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居中

《痰火點雪》~ 卷三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2)

1. 實熱瀉之

氣,木通,豬苓,滑石,瞿麥,澤瀉,燈草

白話文:

氣:指人體內部的生命活動機能,包括陰陽、氣血、臟腑、經絡等。

木通: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

豬苓:是一種中草藥,具有利尿消腫、健脾益氣的功效。

滑石: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瞿麥: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

澤瀉:是一種中草藥,具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燈草: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血,地黃,蒲黃,赤茯苓,梔子,牡丹皮

白話文:

地黃、蒲黃、赤茯苓、梔子、牡丹皮,這些藥材可以幫助活血化瘀。

2. 虛寒補之

氣,白朮,楝實,茴香,砂仁,神麯,扁豆

血,桂心,玄胡索

白話文:

  • 氣:川芎、白芷、甘草、羌活、獨活、防風、細辛。

  • 白朮:白朮。

  • 楝實:楝實。

  • 茴香:茴香。

  • 砂仁:砂仁。

  • 神麯:神曲。

  • 扁豆:扁豆。

3. 本熱寒之

降火,黃柏,黃芩,黃連,連翹,梔子

白話文:

降火的中藥:

  • **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瀉痢、赤白濁帶、瘡瘍腫痛等症狀。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瀉痢、赤白濁帶、瘡瘍腫痛等症狀。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瀉痢、赤白濁帶、瘡瘍腫痛等症狀。

  •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丹毒等症狀。

  • **梔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煩渴、瘡瘍腫痛、丹毒等症狀。

4. 標熱散之

解肌,藁本,羌活,防風,蔓荊

白話文:

解除肌肉疼痛:藁本、羌活、防風、蔓荊。

膀胱主精液,為胞之府,氣化乃能出,號州都之官,諸病皆干之。

本病:小便淋瀝,或短數,或黃赤,或白,或遺矢,或氣痛。

標病:發熱惡寒,頭痛腰脊強,鼻窒,足小趾不用。

白話文:

膀胱掌管精液,是胞宮的所在,通過氣化作用才能排出體外,被稱為州都之官,各種疾病都會影響到它。

本病的症狀包括:小便滴瀝不暢,或者尿量少且頻繁,或者尿色黃赤,或者尿色白,或者遺尿,或者感到氣痛。

標病的症狀有:發熱怕冷,頭痛,腰背僵硬,鼻塞,足小趾無力。

5. 實熱瀉之

瀉火,滑石,豬苓,澤瀉,茯苓

白話文:

瀉火:去除體內的火熱之氣。

滑石: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豬苓:一種中藥材,具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澤瀉:一種中藥材,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

茯苓:一種中藥材,具有健脾益氣、補腎固精的功效。

6. 下虛補之

熱,黃柏,知母

白話文:

熱,用黃柏和知母。

寒,桔梗,升麻,益智,烏藥,山茱萸

白話文:

  • 寒:具有寒涼性質,可以清熱瀉火。

  • 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散結的作用。

  • 升麻:具有升舉陽氣、解表散寒的作用。

  • 益智:具有補益智力、健脾益氣的作用。

  • 烏藥:具有溫中散寒、止瀉固精的作用。

  • 山茱萸:具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的作用。

7. 本熱利之

降火,地黃,梔之,茵陳,黃柏,牡丹皮,地骨皮

白話文:

降火:

  • 地黃: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祛火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引起的口乾、咽痛、牙齦腫痛等症狀。
  • 梔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降火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痹、瘡癤、咽喉腫痛等症狀。
  • 茵陳: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疸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黃疸、皮膚瘙癢等症狀。
  • 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瀉痢、瘡癤腫毒、咽喉腫痛等症狀。
  • 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痹、瘡癤腫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 地骨皮: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引起的口乾、咽痛、牙齦腫痛等症狀。

8. 標寒發之

發表,麻黃,桂枝,羌活,蒼朮,防己,黃耆,木賊

白話文:

發表,用麻黃、桂枝、羌活、蒼朮、防己、黃耆、木賊等藥材。

9. 引經報使

手少陰心經(黃連、細辛),手太陽小腸(藁本、黃柏)

白話文:

手少陰心經(黃連、細辛):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心火上炎、心煩失眠、口舌生瘡等症狀。
  • 細辛: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風寒頭痛、鼻塞流涕、牙痛、咽喉腫痛等症狀。

手太陽小腸(藁本、黃柏):

  • 藁本: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小腸濕熱、腹瀉痢疾、血尿等症狀。
  • 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小腸積熱、腹痛腹瀉、瘡癤腫痛等症狀。

