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潢

《傷科補要》~ 第十三則·手法論

回本書目錄

第十三則·手法論

1. 第十三則·手法論

夫接骨入骱者,所賴其手法也。兩手安置其筋骨,仍復於舊位也。其傷有輕重,而手法有所宜、失宜。其痊可之遲速及遺留之殘疾,皆關乎手法之所施也。人身有十二經,筋脈羅列,必知其體,識其部位。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或拽之離而復合,或推之就而復位。

白話文:

在接骨復位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手法。醫師必須靈活運用雙手來調整受傷的筋骨,使其恢復到原來的部位。

不同傷勢的嚴重程度不同,因此需要的手法也不同。醫師必須根據傷勢的狀況選擇合適的手法,才能讓患者儘快復原,避免留下後遺症。

人體有十二經脈,筋脈縱橫交錯,醫師必須熟知人體的結構和部位,才能準確地判斷傷勢,並施以正確的手法。

醫師必須結合身體的機能和內在的巧思,雙手靈活配合,才能更好地運用手法。

醫師可以使用拉拽或推按等手法,將脫臼的骨頭復位,或將錯位的筋骨調整到正確的位置。

或正其斜,或完其闕。或骨有截斷碎斷斜斷,骱有全脫半脫,筋有弛縱卷攣,翻轉離合,在其肉內,以手捫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不知其苦,方為手法也。傷有關性命者,如七竅上通腦髓,膈近心君,四末受傷,痛苦入心。若元氣素壯,敗血易消,刻期可愈。元氣素弱,一旦被傷,勢必難支,若手法再誤,萬難挽回,尤當慎之。

白話文:

無論是糾正歪斜,還是補全缺憾。無論是骨頭有斷裂、碎裂、斜斷,還是關節完全脫落或半脫落,或是筋脈有鬆弛、拉伸、痙攣、翻轉、離合,都在其肉內,用手觸摸,就能清楚地知道情況。手法施行的法則,是讓患者不知道痛苦,這纔是醫術。傷勢涉及性命攸關的部位,例如七竅與腦髓相通,橫膈膜靠近心臟,四肢受傷,痛苦深入內心。如果元氣原本壯盛,淤血容易消散,在一定時間內可以治癒。如果元氣原本虛弱,一旦受傷,勢必難以承受,如果手法再不當,就難以挽回了,尤其應當慎重。

醫者,心明手巧,知其病情,善用手法,治之多效。若草率不較,誤入非淺。雖筆之於書,乃活法多端,難以盡述。須得口傳心授,臨症多而活法變,庶無誤耳。

白話文:

一位好醫生,心思敏捷,手藝靈巧,懂得病人的病情,善於使用各種治療方法,治療效果通常很好。如果醫生草率行事,不注重細節,很容易犯下嚴重的錯誤。即使把這些內容寫成書,也只能列舉一些最常見的方法,無法涵蓋所有的情況。因此,醫生需要通過口頭傳授和親身實踐,才能真正掌握這些治療方法。只有見多識廣,才能靈活運用這些方法,避免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