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慎柔
《慎柔五書》~ 卷三 (5)
卷三 (5)
1. 虛損誤藥之辨
若因火盛,脾陰不足,血枯之症,亦不可用滋陰劑,當用救陰之法。陰從陽生,陽從陰長之義。人參、白朮、蓮子、五味、甘草、白茯苓之類是也。噁心,加乾薑;不思飲食,加砂仁;胸中氣滯,加陳皮;泄瀉,去陳皮;汗多,加白朮、黃耆;惡寒,加肉桂;吐紅,去桂。
若泄瀉而諸藥不愈,胃虛而難受藥者,陳臘肉骨灰、陳米鍋焦,共三分,炒松花一分,米糊丸,人參看輕重虛實用之,煎湯送下六、七十丸。此法活人多矣。
白話文:
如果因為火氣旺盛、脾陰不足、導致血虛枯竭的病症,也不可以使用滋陰的藥物,應該使用補救陰液的方法。這是陰液從陽氣產生,陽氣從陰液滋長的道理。可以使用人參、白朮、蓮子、五味子、甘草、白茯苓之類的藥材。如果出現噁心,可以加入乾薑;如果沒有食慾,可以加入砂仁;如果胸悶氣滯,可以加入陳皮;如果腹瀉,則去除陳皮;如果多汗,可以加入白朮、黃耆;如果怕冷,可以加入肉桂;如果吐血,則去除肉桂。
如果腹瀉吃很多藥都沒好,而且是胃虛弱難以承受藥物的情況,可以使用陳年臘肉骨灰、陳年鍋巴,各取三分,加上炒過的松花粉一分,用米糊做成藥丸,再根據病情虛弱的輕重程度,適量加入人參一起煎湯送服,每次服用六、七十丸。這個方法救活很多人。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