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慎柔

《慎柔五書》~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癆瘵各疰論

夫骨蒸殗殜,半臥半起之謂復連,內傳五臟之謂屍注、勞注、蟲注、熱注、冷注、食注、鬼注。疰者,注也。自上注下,與前人相似,故曰注,(注、疰皆蛀也,如蟲之蛀,即谷飛為蟲之義也。注易之說本於巢氏,似為協。)言其變有二十二種,或三十六種,或九十八種,令人沉沉默默,寒熱盜汗,夢與鬼交,遺泄白濁,或腹中有塊,或腦後兩邊有結核,咳嗽膿血,下痢羸瘦,死而傳注,甚至滅門。更有飛屍、遁屍、寒屍、喪屍、屍疰,謂之五屍。

白話文:

有人讓人傳染上了疰氣,(自己)不知道自己痛苦的地方,即使使用了貍骨、獺肝、天靈蓋等藥方,也沒有見效。只有崔氏的灸法,及早使用纔能有救。

人為其疰者,不自知所苦,雖有貍骨、獺肝、天靈蓋等方,未嘗效也。惟崔氏灸法,早用有濟。

若寒熱自汗,面白目干,口苦,神昏,善恐,不能獨臥,傳在肝也。若寒熱面黑,鼻燥,善忘,大便秘瀉,口舌生瘡,傳在心也。若寒熱面青,唇黃,舌本硬強,言語不出,飲食無味,羸瘦吐涎,傳在脾也。若寒熱面赤,鼻白,乾燥毛折,咯嗽喘急,吐涎膿血,傳在肺也。若寒熱面黃,耳焦,腳胻痠痛,小便白濁遺瀝,腹痛,傳在腎也。

白話文:

  1. 若寒熱自汗,面白目幹,口苦,神昏,善恐,不能獨臥,傳在肝也。

若是寒熱交加,容易自汗,臉色蒼白,眼睛乾燥,口苦,精神昏沉,容易恐懼,不能獨自入睡,這些症狀傳導到肝臟。

  1. 若寒熱面黑,鼻燥,善忘,大便祕瀉,口舌生瘡,傳在心也。

若是寒熱交加,臉色發黑,鼻子乾燥,健忘,大便時而便祕時而腹瀉,口舌生瘡,這些症狀傳導到心臟。

  1. 若寒熱面青,脣黃,舌本硬強,言語不出,飲食無味,羸瘦吐涎,傳在脾也。

若是寒熱交加,臉色發青,嘴脣發黃,舌根硬而強壯,言語不清,飲食沒有味道,身體消瘦,吐涎,這些症狀傳導到脾臟。

  1. 若寒熱面赤,鼻白,乾燥毛折,咯嗽喘急,吐涎膿血,傳在肺也。

若是寒熱交加,臉色發紅,鼻子發白,皮膚乾燥,毛髮斷裂,咳嗽喘促,吐出帶有膿血的涎液,這些症狀傳導到肺臟。

  1. 若寒熱面黃,耳焦,腳胻痠痛,小便白濁遺瀝,腹痛,傳在腎也。

若是寒熱交加,臉色發黃,耳朵發焦,腳跟痠痛,小便白濁且遺尿,腹痛,這些症狀傳導到腎臟。

以上陳臨川先生,未有治法。

立齋云:前證誠然有之,故葛仙翁用獺肝一具,陰乾,杵末,水下方寸匕,日三服,未愈再服。宋宣和間,一法師善考訊鬼怪,時一婦以疾投狀,既而如有鬼祟所附曰:非我為患,乃病人命自衰耳,渠今已成蟲食肺,故令吐血、聲嘶。又屢訊彼所畏何物,云以獺爪為末,酒服之,則去矣。

白話文:

立齋說:前面所講的徵候確實是存在的,所以葛洪用一具獺肝,曬乾,磨成粉末,用水調服,每天三次,每服一小勺,沒治癒可以再服用。宋朝宣和年間,有一位法師善於考訊鬼怪,當時有一位婦女因為生病而呈遞訴狀,之後似乎有鬼怪附身說:不是我讓她生病,而是病人命運衰弱啊,她現在已經變成蟲子吃了肺臟,所以才會吐血、聲音嘶啞。又多次詢問她害怕什麼東西,她說把獺爪磨成粉末,用酒服下,鬼怪就會離開了。

