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損啟微》~ 卷上 (9)
卷上 (9)
1. 論虛損勞瘵
凡損傷元氣者,本皆虛症,而古方以虛損勞瘵,各分門類,則病若有異,亦所宜辨。蓋虛損之虛,有在陽分,有在陰分,其病尚淺,或用益火,或用滋陰,見症施治,各有宜也。至若勞瘵,則或為骨蒸,或為干嗽,吐血吐痰,營衛俱敗,尪羸日甚,其病深在陰中之陰分,多有不宜溫補者。此虛與勞,似乎各有分別。
然要而論之,則勞瘵之症,特不過陰虛之極深極重者耳!凡陰虛用藥失當,或誤用辛溫,或妄投消伐,遂至日甚而成瘵矣,有不可不慎也。
白話文:
凡是損傷元氣的情況,本質上都是虛症。而古代的醫方將虛損和勞瘵分別歸類,可能是因為病症表現有所不同,所以需要加以區別。
所謂虛損的「虛」,有的是陽氣虛,有的是陰液虛,這種情況病程還比較淺,可以用溫補陽氣或滋養陰液的方法,根據所見的症狀進行治療,各有適宜的用藥方法。至於勞瘵,則可能出現骨蒸潮熱、乾咳、咳血、吐痰等症狀,氣血營衛都衰敗,身體日漸消瘦,這種病病位深入到陰中之陰,多半不適合用溫補的方法。這樣看來,虛損和勞瘵似乎有所區別。
但總體來說,勞瘵的症狀,其實就是陰虛到了極深極重的程度而已!凡是陰虛的情況,如果用藥不當,或是誤用辛溫的藥物,或是亂用消伐的藥物,就會導致病情日益加重而成為勞瘵,這點必須要非常謹慎。
2. 論虛損傳變
不論陰陽,虛損日久,皆能傳變。有謂男子自腎傳心肺肝脾,女子自心傳肺肝脾腎者,此其說不可信也。《難經》云:損脈為病,一損損於皮毛,皮聚毛落;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虛少,不能營於五臟六腑;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床。反此者,至脈之病也。
從上下者,骨痿不能起於床者死。從下上者,皮聚毛落者死。觀此上損下損之說,其義極精。蓋凡思慮勞倦外感等症則傷陽,傷於陽者,病必自上而下也。色欲醉飽內傷等症則傷陰,傷於陰者,病必自下而上也。自上而下者,先傷乎氣,故一損於肺,而病在聲息膚腠;二損於心,而病在血脈顏色;三損於胃,而病在飲食不調;四損於肝,而病為瘈瘲疼痛;五損於腎,而病為骨痿。二便不禁,此先傷乎陽,後及乎陰,陽竭於下,則孤陰無以獨存,而不可為也。
自下而上者,先傷乎精,故一損於腎,而病為泉源乾涸;二損於肝,而病為血動筋枯;三損於脾,而病為痰涎壅盛;四損於心,而病為神魂失守;五損於肺,而病為短氣喘呼。此先傷乎陰,後及乎陽,陰竭於上,則孤陽無以獨存,而不可為也。然二者之損,又皆以脾胃為生死之大關,蓋脾胃者土也,萬物之本也。
若上過乎此,則傳肝傳腎,不可治矣。下過乎此,則傳心傳肺,不可治矣。故曰:心肺損而神衰,肝腎損而形敝,脾胃損而飲食不歸血氣。夫迨其傳變已深,而希望回生,不已晚乎!所貴君子者,亦在乎防微杜漸而已。
白話文:
不論是陰虛還是陽虛,虛弱的狀況如果持續很久,都會產生變化。有人說男子虛損會從腎傳到心、肺、肝、脾,女子會從心傳到肺、肝、脾、腎,這種說法是不可信的。《難經》說:「損脈是生病的徵兆,第一次虛損會表現在皮膚毛髮,導致皮膚鬆弛、毛髮脫落;第二次虛損會表現在血管,導致血脈虛弱、不足,無法滋養五臟六腑;第三次虛損會表現在肌肉,導致肌肉消瘦,吃下去的食物無法轉化為肌肉;第四次虛損會表現在筋,導致筋脈鬆弛、無法自行收縮;第五次虛損會表現在骨骼,導致骨骼萎軟、無法下床。」反過來說,是脈搏出現問題的徵兆。
虛損從上往下發展,骨骼萎軟到無法下床的人會死亡。虛損從下往上發展,皮膚鬆弛、毛髮脫落的人會死亡。觀察這種上損和下損的說法,它的道理非常精確。一般來說,思慮過度、勞累、外感風寒等症狀會損傷陽氣,陽氣受損,疾病必定會從上往下發展。房事過度、暴飲暴食、內傷等症狀會損傷陰氣,陰氣受損,疾病必定會從下往上發展。從上往下發展的,首先會損傷氣,所以第一次虛損發生在肺,疾病表現在聲音、呼吸、皮膚;第二次虛損發生在心,疾病表現在血脈、氣色;第三次虛損發生在胃,疾病表現在飲食失調;第四次虛損發生在肝,疾病表現為抽搐、疼痛;第五次虛損發生在腎,疾病表現為骨骼萎軟、大小便失禁。這是因為先傷了陽氣,然後才影響到陰氣,陽氣在下衰竭,陰氣就無法單獨存在,因此就無法醫治。
