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慎柔

《慎柔五書》~ 卷五 (8)

回本書目錄

卷五 (8)

1. 虛勞例

丹徒王盛之,年三十餘。六脈俱九至,外症則咳嗽面赤,懶言怕鬧,時病已半年,從前苦寒之劑,不記數矣,(如此,即胃絡當有死血在。)此真氣已虛而脈數也。經云:數則元氣虛,數則脾氣虛。又云:數則有熱而屬虛,是皆不足之症。六脈中又脾、腎二脈洪大,此肺金不能生腎水也,理宜補肺金生腎水,水旺則制火,金旺則生水平木,木平則脾土盛,又生金矣,此正治也。乃與云:茲證取藥十四五帖或二十帖外,當有汗出,此陽氣升而經絡通矣。

汗後即當倦,八九日或半月,此邪退而正虛也。或十日、半月,元氣漸復,倦態方去,自後溫補脾胃之劑,又當痰動、血動,或發腫毒,或作瀉,此數者,聽其自來,乃臟腑邪氣欲出,發動流行之象也。倘不預言,恐變症多端,患者驚駭耳。因與以補脾生肺滋腎水之劑,五、六帖,數脈不減,此真元虛而燥也。

即以前劑去頭煎,服二煎,三煎,不十劑而數脈去,此時虛火一退,中氣便寒,以六君子加薑、桂五、六帖,脾氣運動,痰飲便行,歸於腰脊,肝腎部分大痛。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益見肝腎虛矣。(是胃脘死血下溜,未得出路也。)令外以鹽熨,內服二陳加桃仁,元胡索,薏苡仁二帖,大腸見痰血而痛止,(血為熱為痛,痰為冷為喘,此病久服苦寒,仍能見血而愈,是體氣壯實也。)復用補脾六君加五味、白芍而愈,倘不預明此理,則變出腰脊痛時,便沒主張矣。

(此案脈證宜細看。)

一婦,年五十。小便時嘗有雪白寒冰一塊,塞其陰戶,欲小便,須以手摳溺,否則難。予曰:此胃家寒濕,緣脾氣氣寒,凝結而下墜,至陰戶口而不即出者,脾胃之氣尚未虛脫,但陷下耳。用六君加薑、桂,不念劑而愈。

一婦素勞症,四月間,胸中作飽,腹亦脹,不飢,日夜瀉十數次。診之,肝腎脈弦而不和,此肝腎虛寒也。治以破故紙一錢,杜仲一錢五分,山萸三分,熟地三分,吳茱萸三分,甘草二分,烏藥三分,沉香磨三分。四帖稍有轉頭,八帖能進湯水,二十帖全愈。

豐義儲中和,持齋十七年矣。先九月患夢泄,已而發驚。此五臟空虛,津液燥涸,肝木生風,風火扇搖,故令精動而泄也,攻補皆不效,先潤養其脾胃,脾胃潤,使津夜四布,百骸通澤。

一月再診之,肺脈大,土不能生金也;左尺細長,金不能生水也;余俱洪緩,且不甚流利,(洪緩不流利,津虛血燥,浮無根,幸不在尺部,左尺細長,是夢泄發驚之本脈,以下焦寒氣上擎也。)以補肺之劑,四劑則和而長矣,虛則補其母之法也。先時不知飢,以異功散加黃耆、桂、芍、五味子補脾生肺,肺復生腎,三臟相生。

晚臥不寧,以歸脾湯間服之,元氣漸充,精神漸發,越半月餘,加用太素丸全愈。

白話文:

[虛勞例]

丹徒有個叫王盛之的人,三十多歲。他的六脈(寸關尺三部,左右共六個脈位)跳動都很快,每分鐘跳九次以上。外在表現是咳嗽、臉色潮紅、不愛說話、怕吵鬧,這個病已經持續半年了。之前吃過很多苦寒的藥,數都數不清。(像這種情況,說明胃的經絡裡應該有瘀血。)這表示他身體的真氣已經虛弱,才會脈搏跳得這麼快。醫書說:「脈搏跳得快表示元氣虛弱,也表示脾氣虛弱。」又說:「脈搏跳得快,表示有熱但屬於虛熱,這些都是不足的症狀。」六脈中,又以脾脈和腎脈最為洪大,這是因為肺金的能量不足,無法滋養腎水。治療上應該補益肺金,使其能滋養腎水,腎水充足就能制約火氣,肺金強盛也能滋生腎水和肝木,肝木平和就能使脾土旺盛,進而又生肺金,這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我對他說:「這個病開十四五帖或二十帖藥,應該就會出汗,這表示陽氣上升,經絡暢通了。」

