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柔五書》~ 卷四 (2)
卷四 (2)
1. 骨蒸勞
夫骨蒸勞者,由於積熱附於骨而名也。亦曰傳屍、殗殜,復連、無辜,其名不一,此病皆由肺胃虧損所致。其形羸瘦、泄痢、肢體無力。傳於腎,則盜汗不止,腰膝痛,夢鬼交侵,小便赤黃;傳於心,則心神怯悸,喜怒不時,頰唇赤色,乍熱乍寒;傳於肺,則胸滿短氣,咳嗽吐痰,皮膚甲錯;傳於肝,則兩目昏暗,脅下妨痛,閉戶忿怒,五臟既病,則難治療。立齋云:前症多因經行胎產,或飲食七情而傷脾胃之所致,又或病後失於調攝而成也。
東垣云:發熱之症,肺熱者輕手乃得,微按全無,日西尤甚。其證咳嗽、寒熱,輕者用瀉白散,重者涼膈散、白虎湯、地骨皮散;心熱者,微按之皮膚之下,肌肉之上,在血脈也,日中大甚。其症心煩心痛,掌中熱而噦,用黃連瀉心湯、導赤散、硃砂安神丸。脾熱者,輕手捫之不熱,重手按至筋骨又不熱,不輕不重,在輕重之間,在肌肉也,遇夜尤甚,其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無氣以動,用瀉黃散。
肝熱者,按之肌肉之下,至骨之上,寅卯時為甚,其症四肢滿悶,便難轉筋,多怒,多驚,筋痿不能起於床,用瀉青柴胡湯飲。腎熱者,按至骨分。甚熱蒸手,其症骨酥如蟲蝕,困熱不能起於床,用滋陰丸,此治實熱之法也。(蒸無實熱,即鬱極化實,亦宜宣清滋化並用,諸方未可專恃。
)
薛立齋云:肺經虛熱者,用人參補肺湯;脾虛不能生肺者,用六君子湯;脾熱移於肺者,用三黃丸;心經虛熱者,用補心湯;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者,用八味丸;肝虛不能生心者,用補肝散;腎克心者,用附子理中湯;脾經虛熱者,用人參黃耆散;土剋水者,用承氣湯;腎虛不能培肝者,俱用六味丸。
白話文:
所謂的骨蒸勞,是因為體內積熱附著在骨頭上而得名。這個病又叫做傳屍、殗殜、復連、無辜,名稱很多,但這些病都是因為肺和胃虛弱虧損引起的。患者會形體消瘦、腹瀉、四肢無力。如果病邪傳到腎,就會出現盜汗不止、腰膝疼痛、夢到鬼怪侵擾、小便赤黃等症狀;如果傳到心,就會心神虛弱、容易驚恐、情緒不穩、臉頰和嘴唇發紅、時而發熱時而發冷;如果傳到肺,就會胸悶氣短、咳嗽吐痰、皮膚乾燥粗糙;如果傳到肝,就會眼睛昏花、脅肋部位疼痛、容易生氣、五臟都生病了就難以治療。
李梃說:前面說的這些症狀,多半是因為女性月經、生產,或是飲食、情緒傷到脾胃所導致的,也可能是生病後沒有好好調養造成的。
朱震亨說:發熱的症狀,如果是肺熱,用手輕輕摸就會感覺到熱,輕按就摸不到了,而且在傍晚時會更嚴重。這種情況會咳嗽、發冷發熱,輕微的用瀉白散,嚴重的用涼膈散、白虎湯、地骨皮散。如果是心熱,輕輕按在皮膚和肌肉之間,會感覺到熱,而且在中午時會更嚴重。這種情況會心煩意亂、心痛、手掌發熱、打嗝,可以用黃連瀉心湯、導赤散、硃砂安神丸。如果是脾熱,輕輕摸不會熱,用力按到筋骨也不會熱,在輕按和重按之間會有熱感,是在肌肉層,而且在晚上會更嚴重。這種情況會疲勞懶惰、喜歡躺著、四肢無力、提不起勁,可以用瀉黃散。
