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慎柔

《慎柔五書》~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師訓第一

凡久病,用補脾、補命門之藥,皆燥劑,須用當歸身以潤肝,恐燥能起肝火故也。(立意極是,而以當歸為能潤肝燥,貽誤非淺,其辛溫正起肝火也。血分虛寒宜之。虛燥者復與燥劑同用,必致頭眩、肋脹,不若鰲甲、牡蠣,介類潛陽而又清靈不膩)。

一痰症,曾有人病癡,寸脈不起,腳冷,關脈沉洪,此陽氣為痰所閉,宜升、宜降、宜開。用紫蘇、陳皮、半夏、赤芍、赤苓、枳殼、乾葛、石菖蒲、遠志、人參之類。其病欲言而訥,但手指冷。(冷字疑誤,或是物字,或是空字。此心系、腦絡、脊髓之間有瘀痹之脈,阻其神機不能靈轉也。

屬血,加桃仁、丹參;屬痰,加如下方。)此乃痰閉陽氣之病,治宜歸脾湯去棗仁、圓眼、黃耆,加石菖蒲、遠志、半夏,一補一開一行,後用全料歸脾湯,久自愈。

病人久虛,內有宿積舊痰,用參、術補之,久乃吐出臭痰,或綠色痰,當不治。蓋積之久,而脾胃虛極不運,故郁臭耳。(此症有因蠻補而然者,或可治,或不治,須別視見證決之。)

一人常夢遺,診其脈,關中有動脈如大豆圓,此痰凝中焦,幸夢遺,免鼓症。(夢遺之道甚多,而總歸於心肝二氣之下陷。但有下虛而陷者,有脾虛而陷者,有心肝自虛而陷者,有外感遏制肺與膀胱之氣而陷者,有痰涎遏制脾胃之氣而陷者,各以其脈與兼證別之。關動如豆,胃有死血也。

曾見夢泄人,舌心如錢大光滑無苔,即同此診。)且寸尺俱不起,補中加茯苓、半夏、石菖蒲,亦一升一降之道也。

一人久悲鬱,先前五、六月倦甚,尋得癡症,只以手空指,人問為何?曰:我欲言而不能也,(欲言屬心,不能屬腦,腦絡有痹而然。)診其脈,二尺微而不起,二關洪緩,此陽鬱而不能升不能降也。用二陳湯加人參,以開瘧助脾,益以升、柴助陽,石菖蒲、遠志、赤茯苓以利濕降痰降火,四劑即安,緩服丸劑而愈。

吐血症,初六脈俱洪數,須用茯苓補心湯。蓋白茯苓能守五臟真氣,能泄腎中伏火,能瀉脾濕以健脾。二三劑後,數脈稍退,尚洪,以地黃丸納氣;洪稍減,至弱,以四君子加減,補脾生肺,肺生水之義。如或見血,加丹皮、熟地。右關有火,加山藥;左關有火,加山茱萸;左關左尺有火,加茯苓、澤瀉、熟地。

一人吐血後,右關、尺洪,大便燥,口乾,用白芍、甘草、人參、蘇梗、歸身各五分,枳殼五分,杏仁四粒,黃柏二分。二劑。下即潤,諸症即退。

凡欲止吐血,須炒黑乾薑、五味子二物。以乾薑性溫,且血見黑即止;五味子味酸,能收逆氣。

一人頭面俱痛,服寒涼藥多,其脾胃脈細澀,左尺亦澀,左寸、關洪,此下焦寒而火邪逆上之故也。用羌活五分,酒炒防風五分,酒連一分,酒苓三分,白茯苓一錢,人參二錢,甘草五分,半夏一錢,破故紙一錢,枸杞子一錢。二服,脈即粗而不細,而頭痛亦除。

白話文:

師訓第一

對於久病的人,使用補脾、補命門的藥物,這些藥物通常都偏燥熱,必須搭配當歸身來滋潤肝臟,以免燥熱引起肝火。(這個觀點立意很好,但認為當歸能夠滋潤肝燥,其實是個錯誤,因為當歸的辛溫反而會引發肝火。當歸適合用於血分虛寒的情況。如果是虛熱體質又和燥熱藥物一起使用,必定會導致頭暈、肋骨脹痛,不如使用鱉甲、牡蠣這些介殼類藥物,它們既能潛藏陽氣,又能清熱而不膩。)

