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慎柔

《慎柔五書》~

回本書目錄

1. 卷三

2. 虛損第三

3. 脈法

《脈經》曰:脈來軟者為虛,緩者為虛,微者為虛,弱者為虛,弦者為虛,細而微者血氣俱虛,小者血氣俱少。

仲景《要略》曰:脈芤者血虛,沉而遲者脫氣。又曰:血虛脈大,如蔥管。又曰:脈大而芤者脫血。

慎齋先生云:浮大脈,見於右尺,為假火,假火按內傷施治。

凡損病脈數,為胃氣不足。若轉緩弱,即胃家生髮之兆矣。左脈微細不起,右尺帶數或浮大,調治非二三年不愈也。

緊數之脈,表裡俱虛,緊為寒傷衛,數為血不足。肺緊則肺氣不足,不能衛皮毛而畏風寒。脈數則陰虛火動,脈緊猶有胃氣,脈數則無胃氣。(以脈緊為有胃氣,真見到之言,然亦須審有無伏陽在內,若緊而孤即凶。)

內傷作瀉,而肺脈豁大者,難治。

病久而脈弦者,轉瘧方愈;脈緩者,轉痢方愈。蓋久病得氣血活動,故轉病也。脈數不得汗,即生腫毒方愈。

兩尺無脈,是濁陰在上,痰凝氣閉,肺不下降,金不能生水,而成痰厥。(此吾所謂吸攝也,肺氣上閉,如王啟玄雲:虛管溉滿,捻上倒懸,而其下滴水不能漏。)經曰: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吐則濁痰湧出,上部疏通,肺氣下降於腎,少陰上升於巔,而有生髮之機矣。

仲景云:陽脈澀,陰脈弦,當腹中急痛,尺為陰,寸為陽,陰脈弦,水挾木勢而侮土也。陽脈澀者,澀為氣有餘,是氣分有伏火也。火鬱在上,水盛在下,故腹急痛。

寸口脈微,尺脈緊,其人虛損多汗,此陽弱也,衛氣弱,名曰惵;榮氣弱,名曰卑。惵卑相搏,名曰損。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衰,澀者榮氣不足,衛氣衰則面色黃,榮氣衰則面色青。榮為根,衛為葉,枝葉枯槁,而寒慄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趺陽脈浮而芤,浮者衛氣衰,芤者榮氣傷,其身體瘦,肌肉甲錯,浮芤相搏,宗氣衰微,四屬斷絕。

寸口脈微而緩,微者衛氣疏,疏則其膚空;緩者胃實,實則谷消而水化也。谷入於衛,脈道乃行,水入於經,其血乃成。榮盛則其膚必疏,三焦絕經,名曰血崩。趺陽脈微而緊,緊為寒,微為虛,微緊相搏,則為短氣。(以上數條所稱微脈,皆謂起伏短小,非形細亦非力弱也。故主衛氣。)

少陰脈弱而澀,弱者微煩,澀者厥逆。

趺陽脈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膚硬。

少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迫,上入胸膈,宗氣反聚,血結心下,陽氣退下,熱歸陰股,與陰相動,令身不仁,此為屍厥,當刺期門、巨闕。

脈見短數,則無胃氣,細數、緊數,俱非吉兆。

洪大,按之下者,虛損之脈。(下下似當有空字。)

凡虛損之脈,命門火旺,腎水不足,心火剋金,木燥土乾,五火交熾,若用知、柏之品滋陰降火,是猶乾鍋紅烈之中,傾一杯之水,反激火怒,立地碎裂矣。若脈帶緩,是胃氣未絕,猶可調理,用四君加山藥,引入脾經,單補脾陰,再隨所兼之症治之。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生火自降矣。

虛損,肺脈數大者,須防作瀉。

江篁南云:得之好內者,其脈芤而駛,真陰損,熱內生也。緩而弱者,重傷於苦寒劑也。

汪石山云:凡見數脈,難治,病久脈數,尤非所宜。脈或浮澀而駛,或沉弱而緩者,脈之不常,虛之故也。虛損,轉潮熱、泄瀉,脈短數者,不治。

白話文:

脈法

《脈經》說:脈搏摸起來軟弱無力是虛證,脈搏來得慢是虛證,脈搏非常微弱是虛證,脈搏軟弱無力是虛證,脈搏摸起來像琴弦一樣是虛證,脈搏細小而微弱表示氣血皆虛,脈搏微小表示氣血不足。

