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煒

《虛損啟微》~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右歸丸(新方)

治元陽不足,或先天稟衰,或勞傷過度,以致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而為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膨脹,或翻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臍腹多痛,或大便不實,瀉痢頻作,或小水自遺,虛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節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腫。總之,真陽不足者,必神疲氣怯,或心跳不寧,或四體不收,或眼見邪祟,或陽衰無子等症,俱速宜益火之源,以培右腎之元陽,而神氣自強矣,此方主之。

大懷熟(八兩),山藥(四兩,炒),山萸肉(四兩,微炒),鹿角膠(四兩,炒珠),枸杞(四兩,微炒),菟絲子(四兩,制),杜仲(四兩,薑湯炒),當歸(三兩,便溏勿用),肉桂(二兩,漸可加至四兩),製附子(自二兩漸可加至五六兩)

上丸法如前,或丸如彈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滾白湯送下,其效尤速。

如陽衰氣虛,必加人參以為之主,或二三兩,或五六兩,隨人虛實,以為增減。蓋人參之功,隨陽藥則入陽分,隨陰藥則入陰分,欲補命門之陽,非人參不能捷效。如陽虛精滑,或帶濁便溏,加補骨脂酒炒三兩。如飧泄腎泄不止,加北五味三兩,肉豆蔻三兩,麵炒去油用。如飲食減少,或不易化,或嘔惡吞酸,皆脾胃虛寒之症,加乾薑三四兩,炒黃用。

如腹痛不止,加吳茱萸二兩,湯炮半日炒用。如腰膝痠痛,加胡桃肉連皮四兩。如陰虛陽痿,加巴戟肉四兩,肉蓯蓉三兩,或加黃狗外腎一二副,以酒煮爛搗入之。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體內陽氣不足,可能是因為先天體質虛弱,或是過度勞累導致的腎陽衰退,進而引起脾胃虛寒,消化功能變差,食慾不振。可能會出現噁心想吐、腹脹、胃痛、打嗝、怕冷畏寒、肚臍周圍疼痛、大便稀溏、頻繁腹瀉、小便失禁、小便淋漓不盡、疝氣、四肢關節痠痛、下半身水腫等症狀。總而言之,凡是腎陽不足的人,都會精神疲憊、氣短乏力、心悸不安、四肢無力、看到奇怪的幻影、或因陽氣衰弱導致不孕等問題。這些情況都應該趕快補足陽氣的來源,培養腎臟的陽氣,使精神和氣力自然強盛起來。這個藥方就是用來治療這些問題的。

藥方組成如下:

  • 大懷熟地(八兩)
  • 炒山藥(四兩)
  • 微炒山茱萸(四兩)
  • 炒過的鹿角膠(四兩,炒成珠狀)
  • 微炒枸杞(四兩)
  • 制菟絲子(四兩)
  • 用薑湯炒過的杜仲(四兩)
  • 當歸(三兩,若大便稀溏則不用)
  • 肉桂(二兩,可逐漸加至四兩)
  • 製附子(從二兩開始,可逐漸加至五六兩)

將以上藥材製成藥丸,方法同前,或者將藥丸搓成彈珠大小,每次嚼服二三丸,用溫開水送服,效果更快。

如果陽氣虛弱、氣虛乏力,必須加入人參作為主藥,用量可以是二三兩,也可以是五六兩,依個人虛實情況增減。人參的作用,跟著補陽藥就走陽分,跟著補陰藥就走陰分,想要補腎陽,沒有人參效果不快。如果因為陽虛導致精液滑脫、或帶有濁液、大便稀溏,可以加入用酒炒過的補骨脂三兩。如果腹瀉不止,可以加入北五味子三兩,以及用麵粉炒過、去除油脂的肉豆蔻三兩。如果食慾減退、消化不良、或噁心嘔吐、吞酸,這些都是脾胃虛寒的症狀,可以加入炒黃的乾薑三四兩。

如果腹痛不止,可以加入用湯泡過半日後炒過的吳茱萸二兩。如果腰膝痠痛,可以加入連皮的胡桃肉四兩。如果因陰虛導致陽痿,可以加入巴戟肉四兩、肉蓯蓉三兩,或加入黃狗外腎一到兩副,用酒煮爛搗入藥中。

