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廷光

《傷科匯纂》~ (8)

回本書目錄

(8)

1. 抱膝

釋義雲∶膝蓋骨復於楗 二骨之端,本活動物也。若有所傷,非骨體破碎,即離位而突左右。雖用手法推入原位,但步履行止,必牽動於彼,故用抱膝以固之,庶免復離原位,而遺跛足之患也。其法將抱膝四足插於膝蓋兩傍,以竹圈轄住膝蓋,令其穩妥,不得移動,再用白布寬帶,緊緊縛之。

耀山雲∶膝蓋骨脆碎或跌碎者,常用紙竹毛篾纏繞一KT ,與膝蓋大小相等,再加四繩縛於KT 上,貼膏藥後,即將篾KT 安上,四繩分前後縛之,較之竹圈,稍覺柔軟矣。

又雲∶以上器具,皆傷科必用之物,又增補試驗各具,然未備也。有肩胛出臼,用布帶手上,繫於柱間,在帶上 者;有腿骨出 ,用闊帶縛定腿足,將人抱住,以大 頭嚇者;有用硬挺者;有用軟騙者,種種器具,總不出縛纏夾扎挺托之法,復其原位,使勿游移活動為得耳,要在人之活法變動也。

《選粹》雲∶凡損傷平處,骨斷骨碎,皮不破者,用接骨定痛等膏敷貼。若傷在手足曲縮之處,要用包裹,可令時時轉動。指骨碎者,只用麻片夾縛。腿上用麻繩扎縛。冬月熱縛,夏月涼縛,餘月溫縛。又雲∶骨斷皮破者,不可用酒煎藥。或損在內而皮破者,可加童便於破血藥內和服。

若骨斷、皮不破者,可全用酒煎藥。若只傷而骨不折、肉不破者,用消腫膏或定痛膏。又雲∶皮里有碎骨,只用定痛膏敷貼夾縛,如十分傷重,自然爛開其肉,碎骨自出,然後用補肌散,外以補肉膏敷貼。又雲∶夾縛處,須藥水以時泡洗,春秋三日,夏二日,冬四日,洗去舊藥,須仔細勿驚動傷處,洗訖,仍用前藥前膏敷縛。

凡換藥不可生換,須用手巾打濕拓潤,逐片取脫,隨手盪洗換上,又不可停留一時刻,藥膏必須預為攤就,隨手換上,此乃敷藥之訣,如換膏藥亦然。

白話文:

[抱膝]的意思是說,膝蓋骨連接在兩根骨頭的末端,本來就是可以活動的。如果受傷,不是骨頭碎裂,就是脫離原來的位置而向左右突出。即使使用手法將其推回原位,但走路時,它還是會受到牽動,因此需要用抱膝的方式來固定它,以避免再次脫位,導致跛腳的後遺症。具體做法是將抱膝器具的四個腳插入膝蓋兩旁,用竹圈固定住膝蓋,使其穩定不動,再用寬的白布帶緊緊地綁住。

耀山說,膝蓋骨脆弱碎裂或跌碎時,常用紙、竹子或細竹篾纏繞成一個與膝蓋大小相同的圈,再用四條繩子綁在圈上,貼上膏藥後,將這個竹篾圈安放上去,四條繩子分別在前、後綁住,這樣比起竹圈來說,感覺上會稍微柔軟一些。

還說,以上這些器具都是外傷科必備的物品,也增加了一些試驗器具,但還不夠完善。像是肩膀脫臼,會用布帶綁住手,將帶子的另一端繫在柱子上,讓傷者在帶子上拉扯;腿骨脫臼,會用寬帶綁住腿和腳,然後抱住傷者,利用腳後跟的力道來嚇退脫臼的骨頭;有的用硬的支撐物,有的用軟的敷料,各種器具,總之都不外乎綁、纏、夾、紮、支撐、托舉等方法,讓脫位的地方復位,並且使其不再移動,這才是重點,要懂得靈活運用這些方法。

《選粹》中說,凡是損傷在平坦處,骨頭斷裂或碎裂,但皮膚沒有破損的,就用接骨定痛之類的膏藥敷貼。如果傷在手腳彎曲之處,就要用包裹的方式,使其可以時常轉動。手指骨碎裂,只需用麻布片夾住綁好。腿上則用麻繩紮緊。冬天要熱綁,夏天要涼綁,其他月份則溫綁。還說,骨頭斷裂、皮膚破損的,不可用酒煎藥。如果傷在裡面而皮膚破裂的,可以在治療破血的藥中加入童便一起服用。

如果骨頭斷裂但皮膚沒有破裂,則可以完全用酒煎藥。如果只是受傷而骨頭沒有斷、肉沒有破,就用消腫膏或定痛膏。還說,如果皮膚裡有碎骨,只需用定痛膏敷貼夾住綁好,如果傷勢十分嚴重,肉自然會爛開,碎骨也會自行出來,然後再用補肌散,外敷補肉膏。還說,夾住綁住的地方,需要用藥水定時泡洗,春秋兩季每三天一次,夏季每兩天一次,冬季每四天一次。洗去舊藥時,要小心不要驚動傷處,洗完後,仍然用之前的藥和膏藥敷綁。

