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居中

《痰火點雪》~ 卷一 (18)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8)

1. 附:捷方

喉痹,語音不出,用李實根皮一片,噙口,更李根皮水搽項一周候。

喉痛,用倒滴刺根淨汁入些好酒,同研滴入喉中,痛立止。

又方,用豬牙皂為末,和霜梅噙之。

又方,用茜草根一兩,作一服,能降血中之火。

中氣咽閉,急用白殭蠶搗篩為末,生薑自然汁調,下喉立愈。(殭蠶屬火,而有土與木老得金氣而僵,治喉,取其火中清化之氣,以從治散結滯之痰。)

喉痹,取蠐螬蟲汁,點在喉中,下咽即開。

咽腫,用土牛膝搗自然汁,和醋服。(《本草》云:土牛膝主血結及血塊。)

急喉痹,其聲如劓,痰在喉響,此為肺絕之候。急煎獨參湯救之,服早者十全七八,次則十全四五,遲則十不全一也。

咽喉痛用諸藥不效者,此非咽痛,乃是鼻中生一條紅線如發,懸一黑泡,大如纓珠,垂掛到咽門而止,口中飲食不入。須用牛膝直根而獨條者,洗淨入好醋三五滴,咽入則絲斷珠破,其病立安。

喉風牙關緊閉,用焰硝(一錢五分)、硼砂(五分)、腦子(二釐半)、白殭蠶(二釐),共為末,以竹管吹五分,入喉立愈。

白話文:

喉嚨痛到說不出話,可以用李子樹根皮一片,含在嘴裡,再用李子樹根皮水擦拭脖子一週就會好。

喉嚨痛,可以用倒地蜈蚣的根部榨汁,加入一些好酒,一起磨成汁滴入喉嚨,疼痛立刻停止。

另外一個方法,用豬牙皂磨成粉,和霜梅一起含在嘴裡。

另一個方法,用茜草根一兩,煮成一帖服用,能降血中的火氣。

如果胸悶到咽喉像被堵住一樣,趕快用白殭蠶搗碎篩成粉末,用生薑的自然汁調和,吞下去喉嚨立刻就會好。(殭蠶屬火,但因為土、木老了得到金氣而僵硬,用它來治療喉嚨,是取它火中清化的氣,用以治療散開凝結的痰。)

喉嚨痛到說不出話,取蠐螬蟲的汁液,點在喉嚨裡,吞下去就會暢通。

咽喉腫脹,用土牛膝搗成自然汁,和醋一起服用。(《本草》說:土牛膝主要治療血瘀和血塊。)

急性喉痹,聲音嘶啞像被割鼻子一樣,喉嚨有痰的聲音,這是肺氣衰竭的徵兆。趕快煎獨參湯來救治,早服用的十成能好七八成,其次則好四五成,太晚服用可能只有一成能好。

咽喉疼痛用各種藥都沒效果的,這不是咽喉痛,而是鼻腔裡面長了一條紅線像頭髮一樣,懸掛著一個黑泡,大如帽纓上的珠子,垂掛到咽喉入口處停止,嘴巴無法進食。必須用牛膝直根而且是單條的,洗乾淨放入三五滴好醋,吞下去紅線斷裂、黑泡破掉,病就立刻好了。

喉風導致牙關緊閉,用焰硝(一錢五分)、硼砂(五分)、冰片(二釐半)、白殭蠶(二釐),一起磨成粉末,用竹管吹五分到喉嚨,立刻就會好。

2. 附:名醫治驗

押班都知潘元從,喉閉急。召孫至,於夾袋中取藥末吹喉中,少頃,潘吐出膿血,立愈。潘因贈金一百,願求方,以濟非常之急。孫以其授之,用豬牙皂、白礬、黃連等分,新瓦上焙乾為末,用一錢,因曰神方無價,安用以利易哉?遂不受所贈。文潞公一日喉腫,因三日愈甚,上召孫治之。

孫曰:病得相公判筆一管治,用筆尖點藥入喉,孫遂藏針於筆尖,隨手便刺,相公昏僕,左右驚愕。孫曰:非我不能救相公之急,須臾吐出膿血升余,旬日平復,見上,喜曰:孫真良醫也。由是觀之,喉痹以惡血不散故也。凡治此疾暴者,必先發散,發散不愈,次取痰,取痰不愈,次去汙血也。

楊立之知廣州,一日喉痛潰爛,飲食不進,命吏召吉老診之。曰:不必服藥,但食生薑一片,方可救也。其子有難色,以喉痛安能復食辛辣?立之曰:吉老神醫,但食不妨。遂取一片食之,覺香味異常,漸食加至半斤余,喉腫頓消,飲食如故。召吉老而謝之,問病所以。吉老曰:相公平日多食鷓鴣肉,此物喜食半夏苗,蓋中其毒也。惟姜可解,故爾獲效之捷。

白話文:

押班都知潘元從,喉嚨突然閉塞,情況緊急。找來孫姓醫生,孫醫生從隨身袋子裡拿出藥粉,吹入潘元從的喉嚨中,過了一會兒,潘元從吐出膿血,立刻痊癒。潘元從因此送給孫醫生一百兩金子,希望能得到藥方,以備不時之需。孫醫生將藥方給了他,藥方是用豬牙皂、白礬、黃連等分量相同的藥材,在新瓦片上烘乾磨成粉末,每次用一錢,並說這個神效藥方是無價的,怎麼能用來謀取利益呢?於是沒有接受贈金。

文潞公有一天喉嚨腫痛,過了三天更加嚴重,皇上召見孫醫生為他治療。孫醫生說:「要用相公您的判筆(毛筆)一支才能治好這個病。」他用筆尖沾上藥粉,點入喉嚨,其實孫醫生在筆尖藏了針,順勢刺入患處,文潞公當場昏倒,左右侍從驚恐萬分。孫醫生說:「除了我沒有人能救相公的危急。」過了一會兒,文潞公吐出一升多的膿血,十天後就康復了。文潞公進宮向皇上道謝,皇上高興地說:「孫醫生真是良醫啊!」由此可見,喉痹是因為惡血無法散開的緣故。凡是治療這種病症,病情來得快的,一定要先用發散的方法,發散無效,再用化痰的方法,化痰無效,最後就要去除污血。

楊立之擔任廣州知州時,有一天喉嚨疼痛潰爛,無法進食,命令官吏請來吉老醫師診治。吉老醫師說:「不必吃藥,只要吃一片生薑,就可以救命了。」楊立之的兒子面露難色,因為喉嚨痛怎麼還能吃辛辣的食物呢?楊立之說:「吉老醫師是神醫,吃吃看沒關係。」於是拿了一片生薑吃下,覺得味道異常香,慢慢地吃到半斤多,喉嚨腫脹立刻消退,進食也恢復正常。楊立之請來吉老醫師道謝,並詢問病因。吉老醫師說:「相公您平日吃太多鷓鴣肉,這種鳥喜歡吃半夏的苗,因此中了毒。只有生薑可以解毒,所以能這麼快見效。」

3. 火病泄瀉

泄瀉之證有五,脾、胃、大腸、小腸、大瘕是也。然溯其源,大概脾病濕漬所致,約其治,無乃健脾滲濕為先。若夫痰火病,此則屬脾腎兩虛,何也?蓋腎衰不能攝,脾弱不能運,脾氣虛,則闌門之氣亦虛,是以不能泌別清濁,致水液渣滓,混入大腸。故或溏而或泄也。法當君以實土,臣以益水,佐以清金,使以兜澀。

所謂實土,土者,白朮、白芍、山藥是也。所謂益水者,故紙、五味是也。所謂清金者,五味、二冬、沙參是也。所謂兜澀者,訶子、肉蔻、蓮肉、芡實是也。蓋腎氣實則自能攝,脾氣實則自能運,金氣清肅,自能施化矣。雖有外寒內熱,飲食積滯,但宜解散消導,不可妄攻。

蓋攻邪則妨正,恐觸滑滑之熱,即未易遏。

愚謂泄瀉一症,為亡陰脫液之肇端,痰火病此,猶敗葉經霜,鮮不凋墜,何也?以陰虛故動火,而復以亡其陰,則清陽之氣益陷,相火之焰益炎,下而窘迫,上而咽痛,諸證蜂起矣。當此之際,欲實土則妨肺,欲清金則礙脾,醫者能不掣其肘乎?姑以敦土清金之品,末之為丸,徐徐緩服,此無伐天和之意,班固曰:有病不醫得中工,正此謂耳。

白話文:

腹瀉的病症有五種,分別是脾、胃、大腸、小腸和大瘕(一種大腸疾病)。然而追溯它的根源,大概是脾臟虛弱導致濕氣積聚所引起的。要治療它,應該以健脾祛濕為首要方法。至於痰火引起的腹瀉,這就屬於脾腎兩虛的範疇。為什麼呢?因為腎臟衰弱不能固攝,脾臟虛弱不能運化,脾氣虛弱,導致闌門(指腸道末端)的氣機也虛弱,因此不能分辨清楚清濁,導致水液和食物殘渣混合進入大腸,所以會出現稀便或者腹瀉。治療的原則應該以健脾實土為主,以補益腎水為輔,用清肺潤燥的藥物來佐助,再用收斂固澀的藥物來加強效果。

所謂的健脾實土,指的是白朮、白芍、山藥這些藥物。所謂的補益腎水,指的是補骨脂、五味子這些藥物。所謂的清肺潤燥,指的是五味子、麥冬、天冬、沙參這些藥物。所謂的收斂固澀,指的是訶子、肉豆蔻、蓮子肉、芡實這些藥物。當腎氣強盛時,自然能固攝;當脾氣強盛時,自然能運化;當肺氣清肅時,自然能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即使有外感寒邪、內生熱邪、或者飲食積滯,也應該以疏散、消導為主,不能妄用攻伐的方法。