仲景《要略》說:脈搏摸起來中間空虛是血虛,脈搏沉在下面又遲緩是脫氣。又說:血虛的脈搏會顯得很大,像蔥管一樣空虛。又說:脈搏很大又空虛是脫血。

慎齋先生說:脈搏浮在表面又大,如果出現在右手的尺部,這是虛假的火,這種假火要用治療內傷的方法來治療。

一般來說,虛損疾病的脈搏跳得很快,表示胃氣不足。如果脈搏轉為慢而無力,就表示胃氣有恢復的跡象。左手的脈搏細小而無力,右手的尺部脈搏跳得快或是浮大,這種情況要調理兩三年才會好。

脈搏摸起來又緊又快,表示身體內外都虛弱,緊脈表示受到寒邪侵襲,數脈表示血不足。肺的脈搏摸起來緊,表示肺氣不足,不能保護皮膚毛孔,所以怕冷。脈搏跳得快表示陰虛而導致火旺。脈搏緊表示還有胃氣,脈搏跳得快就表示沒有胃氣。(認為脈搏緊是有胃氣的表現,這確實是看到的情況,但也要仔細判斷是否有潛藏的陽氣在體內,如果只是單獨的緊脈就表示情況危險。)

內傷導致腹瀉,而肺的脈搏卻變得空大,這種情況很難治療。

生病很久,脈搏摸起來像琴弦一樣,如果轉為瘧疾就有好轉的可能;脈搏變慢,如果轉為痢疾,也有好轉的可能。這是因為久病之後氣血開始活動,所以病情才會轉變。脈搏跳得快而沒有出汗,就會生腫毒,出現這種情況,病才有好轉的機會。

兩手的尺部都摸不到脈搏,表示體內濁陰之氣在上面,痰液凝結、氣機閉塞,肺氣無法下降,金氣無法生水,導致痰厥。(這就是我所說的吸攝,肺氣閉塞在上方,就像王啟玄說的,虛的管子裝滿水,把管子倒著懸掛起來,水卻滴不出來。)《經》上說:上部有脈,下部沒有脈,這種人應該會嘔吐。嘔吐之後,濁痰會湧出,上部氣機暢通,肺氣會下降到腎,少陰之氣會上升到頭頂,這樣就會有生發的機會。

仲景說:陽脈摸起來澀滯,陰脈摸起來像琴弦,腹中應該會劇痛,尺部是陰,寸部是陽,陰脈摸起來像琴弦,是水挾持木的勢頭來欺侮土。陽脈摸起來澀滯,表示氣有餘,是因為氣分有潛藏的火。火鬱積在上方,水在下方過多,所以腹部會劇痛。

寸部的脈搏微弱,尺部的脈搏緊繃,這個人多半是虛損且容易流汗,這是陽氣虛弱,衛氣虛弱叫做惵,榮氣虛弱叫做卑。惵和卑相互搏動,叫做損。

寸部的脈搏微弱而澀滯,微弱表示衛氣衰弱,澀滯表示榮氣不足,衛氣衰弱會導致面色發黃,榮氣衰弱會導致面色發青。榮是根本,衛是枝葉,枝葉枯槁,就會出現發冷、咳嗽、吐出腥臭的唾液或泡沫。

腳背的脈搏摸起來浮在表面又空虛,浮表示衛氣衰弱,空虛表示榮氣受損,身體會很瘦,肌肉像魚鱗一樣粗糙,浮和空虛相互搏動,宗氣衰微,四肢的功能會衰退。

寸部的脈搏微弱而緩慢,微弱表示衛氣疏鬆,疏鬆就會導致皮膚空虛;緩慢表示胃氣充實,充實就能消化食物並將水液化。食物進入衛,脈道才能運行;水進入經脈,血液才能生成。榮氣旺盛,皮膚必然會疏鬆,三焦的經脈斷絕,叫做血崩。腳背的脈搏微弱而緊繃,緊表示寒冷,微表示虛弱,微弱和緊繃相互搏動,就會出現氣短。(以上所說的微脈,都是指脈搏起伏短小,並不是指脈搏細小或無力。所以主要和衛氣有關。)

少陰脈搏摸起來虛弱而澀滯,虛弱表示有輕微的煩躁,澀滯表示四肢厥冷。

腳背的脈搏摸不到,表示脾氣不能上下運行,身體會發冷而且皮膚僵硬。

少陰脈摸不到,表示腎氣衰弱,精血不足,氣往上衝,進入胸膈,宗氣反而聚集,血液在心下凝結,陽氣退下,熱往下歸於大腿內側,和陰氣相互作用,導致身體麻木,這叫做屍厥,應該針刺期門穴和巨闕穴。

