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點雪》~ 卷三 (7)
卷三 (7)
1. 診壽數
戴氏曰:脈必滿十動,出自《難經》。而《脈訣》五臟歌,皆以四十五動為準,乖於經旨。柳氏曰:古以動數候脈,是吃緊語,須候五十動,乃知至數缺失,今人指到脘臂,即云見了,夫曰五十動,豈彈指間事耶?故學者,當診脈、問證、聽聲、觀色,斯備四診而無失。
白話文:
戴氏說:脈搏必須滿十動,源於《難經》。而《脈訣》中的五臟歌,都以四十五動為標準,與經旨相乖。柳氏說:古代以動數來診斷脈搏,這是很嚴肅的事情,必須診到五十動,才能知道脈搏的至數和缺失。現在的人只是把手指放在病人腕部或手臂上,就自以為看了脈搏。說到五十動,哪裡是彈指間的事?因此,學習中醫的人,在診脈時,必須同時詢問症狀、聽取聲音、觀察面色,這才能做到四診備全,不會遺漏病情。
五十不止身無病,數內有止皆知定。四十一止一臟絕,四年之後多亡命。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應。十動一止一年殂,更觀氣色兼形證。
兩動一止三四日,三四動止應六七,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無失。
白話文:
五十歲以後,身體沒有疾病,一定有停止服藥的時候,這個時候,大家都知道應該停止服藥。四十一歲停止服藥,一個臟腑的功能衰竭,四年以後大多數死亡。三十一歲停止服藥,三年後死亡;二十一歲停止服藥,兩年後死亡。十動一次停止,一年後死亡。還要觀察臉色和病情。
2. 五臟六腑用藥氣味補瀉
肝膽(溫補涼瀉,辛補酸瀉。),心小腸(熱補寒瀉,酸補甘瀉。),肺大腸(涼補溫瀉,酸補辛瀉。),腎膀胱(寒補熱瀉,苦補咸瀉。),脾胃(溫熱補寒涼,瀉各從其宜,甘補苦瀉。),三焦命門同心。
白話文:
肝膽:溫補或涼瀉,辛味補益酸味瀉火。
心小腸:熱補或寒瀉,酸味補益甘味瀉火。
肺大腸:涼補或溫瀉,酸味補益辛味瀉火。
腎膀胱:寒補或熱瀉,苦味補益鹹味瀉火。
脾胃:溫熱補益寒涼瀉火,其他情況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補瀉,甘味補益苦味瀉火。
三焦命門與心同,相通相連。
張元素曰:五臟更相平也,一臟不平,所勝平之,故云安穀則昌,絕谷則亡。水去則營散,谷消則衛亡,神無所居,故血不可不養,衛不可不溫,血溫氣和,營衛乃行,常有天命。
白話文:
張元素說:五臟相互制約,保持平衡。如果一個臟腑的功能失調,其他臟腑就會加強功能來制約它,所以說,要養生,就要吃五穀雜糧,否則身體就會衰弱死亡。如果水份流失,則營血散失,穀物消化,則衛氣消失,精神無所依附,所以血不能不滋養,衛氣不能不溫暖。血溫和、氣溫和,營血和衛氣才能運行,才能保持健康。
3. 五臟五味補瀉
肝,苦急,急食甘緩之。(甘草),以酸瀉之,(赤芍藥),實則瀉其子。(甘草),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以辛補之,(細辛),虛則補其母。(地黃、黃柏)
白話文:
肝臟具有苦味、性情急躁,如果緊急服用甘味藥物可以緩和它。(甘草),用酸味藥物瀉下它,(赤芍藥),實則瀉其子。(甘草),想要使它散發,緊急服用辛味藥物以使它散發,(川芎),用辛味藥物來補益它,(細辛),虛則補其母。(地黃、黃柏)
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以甘瀉之,(甘草、黃耆),實則瀉其子。(甘草),欲軟,急食鹹以軟,(芒硝),以咸補之,(澤瀉),虛則補其母。(生薑)
白話文:
心:
-
心臟功能緩慢:應食用酸味食物來收斂心氣,例如五味子。
-
心臟功能急促:應食用甘味食物來瀉下心火,例如甘草、黃耆。
-
心臟功能實證:應瀉下心子,例如甘草。
-
心臟功能虛弱:應食用鹹味食物來軟化心臟,例如芒硝。
-
心臟功能虛弱:應食用鹹味食物來補益心臟,例如澤瀉。