2. 八珍湯(《局方》)

治氣血兩虛,調和陰陽。

人參(二錢),白朮(二錢),茯苓(二錢),甘草(一錢,炙),熟地(三錢),當歸(二錢),川芎(一錢),芍藥(二錢,炒)

水煎溫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氣血兩虛,用來調和身體陰陽失調的。

藥材包含:人參(兩錢)、白朮(兩錢)、茯苓(兩錢)、炙甘草(一錢)、熟地黃(三錢)、當歸(兩錢)、川芎(一錢)、炒白芍(兩錢)。

將這些藥材加水煎煮後,溫熱服用。

3. 十全大補湯

治氣血俱虛,惡寒發熱,自汗盜汗,肢體困倦,眩暈驚悸,晡熱作渴,遺精白濁,二便見血,小便短少,便泄閉結,喘咳下墜等症。

即前八珍湯加黃耆、肉桂各一錢。

白話文:

這帖藥方主要治療氣血都虛弱的病症,像是怕冷發熱、自己流汗或睡覺時盜汗、四肢疲倦無力、頭暈心悸、午後發熱口渴、遺精或小便混濁、大小便出血、小便量少、大便時而腹瀉時而便秘、以及喘咳氣往下沉等症狀。

這帖藥方就是在原來的八珍湯的基礎上,再加入黃耆和肉桂各一錢。

4. 人參養榮湯(《局方》)

治脾肺俱虛,惡寒發熱,肢體瘦倦,食少作瀉,口乾心悸自汗等。

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甘草,桂心,陳皮(各一錢),熟地,五味,茯苓(各七分),白芍(錢半),遠志(五分)

加薑棗水煎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治療脾和肺都虛弱,導致怕冷發熱、身體消瘦疲倦、食慾不佳容易腹瀉、口乾、心悸、容易出汗等症狀。

藥材包含: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甘草、桂心、陳皮(各一錢),熟地、五味子、茯苓(各七分),白芍(一錢半),遠志(五分)。

將以上藥材加生薑和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5. 五福飲(新方)

凡五臟氣血虧損者,此能兼治之,足稱王道之最。

人參(隨宜,心),熟地(隨宜,腎),當歸(二三錢,肝),白朮(炒,一錢,肺),炙甘草(一錢,脾)

水二盅,煎七分,食遠溫服。或加生薑三五片。凡治氣血俱虛等症,以此為主,或宜溫者,加姜附。宜散者,加升麻柴葛。左右逢源,無不可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對於五臟氣血都虧損的人,能夠同時調理,可說是效果最好的方法。

藥材組成如下:

  • 人參(用量依個人情況調整,主要針對心臟)
  • 熟地黃(用量依個人情況調整,主要針對腎臟)
  • 當歸(二到三錢,主要針對肝臟)
  • 白朮(炒過,一錢,主要針對肺臟)
  • 炙甘草(一錢,主要針對脾臟)

用水兩碗,煎煮至剩七分,在飯後溫服。也可以加入生薑三到五片。凡是治療氣血都虛弱等症狀,都以這個方子為主。如果需要溫補,可以加入生薑和附子。如果需要疏散,可以加入升麻和柴胡葛根。這樣就能靈活運用,沒有什麼不合適的。

6. 七福飲(新方)

治氣血俱虛,而心脾為甚者,即前方加棗仁二錢,遠志三五分,制用。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七福飲(新方)」是用來治療氣和血都虛弱的狀況,特別是心和脾的虛弱更為嚴重時。就是在原來的藥方中,加入炒過的酸棗仁二錢,以及遠志三到五分,並且要經過炮製處理後使用。

7. 獨參湯(葛氏)

治大吐大衄後,血脫氣隨,速宜益氣。

人參(二兩)

加大棗煎服,服後宜熟睡。

白話文:

治療嚴重嘔吐、大量流鼻血後,導致失血過多,氣也隨之耗散的危急情況,需要快速補氣。

使用人參(二兩),加入大棗一起煎煮服用。服藥後應該好好睡覺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