脈搏跳得短而快,就表示沒有胃氣,脈搏細快或緊快都不是好的徵兆。

脈搏洪大,按下去反而覺得虛弱,是虛損的脈象。(「下下」兩個字之間,可能少了「空」字。)

凡是虛損的脈象,都表示命門火旺,腎水不足,心火克制肺金,木氣燥盛,土氣乾燥,五火交相熾盛。如果用知母、黃柏之類滋陰降火的藥物,就像在燒紅的鍋子裡倒一杯水,反而會激怒火勢,導致鍋子碎裂。如果脈搏帶有緩慢,表示胃氣還沒完全消失,還可以調理,可以用四君子湯加山藥,引導藥性進入脾經,單獨補脾陰,再根據兼有的症狀來治療。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生了,火自然會下降。

虛損,肺脈跳得快又大,要注意可能會發生腹瀉。

江篁南說:喜歡房事的人,脈搏會呈現空虛且急速,這是真陰虧損,導致體內生熱。脈搏緩慢而無力,表示受過寒涼藥物的嚴重傷害。

汪石山說:一般來說,脈搏跳得快就難以治療,病久脈搏跳得快,尤其不適合治療。脈搏有時浮澀而快,有時沉弱而慢,都是脈象不正常,是虛弱的緣故。虛損,如果轉為潮熱、腹瀉,脈搏短促而快,這種情況就無法治療。

4. 損脈致病次序

扁鵲曰:損脈之為病若何?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血脈,血虛不能榮於臟腑;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反此者,至脈為病也。從上下者,骨痿不能起於床者死;從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白話文:

扁鵲說:損傷脈象會導致什麼樣的疾病呢?第一次損傷,是損害到皮膚和毛髮,導致皮膚粗糙,毛髮脫落;第二次損傷,是損害到血脈,導致血虛,無法滋養臟腑;第三次損傷,是損害到肌肉,導致肌肉消瘦,吃下去的食物無法轉化為肌肉;第四次損傷,是損害到筋,導致筋鬆弛無力,無法自行收縮;第五次損傷,是損害到骨骼,導致骨骼痿軟無力,無法從床上起身。如果脈象的變化與此相反,也是病態。從上往下發展的,骨頭痿軟無力,無法下床的,會死亡;從下往上發展的,皮膚粗糙、毛髮脫落的,也會死亡。

5. 損脈損症

扁鵲曰:一呼二至,一呼一至,名曰損。人雖能行,獨未著床,血氣皆不足矣。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名曰無魂,無魂者當死。人雖能行,名曰行屍。

白話文:

扁鵲說:當脈搏一呼之間跳動兩次,或者一呼之間只跳動一次,這都叫做「損脈」。這樣的人雖然還能走動,但還沒到臥床不起的地步,代表他體內的氣血已經非常不足了。如果脈搏變成兩次呼吸才跳動一次,或者兩次吸氣才跳動一次,這就叫做「沒有靈魂」的脈象,有這種脈象的人就會死亡。這樣的人雖然還能走動,但就如同行屍走肉一般。

6. 治損法

扁鵲曰:治損之法若何?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榮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氣。

白話文:

扁鵲說:治療損傷的方法是什麼呢?如果肺臟受到損傷,就要增補肺的氣;如果心臟受到損傷,就要調理身體的血脈運行;如果脾臟受到損傷,就要調理飲食、使身體適應寒冷溫熱的變化;如果肝臟受到損傷,就要舒緩肝氣的鬱結;如果腎臟受到損傷,就要增補腎的精氣。

7. 五臟逆傳致病訣

汪石山云:余治一人,年二十餘,病咳嗽、嘔血、盜汗,或腸鳴作泄,午後發熱。診其脈,細數無倫次。語之曰:《難經》云:七傳者,逆經傳也。初因腎水涸竭,是腎病矣。腎邪傳之於心,故發熱而夜重;心邪傳之於肺,故咳嗽而汗泄;肺邪傳之於肝,故脅痛而氣壅;肝邪傳之於脾,故腸鳴而作泄;脾邪復傳之於腎,而腎不能再受邪矣。今病兼此數者,死不出旬日之外,果期而歿。

所云邪者因自病之極,不能自安而侵凌於上也。(隨筆承製生化論:自虛為人所乘其勢順;自病而反能乘人,其勢逆,即此義。)

