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居中

《痰火點雪》~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附:諸方

泄瀉丸,治火病,便溏或瀉,或下迫窘痛,或脾泄腎泄,並可主之。

白朮(土炒,四兩),橘紅(留白,二兩),白芍(煨,二兩),白茯苓(去皮,二兩),蓮肉(去皮、心,二兩),芡實(取生肉,二兩),腹痛後重,加木香二錢。久瀉加肉蔻麵裹煨熟去油五錢,訶子麵煨取肉五錢。若每清晨溏瀉一二次,名腎瀉,加破故紙炒五錢。若食不消化,加麥芽炒取末五錢,無上諸症者不用。

上俱為細末,用淮山藥六兩,另末,以荷葉煮水為糊,丸如梧子大,每百丸或五七十丸,食遠或清晨,清米湯、滾白湯俱可下。

二神丸,治清晨溏瀉一二次,名腎泄,或久泄脈沉無力。

破故紙(炒),肉豆蔻(麵煨,去油,各一兩),末之,棗肉丸如梧子大,每二三十丸,臨臥淡鹽湯下,或空心米飲下。

當歸厚朴湯,治肝經受寒,面色青慘,臥而泄利。

當歸(酒洗,二兩),厚朴(制過,二兩),官桂(二兩),良薑(三兩)

上每三錢,水煎,食前服。

家蓮散,治泄瀉經久不止。

蓮肉(水泡,去皮、心,微火焙乾,四兩),川厚朴(去皮,薑汁浸炒,一兩),乾薑(炒黑色,一兩)

上三味為末,每服米飲調下二三匙,日三服。

養元散,治久泄飲食少進。

糯米一升,水浸一宿,濾干,慢火炒令極熟,為細末,入淮山藥、芡實肉、蓮肉各三兩,胡椒末一錢,和勻,每日清晨用半盞,再入砂糖二匙,滾湯調服。

訶子散,治久泄腹痛。

訶子(一兩,半生,半面裹煨),木香(五錢),甘草(二錢),黃連(三錢)

上四味為末,每服二錢,以白朮、白芍湯調下,如泄止痛不已,加厚朴一兩,泄其邪氣也。

海上奇方,治脾泄,即經年者無不愈。

用半大腳魚數枚,煮半熟,擇出淨肉,炭火上焙乾為末,如腳魚肉末二升,用黏糯米粉各半,共約一升,合勻,用不油白朮一兩,肉豆蔻麵裹煨熟一兩,為末,與米粉三升,二味各用三兩,同為末,醋糊為丸,每空心米湯下七十丸,神效。

白話文:

附錄:諸方

泄瀉丸,治療因火邪引起的疾病,症狀為大便稀溏或腹瀉,或者有急迫的便意和腹痛,或是脾虛腹瀉、腎虛腹瀉,這些情況都可以使用此方。

藥材組成:白朮(用土炒過,150克),橘紅(保留白色部分,75克),白芍(煨過,75克),白茯苓(去皮,75克),蓮子肉(去皮、去心,75克),芡實(取生的肉,75克)。如果腹痛、有便後重墜感,加入木香7.5克。若是久瀉不止,加入用麵包裹煨熟、去油的肉豆蔻18.5克,以及煨過取肉的訶子18.5克。如果每天清晨腹瀉一兩次,屬於腎虛腹瀉,加入炒過的破故紙18.5克。如果消化不良,加入炒過磨成粉的麥芽18.5克。沒有以上這些症狀,就不需要加這些藥材。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另外準備淮山藥225克,磨成粉。用荷葉煮水做成糊,將藥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50到100顆,可以在飯後或清晨服用,用清米湯或熱開水送服。

二神丸,治療每天清晨腹瀉一兩次,屬於腎虛腹瀉,或是久瀉導致脈象沉弱無力。

藥材組成:炒過的破故紙、用麵包裹煨過、去油的肉豆蔻,各37.5克。將藥材磨成粉,用棗泥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20到30顆,臨睡前用淡鹽水送服,或者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當歸厚朴湯,治療肝經受寒,導致面色蒼白,躺下就腹瀉。

藥材組成:用酒洗過的當歸75克,製過的厚朴75克,官桂75克,良薑112.5克。

每次取藥材11克,用水煎煮,飯前服用。

家蓮散,治療腹瀉持續不止。

藥材組成:用水泡過、去皮去心的蓮子肉(用微火烘乾)150克,去皮後用薑汁浸泡炒過的川厚朴37.5克,炒至黑色的乾薑37.5克。

將以上三味藥材磨成粉,每次服用時用米湯調服7.5到10克,每天服用三次。

養元散,治療久瀉導致食慾不振。

藥材組成:糯米1升(用水浸泡一夜,瀝乾,用小火炒至極熟,磨成細粉),加入淮山藥、芡實肉、蓮子肉各112.5克,胡椒末3.75克,混合均勻。每天清晨服用半盞,再加入砂糖7.5克,用熱開水沖調服用。

