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點雪》~ 卷三 (12)
卷三 (12)
1. 緊
緊脈來往有力,左右彈人指,如轉索無常數,如切繩,如紉單線。又曰:緊乃熱,如為寒束之脈,故急數如此,要有神氣。《素問》謂之急,《脈訣》言寥寥入尺來,崔氏言如線,皆非緊狀,或以浮緊為弦,沉緊為牢,亦近似耳。又曰:舉如轉索如切繩,脈象因之得緊名,總是寒邪來作寇,內為腹痛外身疼。
主病,緊主諸痛,為寒,喘咳,風癇冷痰,浮緊表寒,沉緊裡寒,人迎緊盛傷寒,氣口緊盛傷食,關主心腹疼痛,尺主陰冷奔豚疝病。又曰:浮緊中惡,沉緊咳嗽。
白話文:
緊脈的脈象是搏動有力,左右彈擊手指,像轉動的繩索一樣沒有固定的規律,又像切割繩子,或是像紉縫單線一樣。也有人說,緊脈是熱性的表現,因為脈象被寒邪束縛,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急速的脈象,但必須要保有元氣。在《素問》中稱之為「急脈」,《脈訣》則說是脈氣微弱地進入尺部,崔氏說緊脈像線一樣,這些都並非是緊脈的真正狀態。有人認為浮取的緊脈是弦脈,沉取的緊脈是牢脈,這些說法也只是接近而已。還有人說,緊脈的脈象舉指時像轉動繩索,又像切割繩子,脈象因此得名為「緊」,總是因為寒邪入侵作亂,內在會引起腹痛,外在會引起身體疼痛。
緊脈主要對應的疾病是各種疼痛,還有寒症、喘咳、風癇、冷痰等。浮取的緊脈代表體表受寒,沉取的緊脈代表體內受寒。人迎脈(頸部動脈)的緊脈明顯,表示是傷寒;氣口脈(手腕動脈)的緊脈明顯,表示是飲食積滯。寸關脈的關脈位置出現緊脈,表示心腹疼痛;尺脈位置出現緊脈,表示是陰寒引起的奔豚或疝氣等疾病。還有人說,浮取的緊脈代表中邪,沉取的緊脈代表咳嗽。
2. 實
實脈浮沉皆得脈大而長,微弦,應指愊愊然,愊愊,緊實貌。《脈訣》言:如繩應指來,乃緊脈,非實也。又曰:浮沉皆得大而長,應指無常愊愊強,熱蘊三焦成壯火,通腸發汗始能康。又曰:實脈浮沉有力強,緊如彈索轉無常,須知牢脈掣筋骨,實大微弦更帶長。
主病,實脈為陽火鬱盛,發狂譫語,吐頻頻,為陽毒,或傷食大便不通,或氣痛。寸實主面赤生風,咽痛舌強,骨中氣寒。關主脾熱腹滿,尺主腹腰腸間痛而不通。經曰:血實脈實,曰脈實者,水穀為病。曰氣來實強,是為大過。《脈訣》言尺實,小便不禁,與脈尺實,小腹痛,小便難之證相反。潔古不知其謬,以為虛寒用薑、附,愈誤矣。
白話文:
實脈的脈象,不論浮取或沉取都能摸到脈搏寬大而長,帶有輕微的弦脈感,按下去感覺脈搏很有力,好像在跳動。「愊愊」是形容脈搏緊實的樣子。《脈訣》說:「脈搏像繩子一樣彈在手指上,這是緊脈,不是實脈。」又說:「不論浮取或沉取都能摸到寬大而長的脈搏,按下去感覺脈搏強而有力,沒有固定的節律,這是因為熱邪積聚在三焦,形成強烈的火熱之象,需要通利腸道、發汗才能恢復健康。」又說:「實脈不論浮取或沉取都感覺脈搏有力而強,像彈繩一樣來回跳動沒有規律,要知道牢脈會牽引筋骨,而實脈是寬大、帶有輕微的弦脈感且長。」
實脈所主之病,是陽火過盛,導致精神狂亂、胡言亂語,頻繁嘔吐,這是陽毒的表現;或者因為飲食積滯導致大便不通,或者氣機阻滯而疼痛。寸脈的實脈,主面色赤紅、生風、咽喉疼痛、舌頭僵硬、骨頭裡感到寒冷。關脈的實脈,主脾熱、腹部脹滿。尺脈的實脈,主腹部、腰部、腸道之間疼痛且不通暢。《黃帝內經》說:「血實脈實,所謂脈實,是因為水穀飲食的病變所導致。如果氣機來勢強盛,這就屬於太過的狀態。」《脈訣》說尺脈實,主小便失禁,這與脈象尺部實,主小腹疼痛、小便困難的說法相反。李杲(金元時期醫家,號潔古老人)不了解其中的錯誤,認為是虛寒而使用生薑、附子來治療,這就更錯了。
3. 長
長脈不大不小,迢迢若如循長竿末梢為平,如引繩,如循長竿,曰病。又曰:長有三部之長,一部之長,在時為春,在人為肝,心肝長,神強氣壯,腎脈長,蒂固根深。經曰:長則氣治,皆言平脈也。又曰:過於本位脈名長,弦則非然但滿張,弦脈與長爭較遠,良工尺度自能量,實牢弦緊,皆兼長脈。
主病,長脈迢迢大小勻,反常為病似牽繩,若非陽毒癲癇病,即是陽明熱勢深,大都長主有餘之病。
白話文:
長脈的脈象,不粗也不細,感覺是悠長地延伸,像在摸著長竹竿的末梢一樣,這是平脈的表現。如果感覺像拉繩子,又像摸著長竹竿,這就表示生病了。
另外,長脈有三部分都長的,也有一部分長的。整體來說,長脈對應的時令是春天,對應人體的臟腑是肝臟。如果心脈和肝脈都長,代表精神強健、氣血旺盛;如果腎脈長,代表根基穩固。醫書上說:「脈象長則氣機調暢」,都是在說平脈的狀態。