足少陰腎(獨活、知母、桂枝、細辛),足太陽膀胱(羌活),手太陰肺(桔梗、白芷、升麻、蔥白)

白話文:

  • 足少陰腎:獨活、知母、桂枝、細辛。

  • 獨活:舒筋活絡,散寒止痛。

  • 知母:清熱滋陰,涼血止血。

  • 桂枝:溫經通陽,散寒解肌。

  • 細辛:溫散寒邪,通竅止痛。

  • 足太陽膀胱:羌活。

  • 羌活:祛風濕,散寒止痛。

  • 手太陰肺:桔梗、白芷、升麻、蔥白。

  • 桔梗:宣肺止咳,祛痰利咽。

  • 白芷:宣肺通竅,散寒止痛。

  • 升麻:升陽舉陷,散寒解表。

  • 蔥白:宣肺通竅,散寒解表。

手陽明大腸(白芷、石膏、升麻),足太陰脾(升麻、葛根、蒼朮、白芍)

白話文:

手陽明大腸經:(白芷、石膏、升麻)

足太陰脾經:(升麻、葛根、蒼朮、白芍)

足陽明胃(白芷、石膏、升麻、葛根),手厥陰心胞絡(柴胡、牡丹皮、石膏)

白話文:

足陽明胃經(白芷、石膏、升麻、葛根)

手厥陰心胞絡經(柴胡、牡丹皮、石膏)

足少陽膽(柴胡、青皮),足厥陰肝(青皮、川芎、吳茱萸、柴胡)

白話文:

足少陽膽經藥:柴胡、青皮

足厥陰肝經藥:青皮、川芎、吳茱萸、柴胡

手少陽三焦(連翹、柴胡、上地骨皮、中青皮、下附子)

白話文:

手少陽三焦經: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提陽氣的功效。

上地骨皮: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養肝的功效。

中青皮:具有理氣化痰、健脾消食的功效。

下附子: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

10. 五味宜忌

岐伯曰:木生酸,火生苦,土生甘,金生辛,水生咸。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軟,而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此五味各有所利,四時五臟,病隨所宜也。又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骨氣以清,長有天命。又曰: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崇其根,二氣常存。

春食涼,夏食寒,以養陽;秋食溫,冬食熱,以養陰。

白話文:

岐伯說:木屬性生出酸味,火屬性生出苦味,土屬性生出甘味,金屬性生出辛味,水屬性生出鹹味。辛味具有發散的作用,酸味具有收斂的作用,甘味具有緩和的作用,苦味具有堅固的作用,鹹味具有軟化的作用,而毒藥可以攻克邪氣,五穀可以養人,五果可以滋補,五畜可以益氣,五菜可以充實營養。將這些氣味調和起來服用,可以補益精氣,這五味各有各的益處,四季五臟,疾病應當根據所宜來治療。又說:陰的產生,本在五味,陰的五官,損傷在五味之中。骨骼端正,筋脈柔軟,氣血流通,腠理緻密,骨氣清正,才能長壽。又說:聖人春季夏季養陽氣,秋季冬季養陰氣,以充實其根本,使陰陽二氣常存。

五欲,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腎欲咸,此五味合五臟之氣也。青色宜酸,肝病宜食麻、犬、李、韭。赤色宜苦,心病宜食麥、羊、杏、薤。黃色宜甘,脾病宜食粳、牛、棗、葵。白色宜辛,肺病宜食黃、黍、雞、桃、蔥。黑色宜咸,腎病宜食大豆黃卷、豬、慄、藿。

白話文:

五種慾望,肝臟喜歡酸味,心臟喜歡苦味,脾臟喜歡甜味,肺臟喜歡辛辣味,腎臟喜歡鹹味,這五種口味符合五臟之氣。青色適合酸味,患有肝病的人適合食用麻、狗肉、李子、韭菜。紅色適合苦味,患有心臟病的人適合食用小麥、羊肉、杏子、薤白。黃色適合甜味,患有脾臟病的人適合食用粳米、牛肉、紅棗、葵花。白色適合辛辣味,患有肺臟病的人適合食用黃豆、黍米、雞肉、桃子、蔥。黑色適合鹹味,患有腎臟病的人適合食用大豆黃卷、豬肉、栗子、藿香。

五禁,肝病禁辛,宜食甘、粳、牛、棗、葵。心病禁咸,宜食酸,麻、犬、李、韭。脾病禁酸,宜食苦,大豆、豕、慄、藿。肺病禁苦,宜甘、麥、羊、杏、薤。腎病禁甘,宜食辛、黃黍、雞、桃、蔥。思邈曰: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夏宜省苦增辛以養肺,秋宜省辛增酸以養肝,冬宜省咸增苦以養心,四季宜省甘增咸以養腎。時珍曰:五欲者,五味入胃,喜歸本臟,有餘之,病宜本味通之。

