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潢

《傷科補要》~ 第十七則·脫下頦

回本書目錄

第十七則·脫下頦

1. 第十七則·脫下頦

(附失頸)

下頦者,即牙車相交之骨也。若脫,則飲食言語不便,由腎虛所致。其骱曲如環形,與上頰合鉗,最難上也。先用寬筋散煎湯熏洗,次用布條裹醫者二拇指入口,余指抵住下頦,捺下推進,其骱有響聲,齒能合者上也。服補腎壯筋湯。

白話文:

下頦:骨骼下巴,就是牙齒互相咬合的骨頭。如果下巴脫臼了,飲食說話都會覺得不便,這是腎虛導致的。下巴脫臼後彎曲成環形,跟上臉頰合在一起,咬合就像鉗子,是最難被拉回去的。

首先用寬筋散煎湯燻洗下巴,然後用布條包著醫生的兩個大拇指伸進病人口中,其他的手指抵住下巴,往下按後再推進,下巴骨發出響聲後,證明已經合上。並服用補腎壯筋湯。

夫人之筋,賴氣血充養,寒則筋攣,熱則筋縱,筋失營養,伸舒不便。感冒風寒,以患失頸,頭不能轉,使患人低坐,用按摩法頻頻揉摩,一手按其頭,一手扳其下頦,緩緩伸舒,令其正直,服疏風養血湯可也。

白話文:

人的筋骨,依靠氣血的充養。受寒時,筋骨就會攣縮;受熱時,筋骨就會鬆弛。筋骨如果失去營養,就會伸展不方便。患了感冒風寒,脖頸疼痛不已,頭部不能轉動。讓病人低頭而坐,用按摩的方法,頻繁地揉摩。一手按著病人的頭部,一手扳著病人的下巴,慢慢地使病人的頭部伸展,使頭部正直。服用疏風養血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