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點雪》~ 卷三 (2)
卷三 (2)
1. 六味丸方論
干淮山藥(四兩,另末,氣味甘溫平無毒。主治傷中,補虛羸,去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強陰,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下氣止腰痛,治虛勞羸瘦,充五臟,除煩熱,補五勞七傷,除冷風,鎮心神,安魂魄,補心氣不足,開達心孔多記事,強筋骨,主泄精健忘,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凡人體虛而羸者,加而用之。
又曰:利丈夫助陰力,熟煮和蜜,或為湯煎,或為粉,並佳,干之入藥更妙,惟不宜同麵食。東垣曰:山藥入於太陰,仲景八味丸用乾山藥以其涼血能補也。亦治皮膚乾燥,以此潤之。吳氏曰:山藥入手太陰二經,補其不足,清其虛熱,肚肺為腎之上源,源既有滋流,豈無益?此八味丸所以用其強陰也。又云:食之可以避霧露。
)
香牡丹皮(用真者,去骨令淨,三兩,微焙,忌鐵,或曬乾以銅刀切,加酒拌蒸,從已至未日乾聽用,氣味辛寒無毒。忌蒜、椒、姜。治五勞勞氣,神志不足,無汗之骨蒸,衄血、吐血、補血、生血、涼血,治血中伏火除煩熱,女子經脈不通,血瀝腰痛,通關腠血脈。元素曰:牡丹乃天地之精,為群花之首,葉為陽發生也,花為陰成實也。
丹者赤也,火也。故能瀉陰胞中之火,四物湯加之,治婦人骨蒸。又曰:牡丹皮入手厥陰、足少陰,治無汗骨蒸,神不足者,手少陰,志不足者,足少陰,故八味丸中用之,治神志不足也。又能治腸胃積血,吐血、衄血,必用之藥,故犀角地黃湯用之。李氏曰:牡丹皮治手足少陰厥陰四經血分伏火,蓋伏火即陰火也,陰火即相火也。
古方惟以治相火,故腎氣丸用之。後人乃專以黃柏治相火,不知牡丹皮之功更勝也。此乃千載秘奧,人所不知,今為拈出赤花者利,白花者補,人亦罕悟,宜分別之。)
云白茯苓(去皮,三兩,氣味甘平無毒,調臟氣,伐腎邪,長陰力,保神氣,開胃止嘔逆,安心神,主肺痿痰壅,心腹脹滿,補五勞七傷,開心志,止健忘,止渴利小便,除濕益燥,和中益氣,瀉膀胱益脾骨,治腎積奔豚,丹溪曰:陰虛者,不宜用。)
新澤瀉(去根,一兩五錢,原三兩,今減之。氣味甘寒無毒。主腎虛精自瀉,治五淋,宣通水道,入腎經,去舊水,養新水,利小便,滲濕熱,行痰飲,養五臟,益氣力,肥健消水,久服耳目聰明,不飢,延年輕身,面生光,能行水,上補虛損,五臟痞滿起陰氣,止泄精,消渴,淋澀,逐膀胱三焦,停水。元素曰:澤瀉乃除濕之聖,入腎經治小便淋澀,去陰間汗,無此疾服之,令人目盲。
宗氏曰:澤瀉功長於利水。扁鵲曰:多服病人眼誠為行去水也。丸服澤瀉教人未有不小便多者,小便既多,腎氣安得復實?今人止泄精多不敢用之,八味丸用之,不過接引桂附等,歸就腎經別無他意。《本經》曰:久服明目。扁鵲曰:久服昏目,何也?易老曰:去脬中留垢,以其味鹹能瀉伏水,故也。
白話文:
六味丸方論
乾淮山藥: 性味甘溫平和,無毒。主要功效是治療身體損傷,補養虛弱,去除寒熱邪氣,補益中氣增強體力,增長肌肉,強化陰氣。長期服用可以使耳聰目明,身體輕盈不感到飢餓,延年益壽,降氣止腰痛,治療因虛勞而導致的瘦弱,充養五臟,消除煩躁發熱,補益五勞七傷,驅除冷風,鎮定心神,安定魂魄,補益心氣不足,開通心竅增強記憶力,強健筋骨,治療遺精健忘,補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解痰涎,滋潤皮膚毛髮。凡是體虛羸弱的人,都可以加用山藥。
