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損啟微》~ 卷上 (2)
卷上 (2)
1. 經義
骨者,髓之腑。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
經脈篇曰: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太陰者,行氣溫於皮毛者也。故氣不榮,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皮節,津液去皮節者,則爪枯毛折,毛折者,則毛先死。丙篤丁死,火勝金也。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髦色不澤,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壬篤癸死,水勝火也。
足太陰氣絕者,則脈不榮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脈不榮則肌肉軟,肌肉軟則舌萎,(枯蔫)人中滿,人中滿則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篤乙死,木勝土也。足少陰氣絕則骨枯。少陰者,冬脈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則肉不能著也,骨肉不相親,則肉軟卻,肉軟卻,故齒長而垢,發無澤,發無澤者,骨先死。戊篤已死,土勝水也。
足厥陰氣絕則筋絕。厥陰者,肝脈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於陰器而脈絡於舌本也。故脈弗榮則筋急,筋急則引舌與卵,故唇青舌卷,卵縮則筋先死。庚篤辛死,金勝木也。五陰氣俱絕,則目系轉,轉則目運,(五臟之精,皆上注目。)目運者,為志先死,(志藏於腎,陰之神也。
)志先死則遠一日半死矣。六陽氣絕,則陰與陽相離,離則腠理發泄,絕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方盛衰論曰:至陰虛天氣絕,(陰虛則無以升,不升則天氣亦絕而不降。)至陽盛地氣不足。(陽亢則不能降,不降則地氣不足而不升。)形弱氣虛死,形氣有餘,脈氣不足死,(臟氣先壞。)脈氣有餘,形氣不足生。
三部九候論曰:五臟已敗,其色必夭,夭必死矣。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外有餘而內不足,枝葉盛而根本傷也。)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陰氣敗而孤陽獨留。)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脾氣脫也。)
平人氣象論曰:臂多青脈曰脫血,尺脈緩澀,謂之解亦。(音懈跡,困倦難狀之名也。)安臥脈盛,謂之脫血,(邪盛,臥必不安,今脈盛而臥安,知非氣分陽邪,而為陰虛脫血也。亦指尺脈言。)尺澀脈滑,謂之多汗,(尺膚澀則營血少,尺脈滑則陰火盛,陽盛陰虛故多汗。
)尺寒脈細,謂之後泄。(尺膚寒,脾陽衰,尺脈細腎陽衰,脾腎虛寒故後泄。)脈尺粗常熱者,謂之熱中。(尺粗則真陰不足,常熱則陰火有餘,故為熱中。)
論疾診尺篇曰:尺肉弱者,當病解㑊安臥。(尺肉弱者,肌必消瘦,瘦為陰虛,故病解㑊,而時欲安臥。)脫肉者,寒熱不治。(若至於脫肉,則必發寒熱,而真陰敗絕矣。)尺炬然熱,人迎大者,當奪血。(尺膚熱,火在陰,人迎大,陽氣勝,故當失血。)尺堅大,脈小甚,少氣,悗有加立死。
(尺膚堅大而脈則小甚,真氣衰少而煩悗有加,真陰虛極,故當立死。悗音懣。)
白話文:
經義
骨頭是骨髓的外在表現。如果人不能站立太久,行走時身體搖晃不穩,這代表骨頭已經衰弱了。
