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柔五書》~ 卷二 (1)
卷二 (1)
1. 卷二
2. 醫勞歷例第二
嘗治虛損,脈緩五六至,但咳嗽、發熱、無惡寒、喉痛、喉梗等症,以為可治。服保元、四君之類十餘劑,咳嗽略可,熱亦微退。至二十劑外,咳嗽反甚,熱又如故,而身反不能展側,兩足漸無力,至不能行而足踡。此何也?緣下焦腎氣衰憊,而百骸間無津液涵溉,且陽氣不能四達,脾肺之氣不能下輸。
(數語實括盡虛損機關,但保元、四君、八味、補中,斷難治此大症,偶有治愈者,必其血分猶未甚虛甚痹也。)故足無力而蜷,雖藥有效,病難暫減,終不治也。
嘗治虛損,六脈俱數,有神和緩,雖數至十餘至,不妨可治,初用四君加黃耆、五味子。十數劑後,數脈漸減,仍帶和緩意,可治之。若退出,細如絲,尚數,決不可治。又有退出如絲而不數,此猶有胃氣,無肚疼作瀉,(肚疼為血死,作瀉為氣脫。)而飲食如常,亦可保元、參、術調理,二三年愈。
然所云服藥後數脈漸減,和緩有神為可治者,亦須三月見功,年半方全愈。又須看年力之衰壯,及精神脾胃之強弱也。若服藥後,脈雖和緩,而腿足漸無力,如前所述,且痰嗽不止,脈雖緩,治之無益焉。然或如前症,足雖無力,而熱已退,嗽減,飲食如平人,此脾氣尚弱,猶可遷延歲月。
又有如前症,六脈俱和緩,服前劑,熱退而脈漸弦,反作瀉下血,此平時經絡留血,為火熱煎熬而成者也。(此涼藥遏血,伏陽灼而敗之,即仲景平脈篇熱氣所過血為癰膿義。)下半月或十日五日自愈。下血時,能飲食,不死;不能飲食,精神倦怠,死可立待。其用藥,健脾保元氣為主。
腹痛、脈弦,理中湯;噁心、飲食少,六君子湯。無此二症,用四君、保元治之。蓋下血者,邪氣從下竅而出也;又有變作傷風狀者,邪氣從上竅而出也,宜溫肺助脾之藥,亦得半月而愈。又有六脈俱和緩,數八九至,服前劑,先右三脈退去二三至,左脈尚數不退,是右表先退,左里未退也。至數脈盡退,病將痊愈,左脈猶比右脈多一至,足見表退而里未和耳。
《難知》云:傷寒以左為表,右為里;雜病以右為表,左為里。信然。(看元氣之存亡在左,看元氣之輕重在右,百不爽一。)
慎齋師嘗云:凡病求汗不出者,不治。虛損,六脈俱數,服滋陰降火之品,不及四、五十劑者,猶可治之。如服至數十劑及百劑者,真元耗盡,雖脈大洪緩,中已無神,因用補劑即退去,洪緩變為細數,即漸痿困不起而斃矣。戴人:年少不妄服藥,易治。正此謂也。又或服寒涼未多,用保元、四君加生薑一二錢,一二十劑。
求汗不出,而洪緩之脈不退,亦屬難救,或雖無汗,而洪緩漸減,病亦漸去,且能飲食,則無妨矣。如此脈,大抵秋冬易治,春夏難療也。
白話文:
醫勞歷例第二
曾經治療虛損病人,脈象緩弱,每分鐘只有五六次,病人僅有咳嗽、發熱,沒有惡寒、喉嚨痛、喉嚨阻塞等症狀,我認為可以治療。於是給他服用保元湯、四君子湯等類似的藥方十幾劑,咳嗽略有好轉,發熱也稍微減退。但服用二十劑以後,咳嗽反而加重,發熱也依然如故,而且病人身體不能翻身側臥,雙腿逐漸無力,最後不能行走,腳趾蜷縮。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下焦腎氣衰竭,身體各處缺乏津液滋潤,而且陽氣不能通達四肢百骸,脾肺之氣也不能向下輸送。