訶子散,治療久瀉引起的腹痛。

藥材組成:訶子37.5克(一半生用,一半用麵包裹煨過),木香18.75克,甘草7.5克,黃連11.25克。

將以上四味藥材磨成粉,每次服用7.5克,用白朮、白芍湯調服。如果腹瀉停止但腹痛未止,加入厚朴37.5克,以疏散邪氣。

海上奇方,治療脾虛腹瀉,即使是多年的腹瀉也能治癒。

藥材組成:用半大的甲魚數隻,煮至半熟,取出淨肉,用炭火烘乾磨成粉,約2升。糯米粉也取約1升,與甲魚肉粉混合均勻。另準備不含油脂的白朮37.5克、用麵包裹煨熟的肉豆蔻37.5克,磨成粉,與米粉3升混合,以上兩味各取112.5克,也磨成粉,用醋做成糊,製成藥丸。每次空腹用米湯送服70顆,效果非常好。

2. 附:捷方

五更溏泄,用五味子二兩,吳茱萸五錢,二味炒香為末,每陳米湯下三錢。

水泄,用神麯炒香六兩,茴香五錢,生薑三兩為末,米糊丸,每服五七十丸。

痰積泄瀉,用海石、青黛、黃芩薑汁炒、神麯乾炒為丸,每服三五十丸。

暴水泄不止,用肉豆蔻三個,麵裹煨熟,為細末,只作一服,食前陳米湯下。

脾胃中風溫滑瀉,用川芎、神麯、炒白朮、附子泡各等分。

上為末,曲糊丸,米湯下。

白話文:

附:捷方

黎明時分腹瀉,用五味子二兩、吳茱萸五錢,將這兩味藥炒香後磨成粉末,每次用陳米湯送服三錢。

拉水狀腹瀉,用炒香的神麯六兩、茴香五錢、生薑三兩,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五七十丸。

因為痰液堆積引起的腹瀉,用海石、青黛、黃芩用薑汁炒過、神麯乾炒,一起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三五十丸。

突然大量腹瀉不止,用肉豆蔻三個,用麵包裹後煨熟,磨成細末,一次服用,在飯前用陳米湯送服。

因脾胃虛弱受風引起的腹瀉,用川芎、神麯、炒白朮、泡過的附子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酒麴糊做成藥丸,用米湯送服。

3. 附:名醫治驗

一人之水穀不化,腹作雷鳴,自五月至六月不愈,諸醫以並聖散子豆蔻丸,雖止一二日,藥力盡復作,戴至而笑曰:經云:春傷於風,夏必飧泄,有水穀直過而不化。又云:水穀不化,熱氣在下,久風入中,中者,脾胃也。風屬甲乙,脾屬戊己,甲乙雖克戊,腸中有風,故鳴。

經曰: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診兩手脈皆浮數,為病在表也。可汗,直斷曰:風隨汗出。以火二盆,暗置床下,不令病人見,詒之入室,更服麻黃湧劑,乃閉其戶,從外鎖之,汗出如洗,待一時開戶減火,須臾而汗止,泄亦止,風非汗不出,故宜汗之而愈。若脾虛泄瀉,又不可以此類而論也。

白話文:

有一個人消化不良,肚子總是咕嚕咕嚕叫,從五月到六月都沒好,很多醫生都用並聖散子和豆蔻丸這些藥,雖然能止住一兩天,但藥效一過又復發。戴醫生看到這種情況就笑著說:「醫書上說,春天受到風邪,夏天一定會拉肚子,食物會直接通過腸胃而不消化。又說,食物不消化,是因為熱氣在下,時間久了風邪就會進入體內,這裡的體內指的就是脾胃。風邪屬木,脾屬土,木雖然會剋土,但腸胃裡有風,所以才會咕嚕咕嚕叫。

醫書又說:木氣太旺的年份,風邪會盛行,脾土就會受到邪氣侵擾,民眾就會出現拉肚子,大便裡面有未消化食物的症狀。診斷他的兩手脈象都是浮而數,表示病在體表。應該讓他發汗,我直接斷定說:風邪會隨著汗液排出。我把兩個火盆暗暗地放在床下,不讓病人看到,然後請他進房間,再給他服用麻黃發汗的藥,接著把門關上從外面鎖起來。病人汗如雨下,等了一個時辰後開門把火移開,過一會兒汗就停了,拉肚子也止住了。風邪不透過發汗是排不出去的,所以要用發汗的方法才能治好。但如果是脾虛引起的拉肚子,就不能用這種方法來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