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點雪》~ 卷三 (13)
卷三 (13)
1. 動
動乃數脈,見於上下,無頭無尾如豆,厥厥動搖。仲景曰:陰陽相摶,名曰動。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形冷惡寒,此三焦傷也。成無己曰:陰陽相摶則虛者動,故陽虛則陽動,陰虛則陰動。龐氏曰:關前三分為陽,關後三分為陰,當關之位,半陰半陽,故動由虛見。又曰:動脈搖搖數在關,無頭無尾豆形圓,其源本是陰陽戰,虛者補之勝者安。
《脈訣》言尋之似有,舉之還無,不離其處,不往不來,兩關數見,含糊謬妄,殊非動脈。詹氏言其形數動,如鉤如毛者尤謬。
主病,動脈專司痛與驚,汗因陽動熱因陰,或為泄痢拘攣病,男子亡精女子崩。
白話文:
脈象的「動」是指脈搏跳動頻率較快,脈象出現的位置忽上忽下,摸起來沒有明顯的頭尾,像豆子一樣,微微顫動搖晃。張仲景認為,這是因為體內陰陽二氣互相搏擊所導致的,所以稱之為「動」。陽氣躁動就會出汗,陰氣躁動則會發熱、身體卻感覺寒冷怕冷,這是三焦功能受損的表現。成無己認為,陰陽相搏是因為虛弱所致,所以陽氣虛弱就會導致陽動,陰氣虛弱則會導致陰動。龐氏認為,關脈前三分屬陽,關脈後三分屬陰,關脈本身則是陰陽各半,所以「動」的脈象是由虛證引起的。還說,動脈跳動搖晃且頻率快,脈象位於關脈,摸起來像沒有頭尾的圓豆子,其根本原因是陰陽二氣互相爭鬥,虛弱時應當補益,強盛時則要使其平和。
《脈訣》中說,動脈摸起來好像有,提起手來卻又感覺不到,它不離開原來的位置,也不會流動,兩關脈都摸到這種快速跳動的脈象,這純粹是模糊不清的錯誤說法,絕對不是動脈。詹氏說動脈形狀快速跳動,像鉤子或毛髮一樣,更是謬誤。
動脈主要代表的病症是疼痛和驚悸,出汗是因為陽氣躁動,發熱是因為陰氣躁動。也可能出現腹瀉、痢疾、肌肉攣縮等病症。男子可能出現遺精,女子可能出現崩漏。
2. 牢
牢脈似沉似伏,實大而長,微弦。扁鵲曰:牢而長者,肝木也。仲景曰:寒則牢堅,有牢固之象。沈氏曰:似沉似伏,牢之位也,實大弦長,牢之體也。《脈訣》不言形狀,但言尋之則無,按之則有,云脈入皮膚辨息難,又以牢為死脈,皆孟浪謬誤。李氏曰:弦長實大脈牢堅,牢位長居沉伏間,革脈芤弦自牢起,革虛牢實要詳看。
主病,寒則牢堅里有餘,腹心寒痛木乘脾,疝氣癥瘕何愁也,失血陰虛卻忌之。又曰:牢主寒實之病,木實則為痛。扁鵲云:軟為虛,牢為實,失血者,脈宜沉細,反浮大而牢者死。虛病見實脈死。《脈訣》言骨間疼痛,氣居於表。池氏以為腎傳於脾,皆謬妄不經之說。
白話文:
牢脈的脈象,感覺好像沉在底下又好像浮在表面,實際上是脈搏寬大且長,並帶有輕微的弦硬感。扁鵲說:脈象牢固且長的,代表是肝的木氣過盛。張仲景說:身體寒冷時,脈象會變得牢固堅硬,有牢不可破的感覺。沈氏認為:牢脈的位置是好像沉在底下又好像浮在表面,而脈體則呈現寬大、弦硬且長的樣子。《脈訣》這本書沒有描述牢脈的形狀,只是說尋找時感覺不到,按下去才感覺到,並說脈搏在皮膚下難以辨識,還把牢脈當作是死脈,這些都是草率且錯誤的觀點。李氏則說:脈象弦硬、長且寬大,堅固有力的就是牢脈,牢脈的位置多在沉脈和伏脈之間,革脈、芤脈、弦脈都是從牢脈變化而來,判斷時要注意革脈是虛的而牢脈是實的。
