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居中

《痰火點雪》~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黃耆益損湯

治男婦、童子、室女、諸虛百損,五勞七傷,骨蒸潮熱,腰腹俱急,百節痠痛,夜多盜汗,心常驚悸,煩躁唇焦,嗜臥少力,肌膚瘦瘁,咳嗽多痰,咯唾血絲,往來寒熱,頰赤神昏,不思飲食,服藥熱者則燥,沖滿上焦,涼者則胸滿而腹痛,及治火病,營衛不調,婦人產後血氣不復,並宜服之。

黃耆(蜜炒,一錢),當歸(身,一錢),人參(五分),石斛(去梗,一錢),白朮(土炒,八分),白茯苓(一錢),白芍(煨,一錢),山藥(一錢),甘草(炙,八分),牡丹皮(八分),麥門冬(去心,一錢),五味子(十五粒)

上十三味作一劑,薑、棗引,水煎服。

按:方曰:益損者以諸藥益人之損多矣。方意以黃耆補虛益損,養氣生精,健脾而潤肺也。以人參補勞傷虛損,益氣而生陰也。以石斛治五臟虛癆羸瘦,長肌肉,壯筋骨,消痰,澀丈夫元陽也。以白朮生津止渴,益胃而補肝也。以當歸補血,去舊生新也。以茯苓利竅,除濕益氣、和中,治濕之本也。

以白芍散惡逐瘀,平肝以助脾也。以川芎治吐衄諸血,為血分之氣藥也。以熟地黃補血填精,益腎而補真陰也。以山藥補肝而益腎也。以牡丹皮為和血、生血、涼血之品也。以麥門冬止虛勞客熱,心煩燥渴,滋化源之要藥也。以五味子滋水清金而治諸血也。以甘草瀉火熱而補脾氣也。

是方治症固多,而其藥品亦多且銳,是亦攻守並備者也。原有肉桂、半夏,余亦去之。

白話文:

這個藥方「黃耆益損湯」主要治療男女老幼各種虛弱損耗的病症,像是身體勞累造成的五勞七傷、骨蒸潮熱(像潮水一樣發作的發熱)、腰腹部疼痛急迫、全身關節痠痛、夜間盜汗、容易心悸、煩躁口乾、只想躺著沒力氣、肌肉消瘦、咳嗽多痰、咳血絲、忽冷忽熱、臉頰發紅、精神昏沉、食慾不振等。如果服用藥性偏熱的藥物會覺得更燥熱,導致上腹脹滿;服用藥性偏涼的藥物則會胸悶腹痛。這個藥方也可用於治療體內有火、營衛不調(身體的陰陽失衡)等疾病,以及婦女生產後氣血尚未恢復的狀況。

藥方組成如下: 黃耆(蜜炒過,一錢)、當歸(身,一錢)、人參(五分)、石斛(去梗,一錢)、白朮(用土炒過,八分)、白茯苓(一錢)、白芍(煨過,一錢)、山藥(一錢)、甘草(炙烤過,八分)、牡丹皮(八分)、麥門冬(去心,一錢)、五味子(十五粒)。

以上十三味藥材合為一劑,用生薑和紅棗做藥引,用水煎服。

這個藥方名為「益損」,是因為藥物能補益人體的多種虧損。藥方主要是用黃耆來補虛損,滋養氣血,強健脾胃,潤澤肺部。用人參補勞傷造成的虛損,補氣並滋養陰液。用石斛治療五臟虛弱消瘦,增長肌肉,強壯筋骨,化痰,收斂男子元陽。用白朮來生津止渴,健胃並補肝。用當歸補血,去除舊血,產生新血。用茯苓來疏通體內通道,去除濕氣,補益氣血,調和脾胃,從根本上治療濕氣。

用白芍來散除惡血,去除瘀血,平肝來幫助脾胃功能。用川芎治療吐血、流鼻血等各種出血症狀,是血分藥中的氣藥。用熟地黃補血填精,滋養腎臟,補益真陰。用山藥來補肝並滋養腎臟。用牡丹皮來和血、生血、涼血。用麥門冬來止虛勞發熱,心煩口渴,是滋養體內陰液的重要藥物。用五味子滋養腎水,清理肺金,來治療各種出血症狀。用甘草來瀉火熱並補益脾氣。