因為攻伐邪氣會損害正氣,反而會觸動滑膩的熱邪,使病情更加難以控制。

我認為腹瀉這種病症,是陰液虧損和元氣脫失的開始。痰火引起的腹瀉,就像是經歷霜打的敗葉,很少有不枯萎凋謝的。為什麼呢?因為陰液虛弱會導致虛火妄動,而陰液的進一步虧損,會使清陽之氣更加下陷,虛火更加旺盛,導致下腹部窘迫難受,上部咽喉疼痛,各種症狀接踵而至。在這個時候,想要健脾實土反而會妨礙肺的功能,想要清肺潤燥又會阻礙脾的功能,醫生怎麼能不感到左右為難呢?可以先用健脾實土、清肺潤燥的藥物,將它們製成藥丸,慢慢地服用,這樣就沒有過度干擾身體自然的平衡。班固說:「有病而不急於治療,反而能得到中等水平的醫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4. 泄瀉主方

治痰火諸症悉具,倏而大便或溏或泄,此脾腎之氣兩虛,不能統攝運行,或由飲食內傷,風寒外襲,衝動其勢,宜以此方主之。

山藥(微炒,一錢),人參(高麗者,五分),黃耆(蜜炒,一錢),白朮(土炒,一錢),白茯苓(去皮,一錢),陳皮(留白,八分),熟地黃(一錢),白芍(煨,一錢),甘草(炙,五分),五味子(二十粒),貝母(一錢),麥門冬(去心,一錢)

上十二味,生薑三片,大棗五枚,濃煎,趁熱徐徐緩服,不宜驟下。

若果傷穀食,但加炒麥芽少許,以消導之,然麥芽亦能軟便,不可過多。

若傷肉食,少加山楂。

若傷麵食,少加神麯。

若因風寒直犯太陰,腹痛泄瀉,本劑減地黃、麥門冬,加炒乾姜一二分熱服,外用炒鹽帛裹熨之,更宜少飲湯水。

凡痰火之證,最宜便實,一見便溏,即當警省,用藥亦須提防。如本劑有知母,味苦性寒,潤下沉降,便軟便溏者,宜去之。不得已而用者,亦須薑汁熟炒。當歸味雖甘溫,然亦潤下利便,用須減半。生熟地黃性寒滯泥,亦須薑汁蒸過。天門冬性味苦寒潤利,便溏者亦須去之。

其梔、連、芩、柏,並屬苦寒,脾腎虛者,大所忌也。按:魏氏曰:凡泄瀉宜用丸藥,蓋土惡濕而喜燥,即用湯劑,亦須濃煎少服,蓋湯者蕩也。脾虛者所忌,以服下即行,不能久駐胃中故爾。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各種痰火引起的病症,這些病症會導致突然腹瀉或大便稀溏。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脾腎之氣虛弱,無法正常運化和統攝,或者是由於飲食不當、內傷,又或者是感受風寒等外邪侵襲所導致。這種情況適合用這個方子來治療。

藥方組成:

  • 炒過的淮山藥(一錢)
  • 高麗人參(五分)
  • 蜜炒過的黃耆(一錢)
  • 土炒過的白朮(一錢)
  • 去皮的白茯苓(一錢)
  • 留白的陳皮(八分)
  • 熟地黃(一錢)
  • 煨過的白芍(一錢)
  • 炙甘草(五分)
  • 五味子(二十粒)
  • 貝母(一錢)
  • 去心的麥門冬(一錢)

用法: 將以上十二味藥材,加入三片生薑、五枚大棗,用水濃煎,趁熱慢慢喝下,不宜一次性快速服用。

飲食注意事項:

  • 如果是因為吃太多穀物導致的,可以加入少量炒過的麥芽來幫助消化,但麥芽有軟便的作用,不宜過量。
  • 如果是因為吃太多肉類導致的,可以加入少量山楂。
  • 如果是因為吃太多麵食導致的,可以加入少量神曲。
  • 如果是因為風寒直接侵犯太陰經導致腹痛腹瀉,藥方中要減少熟地黃和麥門冬的用量,加入一到兩分的炒乾薑熱服,並用炒鹽包敷在腹部來溫暖身體,同時少喝湯水。

注意事項: 凡是屬於痰火的病症,最好大便成形,一旦出現大便稀溏,就要警惕,用藥也要小心。例如本方中的知母,味道苦、性寒,有潤下和使藥性下沉的作用,容易導致大便軟爛或腹瀉,這種情況就要去掉知母。如果不得已要用,也必須用薑汁炒過。當歸雖然味甘性溫,但也具有潤下通便的作用,使用時需要減半。生熟地黃性寒又容易使藥性停滯,也需要用薑汁蒸過。天門冬性味苦寒又潤滑,大便稀溏的人也要去掉。 黃芩、黃連、黃柏、梔子等藥物都屬苦寒,脾腎虛弱的人要避免使用。 魏氏認為,凡是腹瀉都應該用丸藥,因為脾喜燥惡濕。即使服用湯藥,也要濃煎少量服用,因為湯藥容易蕩滌腸胃。脾虛的人要避免使用,因為湯藥服下後很快就會排出,不能在胃中停留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