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慎柔

《慎柔五書》~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虛勞例

曹桐江令堂,年六十外。九月間,發熱,少飧。余診之,六脈俱無神,有八至,右關浮則滿,沉則無。正經云:脾虛浮似肺,亦火內郁之症,脾弱宜矣,用補中益氣數劑。變瘧,此正氣復而邪氣欲出矣,用六君加五味、乾薑,四帖痊復,合參苓白朮丸調理,康健如故。

白話文:

曹桐江的母親,年齡六十多歲。在九月間,發燒、飲食減少。我診察她的脈象,六脈都無神,有八至的脈象,右關脈浮則滿,沉則無。正經上說:脾虛浮似肺,也是火氣內鬱的症狀,脾弱是正確的診斷,於是使用補中益氣湯數劑。病情轉變為瘧疾,這是正氣恢復而邪氣要排除的徵兆,於是使用六君加五味、乾薑,四劑之後痊癒,再以參苓白朮丸調理,康復如初。

三月間,予六弟,年九歲。先於二月十八日病痧,疹退發熱不已,不飧飲食,惟飲冷水,啜數口,少頃即出,延之三月來報。余思之曰:不思食,脾胃虛也;欲飲水,熱也;飲少頃即吐,中虛假熱也;且兼吐酸水,此木旺土衰之病。以六君加姜炒山梔,服二劑,熱住。少頃復熱,此中氣虛極,得藥力則退,藥衰復熱,此藥力少而病氣重也。

白話文:

在三月間,我的六弟,九歲。他先在二月十八日得了痧病,疹子退了以後高燒一直不退,吃不下飯,只喝冷水,喝幾口,一會兒就吐出來,拖到了三月才來告訴我。我思慮著說:不思飲食,是脾胃虛弱;想喝水,是發熱;喝幾口就吐,是中氣虛弱,假熱虛火;兼且吐酸水,這是木旺土衰的病症。用六君加姜炒山梔,服了兩劑,熱退了。過一會兒又發熱,這是中氣虛弱到了極點,吃了藥後症狀就退了,藥效減弱就又發熱,這是藥力不足而病氣很重啊。

往診之,脾胃脈弦無神,五、六至不定,見遲,左三洪漫,看指上三關俱透,命關脈已黑,喘氣晝夜不休,遍身發熱六日,十日余不更衣矣。遂膽導一次,出糞不黑不硬而帶溏,非真元之熱,乃脾胃氣虛不能升降耳。小便赤澀,欲便則叫呼痛楚之極,乃陽氣餒而下陷,升降失司,氣化失職所致。

白話文:

我去病人那裡看診,發現他的脾胃脈搏弦直無精神,五、六個脈搏才跳動一次,脈搏出現緩慢、左邊的三個脈搏洪大而散亂;且看病人的手指上的三關脈象都透出脈象,命門的脈搏已經發黑了,喘氣晝夜不停,全身發熱已經六天了,十多天都沒有換過衣服了。就給他通導膽腑一次,他排出的糞便既不黑也不硬且有腹瀉,這不是真正元氣造成的發熱,而是脾胃氣虛不能升降引起的。小便發紅且解小便時疼痛難忍,這是由於陽氣虛弱而下陷,升降失調,氣化失常所致。

用補中合六味湯三帖,加麥冬、五味子,喘氣即止,熱亦退,惟小便澀痛不已。仍用補中益氣加麥冬、五味子、牛膝、車前、乾薑炒黑,清肺生水,升陽益胃暖中。一劑,小便出血,並血塊若干,乃邪火煎熬,陰血乾枯而成也。又二劑,痛止,飲食頓增,全愈矣。予曰:用前劑而獲如此之效,豈非補脾養肺、金盛水生、氣化自出之謂乎?了吾先師云:無非清氣下陷,不升不降。此翁諄諄言之,治百病無不驗,識此以語後昆。

白話文:

用了三帖補中合六味湯,再加入麥冬、五味子,氣喘立即停止,熱度也退了,惟獨小便澀痛不已。仍然服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入麥冬、五味子、牛膝、車前、乾薑炒黑,以清肺生水,升陽益胃暖中。服了一劑,小便出血,還有不少血塊,這是邪火煎熬,陰血乾枯所致。再服了兩劑,疼痛停止,飲食量大增,完全康復了。我說:服用前面的藥方而獲得如此療效,不正是補脾養肺、金盛水生、氣化自然生成的道理嗎?我的先師了吾說:沒有什麼不是清氣下陷,不升不降。這位老人家諄諄告誡,用來治療各種疾病,沒有一個不應驗的,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告訴後代子孫。

