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損啟微》~ 卷上 (5)
卷上 (5)
1. 論證
虛損之由,不論酒色勞倦,七情飲食,皆能致此,而惟陰陽之辨為最要。陰虛者,其病則為發熱躁煩,頭紅面赤,唇乾舌燥,咽痛口瘡,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大便燥結,小水痛澀等證;陽虛者,其病則為怯寒,憔悴氣短,神疲頭運,目眩嘔惡,食少腹痛,飧泄,二便不禁等證。
至若咳嗽吐痰,遺精盜汗,氣喘聲喑,筋骨疼痛,心神恍惚,肌肉漸削,夢與鬼交,婦人月閉等症,則又無論陰陽,而凡病至甚者,皆其所必至。然腎為五臟之本,水為天一之源,則凡患虛損者,實惟腎水之虧,十居八九。蓋腎水虧則肝失所滋,而血燥生,腎水虧則水不歸源,而脾痰起;腎水虧則心腎不交,而神色敗;腎水虧則盜傷肺氣,而咳嗽頻;腎水虧則孤陽無主,而虛火熾。節齋先生云:人若色欲過度,傷損精血,必生陰虛火動之病。
丹溪先生云:凡患虛者,多陰虛也,古人豈欺我哉!
白話文:
虛損的原因,不論是飲酒過度、縱慾、過勞、情緒不佳、飲食不當,都可能導致,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分辨陰陽虛實。陰虛的人,會出現發熱煩躁、頭面發紅、嘴唇乾燥、舌頭乾裂、咽喉疼痛、口腔潰瘍、吐血、流鼻血、便血、尿血、大便乾硬、小便疼痛等症狀;陽虛的人,則會出現怕冷、面色憔悴、氣短、精神疲憊、頭暈、眼花、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痛、大便稀溏、大小便失禁等症狀。
至於咳嗽吐痰、遺精盜汗、氣喘聲音嘶啞、筋骨疼痛、精神恍惚、肌肉消瘦、夢中與鬼交合、婦女停經等症狀,則不論是陰虛或陽虛都可能發生,而且通常是病情嚴重的表現。然而,腎臟是五臟的根本,水是生命之源,所以虛損的病症,實際上大多是因為腎水虧損,十個人中大概有八九個都是這樣。因為腎水虧損,肝臟失去滋養,就會產生血燥;腎水虧損,水液無法歸於腎臟,就會產生脾痰;腎水虧損,心腎不交,就會導致精神和氣色不佳;腎水虧損,會耗損肺氣,導致頻繁咳嗽;腎水虧損,虛陽失去制約,就會出現虛火旺盛。節齋先生說:人如果縱慾過度,損傷精血,必然會產生陰虛火旺的疾病。
丹溪先生說:凡是虛損的病症,大多是陰虛引起的,古人說的難道會欺騙我們嗎?
2. 陰虛論治
陰虛者多熱,以水不濟火,而陰虛生熱也。欲滋其陰,惟宜甘涼醇靜之物,大忌辛溫,如乾薑、桂附、故紙、白朮、蒼朮、半夏之屬,斷不可用。即如人參、黃耆、枸杞、當歸、杜仲、菟絲之類,是皆陰中有陽,尤當斟酌。蓋陽旺則陰愈消,熱增則水益涸矣。然陰虛之熱,為真水之虧,寒涼之品,又不可妄用。
其有火盛而不得不從寒治者,亦當兼壯水之劑,可止即止,以防其敗,斯得滋補之大法矣。
夜熱或午後熱,或喜冷便實,此皆陰虛生熱,水不制火也,宜加減一陰煎。驚悸失志,火在心腎也,宜二陰煎。若外熱不已,而內不甚熱,則但宜補陰,不宜清火,宜一陰煎,或六味地黃湯。
白話文:
陰虛的人通常會感到燥熱,這是因為體內陰液不足,無法制衡陽火,導致虛熱產生。想要滋養陰液,應該選用甘甜、涼潤、醇厚的食物,最忌諱辛辣溫熱的藥物,像是乾薑、桂附、補骨脂、白朮、蒼朮、半夏等,絕對不能使用。即使是人參、黃耆、枸杞、當歸、杜仲、菟絲子這類藥材,都帶有陽性,也應該謹慎使用。因為陽氣旺盛會更加損耗陰液,熱象加重也會使陰液更加乾涸。然而,陰虛產生的熱是體內真陰虧虛所致,過度使用寒涼藥物也不可以。
