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居中

《痰火點雪》~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六味丸方論

六味丸,古人制以統治痰火諸證,又謂已病未病,並宜服之,此蓋深得病之奧者也。何則?痰火之作,始於水虧火熾金傷,絕其生化之源乃爾。觀方中君地黃,佐山藥、山茱,使以茯苓、牡丹皮、澤瀉者,則主益水清金敦土之意可知矣。蓋地黃一味,為補腎之專品,益水之主味,孰勝此乎?夫所謂益水者,即所以清金也,惟水足則火自平而金自清,有子令母實之義也。所謂清金者,即所以敦土也,惟金氣清肅,則木有所畏,而土自實,有子受母蔭之義也。

白話文:

六味丸,古人用來治療痰火引起的各種疾病,並認為即使沒有生病,也可以服用,這充分體現了對疾病的深刻理解。為什麼呢?痰火的形成,源於水虧火盛、金傷,所以要從斷絕其生化的根源著手。觀察方中的君藥地黃,佐藥山藥、山茱萸,佐使茯苓、牡丹皮、澤瀉,可以知道其主要作用是滋補腎水、清肅肺金、增強脾土。其中,地黃是補腎的專用藥品,滋補腎水的主藥,還有比這更好的嗎?所謂滋補腎水,也就是清肅肺金,只有腎水充足,肺火才能自然平息,肺金才能自然清肅,這是兒子使母親充實的道理。所謂清肅肺金,也就是增強脾土,只有肺氣清肅,肝木纔有所畏懼,脾土才能自然充實,這是兒子接受母親蔭庇的道理。

而山藥者,則補脾之要品,以脾氣實則能運化水穀之精微,輸轉腎臟而充精氣,故有補土益水之功也。而其山茱、茯苓、丹皮,皆腎經之藥力,助地黃之能。其澤瀉一味,雖曰接引諸品歸腎,然方意實非此也。蓋茯苓、澤瀉,皆取其瀉膀胱之邪,古人補藥,則必兼瀉邪,邪去則補藥得力,一闢一闔,此乃玄妙。後世不知此理,專一於補,所以久服必致偏勝之害。

六味之設,何其神哉!經有亢則害承乃制之論,正此謂也。謹按諸品性能,贅之分兩之下,以備學者之參考焉。

白話文:

山藥是補脾的重要藥品,因為脾氣充實,才能運化水穀的精微物質,輸送到腎臟以充盈精氣,所以有補土益水的功效。山茱萸、茯苓、丹皮都是腎經的藥力,可以幫助地黃的功效。澤瀉一種藥物,雖然說它是引導諸藥歸腎,但方劑的用意實際上並不是這樣。茯苓和澤瀉,都是取其瀉去膀胱邪氣的作用。古代的補藥,必定同時兼顧瀉去邪氣,邪氣去除,補藥纔能有效,一邊收斂,一邊發散,這就是玄妙之處。後世不知道這個道理,專注於補,所以服用久了必然會造成偏勝的危害。

六味丸,治男子五勞七傷,精血虧損,夢遺盜汗,咳嗽失血,骨蒸潮熱,虛羸瘦悴等證,又治女人傷中胞漏,下血瘀血諸候。一切痰火,已病未病,並皆治之。

白話文:

六味丸,治療男性因過度勞累、損傷精血所造成的夢遺、盜汗、咳嗽、失血癥狀,骨頭發熱、潮熱,身體虛弱、消瘦等症狀。另外也可治療女性的子宮出血、淤血等症狀。針對一切痰火引起的疾病,無論是已經發病或尚未發病,都可以用來治療。

懷乾地黃(制,八兩,即生地黃之乾者,其法取懷慶者一斤,擇肥者半斤,洗淨,曬令微皺,以採下者,洗淨木臼中搗絞汁盡更搗,取汁拌前地黃,日中曬或火烘乾,惡銅鐵器,為末,聽用。其性氣味甘寒,無毒。主治男子五勞七傷,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益氣力,助心脾氣,強筋骨,長志,安魂定魄,治心肺損,吐血衄血,涼血生血,補腎水真陰,填骨髓,長肌肉,生精。元素曰:生則大寒而涼血,血熱者須用之。

白話文:

懷乾地黃(製作方法:製成乾地黃,八兩,即生地黃曬乾而成,其方法是取懷慶產生地黃一斤,選擇肥大的約半斤,洗淨,曬到略微皺起,取草葉上沾露水的,洗淨後在木臼中搗碎擰乾汁液,再搗碎,取汁液拌入前一種地黃,在日照下曬乾或用火烘乾,忌用銅鐵器皿,研成細末備用。其性能和氣味甘寒,無毒。主治男子五勞七傷,補益五臟內傷不足,疏通血脈,利於耳目,增強氣力,幫助心脾之氣,強健筋骨,增強意志,安魂定魄,治療心肺損傷,吐血、衄血,清涼血熱,生血補血,補益腎水真陰,充實骨髓,長出肌肉,生精。元素說:生地黃性大寒而清涼血熱,血熱的人需要服用。

熟則微溫而補腎,血衰者須用之。又臍下痛屬腎,非熟地不能除,乃通腎經之藥也。又曰:益腎水涼心血,其脈洪實者,宜之,里脈虛者則宜熟地黃,假火力蒸九數故能補腎元氣。仲景六味丸,用之為諸藥之首,天一生水之源也。湯液四物湯,治藏血之臟以之為君者,癸乙同歸一治也。

白話文:

熟地黃煮熟後稍微溫暖,可以補腎,對於血虛的人尤其需要使用。再者,臍下疼痛屬於腎的問題,沒有熟地黃是無法解除的,它是通腎經的重要藥物。此外,益腎的效果能使心血變得涼爽,如果脈象濃實的人適合用,而如果是裡面的脈虛則需要熟地黃,因為用假火的力道蒸熬纔能有效補腎元氣。仲景的六味丸是眾多藥物中的首選,它是天一生水的來源。四物湯用於治療藏血的內臟,主藥就是它,被稱為癸乙同歸,一起進行治療。

又曰:男子多陰虛,宜用熟地黃,女子多血熱,宜用生地黃。又云:生地黃能生精血,天門冬引入所生之處,熟地黃能補精血,用麥門冬引入所補之處。虞氏云:生地黃生血,而胃氣弱者服,恐妨食熟地黃補血,而痰火多,服之多者恐泥膈也。或云:生地黃酒炒則不妨胃,熟地黃薑汁炒則不泥膈,此皆善用地黃之精微者也。

白話文:

山茱萸果肉(用酒浸泡,去核,取果肉,四兩,性味鹹平,無毒。能補腎氣,壯旺元氣,封藏精氣,幫助水臟,溫暖腰膝,興盛陽道,堅固陰莖,增加精液,停止老年人尿多不節制,滋補精氣,安撫五臟,通暢九竅,長期服用能明目,增強體力,延長壽命。王氏說:滑則氣脫,澀則收之,山茱萸能止小便頻數,封藏精氣,取其酸澀的滋味來收斂滑脫。仲景八味丸以山茱萸為君藥,其性能可見一斑。)

干淮山藥(四兩,另末,氣味甘溫平無毒。主治傷中,補虛羸,去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強陰,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下氣止腰痛,治虛勞羸瘦,充五臟,除煩熱,補五勞七傷,除冷風,鎮心神,安魂魄,補心氣不足,開達心孔多記事,強筋骨,主泄精健忘,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凡人體虛而羸者,加而用之。

白話文:

懷山藥(四兩,另磨成粉,氣味甘溫平無毒。用於治療中氣不足,補虛弱,去除寒熱之邪氣,補中益氣力,增加肌肉,強壯腎陰,長期服用則耳聰目明,身體輕盈不飢餓,延年益壽,緩和胃氣,減輕腰痛,治療虛勞瘦弱,充實五臟,去除煩熱,補五勞七傷,去除風寒,安定心神,安撫魂魄,補心氣不足,開通心孔,使記憶力增強,強筋骨,治療泄精導致的健忘,增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凡是身體虛弱且瘦弱的人,都可以服用它。

又曰:利丈夫助陰力,熟煮和蜜,或為湯煎,或為粉,並佳,干之入藥更妙,惟不宜同麵食。東垣曰:山藥入於太陰,仲景八味丸用乾山藥以其涼血能補也。亦治皮膚乾燥,以此潤之。吳氏曰:山藥入手太陰二經,補其不足,清其虛熱,肚肺為腎之上源,源既有滋流,豈無益?此八味丸所以用其強陰也。又云:食之可以避霧露。

白話文:

  1. 香牡丹皮:必須使用正宗的牡丹皮,去除骨頭,洗淨,重量為 3 兩。稍微烘焙,避免使用鐵器,或曬乾後用銅刀切片,加上酒拌勻,從早到下午蒸製,至全乾為止,備用。

  2. 氣味:辛寒,無毒。

  3. 忌口:蒜、椒、姜。

  4. 功效:

  • 治療五勞勞氣,即體內勞累,體力不支,精神萎靡。
  • 治療神志不足,即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
  • 治療無汗之骨蒸,即骨蒸潮熱,但沒有汗液排出。
  • 治療衄血、吐血,即鼻出血或吐血。
  • 補血、生血、涼血,即補充血液,促進血液生成,降低體內熱氣。
  • 治療血中伏火除煩熱,即體內鬱熱,煩躁不安。
  • 治療女子經脈不通,血瀝腰痛,即女性經脈不通暢,腰痠背痛。
  • 通關腠血脈,即疏通關節、筋骨和血脈。
  1. 元素曰:牡丹是天地之精華,是羣花之首,葉子代表陽氣的發生,花朵代表陰氣的成熟。

丹者赤也,火也。故能瀉陰胞中之火,四物湯加之,治婦人骨蒸。又曰:牡丹皮入手厥陰、足少陰,治無汗骨蒸,神不足者,手少陰,志不足者,足少陰,故八味丸中用之,治神志不足也。又能治腸胃積血,吐血、衄血,必用之藥,故犀角地黃湯用之。李氏曰:牡丹皮治手足少陰厥陰四經血分伏火,蓋伏火即陰火也,陰火即相火也。

白話文:

丹指紅色,是火。所以可以瀉陰胞中的火,四物湯加上丹皮,能治療婦女骨蒸。又說:牡丹皮歸經入手厥陰、足少陰,治療無汗骨蒸,神不足的歸入手少陰,志不足的歸入足少陰,因此八味丸中使用牡丹皮,治療神志不足。牡丹皮還能治療腸胃積血、吐血、衄血,是必用的藥物,因此犀角地黃湯中也使用牡丹皮。李氏說:牡丹皮治療手足少陰厥陰四經血分伏火,伏火即陰火,陰火即相火。

古方惟以治相火,故腎氣丸用之。後人乃專以黃柏治相火,不知牡丹皮之功更勝也。此乃千載秘奧,人所不知,今為拈出赤花者利,白花者補,人亦罕悟,宜分別之。)

白話文:

古時候的藥方只用來治療相火,因此使用腎氣丸。後來的人只用黃柏來治療相火,卻不知道牡丹皮的效果更好。這可是千百年來的祕訣,沒人知道,現在我來揭示:赤花者利,白花者補,人們也不知道這個道理,應該區分清楚。

云白茯苓(去皮,三兩,氣味甘平無毒,調臟氣,伐腎邪,長陰力,保神氣,開胃止嘔逆,安心神,主肺痿痰壅,心腹脹滿,補五勞七傷,開心志,止健忘,止渴利小便,除濕益燥,和中益氣,瀉膀胱益脾骨,治腎積奔豚,丹溪曰:陰虛者,不宜用。)

白話文:

白茯苓(去皮,三兩)性味甘、平,無毒,可以調和臟腑之氣,消除腎臟的邪氣,增強陰津的功能,保全神氣,開胃止嘔吐,安撫心神。主要用於治療肺結核、痰壅塞肺,心腹脹滿,補虛損勞傷,開心志,止健忘,止渴、利小便,除濕、益燥,調和中焦、益氣,利尿通淋、益脾骨,治療腎積聚、奔豚等症。丹溪說:陰虛的人,不適合服用。

新澤瀉(去根,一兩五錢,原三兩,今減之。氣味甘寒無毒。主腎虛精自瀉,治五淋,宣通水道,入腎經,去舊水,養新水,利小便,滲濕熱,行痰飲,養五臟,益氣力,肥健消水,久服耳目聰明,不飢,延年輕身,面生光,能行水,上補虛損,五臟痞滿起陰氣,止泄精,消渴,淋澀,逐膀胱三焦,停水。元素曰:澤瀉乃除濕之聖,入腎經治小便淋澀,去陰間汗,無此疾服之,令人目盲。

白話文:

澤瀉:去除根部,用量一兩五錢(原先為三兩,現在減少),性味甘寒,無毒。主要用於腎虛精自瀉,治療五種淋病,宣通水道,歸入腎經,去除舊水,滋養新水,利小便,滲濕熱,消除痰飲,滋養五臟,增強氣力,肥胖健壯消水,長期服用可使耳目聰明,不飢餓,延緩衰老,面容光鮮,能夠行水,上面補虛損,五臟痞滿引起陰氣,止泄精,消渴,小便澀痛,排尿困難,排膀胱和三焦停水。元素說:澤瀉是除濕聖品,歸入腎經,用於治療小便淋澀,去除體內濕氣,沒有這種疾病服用它,會使人失明。