(此肺熱氣陷蓄血於膀胱之分也,脈證宜細看。)

曹悟岡令愛,年十七歲。七月間以勞倦發熱,不思飲食,六脈俱洪,用逍遙散四劑遂愈。自後飲食不甚貪,肌肉不生,此脾胃虛也,還宜服補中之劑,彼視為泛常,不及調養。延至十一月間,忽氣喘咳嗽,此土不能生金也,且發寒熱,復診之,六脈無倫次、無至數,偶來一如遊絲,亦無定跡,外症喘急吐痰,不食麵紅,遍身冰冷,兩目有時而左紅赤、有時而右紅赤,此脾胃久虛,真陰漸亡,虛陽上越之危證。以六君加薑、桂各三分、門冬、五味、黃耆

白話文:

曹悟岡的女兒,十七歲。七月份時,因為勞累而發燒,不想吃東西,六脈都強盛,服用了四劑逍遙散後痊癒。之後,飲食不怎麼貪吃,肌肉沒有生長,這是脾胃虛弱的緣故,應該服用補中益氣的藥劑。她卻認為是普通的事情,沒有注意調養。拖到十一月份的時候,突然出現氣喘和咳嗽,這是土不能生金的緣故。而且出現寒熱,再次診治,六脈沒有規律,也沒有數,偶爾像遊絲一樣,也沒有固定的症狀。外症是喘急吐痰,不吃東西,臉紅,全身冰涼,兩眼有時左眼紅赤,有時右眼紅赤。這是由於脾胃虛弱已久,真陰逐漸消失,虛陽上亢的危險證狀。用六君湯加薑、桂各三分、門冬、五味子、黃耆。

二帖嗽為稍緩,四帖而寒熱止,飲食增。又診之,右三脈尚弦細,用補中加薑、桂,晚煎八味丸一錢五分,十餘劑而痊。至來年正月間,復病如前,蓋因節下飲食過傷,亦緣前之元氣未復,脾胃未充故耳。其症比前更重,脈亦如前,日夜不睡,以歸脾湯加大附三片,薑、桂各二分,服一劑,即齁睡一晚。又三劑,更服補中加薑、桂、山藥、故紙,二十餘劑。

白話文:

服了兩帖咳嗽稍微緩解,四帖寒熱停止,飲食增加。再次診脈,右側三部脈象仍弦細,使用補中益氣湯加生薑、桂枝,晚上煎服八味丸一錢五分,十幾劑痊癒。到了來年正月期間,又復發前述的症狀,這是因為節日飲食過多,也與前一年元氣尚未恢復,脾胃未充實有關。症狀比以前更嚴重,脈象也如以前一樣,日夜不睡,以歸脾湯加大附片三片,生薑、桂枝各二分,服用一劑,立即鼾睡了一整晚。又服用了三劑,再服用補中益氣湯加生薑、桂枝、山藥、故紙,二十幾劑痊癒。

復診之,右三比前覺定,但弦不和,仍服前湯,用八味丸四十餘粒同煎服之,又二十餘劑,身溫症退而平。(與劉夫人、馬見源案參看。)

白話文:

再次診斷,脈象比上次更為沉穩,但形態依然細長而無力,仍然服以前的中藥湯劑,並服用八味丸四十多粒,一起煎煮服用。又服用了二十多劑之後,身體發熱的症狀退了,病情也平穩了。(請參閱劉夫人、馬見源的病例。)

錢心卓令愛,五歲,先於十二月間患肛門腫痛,且碎且瘡,不思飲食,以翰示予。曰:此脾胃虛弱,虛陽內郁不伸,下溜侵肺,金受克之故,宜六君加升、柴、吳萸、制黃連炒黑色三分,二劑即瘳。第未全復。延至正月盡,發熱不思食,眼札淚出而紅,泄瀉。服他醫煮肝治疳之藥不效,復語予,亦以四味肥兒之品與之。

白話文:

錢心卓的女兒,5歲,先是在12月間患了肛門腫痛,並且潰爛成瘡,不想吃飯,拿著藥方來讓我診治。我說:“這是由於脾胃虛弱,虛陽鬱積在體內而不能正常伸展,向下流竄侵犯肺臟,金被剋制所致,應該服用六君子湯合升麻、柴胡、吳茱萸、制黃連炒成黑色三分,連續服用兩劑,症狀就會痊癒。”但是還沒有完全康復。拖到正月月底,出現發熱、不想吃飯、眼睛發紅、流淚、腹瀉的情況。服用其他醫生的用動物肝臟治療疳積的藥物,效果不好,又來找我,我也用四味肥兒的藥物治療。

初覺有效,數日反益重,此元氣已虛,攻伐太過也。遂乘舟來就診之,則右關弦細,左關洪漫,發熱日夜更甚,晚間瀉十數次,咳嗽。予嘗觀脾胃不足及久病之人,未有不左脈大過於右者,正東垣左脈克右脈之說,理勢使然。況脾土一虛,肺金益衰,水涸木枯,枯木生火,焉得左脈不大於右?用前劑加薑、桂、門冬、五葉,送下四神丸,六七帖。

白話文:

一開始服藥感覺有效,但幾天後反而更加嚴重,這是因為元氣已經虛弱,攻伐太過引起的。於是他乘坐船隻前來就診,我診脈發現,他的右關脈弦細,左關脈洪漫,發熱日夜更加嚴重,晚上拉肚子十幾次,還有咳嗽。我曾經觀察過脾胃不足和久病的人,沒有不出現左脈比右脈大的情況,正如東垣左脈克右脈的說法,這是情理必然。況且脾土一虛,肺金就會更加衰弱,水液枯竭,肺氣枯竭,枯木就會生火,怎麼可能左脈不大於右脈呢?我使用前一個方劑,再增加薑、桂、門冬、五葉,同時服用四神丸,六七帖後。

暫進暫退,脈細如故,此元氣未充,不宜改方,彼亦深信,又服四劑,眼札略疏矣,此真元漸有複意。適了吾師至,云所用之方,止減陳皮,泄氣不能堪也。又去陳皮十餘劑,病減十八,再數劑全愈。

白話文:

症狀時好時壞,脈象細弱如故,這是元氣尚未充沛,不宜更改藥方,病人深信我的醫術,又服用了四劑藥,眼神漸漸清明瞭,這是元氣逐漸恢復的徵兆。不巧,我的老師到了,他說我用的藥方,只是減少了陳皮,因為病人泄氣的體質不能承受。我又去除了陳皮,十餘劑藥後,病情減輕了十八分之一,再服幾劑藥後完全痊癒了。

張敬山夫人,年四十外。病已八月多矣,遍身肉盡脫,氣喘,不思食。延予視之,六脈俱和緩有神,四至,雖名有胃氣。經曰:形肉盡脫者不治,脈不應病者死。姑用六君加門冬、五味、乾薑二劑,初覺不安,頃之遂齁睡,氣喘亦疏,聲亦響亮。復診之,六脈俱細,脾肺二脈,似來似去,欲脫之象,此的為死候矣。

白話文:

張敬山夫人的年紀在四十歲以上,病情經過了八個月之久,身上瘦骨嶙峋,氣喘不已,吃不下飯。請我去看病,六種脈搏都舒緩和順,有力氣,四肢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名義上說有胃病。經典上說,形體和肌肉都瘦到盡頭的人,沒得治;脈搏與病情不相應的人,會死。姑且使用六君加門冬、五味、乾薑兩劑藥,剛開始的時候感覺不適,不久就打鼾睡著了,氣喘也漸漸疏緩,聲音也響亮起來了。再對病情診斷,六種脈搏都細弱,脾臟和肺臟的脈搏,時而顯現時而消失,好像要斷掉的樣子,這是絕對死期將至的預兆。

再三諦詢,彼云稍可,但不思食耳。予思此脈比前反退,甚是不宜,又勉進前劑一帖。又瀉,增胸膈飽悶,且不納水湯,此中氣已虛,不能輸運,遂查歷日,乃乙巳。曰:今晚死矣。重於甲,卒於乙,此五行之定製也。已而果然,友人薛理還云:久病脈有神,服藥頓退,此決死之病。

白話文:

經過多次詳細詢問,病人說好了一些,但就是不想吃東西,我認為這種脈象比之前更差了,很不樂觀,於是又勉勵他再吃一帖前方的藥。結果又是一陣腹瀉,胸悶飽脹加重,甚至連水都不喝了,這說明中氣已經很虛弱,不能運化飲食了。於是我查了曆法,正好是乙巳日。我說:他今夜就要死了。生命開始於甲日,結束於乙日,這是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結果真的應驗了。我的朋友薛理還說:久病的人,脈象如果忽然好轉,服用藥物後脈象反而變差,這就肯定是絕症啊。

正如燈火之將滅,又愈明而遽絕耳。

王姓女,六歲。痘後患咳嗽,將三月,不思食。迎予視之,六脈弦細,此脾肺虛寒也。(此痘後熱血蓄於肺絡也。若外襲風寒,內伏寒濕,必兼喘急。)六君加薑、桂、門冬、五味四劑。飲食頓進,嗽亦稍止,此真元未散,藥力易得,再十餘劑,去十九。然脈尚弦細,較前不過略和,教以服前劑,不允而止。

白話文:

王姓女孩,六歲。出痘後患上咳嗽,已經將近三個月了,飲食不想吃。請我前去看診,六種脈搏均弦細,這是脾肺虛寒的症狀。(這是出痘後,熱血積聚在肺絡中的緣故。如果外感風寒,內伏寒濕,必然還會伴有喘急。)服用六君湯加薑、桂、門冬、五味,共四劑藥。飲食一下子就有了進展,咳嗽也稍微止住了,這是因為真元沒有耗散,藥力容易見效,再服用十幾劑藥,病情已經好轉了八九成。但是脈搏仍然弦細,和以前相比只不過是稍微平和一些,教導她繼續服用以前開的藥方,她沒有答應,於是就停藥了。

明年復患如左,脈亦仍前,以煎劑治之,全愈,第脈終末和緩,猶帶弦細也。予曰:病雖瘳,脈氣未復,(脈久不和,其本在血絡,和血即脈復。)又明年三月,重患如前,又視之如故,以十全大補湯、門冬、五味,四服而愈,予思之,猶未脫也。當補中大補劑百餘,方獲五臟堅牢,而宿疾亦不再起矣。

白話文:

第二年又復發了跟前一年一樣的症狀,脈搏也跟上次一樣,採用煎劑治療,完全康復了,但脈搏一直沒有完全恢復正常,依然有點弦細。我說:雖然病已經好了,但脈氣尚未恢復。(脈搏長期不和緩,其根本原因在於血脈,血脈調和了,脈搏就會恢復正常。)又到了第二年三月,又復發了跟前一年一樣的症狀,我又像上次一樣診治,用十全大補湯、門冬、五味,服用四次就痊癒了。我思量著,病根尚未完全去除。應該進補大補藥劑一百多次,才能讓五臟堅實強壯,宿疾也不再復發了。

不然,年盛時色念一動,將有不勝其喘患矣。世醫以咳嗽之疾,全作痰火,盡治以清痰降火順氣克伐之劑,遂至脾土中損,多致不救,不知咳嗽之疾,由脾胃不和,肺金失養,金不生水,心肝二火陡起於內,乘所不勝,遂咳嗽不止,而肺病奄奄,脾胃益虛,此子病母憂,化氣使然也。正宜補脾胃,生肺金,不拘劑數,使脾肺得養,五行暗化,土盛金生,而咳嗽自休矣。

白話文:

如果不在年輕力壯的時候注意控制自己的慾望和情感,將來就會出現喘不過氣的毛病。世俗的醫生把咳嗽的疾病全部歸因於痰火,於是盡用清痰、降火、順氣、克伐的藥劑來治療。這樣就會損傷脾胃的元氣,導致病情危重,甚至無法挽救。他們不知道咳嗽的疾病是脾胃不和、肺金失養、金不生水所致,心肝之火在體內猛烈升起,乘虛而入,於是咳嗽不止,肺病加重,脾胃更加虛弱。這是因為兒子生病,母親憂愁,導致氣機失常造成的。正確的治療方法應該是補養脾胃,生養肺金,不拘泥於藥物的劑量,讓脾肺得到滋養,五行暗中發生變化,土氣旺盛、金氣生長,咳嗽自然就會停止。

