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損啟微》~ 卷下 (6)
卷下 (6)
1. 補中益氣湯(東垣)
治勞倦傷脾,中氣不足,清陽不升,外感不解,體倦食少,寒熱瘧痢,氣虛不能攝血等症。
白話文:
治療因勞累疲倦導致脾臟受損、中氣不足、清陽之氣無法上升、外感疾病未痊癒、身體疲倦食慾不振、忽冷忽熱的瘧疾和痢疾、以及氣虛無法固攝血液等症狀。
人參,黃耆(炒),白朮(炒),甘草(各一錢半,炙),當歸(一錢),陳皮(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
上加薑棗水煎,空心午前服。
白話文:
人參、黃耆(炒)、白朮(炒)、甘草(各一錢半,炙)、當歸(一錢)、陳皮(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加薑棗水煎,早上空腹服用。
2. 補陰益氣煎(新方)
此補中益氣湯之變方也。治勞倦傷陰,精不化氣,或陰虛內乏,以致外感不解,寒熱痎瘧,陰虛便結不通等症。凡屬陰氣不足,而虛邪外侵者,用此升散,無不神效。
白話文:
這個是補中益氣湯的變方。用於治療勞倦傷陰,精氣不能化生,或者陰虛內虛,導致外邪不解,造成寒熱交替的瘧疾,以及陰虛造成的便祕不通等症狀。凡是陰氣不足,而虛邪外侵的,使用這個升散藥方,沒有不立竿見影的。
人參(一二三錢),當歸(二三錢),山藥(二三錢,酒炒),陳皮(一錢),熟地(三五錢或用至一二兩),炙甘草(一錢),柴胡(一二錢,無外邪不必用),升麻(三五分,火浮於上者不必用)
水二盅,加生薑三五七片,煎八分,食遠溫服。
白話文:
人參(一到三錢),當歸(二到三錢),山藥(二到三錢,用酒炒過),陳皮(一錢),熟地(三到五錢或用至一到二兩),炙甘草(一錢),柴胡(一到二錢,若無外來邪氣不必用),升麻(三到五分,若火氣浮於上者不必用)
3. 舉元煎(新方)
治氣虛下陷,血崩血脫,亡陽垂危等症,有不利於歸熟等劑,而但宜補氣者,以此主之。
白話文:
治療氣虛下陷、血崩、血脫、亡陽垂危等症狀,如果使用歸熟等地黃製劑不適合時,就應該以補氣為主來進行治療。
人參,黃耆(各三五錢,炙),炙甘草(一二錢),升麻(五七分,炒),白朮(一二錢,炒)
白話文:
-
人參:35 錢
-
黃耆:35 錢,烤過
-
烤甘草:12 錢
-
升麻:57 分,炒過
-
白朮:12 錢,炒過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溫服。如兼陽氣虛寒者,桂附、乾薑,隨宜佐用。如兼滑脫者,加烏梅二個,或文蛤七八分。
白話文:
水一碗半,煎煮到只剩七、八分滿,溫熱服用。如果有陽氣虛寒的症狀,可以適當加入肉桂、附子、乾薑等藥材。如果有滑脫的症狀,可以加入兩個烏梅,或七八分的文蛤。
4. 歸脾湯(《濟生》)
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驚悸、盜汗、嗜臥、少食,或大便不調,心脾疼痛,瘧痢鬱結,或因病用藥失宜,克伐傷脾,以致變症者,最宜用之。
白話文:
宜藥,以防心下神經症狀。
人參,黃耆,白朮,茯苓,棗仁(各二錢),遠志,當歸(各一錢),木香,炙甘草(各五分)
水二盅,加圓眼肉七枚,煎七分,食遠服。
白話文:
人參、黃耆、白朮、茯苓、棗仁(各12公克),遠志、當歸(各6公克),木香、炙甘草(各3公克)。
景岳先生云:此湯之用木香,特因鬱結疼痛者設,如無痛郁等症,必須除去木香,以避香燥,豈不於氣虛血動者為尤善乎?又遠志味辛,氣升而散,凡多汗而躁熱者,亦宜酌用。
白話文:
景嶽先生說:此湯中使用木香,是專為鬱結疼痛的患者而設,如果沒有疼痛鬱結等症狀,必須除去木香,以避免木香的燥性,這樣對氣虛血動的患者尤其有益。另外,遠志味辛,氣上升而散,凡是多汗而煩躁發熱的患者,也應該酌情使用。
5. 加味歸脾湯(薛氏)
治脾經血虛發熱等症。即前方加柴胡、山梔各一錢。
白話文:
治療脾經血虛引起的發熱等症狀。就是在之前的方劑中加入柴胡和山梔各一錢。
6. 生脈散(《醫錄》)
治熱傷元氣,肢體倦怠,氣短口渴,汗出不止,或金為火制水失所生,而致咳嗽喘促,肢體痿弱,腳軟眼黑等症。
人參(五錢),麥冬,五味(各三錢)
水煎服。
白話文:
治療因熱傷害元氣所引起的症狀,如四肢疲倦、呼吸短促、口渴、出汗不止,或因金生火而水失而導致的咳嗽、喘促、四肢無力、腳軟、眼黑等情況。
藥方:人參五錢、麥冬三錢、五味子三錢
用水煎服。
7. 百合固金湯
熟地,生地,麥冬,當歸,芍藥,百合,貝母,元參,桔梗,甘草
白話文:
熟地:具有滋補肝腎、益精養血、烏髮明目之效,常用於治療肝腎陰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健忘、月經不調、閉經等症。
