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脈三十二辨》~ 二十九·辨關格脈
二十九·辨關格脈
1. 二十九·辨關格脈
凡陰氣太盛,陽氣不得相營曰關;陽氣太盛,陰氣不得相營曰格。
陽氣不能營於陰,陰脈上出而溢於魚際,為外關內格。
外關內格者,乃陰脈乘陽。陽外閉而不下,陰內出以格拒之也。
其為病,外熱液汗不通,內寒胸滿吐食。
陰氣不能營於陽,陽脈下陷而覆於尺部,為內關外格。
內關外格者,乃陽脈乘陰。陰內閉而不上,陽從外入以格拒之也。
其為病,內熱大小便閉,外寒手足厥冷。
其脈有陰陽相乘,有復有溢,皆於此會。
白話文:
如果體內陰氣過於旺盛,導致陽氣無法與之協調運作,這種情況稱為「關」。反之,如果體內陽氣過於旺盛,導致陰氣無法與之協調運作,這種情況稱為「格」。
當陽氣無法運行到陰氣的部位時,陰脈會向上浮出並溢出到魚際(手掌大拇指根部隆起處),這就稱為「外關內格」。外關內格的現象,是陰脈向上乘淩陽氣,導致陽氣被阻擋在體外而無法下降,而陰氣則向內浮出而形成阻礙。這種情況產生的病症是,體表發熱,汗液無法排出,體內則感到寒冷、胸悶、嘔吐食物。
當陰氣無法運行到陽氣的部位時,陽脈會向下沉陷並覆蓋到尺部(手腕內側),這就稱為「內關外格」。內關外格的現象,是陽脈向下乘淩陰氣,導致陰氣被阻擋在體內而無法上升,而陽氣則從外進入而形成阻礙。這種情況產生的病症是,體內發熱、大小便不通暢,體表則感到寒冷、手腳冰涼。
總之,脈象中出現陰陽互相乘淩、相互抵抗、甚至溢出的情況,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它們的原因。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