一種痰症,曾有人患癡呆,寸脈摸不到,腳冰冷,關脈沉而有力,這是因為陽氣被痰阻礙住了,治療上應該用升散、降泄、開通的方法。可以使用紫蘇、陳皮、半夏、赤芍、赤茯苓、枳殼、葛根、石菖蒲、遠志、人參等藥物。患者想說話卻說不出來,只是手指冰冷。(這裡的「冷」字可能是錯字,可能是「物」字或「空」字。這是因為心臟、腦部、脊髓之間的經絡有瘀阻,阻礙了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

如果病因是血瘀,就加上桃仁、丹參;如果病因是痰阻,就加上以下藥方。)這是痰阻陽氣的病症,治療上應該使用歸脾湯,去掉酸棗仁、龍眼肉、黃耆,加上石菖蒲、遠志、半夏,這樣一補、一開、一行的治療,之後再使用完整的歸脾湯,久了自然會痊癒。

病人長久虛弱,體內有積存的舊痰,使用人參、白朮等藥補益,時間久了卻吐出臭痰,或是綠色痰,這代表病情危險,難以治癒。這是因為積痰時間太長,加上脾胃虛弱到極點,無法運化,所以痰液才會腐臭。(這種情況有些是因過度進補造成的,有些可能可以治癒,有些則無法治癒,必須根據具體病情判斷。)

一個人經常遺精,診斷他的脈象,關脈中有像黃豆般圓滑的動脈搏動,這是痰凝結在中焦的表現,幸好有遺精,才沒有發生腹脹的鼓脹症。(遺精的原因有很多,但總體來說都是心肝二氣下陷。有些是下焦虛弱導致下陷,有些是脾虛導致下陷,有些是心肝本身虛弱導致下陷,有些是外感病邪抑制肺和膀胱的氣機導致下陷,有些是痰液抑制脾胃的氣機導致下陷,要根據脈象和兼症來區分。關脈動如豆,說明胃部有死血。)

曾經見過遺精的人,舌頭中間像銅錢一樣大且光滑無苔,與這裡的診斷相同。)而且寸脈和尺脈都摸不到,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半夏、石菖蒲,這也是一升一降的治療方法。

一個人長期悲傷憂鬱,先前五、六月感到非常疲倦,後來得了癡呆症,只是用手在空中比劃,別人問他為什麼,他說:「我想說話,但說不出來。」(想說話屬於心臟的功能,說不出來屬於腦部的功能,這是因為腦部經絡有阻滯。)診斷他的脈象,尺脈微弱摸不到,關脈洪大而緩和,這是陽氣鬱結,既不能上升也不能下降的緣故。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人參,以開通經絡,幫助脾胃,再用升麻、柴胡來幫助陽氣上升,石菖蒲、遠志、赤茯苓來利濕、降痰、降火,服用四劑藥就痊癒了,之後再慢慢服用丸藥來調理。

吐血的病症,剛開始時六脈都洪大而數快,必須使用茯苓補心湯。因為白茯苓能夠守護五臟的真氣,能夠洩除腎中的潛伏火邪,能夠瀉除脾濕而健脾。服用兩三劑後,數脈稍稍減退,但仍然洪大,這時改用地黃丸來納氣;等洪大稍微減退,變成虛弱,這時改用四君子湯加減,來補脾生肺,利用肺生水的原理。如果看到出血,就加上丹皮、熟地。如果右關脈有火,就加上山藥;如果左關脈有火,就加上山茱萸;如果左關脈和左尺脈都有火,就加上茯苓、澤瀉、熟地。

一個人吐血後,右關脈和尺脈洪大,大便乾燥,口乾舌燥,使用白芍、甘草、人參、蘇梗、當歸身各五分,枳殼五分,杏仁四粒,黃柏二分。服用兩劑,大便就潤滑了,其他症狀也都消退了。

凡是要止住吐血,必須使用炒黑的乾薑和五味子這兩味藥。因為乾薑性溫熱,而且血見黑色就會止住;五味子味酸,能夠收斂逆氣。

一個人頭面部都疼痛,服用了許多寒涼的藥物,他的脾胃脈象細澀,左尺脈也澀,左寸脈和關脈洪大,這是因為下焦寒冷而導致火邪上逆的緣故。可以使用羌活五分,酒炒防風五分,酒黃連一分,酒茯苓三分,白茯苓一錢,人參二錢,甘草五分,半夏一錢,補骨脂一錢,枸杞子一錢。服用兩劑後,脈象就變得粗壯而不細澀了,頭痛也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