又說,脈象超過它原本的位置,就稱為長脈。脈象雖然像弦,但又不是真正的弦脈,弦脈的感覺是滿而繃緊。弦脈和長脈有所不同,有經驗的醫師能自行判斷。總之,脈象如果是實、牢、弦、緊等,都兼有長脈的特性。
長脈主病的方面,如果脈象悠長均勻,但不是正常的脈象,感覺像是牽著繩子一樣,這就是生病了。若不是陽毒或癲癇之類的病,就是陽明經的熱邪很深。大致上來說,長脈通常主有餘之病。
4. 洪
洪脈指下極大,來盛去衰。洪脈在卦為離,在時為夏,在人為心。《素問》謂之大,亦曰鉤。滑氏曰:來盛去衰,如鉤之曲,上覆而下,應血脈來去之象,象萬物敷布下垂之狀。詹氏謂如環珠者非也。《脈訣》云:季夏宜之,秋季冬季發汗通陽,俱非洪脈所宜,蓋謬也。李氏曰:脈來洪盛去還衰,滿指湧湧應夏時,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陽散火莫狐疑。
又曰:洪脈來時拍拍然,去衰來盛似波瀾,欲知實脈參差處,舉按弦長愊愊堅。
主病,脈洪陽盛血應虛,相火炎炎熱病居,脹滿胃翻須早治,陰虛泄痢可愁如,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脈洪時金不堪,肝火內虛關內察,腎虛陰火尺中看。又曰:洪主陽盛陰虛之病,泄痢失血久嗽者,忌之。經曰:形瘦脈大,多氣者死。又曰:大則病進。
白話文:
洪脈的脈象摸起來非常大,來勢強盛,去勢衰弱。洪脈在《易經》中對應離卦,在四季中對應夏天,在人體中對應心臟。《黃帝內經》稱它為「大」或「鉤」。滑氏認為,洪脈來勢強盛,去勢衰弱,像鉤子的彎曲,上端覆蓋而下垂,符合血脈來去的形象,也像萬物舒展開來向下垂落的樣子。詹氏認為洪脈像環狀的珠子是不對的。《脈訣》說,洪脈適合在季夏出現,如果在秋冬季節用發汗來疏通陽氣,都不是洪脈應該出現的情況,這應該是錯誤的。李氏說,脈象來時強盛,去時衰弱,充滿指尖,像湧泉一樣,這是夏天應該出現的脈象。如果出現在春秋冬季,可能是陽氣升發、火氣散發的現象,不要懷疑。
還有人說,洪脈來時拍打有力,去時衰弱,來時強盛,像波浪一樣。如果想知道實脈的差異,可以感覺按下去時的弦長和堅實程度。
洪脈主要對應的疾病是,陽氣過盛,血可能不足,相火過於旺盛,容易有熱病。脹滿、胃氣上逆等情況要及早治療,陰虛引起的泄瀉或痢疾需要注意。寸脈出現洪脈,代表心火上炎;肺脈出現洪脈,代表肺金無法承受;關脈出現洪脈,代表肝火內虛;尺脈出現洪脈,代表腎虛陰火旺盛。還有人說,洪脈主要對應陽氣過盛陰液不足的疾病,泄瀉、失血、久咳的人,要特別注意。經典醫書說,形體消瘦而脈象粗大,多為氣脫將死的現象。還說,脈象變大,代表病情加重。
5. 微
微脈極細而軟,按之如欲絕,若有若無,細而稍長。《素問》謂之小,氣血微則脈微。又曰:輕診可見,按之欲絕者,微也。往來如線而常有者,細也。仲景曰:脈瞥瞥如羹上肥者,陽氣微,縈縈如蛛絲細者,陰氣衰,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主病,氣血微兮脈亦微,惡寒發熱汗淋漓,胃為勞極諸虛候,女作崩中帶下醫。寸微氣促或心驚,關脈微時脹滿形,尺部見之精血弱,惡寒消痹痛呻吟。又曰:微主久虛血弱之病,陽微惡寒,陰微發熱。《脈訣》云:崩中日久成白帶,漏下多時骨木枯。
白話文:
脈象非常細小且柔軟,按下去感覺好像要斷絕,似有似無,細但稍微長一些。《素問》稱之為「小脈」,認為是氣血虛弱時的脈象。又說:輕輕觸摸就能感覺到,按下去好像要斷絕的,就是微脈;像線一樣來回跳動但一直存在的,就是細脈。張仲景說:脈象像羹湯上的油脂一樣輕微漂浮的,是陽氣虛弱;脈象像蜘蛛絲一樣細微的,是陰氣衰弱。長久生病出現這種脈象,代表病情危險;突然生病出現這種脈象,代表還有生存的希望。
主要病症:氣血虛弱時,脈象也會呈現微弱,會怕冷、發燒、流很多汗,是因胃氣過度勞損導致的各種虛弱症狀,女性則可能出現崩漏(大量出血)或白帶過多的情況。寸脈微弱時可能會有呼吸急促或心悸的現象;關脈微弱時會有腹脹的感覺;尺脈微弱時則代表精血不足,會怕冷、四肢麻木、疼痛呻吟。另外又說:微脈主要代表久病虛弱、血液不足的病症,陽氣虛弱會怕冷,陰氣虛弱會發熱。《脈訣》說:崩漏(大量出血)日久會變成白帶過多,長期漏血不止會導致骨骼和肌肉枯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