如果遇到熱象很明顯而不得不使用寒涼藥物的情況,也應該同時搭配滋養陰液的藥物,一旦熱象減輕就應該停止使用寒涼藥,以防損傷正氣,這才是滋補陰液的正確方法。
如果出現夜晚發熱、午後發熱、喜歡涼爽環境、大便偏乾等症狀,這些都是陰虛生熱,水液無法控制火熱的表現,應該使用加減一陰煎來治療。如果出現驚悸、失眠、情緒不穩定等情況,這是心腎陰虛火旺的表現,應該使用二陰煎來治療。如果身體外部發熱明顯,但體內發熱不嚴重,那麼只需滋養陰液,不適合清熱瀉火,可以使用一陰煎或六味地黃湯來治療。
3. 陽虛論治
陽虛者多寒,以陽氣不足而寒生於中也。欲補其陽,惟辛甘溫燥之劑為宜,勿兼清涼寒滑之品,如生地、芍藥、天麥冬、沙參之屬,皆非所宜。而石斛、元參、知、柏、芩、連、龜膠之類,則又切不可用。
氣血俱虛者,宜大補元煎,或八珍湯、十全大補湯。五臟俱虛,宜平補者,五福飲。命門陰分不足者,左歸飲、左歸丸。命門陽分不足者,右歸飲、右歸丸。氣分虛寒者,六氣煎。脾腎陰分虛寒,諸變不一者,理陰煎。三焦陽氣大虛者,六味回陽飲。氣虛脾寒者,一炁丹。胃氣虛寒者,溫胃飲、理中湯。血虛寒滯者,五物煎。
白話文:
陽虛的人大多體質偏寒,這是因為體內陽氣不足,導致寒氣在體內產生。要補足陽氣,只能使用辛辣、甘甜、溫熱、乾燥的藥物,絕對不要同時使用清涼、寒冷的藥物,像是生地、芍藥、天麥冬、沙參這些藥材都不適合。而石斛、元參、知母、黃柏、黃芩、黃連、龜膠等藥材,更是絕對不能使用。
如果氣血兩虛,適合服用大補元煎,或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如果五臟都虛弱,需要溫和補養,適合服用五福飲。如果是腎的陰分不足,適合服用左歸飲、左歸丸。如果是腎的陽分不足,適合服用右歸飲、右歸丸。如果是氣分虛弱寒冷,適合服用六氣煎。如果是脾腎陰分虛弱寒冷,情況多變,適合服用理陰煎。如果是三焦陽氣嚴重虛弱,適合服用六味回陽飲。如果是氣虛且脾胃虛寒,適合服用一炁丹。如果是胃氣虛弱寒冷,適合服用溫胃飲、理中湯。如果是血虛且寒氣凝滯,適合服用五物煎。
4. 咳嗽
腎水不能制火,所以剋金,陰精不能化氣,所以病燥,故有咳嗽喘促,咽痛喉瘡聲啞等症。只宜甘涼至靜之劑,滋養金水,使肺腎相生,不受火制,則真陰漸復,而嗽可漸愈。火盛者,宜四陰煎加減。火微者,宜一陰煎、六味地黃湯、或左歸飲。兼受風寒而嗽者,宜金水六君煎,或百合固金湯。貝母丸治嗽最佳。
白話文:
咳嗽的病因是腎臟的陰液不足,無法抑制體內的火氣,導致火氣過盛而損害肺金;另一方面,體內的陰液無法正常轉化為氣,導致身體產生乾燥的現象。這些情況會引起咳嗽、氣喘急促、喉嚨痛、喉嚨潰瘍、聲音沙啞等症狀。
治療上,應該使用甘甜且清涼、安靜的藥物,滋養肺和腎的陰液,使肺和腎能夠相互協調,不受火氣的克制,這樣身體的陰液就能逐漸恢復,咳嗽也就能慢慢痊癒。
如果火氣過於旺盛,適合使用四陰煎加減方來治療;如果火氣較輕微,則適合使用一陰煎、六味地黃湯或是左歸飲來治療。
若是因為同時感染風寒而引起的咳嗽,則適合使用金水六君煎或是百合固金湯來治療。貝母丸是治療咳嗽效果很好的藥物。
5. 失血
陰平陽秘,五臟調和,何失血之有?惟真陰有傷,則或吐或衄,所不能免。但當察其有火無火,及火之微甚而治之,切勿概用寒涼之劑。
火盛載血上行,脈症俱熱,急則治標,不得不暫用芩、連、梔、柏、竹葉、童便之屬,或以抽薪飲、徙薪飲之類主之。若陰虛而兼微火者,宜保陰煎,或清化飲,或加減一陰煎。上盛下虛,血隨氣上,氣降則血自歸經,宜一陰煎,加鬱金、香附之類。若無實火,而全屬陰虛,陰血失守,而為吐為衄者,是宜甘醇養陰,以靜制動,以和治傷,使陰氣安靜得養,則血自歸經。宜一陰煎,或六味地黃湯,或小營煎之類。
