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慎柔

《慎柔五書》~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脈法

虛損,肺脈數大者,須防作瀉。

江篁南云:得之好內者,其脈芤而駛,真陰損,熱內生也。緩而弱者,重傷於苦寒劑也。

汪石山云:凡見數脈,難治,病久脈數,尤非所宜。脈或浮澀而駛,或沉弱而緩者,脈之不常,虛之故也。虛損,轉潮熱、泄瀉,脈短數者,不治。

白話文:

虛損的病症,如果肺脈呈現快速而強大的跳動,必須小心可能會轉變為腹瀉。

江篁南說:因為性生活過度而導致的虛損,他的脈象會呈現中間空虛而速度很快,這是因為真正的陰氣虧損,體內產生熱的緣故。如果脈象呈現遲緩而微弱,那是因為過度使用苦寒藥物而造成的嚴重損傷。

汪石山說:凡是看到脈搏跳動快速的,都難以治療,尤其如果生病很久,脈搏還是很快,那就更不好了。脈象有時呈現浮在表面、阻塞不順而且速度很快,有時又呈現沉在裡面、虛弱而遲緩,這是脈象不正常的現象,是由於虛損造成的。虛損導致轉為潮熱、腹瀉,而且脈象呈現短促快速的,就無法治癒了。

2. 損脈致病次序

扁鵲曰:損脈之為病若何?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血脈,血虛不能榮於臟腑;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反此者,至脈為病也。從上下者,骨痿不能起於床者死;從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白話文:

扁鵲說:損傷脈象會導致什麼樣的疾病呢?第一次損傷,是損害到皮膚和毛髮,導致皮膚粗糙,毛髮脫落;第二次損傷,是損害到血脈,導致血虛,無法滋養臟腑;第三次損傷,是損害到肌肉,導致肌肉消瘦,吃下去的食物無法轉化為肌肉;第四次損傷,是損害到筋,導致筋鬆弛無力,無法自行收縮;第五次損傷,是損害到骨骼,導致骨骼痿軟無力,無法從床上起身。如果脈象的變化與此相反,也是病態。從上往下發展的,骨頭痿軟無力,無法下床的,會死亡;從下往上發展的,皮膚粗糙、毛髮脫落的,也會死亡。

3. 損脈損症

扁鵲曰:一呼二至,一呼一至,名曰損。人雖能行,獨未著床,血氣皆不足矣。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名曰無魂,無魂者當死。人雖能行,名曰行屍。

白話文:

扁鵲說:當脈搏一呼之間跳動兩次,或者一呼之間只跳動一次,這都叫做「損脈」。這樣的人雖然還能走動,但還沒到臥床不起的地步,代表他體內的氣血已經非常不足了。如果脈搏變成兩次呼吸才跳動一次,或者兩次吸氣才跳動一次,這就叫做「沒有靈魂」的脈象,有這種脈象的人就會死亡。這樣的人雖然還能走動,但就如同行屍走肉一般。

4. 治損法

扁鵲曰:治損之法若何?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榮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氣。

白話文:

扁鵲說:治療損傷的方法是什麼呢?如果肺臟受到損傷,就要增補肺的氣;如果心臟受到損傷,就要調理身體的血脈運行;如果脾臟受到損傷,就要調理飲食、使身體適應寒冷溫熱的變化;如果肝臟受到損傷,就要舒緩肝氣的鬱結;如果腎臟受到損傷,就要增補腎的精氣。

5. 五臟逆傳致病訣

汪石山云:余治一人,年二十餘,病咳嗽、嘔血、盜汗,或腸鳴作泄,午後發熱。診其脈,細數無倫次。語之曰:《難經》云:七傳者,逆經傳也。初因腎水涸竭,是腎病矣。腎邪傳之於心,故發熱而夜重;心邪傳之於肺,故咳嗽而汗泄;肺邪傳之於肝,故脅痛而氣壅;肝邪傳之於脾,故腸鳴而作泄;脾邪復傳之於腎,而腎不能再受邪矣。今病兼此數者,死不出旬日之外,果期而歿。

所云邪者因自病之極,不能自安而侵凌於上也。(隨筆承製生化論:自虛為人所乘其勢順;自病而反能乘人,其勢逆,即此義。)

白話文:

汪石山說:我曾經醫治過一個人,年紀二十多歲,得了咳嗽、吐血、盜汗,有時腸鳴腹瀉,下午會發熱。診斷他的脈象,細微且快而沒有規律。我告訴他說,《難經》說:「七傳」指的是逆經傳病。他一開始是因為腎水枯竭,這是腎臟生病了。腎臟的病邪傳到心臟,所以發熱而且晚上更嚴重;心臟的病邪傳到肺臟,所以咳嗽並且盜汗;肺臟的病邪傳到肝臟,所以胸脅疼痛而且氣機壅塞;肝臟的病邪傳到脾臟,所以腸鳴而且腹瀉;脾臟的病邪又傳回腎臟,而腎臟已經不能再承受病邪了。現在他的病同時出現了這麼多症狀,活不過十天,結果真的如預期般過世了。

這裡說的「邪」是因為疾病自身已經發展到極限,無法自我安定,反而會向上侵犯。(隨筆承製生化論:自身虛弱時容易被侵犯,這是順勢;自身生病反而能侵犯別人,這是逆勢,就是這個意思。)

6. 虛損死證

經曰:肉脫熱甚者死,嗽而加汗者死,嗽而下泄、上喘者死,嗽而左不得眠者肝脹,嗽而右不得眠者肺脹,俱為死症。(當云:脹在肋上近腋屬肺,肋下近腰屬肝。上下俱脹,氣血俱痹。)

《靈樞》云:皮寒熱,不可附席,毛髮焦,鼻槁,臘不得汗,取三陽之絡,以補手太陽。肌寒熱者,肌肉毛髮焦,而唇槁,臘不得汗,取三陽於下,以去其血者,補足太陰,以出其汗。骨寒熱者,病無所安,汗注不休,齒未槁,取其少陰於陰股之絡;齒已槁,死不治,厥亦然。

劉河間曰:虛損之疾,寒熱因虛而感也。感寒則損陽,陽虛則陰盛,損自上而下,治之宜以辛甘淡,過於胃則不可治也;感熱則損陰,陰虛則陽盛,故損自下而上,治之宜以苦酸鹹,過於脾則不可治也。自上而下者,由肺而心而胃;自下而上者,由腎而肝而脾。論曰:心肺損而色敝,腎肝損而形痿。谷不能化而脾損,漸漬之深,皆為虛勞。

白話文:

虛損死證

經典上說:肌肉消瘦且發高燒嚴重的人會死;咳嗽又加上大量流汗的人會死;咳嗽又拉肚子、呼吸急促的人會死;咳嗽時向左側睡就睡不著,這是肝臟脹大;咳嗽時向右側睡就睡不著,這是肺臟脹大,這些都是屬於死亡的徵兆。(這裡應當說:脹在肋骨上方靠近腋下的,屬於肺臟;肋骨下方靠近腰部的,屬於肝臟。上下兩處都脹大,表示氣血都阻塞不通了。)

《靈樞》裡說:皮膚發冷發熱,身體無法貼在席子上,頭髮枯焦,鼻子乾燥,皮膚像臘一樣且無法流汗,要取手三陽經的絡脈,來補足手太陽經的氣。肌肉發冷發熱,肌肉和毛髮枯焦,嘴唇乾燥,皮膚像臘一樣且無法流汗,要取下肢三陽經的穴位,來去除血中的邪氣,補足足太陰經,來幫助發汗。骨頭發冷發熱,病人感到不安,汗流不止,但牙齒還沒枯槁,要取足少陰經在陰股的絡脈;如果牙齒已經枯槁,那就是無法醫治的死症,四肢厥冷也是一樣。

劉河間說:虛損的疾病,寒熱的產生是因為虛弱而感受外邪。感受寒邪會損傷陽氣,陽氣虛弱就會導致陰氣過盛,病邪由上往下蔓延,治療上適合用辛、甘、淡的藥物,如果藥物過了胃的承受能力就無法治療;感受熱邪會損傷陰氣,陰氣虛弱就會導致陽氣過盛,病邪由下往上蔓延,治療上適合用苦、酸、鹹的藥物,如果藥物過了脾的承受能力就無法治療。病邪由上往下蔓延的,是從肺到心到胃;病邪由下往上蔓延的,是從腎到肝到脾。總體來說:心肺受損的人氣色會衰敗,腎肝受損的人形體會消瘦萎弱。食物無法消化是脾臟受損,疾病慢慢深入,這些都是虛勞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