凡是換藥,不可直接更換,要用濕毛巾潤濕貼敷的部位,然後小心地取下舊藥,隨即清洗乾淨並換上新藥,而且不可以有片刻的停頓,新的藥膏必須預先準備好,以便隨時更換,這是敷藥的訣竅,換膏藥也是一樣。

2. 接骨歌訣

接骨由來法不同,編歌根據次說全功。若能洞達其中意,妙法都歸掌握中。骨折大凡手足

或短或長或脫窠,或凹或凸或歪側,務將手足慎撫摩。長者脫下短縮上,突凹歪斜宜度量。

身上骨若斷而分,須用三指摩的當。內如脈動一般呵,骨折斷碎無別何。整骨先服保命丹,

酒下骨軟方動他。手足斷須扯捻好,足斷而長添一勞。先須腳底牢牮實,斷傷骨下微 高。

足跟之下更高 ,病痊無患自證驗。如不牮實骨尚長,以後愈長愈可厭。此為縮法之手功,

手長難療成廢躬,歪從患骨下托起,扯直無歪歸於同。合奠不突還原樣,凹者捻妥無別尚。

試手必以兩手齊,試足須將腳並放。復臼膏藥自急需,光細布攤稱體膚。長短闊狹隨患處,

膏宜攤濃糝多鋪。將膏緊裹包貼定,夾非杉皮力不勝。浸軟漸剖去粗皮,板長患處短方稱。

還當排得緊重重,夾上布纏纏莫松。纏布闊宜二寸許,從上至下儘力封,布上再扎三條帶,

中間上下護要害,先縛中間後兩頭,寬緊得宜始安泰。如縛手足斜折斷,中間緊而兩頭寬。

骨斷若如截竹樣,中寬聚氣緊兩端。氣血斷處來聚著,手用帶兒復掌絡。腳要米袋兩邊挨,

挨定不動勝妙藥。對症湯丸日日施,藥洗換膏三日期。三七之時骨接牢,房事油腥犯不宜。

紫金丹作收功例,骨仍堅固無流弊。我今編此手法歌,傳與後人須仔細。

白話文:

接骨的方法各有不同,我編寫這歌訣是為了詳細說明接骨的全部要領。如果能徹底理解其中的含義,那麼所有接骨的巧妙方法都能掌握在手中。一般來說,手腳骨折,可能是變短、變長,或是脫臼,也可能是凹陷、凸起或歪斜。必須要小心地用手撫摸患處,仔細檢查。如果骨折變長,要將其縮短;如果骨折縮短,要將其拉長。對於凸起、凹陷、歪斜的狀況,要仔細測量。

如果身體上的骨頭斷裂開來,需要用三根手指準確地按摩。感覺就像脈搏在跳動一樣,骨折斷裂的情況其實都是一樣的。整骨之前,先服用保命丹,用酒送服,讓骨頭軟化後再開始復位。手腳骨折斷裂需要拉扯、揉捏好,腳骨斷裂又變長的情況,需要多費一些力氣。首先要腳底穩固地支撐好,在斷裂的骨頭下方稍微墊高。

腳後跟下也要墊高,這樣就能證明病會痊癒。如果不墊實,骨頭會繼續變長,以後會越來越令人厭煩。這就是縮短骨頭的方法,手骨變長就很難治療,會變成殘廢。要把歪斜的骨頭從下方托起,拉直,使其恢復到正確的位置。讓骨頭吻合,不再凸出,恢復原狀。凹陷的地方也要揉捏妥當。檢查手是否復位要同時用兩隻手,檢查腳是否復位要將兩隻腳並排放。復位之後,要馬上敷上膏藥,將細布剪裁成適合皮膚的尺寸。長短寬窄要根據患處調整,膏藥要塗抹濃稠,並多撒一些藥粉。

將膏藥緊緊地包裹貼好,用夾板固定,夾板最好用杉木皮,才能承受力度。將杉木皮浸軟後,逐漸剝去粗糙的外皮,使夾板的長度與患處的短邊相稱。要將夾板排列緊密,用布緊緊纏繞,不要鬆動。纏布的寬度大約二寸,從上到下盡力包裹好,再用三條帶子紮緊布上,中間和上下兩頭都要保護好,先綁中間,再綁兩頭,鬆緊適度才能安穩。如果綁的是斜著斷裂的手腳,中間要綁緊,兩頭要綁寬鬆些。如果骨頭斷裂像竹子一樣,中間要寬鬆,讓氣聚集,兩頭要綁緊。這樣氣血就會聚集到斷裂的地方,手部用帶子來固定手掌。腳部要用裝米的袋子在兩邊固定好,固定不動比吃藥還有效。

針對病情的湯藥丸藥要每天服用,藥洗和換膏藥要三日一次。經過三七二十一天,骨頭就會牢固地接好,要避免房事和油膩食物。服用紫金丹作為接骨完成的例子,骨頭就會堅固,不會有後遺症。我現在編寫這套手法歌訣,傳給後人要仔細鑽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