宗氏曰:澤瀉功長於利水。扁鵲曰:多服病人眼誠為行去水也。丸服澤瀉教人未有不小便多者,小便既多,腎氣安得復實?今人止泄精多不敢用之,八味丸用之,不過接引桂附等,歸就腎經別無他意。《本經》曰:久服明目。扁鵲曰:久服昏目,何也?易老曰:去脬中留垢,以其味鹹能瀉伏水,故也。

白話文:

宗氏說:澤瀉的功效是利水。扁鵲說:多服用澤瀉,病人眼睛變清亮,是因為它能將水排出體外。服用澤瀉丸的人,沒有不小便增多的,小便既然增多,腎氣怎麼會再充實呢?現在的人治療遺精不敢用澤瀉,八味丸裡用澤瀉,是因為它能夠引出桂枝、附子等藥物,歸屬於腎經,沒有其他的意思。《本經》記載:長期服用澤瀉可以明目。扁鵲說:長期服用澤瀉會使眼睛昏花,為什麼呢?易老說:澤瀉能將膀胱中的汙垢排出去,是因為它的味道鹹,能夠瀉出潛伏的水。

瀉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腎,經虛,故昏目。王履曰:宗氏之說,王氏韙之,竊謂八味丸以地黃為君,余藥佐之,非止補血兼補氣也。所以陽旺則能生陰血也。又按:《本草正誤》謂弘景曰:仙經服食,斷谷皆用之。亦云:輕身能步行水上。頌曰:仙方只單服澤瀉一味,搗爛篩末水調,日服六兩,百日體堅,而健行。

白話文:

瀉去積聚的水液,去除污濁就有明目的效果。小便通暢則腎氣強盛,經氣虛弱,所以會導致昏花。王履說:宗氏的說法,王氏儘可驗證它。我個人認為,八味丸以地黃為主藥,其他藥物為輔佐,它不僅可以補血,還可以補氣。這是因為陽氣旺盛就能生長陰血的緣故,所以體內充滿了陽氣,腎臟功能旺盛,自然眼睛明亮了。如果腎氣不足,經絡虛弱,就會導致昏花。

《本草正誤》記載,弘景說:仙經中記載的服用食物,斷食後服用。又說:服後輕身,能步行於水面上。頌曰:仙方中只需要單服用澤瀉一種藥物,搗碎篩末,用水調和服用,每天服用六兩,一百天後體魄強健,而且可以健步如飛。

李氏曰:《神農》書列澤瀉於上品,復云:久服輕身,面生光,能行水上,典術云:澤瀉久服能令人輕身,日行五百里,走水上,一名澤芝,陶蘇皆以為是然,愚竊疑之,澤瀉行水瀉腎,久服且不可,又安有此神功耶?其謬可知。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大抵六味丸用之,無乃伐腎邪而已,若以之配茯苓、丹皮各三兩,恐走瀉太甚,余故減半俟。後之明哲以為何如?)

白話文:

李醫師說:《神農本草經》將澤瀉列為上品,並說: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面容光彩,還能水上行走。典術也說,澤瀉長期服用可以讓人體重減輕,每天能走五百里,在水上行走,另一個名字叫澤芝,陶蘇都認為是如此,我私下懷疑這一點,澤瀉具有行水瀉腎的作用,長期服用是不可以的,哪裡還有這種神奇的功效呢?它的謬誤是可以知道的。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總而言之,六味丸的使用,無非是伐腎而已。如果用它與茯苓、丹皮各三兩配伍,恐怕洩瀉太過,所以我減半配合並等待。後來的明智之人以為如何?

上六味,各為法制,另末,用白蜜四兩,煉熟,以前山藥末攪成干糊,為丸如梧子大,每百丸,清晨滾白湯或淡鹽湯下,日二服。若既病痰火,諸證悉具者,余加麥門冬二兩,五味子一兩。若相火熾盛,咽乾口燥,余加黃柏、知母,各蜜炒二兩。

白話文:

上述六種中藥,各自依據其藥性,分別研磨成細粉,另外,加入四兩白蜜,加熱熬煮至濃稠,加入前山藥粉,攪拌成乾糊狀,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百顆藥丸,於清晨以滾燙的白開水或淡鹽水送服,每日服用兩次。若患者同時有痰火之症,諸般症狀皆有,則額外添加麥門冬兩錢、五味子一錢。若相火過旺,導致咽喉乾燥、口乾舌燥,則額外添加黃柏、知母,各兩錢,以蜜炒過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