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科匯纂》~ (7)
(7)
1. 眩暈
耀山雲∶血虛則陰虛,陰虛則發熱而渴,腹脹嘔吐必兼中氣太虛,故用補治如此。若僕時暈倒在地,此氣逆血暈也。按《急救方》補註∶用血管鵝毛 存性一錢,老酒調服即醒。
又有真元不足,不能攝氣歸元而暈者,仍用補劑可也。如失血過多而暈者,用芎歸湯亦可。
白話文:
眩暈的解釋:如果血虛就代表陰虛,陰虛會導致發熱和口渴,還會有腹脹和嘔吐等情況,這通常與中氣虛弱有關,因此需要進行相應的補療。如果我突然暈倒在地,這是因為氣逆而導致的血暈。根據《急救方》的補充說明,可以用一兩的血管鵝毛,配上老酒服用,就能醒過來。
另外,有些人因為真元不足,無法將氣攝取回元而出現暈眩的情況,也可以使用補劑來調理。如果因失血過多出現暈眩,可以服用芎歸湯來改善。
2. 煩躁
東垣雲∶發熱惡寒,大渴不止,其脈大而無力,非白虎湯症,此血虛發躁也,宜用當歸湯治。裴先生雲∶肌熱煩躁,目赤面紅,其脈洪大而虛,此血虛也,若誤服白虎湯,輕則危
白話文:
李東垣說:「發燒怕冷,非常口渴,脈象大卻無力,這不是白虎湯證,這是因為血虛而引起的煩躁,應該用當歸湯來治療。」裴先生說:「肌肉發熱煩躁,眼睛發紅臉色也紅,脈象洪大卻虛弱,這是血虛的現象。如果誤用白虎湯,情況輕微的也會很危險。」
3. 發喘
耀山雲∶發喘之因,果多在肺,然按《內經》曰∶有所墮恐,喘出於肝,度水跌僕,喘出於腎與骨。是當分別論治。
白話文:
耀山雲說:喘氣的原因,大多在於肺部,但是依照《黃帝內經》所說:因為從高處墜落或受到驚嚇而發生的喘氣,是出自於肝臟;因為渡水跌倒或仆倒而發生的喘氣,是出自於腎臟和骨頭。所以應該區分不同的情況來進行治療。
4. 作嘔
耀山雲∶按薛氏以藥傷胃而嘔者,脈必微細而遲,乃涼藥克伐而嘔也,急用六君子湯加芍、附子。又有胃火作嘔者,症必口渴唇褐,系素有積熱,復飲辛熱藥,則火必更盛矣,以清胃散加山梔、黃芩、甘草治之頓止。如潰後作嘔,仍按出血過多方法調治。若投藥稍錯,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白話文:
耀山雲說:依照薛氏的說法,因為藥物傷害腸胃導致的嘔吐,脈象一定會呈現微弱、遲緩的現象,這是因為吃了太多寒涼的藥物,導致腸胃受到損傷而引起的嘔吐。這種情況,要趕快使用六君子湯,再加入芍藥和附子來治療。
另外,還有一種因為胃火引起的嘔吐,症狀一定是口渴、嘴唇乾燥發黑,這是因為原本體內就有積熱,又再吃了辛辣燥熱的藥物,導致火氣更加旺盛。這種情況,要用清胃散,再加入山梔子、黃芩、甘草來治療,就能立刻止住嘔吐。
如果嘔吐是因為潰瘍出血之後引起的,還是要按照出血過多時的處理方法來調理治療。要是用藥稍有差錯,不只沒有幫助,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5. 口渴
東垣雲∶發熱惡寒,大渴不止,其脈大而無力者,非白虎湯症,此血虛發躁而渴也,宜用當歸補血湯。
白話文:
李東垣說:發燒怕冷,而且口渴得厲害一直停不下來,如果脈象是又大又無力,這就不是白虎湯證,而是因為血虛引起煩躁而口渴,應該使用當歸補血湯來治療。
6. 瘀滯
《可法良規》雲∶凡傷損之症,若棍僕重者,患處雖不破,其肉則死矣。蓋內肉糜爛,血相和,如皮囊盛糊然。其輕者,瘀血必深蓄於內,急宜砭刺,即投大補之劑。否則大熱煩躁,頭目脹痛,牙關緊急,殊類破傷風症,此瘀穢內作而然也,急刺之,諸症悉退。
又雲∶若不砭刺發泄,為患匪輕,是不知傷重而內有瘀穢者也,須急去之,即服補益之以固根本,庶保無虞。古人謂瘀穢惡於野狼虎,毒於蛇蠆,去之稍緩,則戕性命,非虛言也,醫者三複之!