如果是肝熱,按在肌肉下面,靠近骨頭的地方會有熱感,而且在凌晨三點到早上七點會更嚴重。這種情況會四肢脹悶、排便困難、抽筋、容易生氣、容易驚恐、筋骨萎軟無法下床,可以用瀉青柴胡湯。如果是腎熱,按到骨頭就會感覺到很燙手,而且會有骨頭像被蟲蛀一樣酥軟、疲勞發熱無法下床,可以用滋陰丸。這些都是治療實熱的方法。(但如果不是實熱,而是鬱積太久轉變成實熱,也應該用宣散、清熱、滋陰等方法,各種藥方不能過度依賴。)
薛己說:肺經虛熱的,可以用人參補肺湯;脾虛不能滋養肺的,可以用六君子湯;脾熱傳到肺的,可以用三黃丸;心經虛熱的,可以用補心湯;命門火衰弱不能生養脾胃的,可以用八味丸;肝虛不能滋養心的,可以用補肝散;腎虛克制心的,可以用附子理中湯;脾經虛熱的,可以用人參黃耆散;脾土過於強盛克制腎水的,可以用承氣湯;腎虛不能滋養肝的,全部可以用六味丸。
2. 血風勞
(風言燥也,血虛氣無所維,陰虛陽無所附,化為燥火,走注於經脈之間,上下無常,忽寒忽熱,刺痛昏厥,而成風象。)
血風勞症,因氣血素虛,或產後勞傷,外邪所乘,或內有宿冷,以致腹中疼痛,四肢酸倦,發熱自汗,及婦人月水不調,面黃肌瘦,當調肝脾氣血為主。
東垣云:喜怒不節,起居不時,有所勞傷,皆損其氣,氣衰則火旺,火旺則乘其脾土,脾主四肢,故因熱懶言,動作喘乏,表熱自汗,心煩不安,當病之時,宜安靜存養,以甘寒瀉其熱氣,以酸味收其散氣,以甘溫補其中氣。經言:勞者溫之,損者溫之。《要略》云:平人脈大為勞,以黃耆建中湯治之。
白話文:
血風勞這種病,是因為身體乾燥的緣故。當血液虛弱、氣無力支撐時,陰虛導致陽氣無法依附,就會轉變成燥熱的火氣,在經脈之間到處亂竄,忽冷忽熱,產生刺痛、昏厥等像風一樣的症狀。
血風勞這種病症,是因為原本氣血就虛弱,或是生產後過度勞累,受到外來邪氣侵襲,或是體內有舊寒未除所導致。它會讓人腹痛、四肢痠軟疲倦、發熱自汗,婦女還會有月經不調、面色蠟黃、身體消瘦的情況。治療上應該以調理肝脾氣血為主。
李東垣說:情緒起伏不定、生活作息不規律、過度勞累都會損傷氣。氣虛就會導致火氣旺盛,火氣旺盛就會侵犯脾胃。脾胃主管四肢,所以會因熱而懶言少語、行動喘不過氣、體表發熱自汗、心煩意亂。生病時,應該保持安靜休養,用甘涼的藥物來瀉掉熱氣,用酸味的藥物來收斂耗散的氣,用甘溫的藥物來補中氣。醫書說:勞累導致的虛損要用溫補的藥來治療。《傷寒雜病論》說:平常人脈搏變大,是因為過於勞累,可以用黃耆建中湯來治療。
3. 冷勞
(此血虛而痰水漬於筋骨之間也,痰盛則冷。亦有寒濕所傷者,血虛甚即見拘攣轉筋。)
冷勞者,氣血不足,臟腑虛寒,以致臍下疼痛,手足時寒,婦人月水失常,飲食不消,或時嘔吐,惡寒發熱,骨節痠疼,肌膚羸瘦,面色萎黃也。
立齋曰:前證有內外真寒,有內外真熱,亦有內真熱而外假寒,有內真寒而外假熱。若飲食難化,大便不實,腸鳴腰痛,飲食畏寒,手足逆冷,面黃嘔吐,惡見風寒,此內外真寒之症也,宜用附子理中湯以回陽,八味地黃丸以壯火。若飲食如常,大便堅實,胸腹痞脹,飲食喜冷,手足煩熱,面赤嘔吐,不畏風寒,此內外真熱之症也,宜用黃連解毒湯以滋陰,六味丸以壯水。