生地: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之效,常用於治療陰虛血熱引起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盜汗、潮熱、虛火上升等症。
麥冬: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之效,常用於治療肺陰虛引起的乾咳少痰、口乾舌燥、咽喉腫痛、心煩失眠等症。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常用於治療血虛證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血虛等症。
芍藥:具有柔肝止痛、養血調經之效,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痛、腹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
百合:具有清肺潤燥、養陰止咳之效,常用於治療肺燥咳嗽、口乾舌燥、咽喉腫痛、虛火上升等症。
貝母: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效,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等症。
元參:具有養陰清熱、生津止渴之效,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虛火上升等症。
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膿之效,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等症。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之效,常用於治療氣虛乏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
8. 烏賊魚骨丸(《內經》)
治血枯經閉。
烏賊魚骨(四兩,去甲),藘茹(一兩,即茜根)
上為末,以雀卵搗丸小豆大,每服五丸或十丸,鮑魚煎湯下,以飯壓之。鮑魚即今之淡乾魚也。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粉,用麻雀蛋黃搗成小丸子,每個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五至十粒,用鮑魚湯送服,並以米飯壓住。鮑魚即現代的鹹乾魚。
9. 五物煎(新方)
治婦人血虛凝滯,蓄積不行,小腹痛急,產難經滯,及痘瘡血虛寒滯等症。
白話文:
治療婦女因血虛導致血液循環不暢,積聚不散,引起小腹急痛,分娩困難,月經不調,以及因血虛和寒邪阻滯所引起的痘瘡等症狀。
當歸(三五七錢),熟地(三四錢),芍藥(二錢),川芎(一錢),肉桂(一二三錢)
白話文:
當歸(357克),熟地(340克),芍藥(200克),川芎(100克),肉桂(123克)
水一盅半,煎服。兼胃寒或嘔惡者,加乾薑炮用。水道不利,加澤瀉或豬苓。氣滯者,加香附或丁香、木香、砂仁、烏藥之類。
白話文:
服用水一盅半。如果患者兼有胃寒或嘔吐惡心的症狀,應加入乾薑並炮製。如果尿道不通暢,則應加入澤瀉或豬苓。如果是氣滯引起,則應加入香附或丁香、木香、砂仁、烏藥等藥物。
10. 理中湯(仲景)
治太陰病,自利不渴,陰寒腹痛,短氣咳嗽,霍亂嘔吐,飲食難化,胸膈噎塞,或瘧疾,瘴氣,瘟疫,中氣虛損,久不能愈,或中虛生痰等症。
白話文:
治療太陰病,患者拉肚子但不口渴,腹部疼痛寒冷,呼吸短促咳嗽,拉肚子嘔吐,飲食難以消化,胸部和隔膜塞住,或瘧疾,瘴氣,瘟疫,中氣虛弱受損,長期無法治癒,或因中虛而產生痰等症狀。
人參,白朮(炒),乾薑(炒),炙甘草(各三兩)
白話文:
人參、白朮(炒製過的)、乾薑(炒製過的)、炙甘草(各三兩)
上四味,搗篩為末,蜜丸雞黃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四物依數切,用水八升,煎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搓成雞蛋黃大小的藥丸。以數杯沸水溶解一丸藥,研碎後溫服。每日服用三次至四次,晚上服用兩次。腹中尚未感覺溫熱時,可逐漸增加至三次至四丸,但療效不如藥湯。藥湯的做法是:將四種藥物按照劑量切碎,加八升水煎煮,煎取三升藥液,去除藥渣後溫服一升。每日服用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