牢脈所主的疾病,通常是身體寒冷且內部有實邪,會導致腹部或心臟部位的寒痛,以及肝木之氣過盛而影響到脾胃功能。疝氣、癥瘕等疾病也屬於牢脈主治的範圍。但如果是失血或陰虛的狀況,就忌諱出現牢脈。也有人說:牢脈主要代表寒實的疾病,肝木之氣過盛就會導致疼痛。扁鵲認為:脈象軟弱代表虛,牢固則代表實。失血的病人,脈象應該是沉細的,如果反而出現浮大且牢固的脈象,就代表病情危重。虛弱的病出現實脈是死症。《脈訣》認為牢脈代表骨間疼痛,病氣在體表,池氏認為是腎氣傳到脾臟所導致的,這些都是荒謬不實的說法。
3. 散
散脈大而散,有表無里,渙漫不收,無統紀無拘束,至數不齊,或多來少去,或去多來少,渙漫不收,如楊花散漫之象。又曰:散似楊花散漫飛,去來無定至難齊,產為生兆胎為墮,久病逢之不必醫。戴氏曰:心脈浮大而散,肺脈短澀而散,平脈也。心脈軟散怔忡,肺脈軟散汗出,肝脈軟散溢飲,脾脈軟散胻腫,病脈也。
若腎脈軟散,諸病脈代散,死脈也。《難經》曰:散脈獨見則危。柳氏曰:散為氣血俱虛,根本脫離之脈,產婦得之生,孕婦得之墮。李氏曰:散脈無拘散漫然,濡來浮細水中綿,浮而遲大為虛脈,芤脈中空有兩邊。
主病,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飲左關應散漫,右關軟散胻胕腫,散居兩尺魂應斷。
白話文:
散脈的脈象是寬大而鬆散,只在表面而沒有深入裡層,呈現渙散而不凝聚的狀態,沒有規律和約束,脈搏跳動的次數不整齊,有時快來慢去,有時慢來快去,整體鬆散而不收斂,就像楊花飄散的樣子。
另一種說法是:散脈像楊花一樣散漫地飛舞,來去沒有定數,難以整齊。如果產婦出現散脈是生產的徵兆,孕婦出現散脈是流產的預兆,久病之人出現散脈則不必醫治了。
戴氏認為:心脈浮大而散,肺脈短澀而散,這是正常的脈象。如果心脈呈現軟弱而鬆散的脈象,會出現心悸;肺脈軟弱而鬆散,會出現汗出;肝脈軟弱而鬆散,會出現體內積水;脾脈軟弱而鬆散,會出現下肢水腫,這些都是病態的脈象。
如果腎脈呈現軟弱而鬆散的脈象,各種疾病出現脈搏不規則或散亂的現象,這是死亡的脈象。《難經》說:單獨出現散脈是很危險的。柳氏認為:散脈是氣血都虛弱,根本脫離的脈象,產婦出現這種脈象是生產,孕婦出現這種脈象是流產。李氏認為:散脈不受拘束而散漫,就像濡脈一樣輕柔而細微,像水中的棉絮,如果脈搏浮而遲緩寬大,就是虛脈;如果脈搏中間空虛兩邊有脈,就是芤脈。
主治疾病:左手寸脈出現散脈,主心悸;右手寸脈出現散脈,主汗出;左手關脈出現散脈,主體內積水;右手關脈出現軟散的脈象,主下肢浮腫;散脈出現在兩尺部位,則代表魂魄即將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