所謂的汗,是心臟的液體,如果不是因為過熱或過度勞累而出汗,那就是生病了。導致生病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被風、雨、濕邪侵襲,導致身體內部的氣機鬱結,造成營氣和衛氣不和諧,以至於皮膚毛孔張開,汗水大量流出,這種情況是外邪造成的,只要去除外邪,汗水自然就會停止。如果是內傷引起的汗,不是營氣虛弱就是衛氣虛弱。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陰氣侵犯陽氣,自然而然就會出汗,這種情況叫做自汗,應該要調養營氣來增強衛氣;如果是陽氣侵犯陰氣,睡覺時才會出汗,這種情況叫做盜汗,應該要滋養陰氣來抑制陽氣。如果病情持續很久,導致肌肉消瘦,白天會持續不斷地出汗,晚上睡覺時會盜汗,這就是陰陽兩虛的表現,應該要同時補養氣血。
一般來說,自汗的脈象一定是微弱無力,盜汗的脈象一定是細而澀。微弱代表陽氣衰退,細澀代表陰氣虛弱。王氏的理論,難道會欺騙我嗎?總之,自汗和盜汗是身體津液流失的開端,只要出現這種症狀,就應該警惕並及時治療,千萬不要把它當作是普通的現象。
聖人說:「汗是心臟的液體」,是因為心臟主導這些液體,就像脾主導口水、肺主導鼻涕、肝主導眼淚一樣,並不是心臟裡面的真正液體。這是因為水穀精微的液體,經過脾胃的運化後,會將精華向上輸送到肺部,再分佈到全身,讓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能得到滋養,這是人每天都不能缺少的。就像水滋潤土壤一樣,太多會浸泡,太少會乾枯,只有濕潤適中,才能滋養萬物。而汗水的產生,必須要藉助陽氣的鼓動才能產生。
這就像釀酒一樣,把酒麴和穀物混合濕敷,放入甑中,在鍋中加水,用火加熱,水蒸氣上升,就變成酒了。釀酒和出汗的道理,可以用這個來比喻,兩者非常符合,有什麼不同呢?汗水雖然只有一種,但是卻有自汗和盜汗的差別,這是為什麼呢?所謂陽虛陰必會湊上去,原因是什麼呢?因為陰氣侵犯陽氣,是營氣和衛氣不協調。陽氣主動,但動中有靜,所以清醒的時候出汗,就叫做自汗,應該要補養陽氣來滋養陰氣。
補陽氣可以用人參、黃耆,滋養陰氣可以用當歸、地黃。陰氣虛弱,陽氣一定會侵犯,因為陽氣侵犯陰氣,是衛氣和營氣不協調。陰氣主靜,但靜中有動,所以睡覺時出汗,就叫做盜汗。像小偷一樣偷偷地出來,醒來就停止了,應該要補養陰氣來抑制陽氣。補陰氣可以用四物湯,抑制陽氣可以用三黃湯。如果白天自汗,晚上盜汗,就是陰陽兩虛的表現,但如果病情到了這種程度,醫生也很難處理了。
為什麼呢?衛氣白天在陽氣運行,晚上在陰氣運行,在陽氣運行時人會清醒,在陰氣運行時人會睡覺。現在白天和晚上都在出汗,是陽氣動到極致,而陰氣靜極反動,總之是陰氣已經衰敗,而微弱的陽氣也開始浮越。如果這時去補陽,那麼陰火就會因為得到補益而更加旺盛;如果想滋養陰氣,但微弱的陽氣又無法產生陰氣。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脈象呈現大虛緩而不快的,才表示陰氣還沒有太虛弱,胃氣還存在,用這兩種方法或許還能有一線希望。如果脈象呈現細數無力,那就是陰氣衰敗陽氣頹廢,即使扁鵲、倉公再次出現,也無計可施了。
2. 自汗主方
治痰火證具,氣虛自汗,脈微而緩,或大而虛微者宜之,或兼夢遺亦宜之。
黃耆(蜜炒,一錢,瀉肺火,益元氣,實腠理,止自汗),人參(清河者,五分,止一切自汗,或同當歸豬腎煮食),白朮(土炒,一錢,止自汗,或同小麥煎服,或同黃耆、石斛、牡蠣、術,主脾自汗),麻黃根(八分,止諸汗必用,或末之外撲),知母(蜜炒,去毛,一錢,清金止自汗),酸棗仁(微炒,一錢,研碎,止自汗,寧心驚,治不眠),白茯苓(去皮,一錢,止自汗盜汗並宜,或同烏梅湯服,若血虛心頭出汗者,同艾葉調服),柏子仁(微炒,研碎,一錢,養心液,止汗),牡蠣(煅,研末,一錢,氣虛自汗,血虛盜汗,同杜仲酒服,虛勞盜汗,同黃耆麻黃根煎服),龍骨(煅,研末,五分,止心驚盜汗),熟地黃(一錢,益陰養陽,止汗),
