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慎柔
《慎柔五書》~ 卷一 (6)
卷一 (6)
1. 師訓第一
(此條說得好,嘗見老人冬月體倦、少食、畏寒、右寸短、左關陷、兩尺緩長或左尺微陷,立春加病,春分死,未有能延至立夏者,金敗水枯,木無所生也。兩尺緩長,所謂緩臨水宮也。)
大凡內傷症,下俱虛寒。凡病,肺脈浮大即喘,用溫脾斂肺之藥,斂不下則成脹,既斂下,肺脈猶大則成瘧。若遍身發瘡,浮大無妨矣。右關浮大則肚疼,建中斂之,斂不下則成痢,皆內傷之症。
白話文:
這段話說得很好,我常常看到老人家在冬天時身體疲倦、食慾不佳、怕冷,把脈時會發現右手寸脈短弱、左手關脈沉陷、兩手的尺脈遲緩但稍長,或是左手尺脈略微沉陷,如果到了立春病情就會加重,春分時就會死亡,沒有人能撐到立夏,這是因為肺金衰敗、腎水枯竭,肝木沒有生長的能量了。(兩手尺脈遲緩但稍長,指的是腎氣衰弱,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了。)
大凡是內傷的病症,通常下焦都是虛寒的。一般的疾病,如果肺脈浮大就代表會喘,應該用溫補脾胃、收斂肺氣的藥,如果收斂不下來就會變成腹脹,如果收斂下來了,肺脈還是很大,那就會變成瘧疾。如果全身都長瘡,脈象浮大就沒有關係。如果右手關脈浮大就會肚子痛,應該用溫中健脾的方法收斂它,如果收斂不下來就會變成痢疾,這些都是屬於內傷的病症。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