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慎柔

《慎柔五書》~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脈法

《脈經》曰:脈來軟者為虛,緩者為虛,微者為虛,弱者為虛,弦者為虛,細而微者血氣俱虛,小者血氣俱少。

仲景《要略》曰:脈芤者血虛,沉而遲者脫氣。又曰:血虛脈大,如蔥管。又曰:脈大而芤者脫血。

慎齋先生云:浮大脈,見於右尺,為假火,假火按內傷施治。

白話文:

根據《脈經》記載,脈搏摸起來軟、緩、微、弱、弦,或是細而微,都代表身體虛弱。如果脈搏又細又小,則說明血氣都不足。

《傷寒論》作者張仲景在《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提到,脈搏虛浮代表血虛,脈搏沉而遲則代表氣虛。他還說,如果脈搏雖然大但是空虛,就像蔥管一樣,表示血液已經流失。

醫學家李中梓在《醫學入門》中說,如果右尺脈搏浮大,代表虛火,這可能是內傷造成的,治療時應當針對內傷進行治療。

凡損病脈數,為胃氣不足。若轉緩弱,即胃家生髮之兆矣。左脈微細不起,右尺帶數或浮大,調治非二三年不愈也。

白話文:

凡是損傷疾病脈數快的,都是胃氣不足引起的,脈象轉向緩和微弱,這是胃開始生髮的徵兆了。左手脈象微細不起,右手寸口脈帶數或浮大的,調治不超過二三年就可以痊癒。

緊數之脈,表裡俱虛,緊為寒傷衛,數為血不足。肺緊則肺氣不足,不能衛皮毛而畏風寒。脈數則陰虛火動,脈緊猶有胃氣,脈數則無胃氣。(以脈緊為有胃氣,真見到之言,然亦須審有無伏陽在內,若緊而孤即凶。)

白話文:

緊促有力的脈搏,表示表裡虛弱。脈搏緊表示寒邪損傷了衛氣,脈搏數表示血氣不足。肺脈緊表示肺氣不足,不能保護皮毛,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脈搏數表示陰虛火旺,脈搏緊表示胃氣尚存,脈搏數則表示胃氣衰竭。(認為脈搏緊表示胃氣尚存,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但也要注意是否有潛伏的陽氣在內,如果脈搏既緊又孤獨,則病情危重。)

內傷作瀉,而肺脈豁大者,難治。

病久而脈弦者,轉瘧方愈;脈緩者,轉痢方愈。蓋久病得氣血活動,故轉病也。脈數不得汗,即生腫毒方愈。

白話文:

內傷導致腹瀉,如果肺部的脈象表現得很寬大,那就很難治療。

生病很久而脈象呈現弦狀的人,轉變為瘧疾才會痊癒;脈象緩慢的人,則是轉變為痢疾才會痊癒。這是因為長期生病後,氣血開始活動起來,所以疾病形式會有所轉變。脈象數急但沒有出汗的情況下,可能會生出腫毒之後才能痊癒。

兩尺無脈,是濁陰在上,痰凝氣閉,肺不下降,金不能生水,而成痰厥。(此吾所謂吸攝也,肺氣上閉,如王啟玄雲:虛管溉滿,捻上倒懸,而其下滴水不能漏。)經曰: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吐則濁痰湧出,上部疏通,肺氣下降於腎,少陰上升於巔,而有生髮之機矣。

白話文:

如果兩尺處沒有脈搏,那是因為濁陰在上,痰液凝結,氣體閉塞,肺部不能下降,金屬不能產生水,而形成痰厥。(這就是我所謂的吸攝,肺氣閉塞,就像王啟玄說的:虛空的水管被灌滿,並且倒掛著,所以下面的水滴無法滴下。)經典上說:上部有脈搏,下部沒有脈搏,這個人應該吐痰。吐出痰液後,上部通暢,肺氣下降到腎臟,少陰之氣上升到頭部,於是就會有生髮的機會。