另外,山藥對於男性有幫助增強陰力的作用。煮熟後和蜂蜜一起食用,或者煎湯服用,或是製成粉末,都很好。乾燥的山藥入藥效果更佳,但不適合與麵食同食。李東垣認為,山藥入於太陰脾經,張仲景在八味丸中使用乾山藥,是因為它能涼血並補益。山藥也可以治療皮膚乾燥,用它來滋潤。吳氏認為,山藥入於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可以補養不足,清除虛熱。肺脾是腎的上源,源頭得到滋養,下流自然也會受益。這就是八味丸使用山藥來強壯陰氣的原因。還有人說,吃山藥可以避免霧露的侵襲。
香牡丹皮: 要用真正的牡丹皮,去掉骨頭使其乾淨,稍微烘烤,忌鐵器,也可以曬乾後用銅刀切,加酒拌勻後蒸,從巳時到未時曬乾後備用。性味辛寒,無毒。忌與蒜、辣椒、生薑同用。主要功效是治療五勞勞氣,精神不足,無汗的骨蒸,衄血、吐血,補血、生血、涼血,治療血中潛伏的火熱,消除煩躁發熱,治療女子經脈不通,血瘀導致的腰痛,疏通關節和血脈。元代醫家朱丹溪認為,牡丹是天地精華,是花中之首。葉屬陽,代表生長;花屬陰,代表結果。
「丹」字是紅色的意思,也代表火。所以牡丹皮能瀉陰部潛伏的火,四物湯中加入牡丹皮可以治療婦女骨蒸。另外,牡丹皮入於手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可以治療無汗的骨蒸,精神不足是手少陰心經的問題,意志不足是足少陰腎經的問題。所以八味丸中用牡丹皮來治療精神意志不足。牡丹皮也能治療腸胃積血,吐血、衄血等,是必須使用的藥物,所以犀角地黃湯中會用到。李時珍認為,牡丹皮治療手足少陰、厥陰四經血分的潛伏火熱,這種潛伏的火熱就是陰火,陰火就是相火。
古人只用牡丹皮治療相火,所以腎氣丸中使用它。後人只用黃柏來治療相火,卻不知牡丹皮的功效更勝一籌。這是一個千古秘密,很少有人知道。現在指出,紅花的牡丹皮有利於瀉火,白花的牡丹皮有利於補益,人們很少領悟到這一點,應該加以區分。
白茯苓: 要去除外皮,性味甘平,無毒。能調理臟腑之氣,去除腎臟的邪氣,增長陰氣,保護神氣,開胃止嘔,安定心神,主要治療肺虛引起的痰多壅塞,心腹脹滿,補益五勞七傷,開闊心胸,停止健忘,止渴利小便,去除濕氣增強乾燥,調和中氣補益氣力,瀉膀胱火氣,補益脾骨,治療腎積和奔豚。朱丹溪認為,陰虛的人不宜使用白茯苓。
新澤瀉: 要去除根部,原先使用三兩,現在減為一兩五錢。性味甘寒,無毒。主要功效是治療腎虛引起的遺精,治療五淋病,疏通水道,進入腎經,去除舊水,滋養新水,利小便,滲透濕熱,疏導痰飲,滋養五臟,增強氣力,使身體肥胖健壯,消除水腫。長期服用可以使耳聰目明,不感到飢餓,延年益壽,身體輕盈,面色紅潤光澤,能疏通水道,向上補益虛損,治療五臟痞滿,增強陰氣,止遺精,止消渴,治療小便淋瀝不暢,驅逐膀胱和三焦的停滯水液。元代醫家張元素認為,澤瀉是去除濕氣的聖藥,入腎經治療小便淋瀝不暢,去除陰部的汗濕。如果沒有這些疾病而服用澤瀉,會導致眼睛失明。
宗氏認為,澤瀉的功效主要在於利水。扁鵲認為,長期服用會導致病人眼睛昏花,這是因為它能去除體內的水分。服用澤瀉製成的藥丸,沒有不小便增多的。小便增多,腎氣又怎能恢復充實?現在人們因為澤瀉容易導致遺精而不敢使用,八味丸使用它,不過是引導桂附等藥物歸於腎經,沒有其他用意。《本經》記載,長期服用澤瀉可以使眼睛明亮。扁鵲認為長期服用會使眼睛昏花,這是為什麼呢?易老認為,這是因為澤瀉可以去除膀胱中的污垢,它味鹹能夠瀉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