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點雪》~ 卷二 (1)
卷二 (1)
1. 卷二
2. 火病結核
夫結核者,相火之所為,痰火之徵兆也。凡人病此不知預治,鮮有不致危者,何也?蓋以腎水先虧,相火隨熾,熏迫津液,凝聚於皮膚之下,肌肉之上,似癧非癧,不紅不腫,不甚痛苦,久而乃潰,人多怠忽,其為證也。初或寒熱似瘧,形容漸悴,久則肌肉漸消,咳嗽因而失血,潮汗遺滑等證,蜂集見焉。
治之之法,亦必益水清金,滋陰抑陽,兼以開結理氣之品,務使水升火降,津液流通,核消塊散,庶無後慮矣,倘因循失治,致於肌肉脫盡,形體尪羸,塊腐核爛,勢若壞都,可復御乎?慎之慎之。
聖謂結核之由,與瘡瘍癰毒之類大異,倘誤治之,為害非細,何則?經曰:諸痛癢瘍瘡,皆屬心火,以其心火迫血而成,此實證也。治法,未潰者,則宜涼血解毒,或以苦寒驅毒之藥攻下。已潰者,則宜排膿內托,膿散毒解則愈。若夫結核,由治不然,蓋始於真陰先竭,相火燔蒸熏迫,津液拂結凝聚,日積月累乃成,故久而不潰,此虛證也。
初無痰火諸證,形體如故,而但見核者,惟在開結降火,消痰理氣,核消結散則已,猶火迫滷而為𨢑,得水浸潤復解之義。若初猶豫怠緩,致諸核遍潰,形體消瘦,則潮汗遺血,自是蜂起矣。此蓋陰虛之極,相火益炎,所以孤陽愈急,而微陰亦自難遂,故氣散血聚,以致諸核遍潰,或無完膚者有之,當此之際,治必本而標之,乃曰圓神。
法以清金益水為君,益陽養陰為佐,開結降火為使,必使水升火降,津液流通,潰者斂而結者散,庶亢害承製,五臟氣平,是猶寒谷一枝,而噓陽和之一例也。倘以苦寒峻攻,或以瘡瘍例治,是猶渴飲鴆,寧不促其斃乎!大抵瘰癧痰核馬刀,皆少陽膽氣應逆,相火燔炙,治必開結疏利,令膽氣通暢,結自解矣。
白話文:
所謂的結核,是相火妄動所致,也是痰火的徵兆。一般人得了這種病,如果不知道及早治療,很少有不發展成危重情況的,為什麼呢?因為腎水先虧損,相火就跟著旺盛起來,蒸騰逼迫津液,使其凝聚在皮膚之下、肌肉之上,看起來像瘰癧卻又不是,不紅也不腫,也不是很痛,時間久了才會潰破,很多人因此疏忽大意,這就是這種病的病症。
初期可能會有類似瘧疾的寒熱症狀,容貌逐漸憔悴,久了肌肉就會逐漸消瘦,並因此出現咳嗽、咳血、盜汗、遺精等症狀,紛紛出現。
治療方法,必須要滋養腎水、清降肺金,滋養陰液、抑制陽氣,同時使用開散結氣、調理氣機的藥物,務必要使腎水上行、心火下行,津液流通順暢,結核消散,才能沒有後顧之憂。如果因循拖延、耽誤治療,導致肌肉完全消失,身體極度虛弱,結核腐爛,情況如同城池崩壞,還能補救嗎?一定要謹慎啊!
古人說,結核的病因與瘡瘍、癰腫等病症大不相同,如果錯誤治療,造成的危害不小,為什麼呢?經典上說:「各種疼痛、搔癢、瘡瘍,都屬於心火,因為心火迫使血液而形成,這是實證。」治療方法,在還沒有潰破時,應該清熱涼血解毒,或者用苦寒的藥物攻下。已經潰破時,應該排膿托毒,膿液排出、毒素解除就能痊癒。至於結核,如果用這種方法治療就不對了,因為它是從真陰耗竭開始,相火旺盛蒸騰逼迫,津液被結滯凝聚,日積月累才形成的,所以很久都不會潰破,這是虛證。
一開始沒有痰火等症狀,身體外形也和正常人一樣,只是發現有結核,這時只要開散結氣、降泄火氣,消除痰液、調理氣機,結核消散就痊癒了,就像鹽滷被火燒乾後變硬,用清水浸泡後就會重新溶解一樣。如果開始就猶豫拖延,導致結核到處潰爛,身體消瘦,潮熱盜汗、遺精出血等症狀就會接踵而來。這都是因為陰虛到了極點,相火更加旺盛,所以孤陽更加急躁,而微弱的陰氣也很難恢復,因此導致氣散血聚,以致結核到處潰爛,甚至有皮膚完全損壞的情況。這時治療一定要從根本入手,並兼顧標證,才能恢復元神。
治療方法要以清降肺金、滋養腎水為主,滋養陰陽為輔,開散結氣、降泄火氣為使,一定要使腎水上升、心火下降,津液流通順暢,潰破的瘡口收斂,結核消散,才能使亢盛的病邪得到抑制,五臟之氣調和,就像在寒冷的山谷中升起一縷陽光,使萬物充滿生機一樣。如果用苦寒的藥物峻猛攻伐,或者用治療瘡瘍的方法治療,就如同口渴喝毒酒,豈不是加速死亡嗎!