若陰虛連肺,而兼嗽兼血者,宜四陰煎加減。若因勞役,別無火症,心脾腎三陰受傷而動血者,宜五陰煎、五福飲、六味地黃丸之類。若陰虛於下,格陽於上,六脈無根,而大吐大衄者,此火不歸源,真陽失守也。宜右歸飲加減,或八味地黃湯亦可。思慮勞倦過傷者,多有此症。
若因勞倦而素易嘔瀉,致脾不攝血,而為吐血下血者,宜六味回陽飲,大加白朮。勿用涼藥。若大吐大衄,六脈細脫,手足厥冷,危在頃刻,而血猶不止者,速用鎮陰煎,其血自止。若血脫至甚,氣亦隨之,至厥逆昏憒,速當益氣以固生機,宜獨參湯,或六味回陽飲、四味回陽飲。用寒涼即死。
凡喘滿咳嗽,左右膈間,隱隱作痛,病在肺也。宜清降,不宜升浮。膻中牽痛如縷,懊憹嘈雜,病在心包絡也。宜養營,不宜耗散。胸腹膨脹,不知飢飽,多涎沫無味,病在脾也。宜溫中,不宜酸寒。脅肋牽痛,躁擾喘急寒熱,病在肝也。宜疏利,或宜甘緩。不宜秘滯。氣短聲啞,蒸熱盜汗,咽乾喉痛動氣,病在腎也。
宜壯水,不宜香燥。大嘔大吐,煩渴頭痛,大熱不得臥,病在胃也。宜大瀉,或宜大補。若血色如朱,光亮如漆,吐出即干,以指甲剔之,成片而起者,雖能食不倦,後必暴脫而死。若血中見似肉似肺,如爛魚腸,此胃中脂膜,為邪火所爍,凝結而成,方書咸謂必死。然吐後凝結,既去而不發熱,能進飲食,調理得宜,多有得生者。
出於肺,多帶痰沫,及粉紅色。出於心包,色必正赤,如朱漆光澤。若吐出便凝,摸之不黏指者,為守臟之血,見之必死。出於脾者,亦必鮮紫濃厚,但不若心包血之光澤也。出於肝者,血必青紫稠濃,或帶血縷,或有結塊。出於腎者,或從咳逆,或從咯吐,或稀痰中雜出如珠,血雖無幾,色雖不鮮,其患最劇。
出於胃者,多兼水液痰涎,吐則成盤成盞,汪洋滿地。失血後頭暈發熱者,往往有之,此是虛火上炎外擾之故,不可誤認外感。血若暴湧如潮,喉中汩汩不止,脈見虛大,此火勢未斂,不可便與湯藥,急以熱童便或藕汁灌之。
白話文:
當身體陰陽平和,五臟協調時,怎麼會有出血的問題呢?只有在真正的陰液受損時,才可能出現吐血或流鼻血,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應仔細觀察是否有火氣、以及火氣的大小程度,並據此治療,千萬不要一概使用寒涼的藥物。
火氣旺盛會使血液往上湧,導致脈象和症狀都呈現熱象。這種緊急情況需要先處理表面症狀,不得不暫時使用黃芩、黃連、梔子、黃柏、竹葉、童子尿等藥物,或者使用抽薪飲、徙薪飲之類的方劑來治療。如果屬於陰虛又兼有輕微火氣的,宜使用保陰煎、清化飲,或是在一陰煎的基礎上加減藥物。如果是上盛下虛,血液隨著氣往上衝,這時只要使氣下降,血液自然就會回歸正常路徑,宜使用一陰煎,並加入鬱金、香附之類的藥物。如果沒有實質的火氣,完全屬於陰虛,導致陰血不能固守而吐血或流鼻血,這時應該用甘甜醇厚的藥物來滋養陰液,以靜制動,以平和的方式來治療損傷,使陰氣安靜地得到滋養,那麼血液自然就會回到正常路徑。宜使用一陰煎、或六味地黃湯、或小營煎之類的方劑。
如果陰虛連帶影響到肺,同時出現咳嗽和咯血,宜使用四陰煎並加減藥物。如果是因為勞累過度,沒有其他火熱症狀,只是心、脾、腎三陰受損而導致出血,宜使用五陰煎、五福飲、六味地黃丸之類的方劑。如果屬於陰虛在下,陽氣上浮,導致六脈微弱無力,同時出現大量吐血和流鼻血,這代表火氣不能歸於本源,真正的陽氣已經失去固守的能力。宜使用右歸飲並加減藥物,或使用八味地黃湯也可以。這種情況多發生在思慮過度、勞累過度的人身上。