若飲食如常,大便堅實,胸腹痞脹,而飲食喜寒,手足逆冷,面黃嘔吐,畏見風寒,此內真熱而外假寒也,亦用解毒湯、六味丸,而宜於熱服。若飲食少思,大便不實,吞酸噯氣,而手足煩熱,面赤嘔吐,不畏風寒,此內真寒而外虛熱也,亦用附子理中及八味丸,而不妨溫飲,經曰:益火之原,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使不知真水火之不足,泛以寒熱藥投之,則舊病不去新病復生矣。
火之原者,陽氣之根,即心是也;水之主者,陰氣之根,即腎是也。非謂火為心,原為肝,水為腎,主為肺也。或者亦以命門為火原,未為非是,故用八味丸以益命門耳。
白話文:
這種情況是因為血虛,導致痰液水濕停留在筋骨之間,痰液過多就會感到寒冷。也可能是因為受到寒濕侵襲所導致,血虛嚴重時就會出現肌肉痙攣、抽筋。
所謂的「冷勞」,指的是因為氣血不足,臟腑虛寒,導致肚臍下方疼痛,手腳時常冰冷,婦女月經不正常,消化不良,或者時常嘔吐,怕冷發熱,骨頭關節痠痛,肌肉消瘦,臉色蠟黃。
名醫李東垣說:前面提到的這些症狀,有內外都是真寒的情況,也有內外都是真熱的情況,也有內裡是真熱但外在表現出假寒的情況,也有內裡是真寒但外在表現出假熱的情況。如果出現飲食難以消化,大便不成形,腸鳴、腰痛,飲食怕冷,手腳冰冷,臉色蠟黃、嘔吐,怕風怕冷,這就是內外都是真寒的症狀,應該使用附子理中湯來振奮陽氣,用八味地黃丸來壯大火氣。如果飲食正常,大便堅硬,胸腹脹悶,飲食喜歡冷的,手腳煩躁發熱,臉色發紅、嘔吐,不怕風寒,這就是內外都是真熱的症狀,應該使用黃連解毒湯來滋養陰液,用六味丸來壯大水液。
如果飲食正常,大便堅硬,胸腹脹悶,卻喜歡吃冷的,手腳冰冷,臉色蠟黃、嘔吐,怕風怕冷,這就是內裡真熱而外在表現為假寒的症狀,也應該使用解毒湯和六味丸,但服用時應該溫熱服用。如果食慾不佳,大便不成形,吞酸噯氣,手腳卻煩躁發熱,臉色發紅、嘔吐,不怕風寒,這就是內裡真寒而外在表現為假熱的症狀,也應該使用附子理中湯和八味丸,但服用時可以稍微溫熱一點。經典說:要增強火的來源,才能消除陰寒;要壯大水的根基,才能抑制陽熱。如果不知道水火的不足,隨意用寒藥或熱藥來治療,舊病不會好,新病又會產生。
火的來源,指的是陽氣的根本,也就是心;水的根本,指的是陰氣的根本,也就是腎。並不是說火就是心,來源就是肝,水就是腎,根本就是肺。有些人也認為命門是火的來源,這說法也沒有錯,所以才用八味丸來補益命門。
4. 熱勞
(此津液不足而血滯於經脈之間也,血盛則熱。亦有風暑內灼者,其證兼見昏厥。)
熱勞由心肺壅熱,傷於氣血,以致心神煩躁,頰赤頭疼,眼澀唇乾,口舌生瘡,神思困倦,四肢壯熱,飲食無味,肢體痠痛,怔忡盜汗,肌膚作疼,或寒熱往來,當審其所因,調補氣血其症自減。
立齋云:前症乃壯火食氣,煎熬真陰所致也。王太僕云:如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當治其心;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當助其腎。心盛則生熱,腎盛則生寒。然心虛則熱收於內,腎虛則虛寒動於中。竊謂前症,若肝脾血虛,四物、參、術;肝脾鬱熱,小柴胡合四物,脾胃氣虛,補中益氣湯;肝經血虛,加味逍遙散;肝經風熱,小柴胡湯;心經血虛,加味四物湯。午前熱,屬氣分,清心蓮子飲;午後熱,屬血分,四物、參、朮、丹皮。