-
心臟功能虛弱:應補益心母,例如生薑。
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白朮),以苦瀉之,(黃連),實則瀉其子。(桑白皮),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炙甘草),以甘補之,(人參),虛則補其母。(炒鹽)
白話文:
脾臟不喜歡潮濕,如果進食過快,可以用苦味食物(如白朮)來乾燥脾臟,也可以用苦味藥物(如黃連)來瀉下脾臟。如果脾臟有實證,可以用桑白皮來瀉下脾臟的子臟。如果想要緩解脾臟的急症,可以用甘味食物(如炙甘草)來緩解,也可以用甘味藥物(如人參)來滋補脾臟。如果脾臟有虛證,可以用炒鹽來補益脾臟的母親。
肺,苦氣逆,急食苦以泄之,(訶子),以辛瀉之(桑白皮),實則瀉其子。(澤瀉),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藥),以酸補之,(五味子),虛則補其母。(五味子)
白話文:
肺具有苦味,適合緩解氣息逆亂,可食用苦味食物以疏洩肺氣,例如訶子。同時也可以食用辛味食物以疏洩肺氣,例如桑白皮。如果肺氣實熱,可以使用澤瀉來瀉其子火。如果肺氣虛弱,想要收斂肺氣,可食用酸味食物收斂,例如白芍藥。同時也可以食用酸味食物補肺氣,例如五味子。如果肺氣虛弱,則可以補其母,例如五味子。
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黃柏、知母),以咸瀉之,(澤瀉),實瀉其子。(芍藥),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知母),以苦補之,(黃柏),虛則補其母。(五味子)
白話文:
腎臟性情苦燥,吃辛味的食物可以潤澤它,例如:黃柏、知母。吃鹹味的食物可以瀉它,例如:澤瀉。腎臟實證時,瀉掉它的子,芍藥。想要腎臟堅固,多吃苦味的食物可以讓它堅固,例如:知母。吃苦味的食物可以補養它,例如:黃柏。虛證時,補養它的母親,例如:五味子。
張元素曰:凡藥之五味,隨五臟所入而為補瀉,亦不過因其性而調之。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鹹入腎。辛主散,酸主收,甘主緩,苦主堅,咸主軟。辛能散結潤燥,致津液通氣,酸能收緩斂散,甘能緩急調中,苦能燥濕堅軟,咸能軟堅,淡能利竅。李氏曰:甘緩咸收,苦燥辛散,咸軟淡滲,五味之本性,一定而不變者也。
白話文:
張元素說:所有藥物的五味,會隨著五臟所對應的五味來發揮補益或瀉下的作用,這只不過是根據藥物的特性來調解它們罷了。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鹹味入腎。辛味味主於散,酸味味主於收,甘味味主於緩,苦味味主於堅,鹹味味主於軟。辛味能散結潤燥,能使津液流通氣血,酸味能收緩斂散,甘味能緩急調中,苦味能燥濕堅軟,鹹味能軟堅,淡味能利竅。李氏說:甘緩鹹收,苦燥辛散,鹹軟淡滲,五味的基本特性是固定不變的。
其或補或瀉,則因五臟四時而迭相施用者也,溫涼寒熱四時之本性也,其於五臟補瀉亦迭相用也。此特潔古張氏因《素問》飲食補瀉之義,舉數藥以為例耳,學者宜因意而充之。
白話文:
補或者瀉,是根據五臟四時的變化而適當使用的。溫、涼、寒、熱是四季的本性,在五臟的補瀉上也以溫、涼、寒、熱四種藥性交替使用。潔古張氏根據《素問》中飲食補瀉的原理,舉出數種藥物作為例子,學習者應該根據這個原理而充實它的內容。
4. 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
肝藏血屬木,膽火寄於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本病:諸風眩運僵仆,強直瘋癇,兩脅腫痛,胸脅滿痛,嘔血,小腹疝痛,痃瘕,女人經病。
標病:寒熱瘧,頭痛吐涎,目赤面青,多怒耳閉,頰腫筋攣卵縮,丈夫㿗疝,女人少腹腫痛,陰病。
