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柔五書》~ 卷五 (7)
卷五 (7)
1. 虛勞例
錢心卓令愛,五歲,先於十二月間患肛門腫痛,且碎且瘡,不思飲食,以翰示予。曰:此脾胃虛弱,虛陽內郁不伸,下溜侵肺,金受克之故,宜六君加升、柴、吳萸、制黃連炒黑色三分,二劑即瘳。第未全復。延至正月盡,發熱不思食,眼札淚出而紅,泄瀉。服他醫煮肝治疳之藥不效,復語予,亦以四味肥兒之品與之。
初覺有效,數日反益重,此元氣已虛,攻伐太過也。遂乘舟來就診之,則右關弦細,左關洪漫,發熱日夜更甚,晚間瀉十數次,咳嗽。予嘗觀脾胃不足及久病之人,未有不左脈大過於右者,正東垣左脈克右脈之說,理勢使然。況脾土一虛,肺金益衰,水涸木枯,枯木生火,焉得左脈不大於右?用前劑加薑、桂、門冬、五葉,送下四神丸,六七帖。
暫進暫退,脈細如故,此元氣未充,不宜改方,彼亦深信,又服四劑,眼札略疏矣,此真元漸有複意。適了吾師至,云所用之方,止減陳皮,泄氣不能堪也。又去陳皮十餘劑,病減十八,再數劑全愈。
張敬山夫人,年四十外。病已八月多矣,遍身肉盡脫,氣喘,不思食。延予視之,六脈俱和緩有神,四至,雖名有胃氣。經曰:形肉盡脫者不治,脈不應病者死。姑用六君加門冬、五味、乾薑二劑,初覺不安,頃之遂齁睡,氣喘亦疏,聲亦響亮。復診之,六脈俱細,脾肺二脈,似來似去,欲脫之象,此的為死候矣。
再三諦詢,彼云稍可,但不思食耳。予思此脈比前反退,甚是不宜,又勉進前劑一帖。又瀉,增胸膈飽悶,且不納水湯,此中氣已虛,不能輸運,遂查歷日,乃乙巳。曰:今晚死矣。重於甲,卒於乙,此五行之定製也。已而果然,友人薛理還云:久病脈有神,服藥頓退,此決死之病。
正如燈火之將滅,又愈明而遽絕耳。
王姓女,六歲。痘後患咳嗽,將三月,不思食。迎予視之,六脈弦細,此脾肺虛寒也。(此痘後熱血蓄於肺絡也。若外襲風寒,內伏寒濕,必兼喘急。)六君加薑、桂、門冬、五味四劑。飲食頓進,嗽亦稍止,此真元未散,藥力易得,再十餘劑,去十九。然脈尚弦細,較前不過略和,教以服前劑,不允而止。
明年復患如左,脈亦仍前,以煎劑治之,全愈,第脈終末和緩,猶帶弦細也。予曰:病雖瘳,脈氣未復,(脈久不和,其本在血絡,和血即脈復。)又明年三月,重患如前,又視之如故,以十全大補湯、門冬、五味,四服而愈,予思之,猶未脫也。當補中大補劑百餘,方獲五臟堅牢,而宿疾亦不再起矣。
不然,年盛時色念一動,將有不勝其喘患矣。世醫以咳嗽之疾,全作痰火,盡治以清痰降火順氣克伐之劑,遂至脾土中損,多致不救,不知咳嗽之疾,由脾胃不和,肺金失養,金不生水,心肝二火陡起於內,乘所不勝,遂咳嗽不止,而肺病奄奄,脾胃益虛,此子病母憂,化氣使然也。正宜補脾胃,生肺金,不拘劑數,使脾肺得養,五行暗化,土盛金生,而咳嗽自休矣。
白話文:
錢心卓的孩子,五歲,之前在十二月的時候得了肛門腫痛,又破又長瘡,不想吃飯,所以找我去看。我說:「這是脾胃虛弱,體內的陽氣被鬱住無法舒展,往下流侵犯到肺,是金受克的緣故。應該用六君子湯加上升麻、柴胡、吳茱萸和製黃連炒黑三分,吃兩帖就會好。」但是還沒有完全恢復。拖到正月月底,又發燒不想吃飯,眼睛眨個不停還流淚發紅,而且拉肚子。吃了其他醫生煮的治療疳積的藥沒有效,又來找我,我同樣用四味肥兒的藥給他吃。