熱從左邊起,肝火也,實則四物、龍膽、山梔,虛則四物、參、朮、黃耆;熱從臍下起,陰火也,四物、參、朮、酒拌炒黑黃柏、知母、五味、麥冬、肉桂,如不應,急用加減八味丸。不時面熱,或無定處,或從腳心起,此無根虛火也,用加減八味丸及十全大補加麥冬、五味子主之。以上多出自立齋《婦人良方》帙中,但男女五臟相同,間有少異,其為勞則一也。
白話文:
這種熱勞,是因為體內津液不足,導致血液在經脈之間阻塞不暢,血液過盛就會發熱。也有些是風邪暑熱從內部侵襲,導致病情加重,會出現昏厥的症狀。
熱勞的成因是心肺積熱,損傷了氣血,導致心神煩躁,臉頰發紅,頭痛,眼睛乾澀,嘴唇乾燥,口舌生瘡,精神疲倦,四肢發熱,吃東西沒味道,肢體痠痛,心悸,盜汗,肌肉疼痛,有時還會出現忽冷忽熱的現象。應該仔細檢查病因,調養氣血,這些症狀自然就會減輕。
李東垣說:前面描述的症狀,是因為過旺的火熱消耗了體內的氣,煎熬損耗了真陰所導致的。王太僕說:如果極度寒冷,但感覺不到寒冷,反而是熱,表示體內沒有火,應該調理心臟;如果極度發熱,但感覺不到發熱,反而是寒冷,表示體內缺乏水分,應該補益腎臟。心臟功能旺盛會產生熱,腎臟功能旺盛會產生寒。然而,心氣虛弱會導致熱氣鬱積在體內,腎氣虛弱會導致虛寒在體內發動。我認為前面說的症狀,如果是肝脾血虛,可以用四物湯加人參、白朮來治療;如果是肝脾有鬱熱,可以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來治療;如果是脾胃氣虛,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如果是肝經血虛,可以用加味逍遙散來治療;如果是肝經風熱,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如果是心經血虛,可以用加味四物湯來治療。如果是上午發熱,屬於氣分的問題,可以用清心蓮子飲來治療;如果是下午發熱,屬於血分的問題,可以用四物湯加人參、白朮、丹皮來治療。
如果發熱從左邊開始,是肝火引起的,屬於實證,可以用四物湯加龍膽草、山梔子來治療;屬於虛證,可以用四物湯加人參、白朮、黃耆來治療。如果發熱從肚臍以下開始,是陰火引起的,可以用四物湯加人參、白朮、用酒拌炒過的黑黃柏、知母、五味子、麥冬、肉桂來治療。如果效果不明顯,要趕緊用加減八味丸來治療。如果時常臉部發熱,或者發熱部位不固定,或者從腳心開始發熱,這是沒有根源的虛火,可以用加減八味丸以及十全大補湯加麥冬、五味子來治療。以上這些內容大多出自李東垣的《婦人良方》這本書中,雖然是針對婦女,但男女五臟的生理功能是相同的,只是有些許差異,但都是屬於勞損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