白話文:

汪石山說:我曾經醫治過一個人,年紀二十多歲,得了咳嗽、吐血、盜汗,有時腸鳴腹瀉,下午會發熱。診斷他的脈象,細微且快而沒有規律。我告訴他說,《難經》說:「七傳」指的是逆經傳病。他一開始是因為腎水枯竭,這是腎臟生病了。腎臟的病邪傳到心臟,所以發熱而且晚上更嚴重;心臟的病邪傳到肺臟,所以咳嗽並且盜汗;肺臟的病邪傳到肝臟,所以胸脅疼痛而且氣機壅塞;肝臟的病邪傳到脾臟,所以腸鳴而且腹瀉;脾臟的病邪又傳回腎臟,而腎臟已經不能再承受病邪了。現在他的病同時出現了這麼多症狀,活不過十天,結果真的如預期般過世了。

這裡說的「邪」是因為疾病自身已經發展到極限,無法自我安定,反而會向上侵犯。(隨筆承製生化論:自身虛弱時容易被侵犯,這是順勢;自身生病反而能侵犯別人,這是逆勢,就是這個意思。)

8. 虛損死證

經曰:肉脫熱甚者死,嗽而加汗者死,嗽而下泄、上喘者死,嗽而左不得眠者肝脹,嗽而右不得眠者肺脹,俱為死症。(當云:脹在肋上近腋屬肺,肋下近腰屬肝。上下俱脹,氣血俱痹。)

《靈樞》云:皮寒熱,不可附席,毛髮焦,鼻槁,臘不得汗,取三陽之絡,以補手太陽。肌寒熱者,肌肉毛髮焦,而唇槁,臘不得汗,取三陽於下,以去其血者,補足太陰,以出其汗。骨寒熱者,病無所安,汗注不休,齒未槁,取其少陰於陰股之絡;齒已槁,死不治,厥亦然。

劉河間曰:虛損之疾,寒熱因虛而感也。感寒則損陽,陽虛則陰盛,損自上而下,治之宜以辛甘淡,過於胃則不可治也;感熱則損陰,陰虛則陽盛,故損自下而上,治之宜以苦酸鹹,過於脾則不可治也。自上而下者,由肺而心而胃;自下而上者,由腎而肝而脾。論曰:心肺損而色敝,腎肝損而形痿。谷不能化而脾損,漸漬之深,皆為虛勞。

白話文:

虛損死證

經典上說:肌肉消瘦且發高燒嚴重的人會死;咳嗽又加上大量流汗的人會死;咳嗽又拉肚子、呼吸急促的人會死;咳嗽時向左側睡就睡不著,這是肝臟脹大;咳嗽時向右側睡就睡不著,這是肺臟脹大,這些都是屬於死亡的徵兆。(這裡應當說:脹在肋骨上方靠近腋下的,屬於肺臟;肋骨下方靠近腰部的,屬於肝臟。上下兩處都脹大,表示氣血都阻塞不通了。)

《靈樞》裡說:皮膚發冷發熱,身體無法貼在席子上,頭髮枯焦,鼻子乾燥,皮膚像臘一樣且無法流汗,要取手三陽經的絡脈,來補足手太陽經的氣。肌肉發冷發熱,肌肉和毛髮枯焦,嘴唇乾燥,皮膚像臘一樣且無法流汗,要取下肢三陽經的穴位,來去除血中的邪氣,補足足太陰經,來幫助發汗。骨頭發冷發熱,病人感到不安,汗流不止,但牙齒還沒枯槁,要取足少陰經在陰股的絡脈;如果牙齒已經枯槁,那就是無法醫治的死症,四肢厥冷也是一樣。

劉河間說:虛損的疾病,寒熱的產生是因為虛弱而感受外邪。感受寒邪會損傷陽氣,陽氣虛弱就會導致陰氣過盛,病邪由上往下蔓延,治療上適合用辛、甘、淡的藥物,如果藥物過了胃的承受能力就無法治療;感受熱邪會損傷陰氣,陰氣虛弱就會導致陽氣過盛,病邪由下往上蔓延,治療上適合用苦、酸、鹹的藥物,如果藥物過了脾的承受能力就無法治療。病邪由上往下蔓延的,是從肺到心到胃;病邪由下往上蔓延的,是從腎到肝到脾。總體來說:心肺受損的人氣色會衰敗,腎肝受損的人形體會消瘦萎弱。食物無法消化是脾臟受損,疾病慢慢深入,這些都是虛勞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