白話文:
肝臟儲藏血液,屬五行中的木,膽火依附於肝臟,負責血、目、筋、呼吸和怒氣。
這類疾病症狀包括:各種風邪引起的頭昏眼花、肢體僵硬、抽搐,兩側肋骨疼痛、胸部脹痛、嘔血、小腹疝氣、腹部腫塊、女性經期異常等。
具體表現包括:寒熱交替發作的瘧疾、頭痛伴隨流口水、眼睛紅腫面部發青、容易發怒、耳鳴、臉頰腫脹、肌肉痙攣、睪丸縮小、男性疝氣、女性下腹部疼痛、陰虛等。
5. 有餘瀉之
瀉子,甘草
行氣,香附,芎藭,瞿麥,牽牛,橘皮
白話文:
-
行氣:促進氣血運行。
-
香附:一種中藥,具有理氣活血、化痰止痛的作用。
-
芎藭:一種中藥,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
-
瞿麥: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
-
牽牛:一種中藥,具有瀉下積滯、通便導滯的作用。
-
橘皮:一種中藥,具有理氣健脾、化痰止咳的作用。
行血,紅花,鱉甲,桃仁,莪朮,京三稜,穿山甲,大黃,水蛭,虻蟲,蘇木,牡丹皮
白話文:
紅花、鱉甲、桃仁、莪朮、三稜、穿山甲、大黃、水蛭、虻蟲、蘇木、牡丹皮,這些藥材都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鎮驚,雄黃,金箔,硃砂,真珠,代赭石,夜明砂,胡粉,銀箔,鉛丹,龍骨,石決明
白話文:
鎮驚:一種用於鎮靜和緩解疼痛的藥物。
雄黃:一種黃色的礦物,用於治療皮膚病和寄生蟲感染。
金箔:一種薄薄的金片,用於治療心臟病和中風。
硃砂:一種紅色的礦物,用於治療心臟病和中風。
真珠:一種白色的寶石,用於治療皮膚病和消化系統疾病。
代赭石:一種紅色的礦物,用於治療皮膚病和消化系統疾病。
夜明砂:一種發光的寶石,用於治療眼疾和皮膚病。
胡粉:一種白色的粉末,用於治療皮膚病和消化系統疾病。
銀箔:一種薄薄的銀片,用於治療心臟病和中風。
鉛丹:一種紅色的礦物,用於治療皮膚病和寄生蟲感染。
龍骨:一種白色的礦物,用於治療骨骼疾病和疼痛。
石決明:一種黑色的種子,用於治療眼疾和便祕。
搜風,羌活,荊芥,薄荷,槐子,蔓荊,白花蛇,蟬蛻,防風,皂角,烏頭,白附子,殭蠶,獨活
白話文:
祛風濕:
1、羌活:具有祛風濕、宣通經絡的作用,主治風寒濕痹、肢體疼痛、腰膝痠痛。
2、荊芥:具有祛風解表、發表散邪的作用,主治感冒風寒、頭痛身痛、鼻塞流涕。
3、薄荷: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作用,主治暑熱感冒、頭痛目赤、咽喉腫痛。
4、槐子:具有涼血止血、清熱瀉火的作用,主治痢疾、便血、尿血。
5、蔓荊:具有祛風濕、活血通絡的作用,主治風寒濕痹、關節疼痛、肢體麻木。
6、白花蛇:具有祛風濕、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跌打損傷。
7、蟬蛻:具有祛風止痙、清熱解毒的作用,主治風疹、痙攣、小兒高熱驚厥。
治頭痛:
1、防風:具有祛風解表、辛溫發汗的作用,主治感冒風寒、頭痛身痛、鼻塞流涕。
2、皁角:具有祛風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頭痛、偏頭痛、風濕性關節炎。
3、烏頭:具有祛風散寒、止痛解痙的作用,主治頭痛、牙痛、關節疼痛。
4、白附子:具有祛風止痛、溫經散寒的作用,主治頭痛、偏頭痛、風寒濕痹。
5、殭蠶:具有祛風解痙、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頭痛、頭暈、失眠。
6、獨活:具有祛風濕、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風寒濕痹、關節疼痛、腰膝痠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