患家如其言,則愈。獺爪即獺肝之類與?元珠云:蟲瘵多有互相傳染,甚至絕戶,此乃冤業相纏及風水所致,雖有符文法水下蟲之方,蟲去而人亦亡。但能平素保養,或可希免。《救生微旨》云:益氣補肺,益精補腎,皆資其化源也。

白話文:

Wei Wei Wei Wei Liu la la la la la la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 LiuLiu Liu Liu Liu LiuLiu Liu Liu LiuLiuLiu Liu

蓋人之精血常不足,加之數奪其精,資化失常,則胃氣不固,精氣滑脫,不能上接陽氣,故頭重,或氣弱食少,元氣下陷,脈微外散欲絕而虛洪,或見損脈,總屬元氣不足,非有外感賊邪之證也。立齋嘗治一婦,素勤苦,因喪子(肺病),飲食少思(脾病,)忽吐血甚多(心病)而自止,此後每勞則吐數口。瘵症已具,形體甚倦。

白話文:

人的精血本來就不充足,再加上多次耗損精氣,滋養轉化失去常規,那麼胃氣就不會穩固,精氣流失,不能夠與陽氣相接,所以頭部沉重,或者體力虛弱、食量減少,元氣下陷,脈搏微弱、外散、將斷而虛浮,或者出現損壞的脈象,總的來說都是元氣不足,而不是有外感邪氣的證據。立齋曾經治療過一位婦女,她素來辛勤勞苦,因為喪子(肺病),飲食少思(脾病),忽然吐血很多(心病)而自行停止,此後每次勞累就會吐幾口血。癆病的症狀已經具備,身體非常倦怠。

午前以補中益氣湯滋其脾肺,午後以歸脾湯養其心脾,送地黃丸滋腎而愈。(肺病、脾病、心病六字原注。)

白話文:

上午服用補中益氣湯滋養脾肺,下午服用歸脾湯來調養心脾,服用地黃丸滋養腎臟而得以痊癒。(肺病、脾病、心病六字是原來的注釋。)

又一女子患前症,反其唇,視有白點,此蟲蝕肺也。余曰:急尋獺肝治之。不相信,果咯膿而歿。反聞其兄弟三人皆夭於此症。大凡久嗽,當視其兩唇,若上唇有點,蟲蝕上部,下唇有點,蟲蝕下部。

白話文:

還有一位女子患有肺癆病的早期症狀,她的嘴脣反覆出現白點,這是因為肺部被蟲子侵蝕了。我說:趕快尋找水獺的肝臟來治療。她不相信,結果咳出膿液而死去。後來聽說她的三個兄弟也都死於這種疾病。大凡長期咳嗽,應觀察他的兩脣,如果上脣有白點,蟲子就侵蝕了上部,如果下脣有白點,蟲子就侵蝕了下部。

2. 屍厥

夫飛屍者,遊走皮膚,穿行臟腑,每發刺痛,變作無常。遁屍者,附骨入肉,攻通血脈,見屍喪、聞哀哭便發。風屍者,淫濯四肢,痛而昏沉,遇風雪便發。沉屍者,纏骨結臟,內腫心脅,發則絞痛,遇寒冷便發。注屍者,舉身沉重,精神錯雜,時覺昏憒,每至節氣便發。以上並宜蘇合香丸治之。

白話文:

  1. 飛屍:遊走於皮膚表層和臟腑之間,常引發刺痛,並表現出出神入化的變幻。

  2. 遁屍:依附於骨骼,鑽入肌肉和血脈之中,當遭遇死亡或聽到哀哭聲時便會發作。

  3. 風屍:侵犯四肢,導致疼痛和昏沉,遇風雪時症狀加重。

  4. 沉屍:纏繞骨骼,堵塞臟腑,使內部腫脹,引發絞痛,遇寒冷時症狀加重。

  5. 注屍:全身沉重,精神錯亂,時時昏迷,在節氣交替時發作。

所有這些屍毒都應該用蘇合香丸來治療。

按丹溪云:凡人手足逆冷,膚慄,頭面青黑,精神恍惚,或錯言妄語,或牙關緊急,或昏寐倒僕,吊死問喪,入廟登墓,多有此病,先以蘇合香丸灌之,次服調氣平胃散。《玉機微義》云:卒厥、飛屍、客忤、鬼擊口噤,用麻黃湯。寒厥,表熱裡寒,則下利清穀,食下則吐,脈沉,手足冷,用四逆湯