耀山雲∶按《薛氏醫案》傷損腫痛不消,有瘀血在內,急宜砭之;否則瘥後數年,但遇天陰,仍作痛也,血屬陰,從其類也。
白話文:
《可法良規》說:凡是外傷的病症,如果被棍棒重擊,即使患處皮膚沒有破損,裡面的肌肉也已經壞死了。這是因為內部的肌肉已經糜爛,血液和肌肉組織混雜在一起,就像皮囊裡裝滿了漿糊一樣。如果傷勢比較輕微,瘀血一定會深藏在體內,應當立即用砭石刺破患處,然後服用大補的藥劑。否則會出現高燒煩躁、頭部和眼睛脹痛、牙關緊閉等症狀,很像破傷風,這是因為體內瘀血作祟導致的,趕快刺破患處,各種症狀就會消退。
《可法良規》又說:如果不刺破患處讓瘀血排出,造成的禍患不小,這是不了解外傷嚴重,體內有瘀血的情況。必須趕快去除瘀血,然後服用補益的藥物來鞏固根本,才能確保平安無事。古人說瘀血的危害比野狼和老虎更可怕,比毒蛇和蠍子更毒,去除瘀血稍有延遲,就會危害性命,這不是虛言,醫生要再三記住!
耀山說:根據《薛氏醫案》的記載,外傷導致的腫痛不消退,是因為體內有瘀血,應當立即用砭石刺破患處;否則即使傷癒後數年,只要遇到陰天,仍然會疼痛,因為血屬陰,所以會與陰氣產生共鳴。
7. 血虛
《可法良規》雲∶凡傷損筋糜肉爛,膿血大瀉,陽亦隨陰而走,元氣喪敗,理勢必然,氣血不虛者鮮矣。智者審之!
又雲∶凡傷損之症,遍身作癢,或搔破如瘡疥,此血不營於肌腠,當作血虛治之;不應補其氣。亦有愈後身起白屑,落而又起,或有如布帛一層,隔於肌膚,乃氣血俱虛,不能營於腠理,宜大補氣血為主;若作風邪治之,誤矣。
又雲∶凡傷損之症,肢体麻木,若口眼如常,腰背如故,而肢体麻木者,氣虛也。蓋血氣虛,故血虛之人,肢体多麻木,此是陰虛火動而變症,實非風也,當用升陽滋陰之劑;若作風治,凶在反掌。
又雲∶凡傷損之症,貴乎大補氣血,則腐肉易於潰爛,瘡口易於生肌。每見治者,不知虧損,往往多用十宣散,又以方內參、 、芎、歸為補益之劑,嫌其中滿,多用不過錢許;以濃樸、防己為清毒之藥,因其行散,動輒倍加。此何益於氣血,而欲責其速潰、速斂、速生肌乎。無怪其煩躁作渴,飲食益少,因之不起者眾矣。
又雲∶凡傷損之症,不可輕服烏附等味,蓋其性味辛熱,恐助火以益其患。其平素有失血虛之人,雖在冬令,決不宜用,緣滯血得火而益傷,陰血得火而益耗,運血得火而妄行,患肉得火而益壞。若人平素虛寒,或因病而陽氣脫陷者,則用之不在此例。
白話文:
《可法良規》說:「凡是因外傷導致筋骨肌肉損傷、潰爛,大量流膿血,陽氣也會隨著陰血流失而衰弱,元氣喪失衰敗,這是必然的趨勢,氣血不虛弱的人很少。聰明的人要仔細審察!」
又說:「凡是外傷導致的疾病,全身發癢,或者搔抓後像瘡疥一樣,這是因為血不能滋養肌膚,應該當作血虛來治療,而不是補氣。也有人在痊癒後身上出現白色皮屑,脫落後又再長出來,或者像一層布一樣覆蓋在皮膚上,這是因為氣血都虛弱,不能滋養皮膚的紋理,應該以大補氣血為主。如果當作風邪來治療,就錯了。」
又說:「凡是外傷導致的疾病,如果四肢麻木,但口眼正常,腰背也沒問題,只是四肢麻木,那是因為氣虛。氣血虛弱,所以血虛的人,四肢容易麻木,這是陰虛火旺導致的變症,並不是風邪引起的,應該用升陽滋陰的藥方。如果當作風邪來治療,病情會很快惡化。」