丹徒王盛之,年三十餘。六脈俱九至,外症則咳嗽面赤,懶言怕鬧,時病已半年,從前苦寒之劑,不記數矣,(如此,即胃絡當有死血在。)此真氣已虛而脈數也。經云:數則元氣虛,數則脾氣虛。又云:數則有熱而屬虛,是皆不足之症。六脈中又脾、腎二脈洪大,此肺金不能生腎水也,理宜補肺金生腎水,水旺則制火,金旺則生水平木,木平則脾土盛,又生金矣,此正治也。乃與云:茲證取藥十四五帖或二十帖外,當有汗出,此陽氣升而經絡通矣。

白話文:

丹徒縣的王盛之,三十多歲。六脈跳動都快到九次了,外部症狀是咳嗽、臉紅、懶得說話、怕吵鬧,已經病了半年了,以前用過很多寒涼的藥物,不再細數了。(像這樣,胃部的脈絡一定有淤血存在。)這是真氣虛弱而脈搏跳動快。經典上說:脈搏跳動快,元氣就虛;脈搏跳動快,脾氣就虛。又說:脈搏跳動快,有熱而屬虛,這都是不足的症狀。六脈中脾脈和腎脈又大又強,這是因為肺金不能生腎水。道理上應該補肺金生腎水,水旺盛了,就能制火;金旺盛了,就能生水平木,木平了,脾土就茂盛,又能生金,這就是正確的治療方法。告訴他:這個病症服藥十四五劑或二十劑外,應該會出汗,這是陽氣上升,經絡通暢了。

汗後即當倦,八九日或半月,此邪退而正虛也。或十日、半月,元氣漸復,倦態方去,自後溫補脾胃之劑,又當痰動、血動,或發腫毒,或作瀉,此數者,聽其自來,乃臟腑邪氣欲出,發動流行之象也。倘不預言,恐變症多端,患者驚駭耳。因與以補脾生肺滋腎水之劑,五、六帖,數脈不減,此真元虛而燥也。

白話文:

出汗後立即感覺疲倦,八九天或半個月後,這是邪氣退去而正氣虛弱的表現。或十天、半個月後,元氣逐漸恢復,疲倦的感覺才消失。之後溫補脾胃的藥物,又會引起痰動、血動,或發生腫毒,或腹瀉。這些症狀,任其自然發展,是臟腑邪氣想要外出,發動流行的跡象。如果不預先告知,恐怕變症會很多,患者會驚嚇恐慌的。因此給予補脾生肺滋腎水的藥物,五、六帖後,脈搏數目沒有減少,這是真元虛弱而燥熱的表現。

即以前劑去頭煎,服二煎,三煎,不十劑而數脈去,此時虛火一退,中氣便寒,以六君子加薑、桂五、六帖,脾氣運動,痰飲便行,歸於腰脊,肝腎部分大痛。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益見肝腎虛矣。(是胃脘死血下溜,未得出路也。)令外以鹽熨,內服二陳加桃仁,元胡索,薏苡仁二帖,大腸見痰血而痛止,(血為熱為痛,痰為冷為喘,此病久服苦寒,仍能見血而愈,是體氣壯實也。)復用補脾六君加五味、白芍而愈,倘不預明此理,則變出腰脊痛時,便沒主張矣。

白話文:

先服用前面配的方子,煎服第二次、第三次,不到十劑,這些病症就會消除。此時虛火退卻,中氣便轉為寒冷,應該用六君子加薑、桂治療,服用五、六帖後,脾氣就會運轉,痰飲就會消散,歸於腰椎,引起肝腎部位劇烈疼痛。邪氣聚集的地方,其氣必然虛弱,更加證明瞭肝腎虛弱。(這是胃脘死血向下流動,還沒找到出路。) 用鹽熨在外,內服二陳湯加桃仁、元胡、薏苡仁二帖,大腸出現痰血,疼痛就停止了。(血是熱的,會讓人疼痛,痰是冷的,會讓人喘息,這種病長時間服用苦寒的藥物,仍能見到血而痊癒,這是體氣健壯的緣故。) 再次服用補脾的六君子湯,加入五味子、白芍等藥物,就可以治癒了。如果事先不弄明白這個道理,那麼當腰椎疼痛發作時,就沒辦法對症下藥了。

(此案脈證宜細看。)