剛開始覺得有點效果,幾天後反而更嚴重了,這是因為元氣已經虛弱,過度使用攻伐的藥了。於是乘船來給我看診,發現他的右關脈細弱,左關脈卻洪大,發燒越來越嚴重,晚上拉肚子十幾次,還咳嗽。我常常看到脾胃虛弱和久病的人,沒有一個不是左脈大過於右脈的,這正是東垣說的左脈克右脈的道理,這是自然規律。何況脾土虛弱,肺金就會更加衰弱,水液枯竭,木氣也枯萎,枯木就會生火,怎麼可能左脈不大於右脈呢?所以用之前的藥方加上生薑、肉桂、麥門冬、五味子,搭配四神丸一起吃,吃了六七帖。
情況時好時壞,脈象依然細弱,這是因為元氣還沒有補足,不應該換藥方,他們也很相信我,又吃了四帖,眼睛眨的頻率稍微減少了,這是真元慢慢開始恢復的徵兆。剛好我的老師來了,他說我用的藥方,只是減了陳皮,這樣洩氣的力量太大了,身體可能承受不住。所以又去掉了陳皮,再吃了十幾帖,病情減輕了八成,再吃幾帖就完全好了。
張敬山的夫人,四十多歲。生病已經八個多月了,全身的肉都消瘦了,氣喘,不想吃飯。請我去看診,發現她的六脈都很平和,但是沒有什麼精神,四至也算有胃氣。醫書上說:「如果形體消瘦到只剩皮包骨,就不能治癒了;脈象和病情不符合,就會死亡。」我姑且用六君子湯加上麥門冬、五味子、乾薑,吃了兩帖,剛開始覺得不舒服,過了一會兒就睡著了,而且睡得很沉,氣喘也減輕了,聲音也變得洪亮了。再次診脈,六脈都很細弱,脾肺二脈,若有若無,好像快要脫落的樣子,這確實是快要死的徵兆了。
我再三仔細詢問,她說感覺稍微好一點,只是不想吃飯。我覺得這個脈象比之前反而退步了,非常不好,又勉強給她吃了之前藥方一帖。結果又拉肚子,而且胸口悶脹,連水都喝不下,這是中氣已經虛弱,無法正常運轉了。就查了日曆,發現今天是乙巳日,就說:「今天晚上就會死了。生於甲日,死於乙日,這是五行運轉的規律。」結果果然死了,我的朋友薛理還說:「久病脈象有神氣,吃了藥反而退步,這一定是快要死的病。
就像快要熄滅的燈火,反而更加明亮,然後就突然熄滅了。」
王姓女孩,六歲。出過痘疹之後咳嗽,持續了將近三個月,不想吃飯。請我去看診,發現六脈弦細,這是脾肺虛寒的表現。(這是因為出痘之後熱血積聚在肺絡裡,如果又受到外來的風寒,或者內有寒濕,一定會兼有喘急的症狀。)用六君子湯加上生薑、肉桂、麥門冬、五味子,吃了四帖。飲食立刻就增加了,咳嗽也稍微停止了,這是因為真元還沒有散失,藥力容易發揮作用,再吃了十幾帖,病就好了十之八九。但是脈象依然弦細,比之前只是稍微緩和一點,我教她吃之前的藥方,她不願意而停止了。
第二年又得了和之前一樣的病,脈象也和之前一樣,用湯藥治療,完全好了,但是脈象始終沒有緩和,還是帶有弦細的感覺。我說:「病雖然好了,但是脈氣還沒有恢復。(脈象長期不平和,根本原因在血絡,調和血脈,脈象就會恢復。)」又過了一年三月,又得了和之前一樣的病,我去看診,情況也和之前一樣,用十全大補湯加上麥門冬、五味子,吃了四帖就好了,我想還是沒有徹底好。應該用補中大補的藥一百多帖,才能讓五臟堅固,舊病也不會再犯。
不然,等到她年輕力壯的時候,如果慾念一起,就會受不了氣喘的困擾。現在的醫生治療咳嗽,都把它當作痰火,全部用清痰降火順氣的藥來治療,結果導致脾土受損,很多都救不回來,他們不知道咳嗽這種病,是因為脾胃不和,肺金失養,金不能生水,心肝二火就會在體內突然旺盛,乘虛而入,導致咳嗽不止,肺病奄奄一息,脾胃更加虛弱,這是母病殃及子,相互影響的結果。應該要補益脾胃,滋養肺金,不拘泥於藥的數量,讓脾肺得到滋養,五行暗自轉化,土氣旺盛了,金就會生,咳嗽自然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