《經脈篇》提到,手太陰經的氣血衰竭時,皮膚和毛髮會變得枯焦。手太陰經負責將氣血溫養皮膚毛髮,所以當氣血無法滋養時,皮膚毛髮就會乾枯。皮膚毛髮乾枯,津液就會從皮膚關節處流失,津液流失會導致指甲乾枯、毛髮斷裂,而毛髮斷裂後,就會先開始死亡。這就像「丙火」旺盛而導致「丁火」衰敗,是火氣太盛而剋制金氣的表現。手少陰經的氣血衰竭時,脈搏會不流通,脈搏不流通就會導致血液運行不暢,血液運行不暢就會使頭髮失去光澤。所以,如果臉色像塗了黑漆一樣暗淡無光,代表血氣已經開始衰亡。這就像「壬水」旺盛而導致「癸水」衰敗,是水氣太盛而剋制火氣的表現。
足太陰經的氣血衰竭時,脈搏無法滋養肌肉。嘴唇和舌頭是肌肉的根本。脈搏無法滋養肌肉,就會導致肌肉軟弱無力。肌肉軟弱無力會導致舌頭萎縮,人中部位鼓起,人中鼓起會導致嘴唇外翻,嘴唇外翻代表肌肉已經開始死亡。這就像「甲木」旺盛而導致「乙木」衰敗,是木氣太盛而剋制土氣的表現。足少陰經的氣血衰竭時,骨頭會變得乾枯。足少陰經是冬季的脈象,它潛藏在身體內部,滋養骨髓。所以,當骨頭得不到滋養時,肌肉就無法附著在骨骼上。當骨骼和肌肉無法緊密相連時,肌肉就會鬆軟無力,肌肉鬆軟無力會導致牙齒變長且附著污垢,頭髮失去光澤,而頭髮失去光澤就代表骨頭已經開始死亡。這就像「戊土」旺盛而導致「己土」衰敗,是土氣太盛而剋制水氣的表現。
足厥陰經的氣血衰竭時,筋就會斷裂。足厥陰經是肝經,肝臟主管筋的集合。筋聚集在生殖器部位,脈絡連接著舌頭根部。所以,當脈搏無法滋養筋時,筋就會變得僵硬,筋變得僵硬就會牽引舌頭和陰囊,導致嘴唇發青,舌頭蜷縮,陰囊收縮,這代表筋已經開始死亡。這就像「庚金」旺盛而導致「辛金」衰敗,是金氣太盛而剋制木氣的表現。當五臟的陰氣都衰竭時,眼球的脈絡就會轉動,轉動就會導致眼球震顫。(五臟的精華都向上注入眼睛)。眼球震顫代表意志已經開始死亡。(意志藏在腎臟中,屬於陰的神氣)。意志開始死亡,大約一天半後就會死亡。當六陽經的氣血都衰竭時,陰氣和陽氣就會分離,分離就會導致皮膚腠理開泄,大量的汗液排出,所以在早上出現這種情況,晚上就會死亡,在晚上出現這種情況,早上就會死亡。
《方盛衰論》說:當陰氣虛弱到極點,天地的陽氣就會衰竭。(陰虛就無法上升,無法上升則陽氣也無法下降。)當陽氣旺盛到極點,地上的陰氣就會不足。(陽亢就無法下降,無法下降則陰氣不足而無法上升。)如果身體虛弱、氣血不足,人就會死亡。如果身體和氣血都充足,但脈搏氣血不足,人也會死亡(這表示臟器氣血先壞)。如果脈搏氣血充足,但身體和氣血不足,人則還能存活。
《三部九候論》說:五臟已經敗壞,氣色一定會枯槁,枯槁就會死亡。如果身體強壯,但脈搏細弱,呼吸微弱不足,表示病情危險。(這是外表有餘,但內部不足,如同枝葉茂盛而根本受損。)如果身體消瘦,但脈搏洪大,胸中氣多,表示將要死亡。(這是陰氣敗壞,只剩下孤陽獨存。)如果身體的肌肉已經脫落,即使九個部位的脈象都正常,也還是會死亡。(這是脾氣已經脫落。)
《平人氣象論》說:手臂上有很多青筋,表示失血過多;尺脈緩慢且澀滯,表示身體疲憊無力。(音同「懈跡」,表示困倦、難以支撐的狀態。)安靜地躺臥時脈搏洪盛,表示失血過多。(邪氣盛時,躺臥一定會不安穩,現在脈搏洪盛卻能安穩躺臥,表示不是陽邪所致,而是陰虛失血。這裡指的是尺脈。)尺脈澀滯但脈搏滑數,表示多汗。(尺膚澀表示營血不足,尺脈滑表示陰火旺盛,陽盛陰虛所以多汗。)尺脈寒冷且細微,表示腹瀉。(尺膚寒表示脾陽衰弱,尺脈細表示腎陽衰弱,脾腎虛寒所以腹瀉。)尺脈粗大且時常發熱,表示體內有熱。(尺脈粗大表示真陰不足,時常發熱表示陰火過盛,所以體內有熱。)
《論疾診尺篇》說:尺膚肌肉軟弱無力,表示病症已經開始緩解,可以安穩躺臥。(尺膚肌肉軟弱,表示肌肉一定會消瘦,消瘦表示陰虛,所以病症緩解,且會感到疲倦想躺臥。)如果肌肉脫落,表示寒熱病無法治癒。(如果到肌肉脫落的地步,一定會發寒熱,表示真陰已經敗絕。)尺膚發熱如火,人迎脈洪大,表示應該失血。(尺膚發熱,表示火在陰分;人迎脈洪大,表示陽氣過盛,所以應該失血。)尺膚堅硬且粗大,脈搏細微,呼吸短促,煩躁不安,甚至會馬上死亡。(尺膚堅硬粗大,而脈搏卻細微,表示真氣衰少且煩躁不安,這是真陰虛弱到極點的表現,所以會馬上死亡。「悗」音同「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