一婦,年五十。小便時嘗有雪白寒冰一塊,塞其陰戶,欲小便,須以手摳溺,否則難。予曰:此胃家寒濕,緣脾氣氣寒,凝結而下墜,至陰戶口而不即出者,脾胃之氣尚未虛脫,但陷下耳。用六君加薑、桂,不念劑而愈。

白話文:

有一位婦女長期患有勞症,在四月間,胸中感到飽脹,腹部也脹大,整天都不覺得飢餓,而且晝夜腹瀉十多次。診斷後發現,她的肝腎脈搏弦緊而不同調,這是肝腎虛寒造成的。治療時,使用破故紙一錢、杜仲一錢五分、山萸肉三分、熟地黃三分、吳茱萸三分、甘草二分、烏藥三分、研磨成粉的沉香三分。服用四帖藥後,病情略有好轉,服用八帖藥後,能夠進食湯水,服用二十帖藥後,完全康復。

一婦素勞症,四月間,胸中作飽,腹亦脹,不飢,日夜瀉十數次。診之,肝腎脈弦而不和,此肝腎虛寒也。治以破故紙一錢,杜仲一錢五分,山萸三分,熟地三分,吳茱萸三分,甘草二分,烏藥三分,沉香磨三分。四帖稍有轉頭,八帖能進湯水,二十帖全愈。

豐義儲中和,持齋十七年矣。先九月患夢泄,已而發驚。此五臟空虛,津液燥涸,肝木生風,風火扇搖,故令精動而泄也,攻補皆不效,先潤養其脾胃,脾胃潤,使津夜四布,百骸通澤。

白話文:

豐義儲此人,已經吃素17年,在九月份前得了夢遺症,後來又得了癲癇。這是因為他的五臟空虛,津液乾涸,肝木生風,風火扇搖,所以精動而泄。用攻補治療的方法都不見效,先潤養他的脾胃,脾胃潤了,使津液佈散到全身,百骸通澤。

一月再診之,肺脈大,土不能生金也;左尺細長,金不能生水也;余俱洪緩,且不甚流利,(洪緩不流利,津虛血燥,浮無根,幸不在尺部,左尺細長,是夢泄發驚之本脈,以下焦寒氣上擎也。)以補肺之劑,四劑則和而長矣,虛則補其母之法也。先時不知飢,以異功散加黃耆、桂、芍、五味子補脾生肺,肺復生腎,三臟相生。

白話文:

一個月後再次診治他,肺脈浮大而弱,這是脾土不能生肺金的緣故;左尺脈細長無力,這是肺金不能生腎水的緣故;其餘脈象都洪大緩慢,而且不甚流利,(脈象洪大緩慢,流利不順暢,是津液虛少、血燥,脈浮無根,幸好不在尺部,左尺脈細長無力,是夢中遺精發作,驚風的根本脈象,是下焦寒氣上衝引起的。)於是採用補肺的藥物,四劑藥後,脈象平和而有力了,虛則補其母的治法是正確的。先前不知道饑餓,於是採用異功散加黃芪、桂枝、芍藥、五味子來補益脾胃,生髮肺氣,肺氣充盈後,腎水也充盈了,三臟相互生長。

晚臥不寧,以歸脾湯間服之,元氣漸充,精神漸發,越半月餘,加用太素丸全愈。

庚午正月,診得用吾先生左三脈沉枯細小澀,此勞傷筋骨氣也;右三脈浮而洪數,左右皆八、九至,此飲食勞倦傷脾脈也;其症神思昏倦,發熱,先因飲食不消,曾服消導之劑以致如此。思之曰:脈雖數,年雖高,症雖重,而長緩,尚可延生。遂用保元加桂、芍、五味子、黑姜三分。

白話文:

庚午年正月,診治用吾先生的脈象,發現他的左手三脈沉鬱虛弱、細小澀滯,這是勞傷筋骨之氣的緣故;右手三脈浮滑、洪大而數,左右脈搏皆達八、九次,這是飲食勞倦、傷及脾脈的緣故。他的症狀是精神思慮昏沉倦怠,發燒,先前因為飲食不消化,曾服用消導之劑,才導致現在的情況。我心裡想:脈象雖然數,年齡雖然高,症狀雖然嚴重,但病勢緩慢,還可以延續生命。於是使用保元湯加減桂皮、芍藥、五味子、黑姜三分。

