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點雪》~ 卷三 (3)
卷三 (3)
1. 六味丸方論
瀉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腎,經虛,故昏目。王履曰:宗氏之說,王氏韙之,竊謂八味丸以地黃為君,余藥佐之,非止補血兼補氣也。所以陽旺則能生陰血也。又按:《本草正誤》謂弘景曰:仙經服食,斷谷皆用之。亦云:輕身能步行水上。頌曰:仙方只單服澤瀉一味,搗爛篩末水調,日服六兩,百日體堅,而健行。
李氏曰:《神農》書列澤瀉於上品,復云:久服輕身,面生光,能行水上,典術云:澤瀉久服能令人輕身,日行五百里,走水上,一名澤芝,陶蘇皆以為是然,愚竊疑之,澤瀉行水瀉腎,久服且不可,又安有此神功耶?其謬可知。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大抵六味丸用之,無乃伐腎邪而已,若以之配茯苓、丹皮各三兩,恐走瀉太甚,余故減半俟。後之明哲以為何如?)
上六味,各為法制,另末,用白蜜四兩,煉熟,以前山藥末攪成干糊,為丸如梧子大,每百丸,清晨滾白湯或淡鹽湯下,日二服。若既病痰火,諸證悉具者,余加麥門冬二兩,五味子一兩。若相火熾盛,咽乾口燥,余加黃柏、知母,各蜜炒二兩。
白話文:
六味丸的藥理探討認為,它的作用是排泄體內潛藏的水濕,清除體內積垢,因此能使視力清晰。小便順暢則能增強腎功能。如果腎精虧虛,眼睛就會昏花。王履認為,宗氏的說法是正確的,而王氏的觀點也對。我認為八味丸以熟地黃為主要成分,其他藥物輔助,不僅能補血,也能補氣。這是因為陽氣旺盛就能產生陰血。另外,《本草正誤》記載,陶弘景說,仙人服用此藥,斷食也能生存,還能輕身到可以在水上行走。還有人說,仙家方子只單獨服用澤瀉一味,搗爛成粉用水調服,每天服用六兩,百日後身體會變強壯,且能健步如飛。
李時珍認為,《神農本草經》將澤瀉列為上品藥,並說久服可以輕身,使面色有光澤,並能在水上行走。典籍也說澤瀉久服能使人輕身,一天能走五百里,在水上行走,又名澤芝。陶弘景和蘇恭都認為這是真的。但我個人懷疑,澤瀉的作用是利水瀉腎,久服本來就不適宜,又怎麼可能有這麼神奇的功效呢?這其中的謬誤很明顯。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六味丸的藥效,大概只是驅除腎邪而已。如果再配上茯苓、丹皮各三兩,恐怕走瀉太過,所以我將這兩種藥的用量減半。後世的聰明人認為如何呢?
以上六味藥,要各自依照方法炮製,磨成細末,然後用四兩煉熟的白蜜,與先前準備好的山藥粉末攪拌成濃稠的糊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早晨用溫開水或淡鹽水送服一百丸,一天服用兩次。如果已經出現痰火等各種症狀,可以再加入麥門冬二兩、五味子一兩。如果相火旺盛,咽喉乾燥口渴,可以再加入蜜炒過的黃柏、知母各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