白話文:

丹溪說:凡是手腳冰冷,身體顫抖,臉色青黑,精神恍惚,或胡言亂語,或緊閉牙關,或昏迷倒地,吊死問喪,進入廟宇或墳墓,往往會患上這種疾病。首先服用蘇合香丸,然後服用調氣平胃散。《玉機微義》說:卒厥、飛屍、邪氣侵犯、鬼神驚擾,導致口噤不語,用麻黃湯治療。寒厥,外熱內寒,則腹瀉清穀,食物下肚就會嘔吐,脈搏沉弱,手腳冰冷,用四逆湯治療。

熱厥,腹滿身重難轉,面垢,譫語,遺尿,手足冷,自汗,脈沉滑,用白虎湯。若人身忽然不動,目閉口噤,惡聲聞響,眩冒,頃時方寤,此由出汗過多,氣並於血,陽獨上而不下,氣壅塞而不行耳。氣過血還,陰陽復通,移時方寤,名曰鬱冒,亦名血厥,宜白薇湯倉公散

白話文:

熱厥病,腹部脹滿,身體沉重,翻身困難,臉色晦暗,神志昏亂,遺尿,手腳冰冷,自發性出汗,脈搏沉緩而滑動,使用白虎湯治療。如果一個人突然不動了,眼睛閉著,嘴巴緊閉,討厭聽見聲音,頭暈目眩,過一陣子才醒來,這是因為出汗過多,氣血凝結,陽氣獨自上升而不下降,氣血壅塞而不能運行。當氣血恢復正常,陰陽重新通暢,過一陣子才會醒來,這種情況稱為鬱冒,也稱為血厥,適合使用白薇湯、倉公散治療。

人病屍厥,呼之不應者死。脈當大,反小者死。

錦衣楊永興舉家避眚,有僕沉醉失避者,既而神思昏昧,遍身青傷,煎金銀藤湯灌之,即愈。

一婦人忽昏憒發譫語,兩腳踝膝、臀處皆青腫,痛不可忍,口稱苦楚,次日方蘇,痛尚不止,用金銀藤兩許,水煎服愈。

白話文:

一位婦人突然昏迷,胡言亂語,兩腳踝、膝蓋、臀部都腫脹疼痛,痛得受不了,口中一直喊著痛苦。第二天她才清醒過來,但疼痛並沒有停止。她服用兩錢金銀藤,用沸水煎服,病情就痊癒了。

一婦人入古塚,患前症,以紫金錠灌之,即愈。

3. 人參養榮湯

治男子血虛,有汗潮熱。(以下諸方皆甘溫加辛散,有略佐苦降酸斂者。有汗潮熱,無汗潮熱,皆以氣血不能相維,腠理膜絡痿緩弛縱,開合升降失其常度也。治法以補血強筋為主,行氣行血佐之。強筋即補氣固氣兼到,而又無壅滿之虞,桂、附、參、耆桓多流弊。)

白話文:

治療男性氣血虛弱,有汗潮熱的症狀。(以下各方藥均以甘溫加辛散為主,略佐以降苦降酸斂。無論有汗潮熱或無汗潮熱,都是因為氣血不能相互維繫,腠理膜絡痿緩弛縱,開合升降失常所致。治療方法宜以補血強筋為主,佐以行氣行血。強筋即補氣固氣兼到,又無壅滿之患,桂、附、參、耆桓等藥流弊較多。)

白話文:

  1. 人參: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2.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

  3. 茯苓: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利尿。

  4.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5. 川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6. 黃耆:補氣益血,強壯體質。

  7. 肉桂:溫中止瀉,散寒止痛。

  8. 陳皮:理氣健胃,化痰止咳。

  9. 遠志:益智補腦,安神益智。

  10. 熟地:補血滋陰,益精養血。

  11. 五味子:補腎斂陰,生津止渴,寧心安神。

薑、水煎。

補中益氣湯,治氣虛,有汗,潮熱。

見虛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