上十味治自汗之專品,惟脈不細數弦長緊實者,俱可服也。
若覺陰火盛者,加玄參一錢。若兼傷風,衛氣不與營氣而自汗者,加桂枝三分。外以雌雞豬肝羊胃作羹,牛羊脂酒服,皆有益於汗,以尋常作茹食之,亦宜。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痰火體質,兼有氣虛引起的自汗,症狀是脈象微弱而緩慢,或者脈象大而虛弱,也適合有夢遺的人。
藥材組成:
- 蜜炙黃耆(一錢):瀉肺火,補元氣,固表,止自汗。
- 清河人參(五分):止一切自汗,可以搭配當歸和豬腎一起煮食。
- 土炒白朮(一錢):止自汗,可以搭配小麥煎服,或者搭配黃耆、石斛、牡蠣、白朮一起使用,主要治療脾虛引起的自汗。
- 麻黃根(八分):止各種出汗,可以磨成粉末外敷。
- 蜜炙知母(一錢):清肺熱,止自汗。
- 微炒酸棗仁(一錢):磨成粉末,止自汗,安定心神,治療失眠。
- 去皮白茯苓(一錢):止自汗和盜汗,可以搭配烏梅湯服用,如果血虛導致心頭出汗,可以搭配艾葉調服。
- 微炒柏子仁(一錢):磨成粉末,滋養心液,止汗。
- 煅牡蠣(一錢):磨成粉末,治療氣虛自汗,血虛盜汗,可以搭配杜仲酒服用,虛勞盜汗可以搭配黃耆和麻黃根煎服。
- 煅龍骨(五分):磨成粉末,止心悸和盜汗。
- 熟地黃(一錢):滋陰補陽,止汗。
以上十味藥是專門治療自汗的藥材,只要脈象不是細數、弦長、緊實的情況,都可以服用。
如果覺得陰火旺盛,可以加入玄參一錢。如果兼有感冒,導致衛氣和營氣不協調而自汗,可以加入桂枝三分。還可以搭配雌雞、豬肝、羊胃煮成的湯羹,或者用牛羊脂肪酒服用,都有助於改善出汗的情況,平時也可以作為日常食物食用。
3. 盜汗主方
治痰火證具,陰虛盜汗,脈細而數,或弦澀虛微者宜之,兼夢遺者亦宜。
當歸身(一錢,益陰生血,止盜汗),熟地黃(一錢,滋腎水,益真陰,止盜汗),白芍藥(煨,一錢,補勞退熱,除煩益氣,瀉肝安脾,止盜汗),白茯神(去木,一錢,治同前),柏子仁(炒,一錢,研末,止心驚盜汗),牡蠣粉(一錢,治同前),黃柏(蜜炒,一錢,益腎止汗),白朮(土炒,一錢,治同前),甘草(炙,五分,瀉陰火補脾止汗),黃連(酒炒,五分,除心熱,止盜汗),麥門冬(去心,一錢,治心煩,止盜汗),浮小麥(微炒,一撮,止盜汗)
上十四味,治陰虛盜汗之聖藥,脈細數者尤宜。
若盜汗盛者,亦加麻黃根五分,龍骨五分。若盜汗微而本證甚者,但俱以本證藥為主,如證增減,自捷影響。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因為痰火、陰虛引起的盜汗,症狀是脈搏細小且快,或是脈象弦澀虛弱,也適用於兼有夢遺的人。
藥方組成:當歸身(一錢,滋養陰血,止盜汗)、熟地黃(一錢,滋養腎水,補充真陰,止盜汗)、煨白芍藥(一錢,補虛勞退熱,消除煩躁,增強氣力,疏肝安脾,止盜汗)、茯神(去木,一錢,功效同上)、炒柏子仁(一錢,研成末,止心悸盜汗)、牡蠣粉(一錢,功效同上)、蜜炒黃柏(一錢,滋養腎陰,止汗)、土炒白朮(一錢,功效同上)、炙甘草(五分,瀉陰火,補脾止汗)、酒炒黃連(五分,清除心熱,止盜汗)、去心麥門冬(一錢,治療心煩,止盜汗)、微炒浮小麥(一撮,止盜汗)。
以上十四味藥,是治療陰虛盜汗的良藥,尤其適用於脈搏細小且快的人。
如果盜汗很嚴重,可以加入麻黃根五分和龍骨五分。如果盜汗輕微,而主要症狀比較嚴重,就以治療主要症狀的藥物為主,並根據症狀的變化來調整藥物,這樣就能快速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