又說:「凡是外傷導致的疾病,最重要的是大補氣血,這樣腐肉容易潰爛脫落,瘡口容易長出新肉。常見的治療方式,不知道病人是氣血虧損,常常用十宣散,又把其中的人參、 、芎、歸當作補益藥,但又嫌藥性太過,用量很少;把濃樸、防己當作清毒的藥,因為它們有行走疏散的功效,就加倍使用。這樣對氣血有什麼幫助呢?又怎麼能期望腐肉快速潰爛、瘡口快速癒合、快速長出新肉呢?難怪病人會煩躁口渴、食慾越來越差,因此病情好不起來的人很多啊!」
又說:「凡是外傷導致的疾病,不可以隨便服用烏頭、附子等藥材,因為它們的藥性辛辣溫熱,恐怕會助長火氣,使病情加重。如果平時就有失血導致血虛的人,即使在冬天,也絕對不適合用這些藥,因為瘀血遇到熱會加重損傷,陰血遇到熱會消耗更多,血液運行遇到熱會妄動,患處的肉遇到熱會更加腐壞。如果平時體質虛寒,或者因為生病導致陽氣虛脫下陷的人,就可以用這些藥,不在此例。」
8. 作痛
《正體類要》曰∶肌肉間作痛者,營衛之氣滯也,用復元通氣散。筋骨作痛者,肝腎之也,用六味地黃丸。內傷下血作痛者,脾胃之氣虛也,用補中益氣湯。外傷出血作痛者,脾肺之氣虛也,用八珍湯。大凡下血不止,脾胃之氣脫也,吐瀉不食,脾胃之氣敗也,苟預為調補脾胃,則無此患矣。
又雲∶傷處作痛,若痛至四、五日不減,或一、二日方痛,欲作膿也,用托里散。若以指按不復起者,膿已成也,刺去膿,痛自止也。
《可法良規》雲∶凡傷損之症,多有患處作痛。若出血過多而痛者,血虛火盛也,宜甘降虛火,甘溫以養脾氣。若汗出多而痛者,肝木火盛也,宜辛涼以清肝火;甘寒以生肝血。
若筋骨傷而作痛者,正而治之。肌肉傷而作痛者,調而補之。氣血逆而作痛者,順而補之。氣血虛而作痛者,溫而補之。熱而痛者清之,寒而痛者溫之,用補脾之劑。作膿而痛者托之,膿 而痛者開
白話文:
肌肉之間疼痛,是因為營衛之氣運行不順暢,可以用復元通氣散來治療。筋骨疼痛,是肝腎虛弱的緣故,可以用六味地黃丸來治療。因為內傷導致下血並伴隨疼痛,是脾胃之氣虛弱的緣故,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因為外傷導致出血並伴隨疼痛,是脾肺之氣虛弱的緣故,可以用八珍湯來治療。一般來說,如果下血不止,就是脾胃之氣脫失;如果又吐又瀉,吃不下東西,就是脾胃之氣敗壞。如果能事先調理補養脾胃,就不會發生這些問題了。
還說,傷處疼痛,如果疼痛持續四、五天沒有減輕,或者是一、兩天才開始疼痛,這表示要化膿了,可以用托里散來治療。如果用手指按壓傷處,皮膚沒有彈性恢復,就表示膿已經形成了,應該刺破排出膿液,疼痛自然就會停止。
《可法良規》說,凡是跌打損傷的症狀,大多會有患處疼痛的情形。如果因為出血過多而疼痛,這是血虛導致火氣旺盛,應該用甘味藥物來降低虛火,並用甘溫的藥物來養脾氣。如果因為出汗過多而疼痛,這是肝木火氣旺盛,應該用辛涼的藥物來清瀉肝火,並用甘寒的藥物來滋生肝血。
如果是筋骨損傷而疼痛,就應該端正骨骼後治療。如果是肌肉損傷而疼痛,就應該調理並補養身體。如果是氣血運行不順暢而疼痛,就應該疏通氣血並補養身體。如果是氣血虛弱而疼痛,就應該用溫補的方法來補養身體。如果是因為熱而疼痛,就應該用清熱的方法來治療;如果是因為寒而疼痛,就應該用溫熱的方法來治療,並配合使用補養脾胃的藥物。如果是因為化膿而疼痛,就應該用托法來幫助膿液排出;如果是膿液已經形成而疼痛,就應該將膿液引流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