總的來說,瘰癧、痰核、馬刀瘡等病症,都是因為少陽膽氣逆亂,相火熾熱導致的,治療必須要開散結氣、疏通氣機,使膽氣通暢,結核自然就會消散。
3. 結核主方
治相火迫聚,津液凝結成核,或繞頂夾耳,或循脅肋,不紅不腫,不作膿者,謂之痰核。此痰火之機,急宜消散,初無痰火之證,但見核者,宜此主之。
玄參(忌錢,一錢五分,滋陰降火,為消核之要品),桔梗(一錢,為舟楫之藥),連翹(帶子,一錢五分,開結降火),射干(去根,一錢,消癭散結),黃芩(酒炒,一錢,清金降火),海藻,海帶,昆布(水洗,各一錢,並咸以軟堅),蒲公英(一錢,散頸項結核),白殭蠶(炒,一錢,去風消核),紫背天葵(乾者,一錢,消癭散核之要藥),夏枯草(乾者,一錢,消核散塊),甘草(一錢,瀉火緩急),薄荷(八分,清上消熱),川貝(一錢,消核,清痰解毒),天花粉(一錢,消核,清熱),牡蠣(火煅,一錢,頸項核用茶引之,脅下核以厚朴引),壯體實者,加酒炒大黃一分。
上十七味,皆消核之專品,作一劑,水煎,食後入薑汁、竹瀝同服。
若核在頸側脅肋少陽之分,加柴胡八分。在頭項太陽之分,加羌活五分。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因為相火旺盛,導致體內津液凝結成塊,形成的痰核。這種痰核可能長在頭頂周圍、耳朵旁邊,或者沿著肋骨,它們的特點是不紅不腫,也不會化膿。這種情況的起因是痰火內聚,所以治療的重點是迅速消散。如果剛開始沒有痰火的症狀,只是出現核塊,就適合用這個方子。
方子組成包括:
- 玄參(一錢五分,不能和錢一起使用):滋養陰液,降低火氣,是消除核塊的主要藥物。
- 桔梗(一錢):引導藥效往上走。
- 連翹(帶子,一錢五分):疏通結塊,降低火氣。
- 射干(去根,一錢):消除癭瘤,散開結塊。
- 黃芩(酒炒,一錢):清除肺部的火氣。
- 海藻、海帶、昆布(水洗,各一錢):都具有鹹味,能軟化堅硬的核塊。
- 蒲公英(一錢):散開頸部的核塊。
- 白殭蠶(炒,一錢):祛除風邪,消除核塊。
- 紫背天葵(乾的,一錢):消除癭瘤,散開核塊的重要藥物。
- 夏枯草(乾的,一錢):消除核塊,散開腫塊。
- 甘草(一錢):緩和藥性,並有瀉火的功效。
- 薄荷(八分):清除頭部的熱氣。
- 川貝(一錢):消除核塊,化痰解毒。
- 天花粉(一錢):消除核塊,清熱。
- 牡蠣(火煅,一錢):如果核塊長在頸部,可以用茶水送服,如果長在肋骨下,可以用厚朴引導藥性。
- 體格強壯的人,可以加入酒炒大黃一分。
以上十七味藥都是專門用來消除核塊的,將它們配成一劑,用水煎煮,飯後加入薑汁、竹瀝一起服用。
如果核塊長在頸側或肋骨部位,屬於少陽經的範圍,可以加入柴胡八分。如果核塊長在頭部或後頸,屬於太陽經的範圍,可以加入羌活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