這個藥方治療的病症雖然很多,藥材也多且藥性強,可說是一個攻補兼具的方子。原本方中有肉桂和半夏,我把它們去掉了。

2. 柴前梅連散

治骨蒸癆瘵不痊,三服除根,其效如神。又治五勞七傷,虛弱羸瘦發熱者,宜服之。

柴胡(去蘆,二錢),前胡(去蘆,二錢),烏梅(去核,五枚),胡黃連(二錢)

上作一劑,用豬膽一個,脊髓一條,韭白一錢,童便二盞,煎服。

按:《本草》云:柴胡治癆之羸瘦,補五勞七傷,益氣力,消痰止嗽,潤心肺大腸,退潮熱肌熱之捷品也。前胡清肺熱,化痰熱,推陳致新之藥也。烏梅止虛勞骨蒸也。胡黃連治傳屍骨蒸,勞熱自汗也。劫勞退熱,寧過此乎。

白話文:

此方劑主要治療因骨蒸勞瘵久病不癒,服用三次即可斷根,效果非常神奇。也適用於治療五勞七傷、身體虛弱消瘦且發熱的病症。

藥方組成:柴胡(去除根部,二錢)、前胡(去除根部,二錢)、烏梅(去除果核,五枚)、胡黃連(二錢)。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加入豬膽一個、豬脊髓一條、韭菜的白色部分一錢、童子尿兩杯,一起煎煮後服用。

《本草綱目》記載:柴胡能治療因勞損引起的消瘦,補益五勞七傷,增強體力,消除痰液,止咳,滋潤心肺和大腸,是迅速退潮熱肌熱的良藥。前胡能清除肺熱,化解痰熱,是促進新陳代謝的藥物。烏梅能止住因虛勞引起的骨蒸發熱。胡黃連能治療傳染性骨蒸,以及勞累引起的發熱和自汗。能如此迅速退勞熱的,恐怕沒有比這更有效的了。

3. 蛤蚧散

治虛勞咳嗽咯血,潮熱盜汗,不思飲食。

蛤蚧(一對,洗淨,酥炙),人參(五錢),百部(去苗,五錢),紫菀(取茸,五錢),貝母(五錢),款冬花(三錢),阿膠(蛤粉炒,五錢),鱉甲(醋炙,五錢),柴胡(五錢),甘草(炙,一錢),杏仁(去皮、尖,三錢),黃耆(蜜炒,五錢)

上十二味,為粗末,每五錢,水煎服。

按:方意以蛤蚧治虛勞傳屍,咳嗽咯血。以黃耆瀉陰火而退潮熱,治虛勞自汗,補肺虛而瀉肺火也。以人參治虛勞痰弱,吐衄咯唾諸血,益陽而生陰也。以款冬花為溫肺治嗽之要也。以紫菀止上氣咳嗽膿血,消痰而益肺也。以貝母治喘嗽上逆,煩熱消渴,止汗而安五臟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蛤蚧散」是用來治療因虛勞引起的咳嗽、咳血,以及出現潮熱、盜汗、食慾不振等症狀。

藥方組成包括:蛤蚧一對(洗乾淨後用酥油烤過),人參五錢,百部(去除根苗)五錢,紫菀(取其絨毛部分)五錢,貝母五錢,款冬花三錢,阿膠(用蛤粉炒過)五錢,鱉甲(用醋烤過)五錢,柴胡五錢,甘草(烤過)一錢,杏仁(去皮、尖)三錢,黃耆(用蜂蜜炒過)五錢。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磨成粗粉,每次取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此藥方的用意是利用蛤蚧來治療虛勞導致的傳染性疾病,以及咳嗽咳血的症狀。用黃耆來降低虛火,退潮熱,治療因虛勞引起的自汗,同時補肺虛和瀉肺火。用人參來治療虛勞引起的痰液稀薄,以及吐血、流鼻血、咳血等各種出血症狀,增強陽氣以滋生陰液。用款冬花作為溫潤肺部、止咳的主要藥材。用紫菀來止住氣喘、咳嗽、咳膿血,並能化痰和補益肺部。用貝母來治療氣喘、咳嗽、氣逆,以及煩躁發熱、口渴等症狀,能止汗並安定五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