仲景云:陽脈澀,陰脈弦,當腹中急痛,尺為陰,寸為陽,陰脈弦,水挾木勢而侮土也。陽脈澀者,澀為氣有餘,是氣分有伏火也。火鬱在上,水盛在下,故腹急痛。

寸口脈微,尺脈緊,其人虛損多汗,此陽弱也,衛氣弱,名曰惵;榮氣弱,名曰卑。惵卑相搏,名曰損。

白話文:

仲景說:陽脈澀,陰脈弦,就會出現腹部急痛,尺脈為陰,寸脈為陽,陰脈弦,是水勢挾持木勢而侮辱土勢。陽脈澀,澀是氣有餘,是氣分中有潛藏的火。火氣鬱積在上,水盛在下,所以腹部急痛。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衰,澀者榮氣不足,衛氣衰則面色黃,榮氣衰則面色青。榮為根,衛為葉,枝葉枯槁,而寒慄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趺陽脈浮而芤,浮者衛氣衰,芤者榮氣傷,其身體瘦,肌肉甲錯,浮芤相搏,宗氣衰微,四屬斷絕。

白話文:

寸口脈搏微弱而澀滯,微弱是衛氣衰弱的表現,澀滯是榮氣不足的表現,衛氣衰弱則面色發黃,榮氣衰弱則面色青白。榮氣猶如根,衛氣猶如葉,枝葉枯萎,就會出現寒戰、咳嗽、打嗝、吐出腥臭的涎沫等症狀。

寸口脈微而緩,微者衛氣疏,疏則其膚空;緩者胃實,實則谷消而水化也。谷入於衛,脈道乃行,水入於經,其血乃成。榮盛則其膚必疏,三焦絕經,名曰血崩。趺陽脈微而緊,緊為寒,微為虛,微緊相搏,則為短氣。(以上數條所稱微脈,皆謂起伏短小,非形細亦非力弱也。故主衛氣。)

少陰脈弱而澀,弱者微煩,澀者厥逆。

趺陽脈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膚硬。

白話文:

寸口脈搏動微弱而緩慢,微弱的脈象表明衛氣虛弱,衛氣虛弱皮膚就會空虛;緩慢的脈象表明胃部實熱,胃部實熱穀物消化不良而水分產生。食物進入衛氣的系統,脈絡才得以運行,水分進入經絡,血液才能生成。營氣旺盛皮膚一定鬆弛,三焦經絕脈不通,稱為血崩。趺陽脈搏動微弱而緊促,緊促表明有寒氣,微弱表明虛弱,微弱和緊促相互搏擊,就會導致喘息。(以上幾條提到的微脈,都是指脈象起伏短小,而不是形狀細小或者力量虛弱。所以主導衛氣。)

少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迫,上入胸膈,宗氣反聚,血結心下,陽氣退下,熱歸陰股,與陰相動,令身不仁,此為屍厥,當刺期門、巨闕。

脈見短數,則無胃氣,細數、緊數,俱非吉兆。

洪大,按之下者,虛損之脈。(下下似當有空字。)

白話文:

少陰經脈氣血不通,腎氣衰弱,精血不足,呼吸氣促,衝擊胸膈,宗氣聚集,血液凝結在心下,陽氣退居下焦,熱氣歸屬於陰股,與陰氣相互作用,導致身體麻木不仁,這是屍厥的症狀,應該針刺期門、巨闕穴。

凡虛損之脈,命門火旺,腎水不足,心火剋金,木燥土乾,五火交熾,若用知、柏之品滋陰降火,是猶乾鍋紅烈之中,傾一杯之水,反激火怒,立地碎裂矣。若脈帶緩,是胃氣未絕,猶可調理,用四君加山藥,引入脾經,單補脾陰,再隨所兼之症治之。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生火自降矣。

白話文:

所有虛損的脈象,都是命門火旺盛,腎水不足,心火剋制肺金,木氣燥烈,土氣乾燥,五種邪火交織在一起。如果使用生地、柏子之類的藥物去滋陰降火,就好像在乾枯的鍋裡紅火熾烈的時候,傾入一杯水,反而會激起火勢,鍋子立馬就會碎裂。如果脈象帶有緩和的徵象,說明胃氣並沒有完全衰竭,還可以調理。可以用四君子湯加山藥,引導藥物進入脾經,單獨補益脾陰,再根據兼有的證狀進行治療。脾土能夠生肺金,肺金能夠生腎水,腎水生心火,心火自會下降。

虛損,肺脈數大者,須防作瀉。

江篁南云:得之好內者,其脈芤而駛,真陰損,熱內生也。緩而弱者,重傷於苦寒劑也。

白話文:

虛弱損耗的情況下,如果肺部的脈象表現為數大,則需要注意可能會發生瀉洩。

江篁南說:由於過度性生活而導致這種情況的人,其脈象會呈現芤且快速,這是真陰受損、體內產生熱量的表現。如果脈象緩慢而微弱,則是因為過度使用了苦寒藥物而造成的嚴重傷害。

汪石山云:凡見數脈,難治,病久脈數,尤非所宜。脈或浮澀而駛,或沉弱而緩者,脈之不常,虛之故也。虛損,轉潮熱、泄瀉,脈短數者,不治。

白話文:

汪石山說:凡是見到脈搏多且快,難以治療;疾病時間長了脈搏又多又快,尤其不是好現象。脈搏浮動粗糙而且急促,或是沉弱緩慢,脈搏不正常,都是因為虛弱的緣故。虛弱衰竭,轉變成潮熱、腹瀉,脈搏短少而急促,無法治癒。

2. 損脈致病次序

扁鵲曰:損脈之為病若何?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血脈,血虛不能榮於臟腑;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反此者,至脈為病也。從上下者,骨痿不能起於床者死;從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白話文:

扁鵲說:損傷脈絡而產生的疾病是如何的呢?第一種損傷是皮毛,皮毛聚集而脫落;第二種損傷是血管,血液虛虧,不能濡養臟腑;第三種損傷是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化生肌膚;第四種損傷是筋,筋脈鬆緩,不能自收自持;第五種損傷是骨骼,骨骼萎弱,不能離開牀榻。與此相反的是,以脈絡為疾病的。從上而下的(從頭到腳),骨骼萎弱,不能離開牀榻的會死亡;從下而上(從腳到頭),皮毛聚集而脫落的會死亡。

3. 損脈損症

扁鵲曰:一呼二至,一呼一至,名曰損。人雖能行,獨未著床,血氣皆不足矣。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名曰無魂,無魂者當死。人雖能行,名曰行屍。

白話文:

扁鵲說:如果呼吸一次脈搏跳動兩次,或者呼吸一次脈搏只跳動一次,這叫做“損”。這種情況下的人雖然還能行走,但還沒躺到床上就已經血氣不足了。若呼吸兩次脈搏才跳動一次,吸氣兩次脈搏也只跳動一次,這被稱為“無魂”,無魂的人應該會死亡。即使這樣的人還能夠行走,也被稱作是行屍走肉。

4. 治損法

扁鵲曰:治損之法若何?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榮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氣。

白話文:

扁鵲說:治療損傷的方法,肺部有所損傷時就應增補元氣,心臟有所損傷時就應調理氣血,脾臟有所損傷時就應調理飲食、適應寒熱,肝臟有所損傷時就應緩和肝氣,腎臟有所損傷時就應增補精氣。

5. 五臟逆傳致病訣

汪石山云:余治一人,年二十餘,病咳嗽、嘔血、盜汗,或腸鳴作泄,午後發熱。診其脈,細數無倫次。語之曰:《難經》云:七傳者,逆經傳也。初因腎水涸竭,是腎病矣。腎邪傳之於心,故發熱而夜重;心邪傳之於肺,故咳嗽而汗泄;肺邪傳之於肝,故脅痛而氣壅;肝邪傳之於脾,故腸鳴而作泄;脾邪復傳之於腎,而腎不能再受邪矣。今病兼此數者,死不出旬日之外,果期而歿。

白話文:

汪石山說:我曾治療過一名二十多歲的患者,他患有咳嗽、嘔血、盜汗,有時腸鳴腹瀉,午後發熱。我診斷他的脈象,脈搏細數而無規則。我告訴他,《難經》中說:七種症狀傳變,是逆經傳變。最初是腎水枯竭,所以是腎病。腎邪傳至心,所以發熱而且晚上加重;心邪傳至肺,所以咳嗽並盜汗;肺邪傳至肝,所以脅痛而氣機鬱滯;肝邪傳至脾,所以腸鳴腹瀉;脾邪又傳回腎,而腎臟無法再承受邪氣。現在病人兼具這些症狀,不出十天就會死亡,果然在期限內死亡。

所云邪者因自病之極,不能自安而侵凌於上也。(隨筆承製生化論:自虛為人所乘其勢順;自病而反能乘人,其勢逆,即此義。)

白話文:

所謂邪氣是因自病而導致的極端,不能穩定而侵凌於上。

6. 虛損死證

經曰:肉脫熱甚者死,嗽而加汗者死,嗽而下泄、上喘者死,嗽而左不得眠者肝脹,嗽而右不得眠者肺脹,俱為死症。(當云:脹在肋上近腋屬肺,肋下近腰屬肝。上下俱脹,氣血俱痹。)

白話文:

醫書上說:皮膚脫皮及發熱嚴重的會死,咳嗽又伴隨出汗的會死,咳嗽伴隨腹瀉及氣往上衝的,也會死;咳嗽左邊睡不著的人,是肝臟漲大;右邊睡不著的人是肺臟漲大,這兩種都很容易引起死亡。(應該說:膨脹在肋骨上靠近腋下的是肺漲大;在肋骨下靠近腰部的是肝臟腫脹。上下同時腫脹,血液和氣都受到阻滯。)

《靈樞》云:皮寒熱,不可附席,毛髮焦,鼻槁,臘不得汗,取三陽之絡,以補手太陽。肌寒熱者,肌肉毛髮焦,而唇槁,臘不得汗,取三陽於下,以去其血者,補足太陰,以出其汗。骨寒熱者,病無所安,汗注不休,齒未槁,取其少陰於陰股之絡;齒已槁,死不治,厥亦然。

白話文:

《靈樞》中說:皮毛寒熱,不能依附席子,毛髮焦枯,鼻子乾枯,臘月都不能排汗,抓住三陽經絡,以補充手太陽經絡。肌肉寒熱,肌肉毛髮焦枯,嘴脣乾枯,臘月都不能排汗,抓住三陽經絡在下,去除其血液,補充足太陰經絡,排汗。骨頭寒熱,病痛無處安放,汗水不斷,牙齒還沒乾枯,抓住少陰經絡在陰股的經絡;牙齒已經乾枯,死了都不能治好,寒厥也是如此。

劉河間曰:虛損之疾,寒熱因虛而感也。感寒則損陽,陽虛則陰盛,損自上而下,治之宜以辛甘淡,過於胃則不可治也;感熱則損陰,陰虛則陽盛,故損自下而上,治之宜以苦酸鹹,過於脾則不可治也。自上而下者,由肺而心而胃;自下而上者,由腎而肝而脾。論曰:心肺損而色敝,腎肝損而形痿。谷不能化而脾損,漸漬之深,皆為虛勞。

白話文:

劉河間說:虛損的疾病,寒熱是因虛弱而感受的。感受寒氣則損傷陽氣,陽虛則陰氣旺盛,損傷由上而下,治療時宜用辛甘淡補藥,若超過胃部則不能治癒;感受熱氣則損傷陰氣,陰虛則陽氣旺盛,因此損傷由下而上,治療宜以苦酸鹹補藥,超過脾臟則不能治癒。由上而下的,是從肺到心到胃;由下而上的,是從腎到肝到脾。論語說:心肺損傷則面色憔悴,腎肝損傷則形體消瘦。穀物不能消化而損傷脾臟,漸漸積累的深了,都變成虛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