出汗後可能會感到疲倦,大約過八九天或半個月,這是因為邪氣退去,而正氣也因此耗損。或者要過十天、半個月,元氣才會逐漸恢復,倦怠感才會消失。之後再服用溫補脾胃的藥,可能會出現痰增多、血動、或發腫毒、或腹瀉等情況。這些情況都是身體的臟腑邪氣想要排出,發動起來的現象。如果沒有事先說明,怕會因為出現各種變化而使患者驚慌。因此我給他開了補脾、生肺、滋養腎水的藥,吃了五六帖後,脈搏還是很快,這表示他的真元虛弱且燥熱。

我將之前的藥方,去掉第一煎,只服用第二煎、第三煎,不到十帖,脈搏就恢復正常了。這時虛火消退,中氣轉為寒冷,改用六君子湯加薑、桂,服用五六帖後,脾氣開始運作,痰飲也開始流動,並聚集到腰部和脊椎,導致肝腎部位劇痛。邪氣聚集的地方,通常是身體虛弱之處,更加說明肝腎虛弱。(這是因為胃裡的瘀血往下流,還沒有找到出路。)讓他用鹽熱敷,內服二陳湯加桃仁、元胡索、薏苡仁,服了兩帖,大便排出痰血後,疼痛就停止了。(血代表熱、代表疼痛,痰代表冷、代表喘,這個病人長期服用苦寒藥,竟然還能排出血而痊癒,說明他的體質還是很強壯的。)之後再用補脾的六君子湯加五味子、白芍來調養,就痊癒了。如果沒有事先說明這些道理,等到腰脊痛發作時,就會不知所措。

(這個病案的脈象和症狀需要仔細觀察。)

一位五十歲的婦女,每次小便時,總會有一塊像雪白的寒冰的東西,堵住陰戶口,想小便時,必須用手撥開才能排尿,否則很困難。我說:「這是胃裡的寒濕之氣造成的,因為脾氣虛寒,寒氣凝結而向下墜落,到了陰戶口卻無法立刻排出,說明脾胃之氣尚未完全虛脫,只是下陷而已。」我用六君子湯加薑、桂,沒吃幾帖就好了。

一位婦女,平時有虛勞的症狀,四月時,胸口感覺飽脹,肚子也脹,不覺得餓,一天腹瀉十幾次。診斷後,發現肝腎的脈象弦而不協調,這是肝腎虛寒的表現。用破故紙一錢、杜仲一錢五分、山茱萸三分、熟地三分、吳茱萸三分、甘草二分、烏藥三分、沉香磨成粉三分。服用了四帖稍有好轉,八帖可以喝湯水,二十帖就完全康復了。

豐義儲中和,已經持齋十七年了。九月時先是出現夢遺,之後又開始驚恐。這是因為五臟空虛,津液乾涸,肝木生風,風火擾動,所以才會精液不自主地洩出。無論是攻邪或補益的方法都沒有效果,應該先潤養他的脾胃,脾胃得到滋潤,津液就能輸布全身,各個部位都能得到滋養。

一個月後再次診斷,發現他的肺脈洪大,這是脾土不能滋養肺金的表現;左手的尺脈細長,這是肺金不能滋養腎水的表現;其他脈象都洪緩,而且不太流暢。(洪緩而不流暢,表示津液虛弱,血分燥熱,脈象浮而無根,幸好不是出現在尺部。左手的尺脈細長,是夢遺和驚恐的根本脈象,代表下焦寒氣向上逆行的現象。)我用補益肺氣的藥,四帖後脈象就變得平和而有力量了,這是虛則補其母的治療法則。先前他不知道飢餓,用異功散加黃耆、桂枝、白芍、五味子補益脾氣,使其能滋養肺氣,肺氣又能滋養腎氣,使三臟功能相互生助。

晚上睡不安穩,就讓他間斷服用歸脾湯,元氣逐漸充沛,精神也逐漸恢復,過了大半個月,再服用太素丸就完全康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