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煒

《虛損啟微》~ 卷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

1. 六味地黃丸

治腎水虧損,小便淋閉,頭目眩運,腰腿痠軟,陰虛發熱,自汗盜汗,憔悴瘦弱,精神疲睏,失血失音,水泛為痰,病為腫脹,壯水制火之劑也。

白話文:

用於治療腎精不足,小便淋閉不暢,頭目昏眩暈轉,腰腿痠軟無力,陰虛導致發熱,白天盜汗、晚上自汗,身體憔悴消瘦,精神疲倦,失血導致聲音嘶啞,水濕停滯形成痰飲,進而導致身體浮腫,具有壯水制火的功效。

熟地黃(八兩,蒸搗),山萸肉(四兩),山藥(四兩,炒),澤瀉(三兩),白茯苓(三兩),丹皮(三兩)

白話文:

熟地黃(400克,蒸熟搗爛),山萸肉(200克),山藥(200克,炒熟),澤瀉(150克),白茯苓(150克),丹皮(150克)

上為細末,和地黃膏加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白滾湯、或淡鹽湯任下。此方用水煎湯,即名六味地黃湯,下八味丸亦同。

白話文:

將藥材研末,和入地黃膏中,再加上煉製的蜂蜜,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八十粒,空腹時,在飯前用白開水或淡鹽水送服。這個方劑用水煎成湯汁,就叫做六味地黃湯,下方八味丸也一樣。

2. 八味丸(崔氏)

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或下元冷憊,臍腹疼痛等症,王太僕先生云: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即此謂也。即前六味地黃丸,加肉桂、製附子各一兩。

白話文:

王太僕說:人體命門之火衰弱,無法生出脾胃之土,導致脾胃虛寒,引發飲食沒有胃口、大便不成形,或下腹部冰冷虛弱、臍腹疼痛的癥狀。要以補益命門之火為根本,以消除陰氣遮蔽,纔能夠緩解上述症狀。因此,就加強了前六味地黃丸的作用,增加肉桂和製附子各一兩。

3. 大補元煎(新方)

治男婦氣血大壞,精神失守,危劇等症。此迴天贊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

白話文:

治療男女氣血嚴重虧損,精神不振,病情危急等症狀。這是恢復健康、增強體質,輓救根本的第一重要處方。

人參(補氣補陽,以此為主,少則用一二錢,多則用一二兩),熟地(補精補陰,以此為主,少則用二三錢,多則用二三兩),山藥(二錢,炒),杜仲(二錢),當歸(二三錢,泄瀉者去之),枸杞(二三錢),萸肉(一錢,畏酸者去之),炙甘草(一二錢)

白話文:

人參(具有補氣補陽的作用,以此為主,少則使用一至二錢,多則使用一至二兩),熟地(具有補精補陰的作用,以此為主,少則使用二至三錢,多則使用二至三兩),山藥(使用二錢,並經過炒製),杜仲(使用二錢),當歸(使用二至三錢,但若有腹瀉症狀,則不使用當歸),枸杞(使用二至三錢),萸肉(使用一錢,若有畏酸症狀,則不使用萸肉),炙甘草(使用一至二錢)

水二盅,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元陽不足多寒者,於本方加附子、肉桂、炮薑之類,隨宜用之。如氣分偏虛者,加黃耆、白朮。如胃口多滯者,不必用。如血滯者,加川芎,去山萸。如滑泄者,加五味、故紙之屬。

白話文:

將兩盅水煎煮至七分,趁著溫熱時服用。如果元陽不足,容易感到寒冷的人,可以根據需要,在原方中添加附子、肉桂、炮薑等藥材。如果氣分虛弱的人,可以添加黃耆、白朮。如果腸胃不佳,則不必添加這些藥材。如果血滯的人,可以添加川芎,去除山萸。如果腹瀉的人,可以添加五味、故紙等藥材。

4. 左歸飲(新方)

此壯水之劑也。凡命門之陰衰陽勝者,宜此方加減主之。

熟地(二三錢或加至一二兩),山藥(二錢),枸杞(二錢)

白話文:

熟地黃(二三錢或加至一二兩),山藥(二錢),枸杞(二錢)

水二盅,煎七分,食遠服。如肺熱而煩者,加麥冬二錢。血滯者,加丹皮二錢。心熱而躁者,加元參二錢。脾熱易飢者,加芍藥二錢。腎熱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二錢。血熱妄動者,加生地二三錢。陰虛不寧者,加女貞子二錢。上實下虛者,加牛膝二錢以導之。血虛而燥滯者,加當歸二錢。

白話文:

(1) 水二盅,煎七分,吃藥前服用。

(2) 如果是肺熱而煩躁的,加麥冬二錢。

(3) 如果是血滯的,加丹皮二錢。

(4) 如果是心熱而煩躁的,加元參二錢。

(5) 如果是脾熱容易飢餓的,加芍藥二錢。

(6) 如果是腎熱骨蒸多汗的,加地骨皮二錢。

(7) 如果是血熱妄動的,加生地二三錢。

(8) 如果是陰虛不寧的,加女貞子二錢。

(9) 如果是上實下虛的,加牛膝二錢以導之。

(10) 如果是血虛而燥滯的,加當歸二錢。

5. 右歸飲(新方)

此益火之劑也。凡命門之陽衰陰勝者,宜此方加減主之。此方與大補元煎出入互用,如治陰盛格陽,真寒假熱等證,宜加澤瀉二錢,煎成用涼水浸冷,服之尤妙。

白話文:

這是補益命門火的藥方。凡是命門之陽氣衰弱,陰氣旺盛的人,都適合用這種藥方來治療。這個藥方和「大補元煎」可以交替使用,如果治療陰氣過盛、陽氣鬱結所導致的假寒假熱等症狀,可以加入澤瀉二錢,煎煮後用涼水浸泡冷卻,服用時效果更好。

熟地(用如前),山藥(二錢,炒),山萸(一錢),枸杞(二錢),甘草(一二錢,炙),杜仲(二錢,鹽制),肉桂(一二錢),附子(一二三錢)

白話文:

熟地黃(和前面配方相同),山藥(二錢,炒過),山茱萸(一錢),枸杞(二錢),甘草(一二錢,炙烤過),杜仲(二錢,用鹽醃製過),肉桂(一二錢),附子(一二三錢)

水二盅,煎七分,食遠溫服。如氣虛血脫,或厥或昏,或汗或運,或虛狂,或短氣者,必大加人參、白朮,隨宜用之。如火衰不能生土,為嘔噦吞酸者,加炮薑二三錢。如陽衰中寒,泄瀉腹痛,加人參,肉豆蔻,隨宜用之。如小腹多痛者,加吳茱萸五七分。如淋帶不止,加破故紙一錢。如血少血滯,腰膝軟痛者,加當歸二三錢。

白話文:

將水煎成兩碗,煎成七分之一,趁溫熱時服用。如果氣虛血脫,或厥逆或昏迷,或出汗或腹瀉,或虛妄發狂,或呼吸短促的人,一定要多加人參、白朮,視情況而用。如果火衰不能生土,有嘔吐、吞酸症狀,可加炮薑二三錢。如果陽衰中寒,泄瀉腹痛,可加人參、肉豆蔻,視情況而用。如果小腹疼痛劇烈,可加吳茱萸五七分。如果小便淋漓不止,可加破故紙一錢。如果血少血滯,腰膝軟痛者,可加當歸二三錢。

6. 左歸丸(新方)

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神不守舍,血不歸原,或虛損傷陰,或遺淋不禁,或氣虛昏運,或眼花耳聾,或口燥舌乾,或腰痠腿軟。凡精髓內虧,津液枯涸等症,俱速宜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主之。

白話文:

用於治療真陰腎水不足,導致營衛失養,漸至虛弱;或虛熱往來,盜汗自汗;或神思恍惚,血液不歸還本位;或虛損傷陰,小便失禁;或氣虛昏迷昏沉;或眼花耳聾;或口乾舌燥;或腰痠腿軟。凡精髓內虧,津液枯涸等證,都應儘快扶助腎水之主,來培補左腎的元陰,則精血自會充盈,以本方主治。

大懷熟(八兩),山藥(四兩,炒),枸杞子(四兩,制),山茱萸(四兩),川牛膝(酒洗蒸熟,三兩,精滑者不用),菟絲子(四兩),鹿膠(四兩,炒珠),龜膠(四兩,炒珠,無火者不必用)

白話文:

大棗(八兩),山藥(四兩,炒熟),枸杞子(四兩,處理過),山茱萸(四兩),川牛膝(用酒洗過後蒸熟,三兩,沒有筋滑的不要用),菟絲子(四兩),鹿膠(四兩,炒過成珠狀),龜膠(四兩,炒過成珠狀,沒有火氣的不用)。

上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食前用滾湯或淡鹽湯送下百餘丸。如真陰失守,虛火炎上者,宜用純陰至靜之劑,於本方去枸杞、鹿膠,加女貞子三兩,麥冬三兩。如火爍肺金,乾枯多嗽者,加百合三兩。如夜熱骨蒸,加地骨皮三兩。如小水不利不清,加茯苓三兩。

白話文:

首先將熟地蒸熟搗成膏,加入蜂蜜製成如桐子般大的藥丸,每次餐前用滾燙的熱水或淡鹽水送服一百多丸。如果真的陰氣不足,虛火上炎,應使用純陰至靜的藥物,將本方的枸杞、鹿膠去掉,加入女貞子三兩、麥冬三兩。如果火氣灼傷肺,幹咳不止,加百合三兩。如果是晚上發熱、骨頭發熱,加地骨皮三兩。如果是小便不利、小便不清澈,加茯苓三兩。

如大便燥結,去菟絲,加肉蓯蓉三兩。如氣虛者,加人參三四兩。如血虛微滯,加當歸四兩。如腰膝痠痛,加鹽水炒杜仲三兩。如臟平無火而腎氣不充者,加破故紙三兩,去心蓮肉、胡桃肉各四兩,龜膠不必用。五液皆主於腎,凡屬陰分之藥,皆能走腎,有謂必須導引者,皆見之不明耳。

白話文:

如果大便乾結,就去除菟絲,增加3兩肉蓯蓉。如果是氣虛的人,就增加3至4兩人參。如果是血虛微滯,就增加4兩當歸。如果是腰膝痠痛,就增加3兩用鹽水炒過的杜仲。如果是體內沒有火氣、腎氣不足,就增加3兩破故紙,去除4兩心蓮肉、4兩胡桃肉,龜膠就不用了。五液主要由腎主導,凡是屬於陰分的藥物,都能作用於腎臟。有些人說必須用導引的方法,那是因為他們對藥理的認識不夠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