(短短幾句話就概括了虛損的病機,但是保元湯、四君子湯、八味丸、補中益氣湯,都難以治療這種嚴重的病症,偶爾有治癒的,一定是血分還沒有非常虛弱、痹阻的。)所以雙腿無力蜷縮,即使藥物有效,病情也很難暫時減輕,最終還是治不好。
曾經治療虛損病人,六脈都數而有力,但脈象平和舒緩,雖然脈搏每分鐘達十幾次,仍然可以治療。最初使用四君子湯加黃耆、五味子。十幾劑之後,脈象頻數逐漸減弱,仍然保持平和舒緩的狀態,是可以治療的。如果脈象變細如絲,仍然頻數,就絕對不能治療了。還有一種情況是脈象細如絲但不頻數,這表示還有胃氣,沒有腹痛腹瀉(腹痛是血虛,腹瀉是氣虛),而且飲食如常,也可以用保元湯、人參、白術調理,兩三年就能痊癒。
然而,所謂服藥後脈象頻數逐漸減弱,平和舒緩是可治的,也需要三個月看到療效,一年半才能完全痊癒。還需要觀察病人的年齡體力強弱,以及精神、脾胃的盛衰。如果服藥後,脈象雖然平和舒緩,但是腿腳逐漸無力,如同前面所述,並且痰嗽不止,脈象雖然緩弱,治療也沒有益處。然而,如果像前面所描述的症狀,腳雖然無力,但是發熱已經退去,咳嗽減輕,飲食如常人,這是脾氣尚弱,還可以延續幾年。
還有一種情況,像前面所描述的症狀,六脈都平和舒緩,服用之前的藥方,發熱退去而脈象漸漸弦細,反而出現瀉下出血,這是平時經絡瘀滯的血液,被火熱煎熬造成的。(這就像涼藥抑制血液,導致陽氣被灼傷而敗壞,如同《傷寒論‧平脈篇》中所說的熱氣經過的地方,血液就會變成膿腫。)半個月或十天五天就能自愈。出血時,如果能飲食,就不會死;如果不能飲食,精神倦怠,很快就會死亡。治療用藥,以健脾益氣為主。
腹痛、脈象弦細,用理中湯;噁心、飲食減少,用六君子湯。沒有這兩種症狀,就用四君子湯、保元湯治療。因為出血是邪氣從下焦排出;還有的會變成傷風感冒的樣子,是邪氣從上焦排出,應該用溫肺益脾的藥物,也能半個月痊癒。還有一種情況,六脈都平和舒緩,每分鐘跳動八九次,服用之前的藥方,首先右手三脈減少了兩三次,左手脈仍然頻數不減,這是右手外表的邪氣先退,左手裡面的邪氣還沒有退。等到所有脈象都減弱,病情就要痊癒了,但是左脈仍然比右脈多跳動一次,這就說明外邪已退,但內裡尚未調和。
《難經》說:傷寒以左脈為表,右脈為裡;雜病以右脈為表,左脈為裡。確實如此。(觀察元氣的存亡看左脈,觀察元氣的盛衰看右脈,百試不爽。)
慎齋先生曾經說:凡是疾病需要發汗而不能發汗的,就難以治療。虛損,六脈都頻數,服用滋陰降火的藥物,如果服用不到四五十劑,還是可以治療的。如果服用到幾十劑甚至上百劑,真元耗盡,即使脈象洪大而緩慢,但是脈象之中已經沒有活力,使用補藥反而會使脈象減弱,洪大緩慢的脈象變成細數,就會逐漸痿弱衰竭而死。戴人說:年輕人不要亂服藥,容易治療。這正是這個道理。或者服用寒涼藥物不多,用保元湯、四君子湯加生薑一兩錢,服用一二十劑。
需要發汗而不能發汗,而且洪大緩慢的脈象不減弱,也屬於難以治療的,或者雖然沒有發汗,但是洪大緩慢的脈象逐漸減弱,病情也逐漸減輕,而且能夠飲食,就沒有問題了。這種脈象,大致上秋冬季節容易治療,春夏季節難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