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點雪》~ 卷一 (1)
卷一 (1)
1. 附:諸方
知母茯苓湯,治肺痿咳嗽,氣喘不已,往來寒熱,自汗。
知母(去毛,蜜炒,一錢),茯苓(去皮,一錢),五味子(二十粒),人參(五分),柴胡(一錢),甘草(五分),薄荷(一錢),阿膠(炒珠,一錢),桔梗(一錢),黃芩(蜜炒,一錢),麥門冬(去心,一錢),款冬花(八分)
原有白朮、半夏、川芎,今摘之。
上十二味,姜引,水煎服。
人參養肺湯,治肺痿咳嗽,多痰有血,午後潮熱聲嘶。
人參(五分),阿膠(炒,一錢),貝母(一錢),杏仁(去皮,八分),桔梗(一錢),茯苓(去皮,一錢),桑白皮(蜜炒,一錢),枳實(土炒,八分),甘草(五分),柴胡(一錢),五味子(二十粒)
上十一味,作一劑,薑、棗引,水煎食後服。
人參平肺散,治心火克肺,傳為肺痿,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滿,咽嗌不利。
人參(五分),青皮(一錢),茯苓(一錢),天門冬(去心、皮,一錢),陳皮(去白,一錢),地骨皮(一錢),甘草(五分),五味子(二十粒),知母(去毛,蜜炒,一錢),桑白皮(蜜炒,一錢)
上十味,姜引,水煎,食遠服。
桔梗湯,治肺癰,咳嗽膿血,咽乾多渴,大便難,小便赤澀。
桔梗(一錢),貝母(二錢),薏苡仁(二錢),桑白皮(蜜炒,一錢),當歸(一錢),枳殼(土炒,一錢),栝蔞仁(炒,一錢),防己(一錢),黃耆(蜜炒,一錢),甘草(五分),杏仁(去皮、尖,八分),百合(一錢)
上十二味,姜引,水煎,食後服。
白話文:
附:諸方
知母茯苓湯,治療肺部虛弱引起的咳嗽,氣喘不止,時而發冷發熱,會自發性出汗。
藥材包含:知母(去除絨毛,用蜂蜜炒過,3.75克)、茯苓(去除外皮,3.75克)、五味子(20粒)、人參(1.875克)、柴胡(3.75克)、甘草(1.875克)、薄荷(3.75克)、阿膠(炒成珠狀,3.75克)、桔梗(3.75克)、黃芩(用蜂蜜炒過,3.75克)、麥門冬(去除內心,3.75克)、款冬花(3克)。
原本方中有白朮、半夏、川芎,現在將它們去除。
以上十二味藥,用薑引藥性,加水煎煮後服用。
人參養肺湯,治療肺部虛弱引起的咳嗽,痰多帶血,午後會發熱,聲音沙啞。
藥材包含:人參(1.875克)、阿膠(炒過,3.75克)、貝母(3.75克)、杏仁(去除外皮,3克)、桔梗(3.75克)、茯苓(去除外皮,3.75克)、桑白皮(用蜂蜜炒過,3.75克)、枳實(用土炒過,3克)、甘草(1.875克)、柴胡(3.75克)、五味子(20粒)。
以上十一味藥,作為一劑,用薑、棗引藥性,加水煎煮後於飯後服用。
人參平肺散,治療心火過旺克制肺部,導致肺部虛弱,出現咳嗽、氣喘、嘔吐、痰液過多、胸膈脹滿、咽喉不利等症狀。
藥材包含:人參(1.875克)、青皮(3.75克)、茯苓(3.75克)、天門冬(去除內心和外皮,3.75克)、陳皮(去除白色部分,3.75克)、地骨皮(3.75克)、甘草(1.875克)、五味子(20粒)、知母(去除絨毛,用蜂蜜炒過,3.75克)、桑白皮(用蜂蜜炒過,3.75克)。
以上十味藥,用薑引藥性,加水煎煮後於飯後較長時間後服用。
桔梗湯,治療肺癰,出現咳嗽帶膿血,咽喉乾燥,口渴,大便困難,小便赤澀等症狀。
藥材包含:桔梗(3.75克)、貝母(7.5克)、薏苡仁(7.5克)、桑白皮(用蜂蜜炒過,3.75克)、當歸(3.75克)、枳殼(用土炒過,3.75克)、栝蔞仁(炒過,3.75克)、防己(3.75克)、黃耆(用蜂蜜炒過,3.75克)、甘草(1.875克)、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3克)、百合(3.75克)。
以上十二味藥,用薑引藥性,加水煎煮後於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