如果因為勞累過度而原本就容易嘔吐、腹瀉,導致脾臟無法攝取血液,而出現吐血、便血的情況,宜使用六味回陽飲,並大量加入白朮。切勿使用寒涼的藥物。如果出現大量吐血、流鼻血,六脈細弱欲絕,手腳冰冷,病情危急,但出血仍然不止,應立即使用鎮陰煎,出血自然就會停止。如果失血過多,氣也隨之耗散,導致昏厥,應立即補氣以穩固生機,宜使用獨參湯,或六味回陽飲、四味回陽飲。使用寒涼的藥物會導致死亡。
凡是出現喘氣、胸悶咳嗽,左右胸膈之間隱隱作痛,這是肺部的疾病。宜使用清降的方法,不宜使用升浮的方法。如果胸口中間牽引疼痛,如同細線拉扯,同時感到煩躁不安,這是心包絡的疾病。宜使用滋養的方式,不宜使用耗散的方式。如果胸腹脹滿,不知飢飽,口中多唾液而沒有味道,這是脾臟的疾病。宜使用溫中的方法,不宜使用酸寒的方法。如果脅肋部牽引疼痛,煩躁不安、呼吸急促,時而發冷時而發熱,這是肝臟的疾病。宜使用疏通的方法,或者使用甘緩的方法。不宜使用使之阻塞的方法。如果出現氣短、聲音嘶啞、潮熱盜汗、咽喉乾燥疼痛,並伴有氣逆上衝的感覺,這是腎臟的疾病。宜使用滋補腎水的方法,不宜使用香燥的藥物。如果出現大量嘔吐、口渴頭痛、高燒不退而無法躺臥,這是胃部的疾病。宜使用瀉下法,或使用大補的方法。如果吐出的血色如同硃砂般鮮紅,光亮如漆,吐出後立即凝固,用指甲剔起來,會成片狀,這樣的情況,即使仍然能夠進食,之後也必然會突然虛脫而死。如果血中出現像肉或肺一樣的東西,像腐爛的魚腸,這是胃中的脂肪膜,被邪火燒灼,凝結而成,醫書都認為這種情況必死。但是吐出後凝結物已經排出,不再發熱,而且能夠進食,如果調理得當,很多情況是可以存活的。
出血如果是從肺部出來的,大多帶有痰液和粉紅色。如果是從心包出來的,顏色必定是正紅色,像硃砂漆一樣有光澤。如果吐出的血立刻凝固,摸起來不黏手,這是守護臟腑的血液,出現這種情況必定死亡。如果是從脾臟出來的,顏色也必定是鮮豔的紫紅色,但不如心包血那麼有光澤。如果是從肝臟出來的,血液必定是青紫色而且濃稠,或者帶有血絲,或者有結塊。如果是從腎臟出來的,有時會從咳嗽中帶出,有時會從咯出的痰中帶出,有時會在稀痰中混雜像珠子一樣的血點,雖然血量不多,顏色也不鮮豔,但病情卻最為嚴重。
如果是從胃部出來的,大多伴隨有水液痰涎,吐出來會成盤成碗,流滿地面。失血後出現頭暈發熱的情況,往往是因為虛火上炎,擾亂了外部,不要誤認為是外感。如果出血量很大,像潮水般湧出,喉嚨中發出汩汩的聲音,脈象虛大,這是火勢沒有收斂,不可以直接使用湯藥,應立即用熱童子尿或藕汁灌服。
等待大約半天,脈象稍微緩和,可以開始服用調養的藥物。如果服藥後脈象逐漸調和,食慾逐漸增加,身體感覺輕快,臉色不發紅,腳和膝蓋不發冷,身上沒有灼熱感,額頭沒有冷汗,大小便正常,即使有紫黑色的血塊,偶爾想咯出來,但沒有鮮血再往上湧,這種情況才允許治療。如果出血停止但脈象仍然很大而沒有減弱,或者脈象雖然細小卻弦細而急數,或者弦硬而不和諧,千萬不要輕易治療。也有其他部位脈象柔和,而左手關尺脈卻弦強的,這是陰虛火旺,是最危險的徵兆。
病情變化有三種:一是陰火引血再次往上衝而導致突然虛脫。二是虛陽外露而出現發熱。三是火氣上逼肺部而導致喘咳。這些情況最終都無法救治。如果出血不止,使用童子尿最有效,或者搗碎側柏葉,用兩份童子尿、一份酒混合飲用,能有效止血。吐血剛停止後,用燕窩、冰糖各四錢,一起煮服。連續服用五七天,就永遠不會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