服數劑,浮洪脈斂,數脈亦退,第不知飢耳,此脾胃不開也。且服此劑而無汗,必氣未全旺,遍身經絡尚未通故耳,恐此後必發毒,因五臟之邪未透,毒必內攻一經而出。況此平素郁勞甚,毒必從虛臟而出,未幾,果少陽經發一毒,痛甚,其堅如鐵,灸之念艾,遂浮腫而散,傍復生一腫,再灸念艾而痛止,耳前後板甚,此血雖行而滯未盡散,經絡未盡通,再以保元輔脾活血通經之劑與之。適左半身發汗甚黏,左屬陽,此陽氣發動也。

白話文:

服用數劑藥物後,浮洪脈減弱了,數脈也消退了,只是沒有飢餓的感覺,這是脾胃不開的緣故。而且服用這個藥物後沒有出汗,一定是氣血還沒完全旺盛,遍身經絡未通暢所致,恐怕以後會發毒,因為五臟之邪未透發出來,毒氣必內攻一經而發作。況且這個人平素鬱悶勞累很嚴重,毒氣必從虛弱的臟腑發作出來,不久後,果然少陽經發了一個毒瘡,疼痛劇烈,而且硬得像鐵一樣,灸之艾灸很快就散了,旁邊又長了一個腫瘡,再灸艾灸後疼痛停止,耳前後的肌肉板結得很厲害,這是血液雖然運行但滯留未完全散去,經絡未完全暢通。再用保元輔脾活血通經的藥物給他治療後,適逢左半身出汗很黏,左屬陽,這是陽氣發動的緣故。

明日,覺身中不安而躁,此作汗之兆,果下午遍身有汗,且作瀉,此中氣虛寒也。(作瀉有蓄痰宿水,因氣化而下出者,不盡由虛寒,當詳察所瀉形色。)以中和散人參湯調服,遂稍飢,肚痛亦退矣。

白話文:

第二天,覺得身體內很不舒服並且煩躁,這是要出汗的徵兆,果然到了下午全身冒汗,而且腹瀉,這是中氣虛寒的緣故。(腹瀉有積痰宿水的,是因氣化而下出的,不全都是虛寒引起的,應該詳細觀察腹瀉物的形狀和顏色。)用中和散加上人參湯一起調和服用,就逐漸感到飢餓,肚子痛也退去了。

明日再診,六脈俱六至,二尺弦,此下焦虛寒,丹田氣冷,命門火虛,不能生脾土也,虛則補其母,不思食而作飽,當以六君子湯主之,加破故紙、小茴香溫下焦以生火,火以生土之義;加黑姜以溫中,以稍食,加健運;加桂、芍、五味以斂肺金生水,水升火降也,自此以後,脾氣漸健,飲食漸進,而腫處滯血,方化為膿。大抵脾胃之疾,兼之高年,又值春木正旺之時,過此一關,無肚飽之症,可保萬全矣。

白話文:

明天再看診的時候,六種脈象都浮脈,而且二尺的脈是弦脈。這是因為下焦虛寒,丹田之氣寒冷,命門之火虛弱,所以無法生養脾土。虛弱則補其母,他不思飲食卻覺得肚子飽脹。應該用六君子湯為主藥,加上破故紙、小茴香溫暖下焦,以生火;火以生土的道理。加上黑姜以溫中,然後可以慢慢進食,加上健運以增強運化功能。加上桂皮、芍藥、五味子以斂肺金生水,水升火降。從此以後,脾氣逐漸強健,飲食也逐漸進步,而腫脹處的瘀血,便會化為膿了。一般來說,脾胃的疾病,加上高齡,又值春木正旺的時候,如果能通過這一關,則不會再有腹脹之症,可保萬全了。

(肚飽為太陰內陷,胸痹為陽明下陷。任脈上虛,皆由血死下澄不復溫化。凡高年及虛人久病,無端忽見肚飽、胸痹、體倦、食減即不起。脈反緩長,如無病也。)

白話文:

吃飽肚子為太陰腸胃內陷,胸悶為陽明胃腸下陷。任脈上部空虛,皆由於血死亡,下沉於體內不能復溫變暖。凡是高齡及體虛的人久病後,沒有原因地突然出現肚子飽脹、胸悶、身體倦怠、食慾減退,而且不起。脈反倒舒緩而長久,好像沒生病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