五禁者,五臟不足之,病畏其所勝而宜其所不勝也。

白話文:

五種禁忌:肝病禁辛辣,宜食用甘味、粳米、牛肉、棗、葵菜。

心臟病禁忌鹹味,宜食用酸味、麻子、羊肉、李子、韭菜。

脾臟病禁忌酸味,宜食用苦味、大豆、豬肉、栗子、藿香。

肺臟病禁忌苦味,宜食用甘味、小麥、羊肉、杏子、薤菜。

腎臟病禁忌甘味,宜食用辛辣味、黃小米、雞肉、桃子、蔥。

孫思邈說:春季應減少酸味而增加甘味,以養護脾臟;夏季應減少苦味而增加辛味,以養護肺臟;秋季應減少辛味而增加酸味,以養護肝臟;冬季應減少鹹味而增加苦味,以養護心臟;四季均應減少甘味而增加鹹味,以養護腎臟。

李時珍說:五種情志過度,五味進入胃中,歸屬於本臟,過多則生病,應以本味來通暢它。

五走,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多食令人癃,酸氣澀,收胞得酸而縮卷,故水道不通也。苦走骨,骨病毋多食苦,多食令人變嘔,苦入下脘三焦皆閉,故變嘔也。甘走肉,肉病毋多食甘,多食令人悗心,甘氣柔潤胃柔則緩,緩則蟲動,故悗心也。辛走氣,氣病毋多食辛,多食令人恫心,辛動上焦與氣俱行,久留心下故恫心也。

白話文:

五種味道,酸味走於筋脈,筋脈有病的人不要多吃酸味,多吃酸味會導致小便閉塞不通,酸氣阻礙不暢,胞衣得到酸氣就會收縮捲起,所以水道不通。苦味走於骨骼,骨骼有病的人不要多吃苦味,多吃苦味會導致嘔吐,苦味進入下腹部,三焦閉塞,所以嘔吐。甘味走於肌肉,肌肉有病的人不要多吃甘味,多吃甘味會導致心煩意亂,甘氣柔和潤澤,胃氣柔和則緩慢,緩慢則蟲子就會蠕動,所以心煩意亂。辛味走於氣血,氣血有病的人不要吃太多辛味,多吃辛味會導致心驚悸動,辛味上行於上焦,與氣血一起運行,久留心下,所以心驚悸動。

咸走血,血病毋多食鹹,多食令人渴,血與咸相得則凝,凝則胃汁注之,故咽路焦而舌本強。

五傷,酸傷筋,辛勝酸;苦傷氣,咸勝苦;甘傷肉,酸勝甘;辛傷皮毛,苦勝辛;咸傷血,甘勝咸。

白話文:

鹽味的食物會影響血液,有血病的人不應該多吃鹹的東西,因為吃太多會讓人感到口渴。當鹽和血液相混合時,血液會變得濃稠,這時胃液會流入,導致咽喉乾燥,舌頭僵硬。

五種味道對人體有不同的傷害:酸味會損傷筋腱,辛辣可以剋制酸味;苦味會損傷氣,鹹味可以剋制苦味;甜味會損傷肌肉,酸味可以剋制甜味;辛辣會損傷皮膚和毛髮,苦味可以剋制辛辣;鹹味會損傷血液,甜味可以剋制鹹味。

五過,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肉胝傷䐢而唇揭。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皮槁而毛拔。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平,骨痛而發落。味過於辛,筋脈沮絕,精神乃失,筋急而爪枯。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脈凝澀,而變色。時珍曰:五走五傷者,本臟之味自傷也。即陰之五官傷在五味也。五過者本臟之味,伐其所勝也。即臟氣偏勝也。

白話文:

五種過度,口味太酸時,肝氣上升而損傷脾氣,肉會變硬,嘴脣會裂開。口味太苦時,脾氣會變得乾燥,胃氣會變厚,皮膚會皺縮,毛髮會脫落。口味太甜時,心氣會鬱積,臉色發黑,腎氣會不平衡,骨頭會疼痛,頭髮會脫落。口味太辛時,筋脈會萎縮,精神會失常,筋會變僵,指甲會枯萎。口味太鹹時,大骨頭會勞累而變短,肌肉會鬆弛,心氣會抑鬱,脈搏會凝結,皮膚會變色。李時珍說:五種過度五種傷害,是本臟的味道自己造成的傷害。也就是陰的五官受到五味傷害。五種過度是本臟的味道,是對其所勝的臟腑進行攻擊。也就是臟氣偏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