從下往上發展的,首先會損傷精,所以第一次虛損發生在腎,疾病表現為精液乾涸;第二次虛損發生在肝,疾病表現為血脈躁動、筋脈枯竭;第三次虛損發生在脾,疾病表現為痰液壅盛;第四次虛損發生在心,疾病表現為精神失常;第五次虛損發生在肺,疾病表現為呼吸急促、喘息。這是因為先傷了陰氣,然後才影響到陽氣,陰氣在上衰竭,陽氣就無法單獨存在,因此就無法醫治。然而,無論是哪種虛損,脾胃都是生死攸關的關鍵,因為脾胃是屬土的,是萬物之本。
如果虛損從上往下發展超過了胃,就會傳到肝和腎,就無法醫治了。如果虛損從下往上發展超過了脾胃,就會傳到心和肺,就無法醫治了。所以說:心肺虛損會導致精神衰弱,肝腎虛損會導致形體衰敗,脾胃虛損會導致飲食不能轉化為氣血。等到虛損傳變已經很嚴重了,才希望可以恢復健康,是不是太晚了!所以君子應該在病情剛開始時就加以預防,避免病情發展嚴重。
3. 論五勞七傷六極
五勞者:一曰肺勞,短氣面浮,鼻不聞香臭;二曰肝勞,面目乾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獨臥,目視不明;三曰心勞,忽忽喜忘,大便苦難,或時鴨溏,口內生瘡;四曰脾勞,舌本苦直,不得嚥唾;五曰腎勞,背難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黃而有餘瀝,莖內痛,陰囊濕生瘡,小腹滿急。
六極者:一曰氣極,令人內虛,五臟不足,邪氣多,正氣少,不欲言;二曰血極,令人無顏色,眉發落,忽忽喜忘;三曰筋極,令人數轉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四曰骨極,令人瘦削,齒苦痛,手足煩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動;五曰肌極,令人羸瘦無潤澤,飲食不生肌肉;六曰精極,令人少氣,吸吸然內虛,五臟氣不足,毛髮落,悲傷喜忘。
七傷者:一曰大飽傷脾,善噫欲臥,面黃;二曰大怒逆氣傷肝,少氣目暗;三曰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曰形寒寒飲傷肺,少氣咳嗽,鼻塞,五曰憂愁思慮傷心,苦驚喜忘喜怒;六曰風雨寒暑傷形,髮膚枯夭;七曰恐懼不節傷志,恍惚不樂。又有志勞、思勞、心勞、憂勞、瘦勞,亦名五勞。
陰寒、陰痿、裡急精寒精少、陰下濕、精清、小便苦數、臨事不舉,亦名七傷。種種區別,愈繁愈亂,按圖索驥,貽誤實多,皆非求本之論也。要之,五臟不可不分,輕重不可不辨,氣血陰陽水火,不可不知,虛症之治,無餘蘊矣。若其強作解人,硬派名目,幾何而不至殺人於反掌間也哉?
白話文:
五勞:
一、肺勞:會感到呼吸短促,臉色浮腫,鼻子聞不到香味和臭味。
二、肝勞:臉色和眼睛周圍皮膚乾燥發黑,口中發苦,精神無法集中,容易恐懼害怕,不敢獨自睡覺,視力模糊不清。
三、心勞:容易健忘,時常恍惚,大便困難或拉稀,口內容易長瘡。
四、脾勞:舌根發硬發直,無法正常吞嚥口水。
五、腎勞:背部難以彎腰或後仰,小便不順暢,顏色呈現紅色或黃色,且會有餘瀝,陰莖內部疼痛,陰囊潮濕且容易長瘡,小腹脹滿且急迫。
六極:
一、氣極:會使人體內虛弱,五臟功能不足,容易被邪氣入侵,正氣衰弱,不喜歡說話。
二、血極:會使人面色蒼白,眉毛和頭髮脫落,容易恍惚健忘。
三、筋極:會使人經常抽筋,十個手指和指甲都感到疼痛,疲勞無法久站。
四、骨極:會使人消瘦,牙齒疼痛,手腳煩躁疼痛,無法站立,不喜歡活動。
五、肌極:會使人消瘦且皮膚乾燥無光澤,飲食無法轉化成肌肉。
六、精極:會使人氣息短促,呼吸微弱,體內虛弱,五臟功能不足,毛髮脫落,容易悲傷和健忘。
七傷:
一、暴飲暴食傷脾:會容易打嗝,想睡覺,臉色發黃。
二、大怒傷肝:會感到氣息短促,視力模糊。
三、用力過度、久坐潮濕之地傷腎:會導致精氣不足,腰背疼痛,手腳冰冷。
四、受寒受涼傷肺:會感到氣息短促,咳嗽,鼻塞。
五、憂愁思慮傷心:會容易驚恐、健忘、情緒喜怒無常。
六、風雨寒暑傷害身體:會使頭髮和皮膚枯槁。
七、恐懼且生活不節制傷意志:會感到恍惚不安,心情不悅。
此外,還有因志向勞累、思慮過度、心思勞累、憂愁勞累、身體瘦弱引起的勞累,也歸類為五勞。
以及陰寒引起的陽痿、體內急迫、精液稀少、陰部潮濕、精液清澈、小便頻繁、臨事不舉等狀況,也歸類為七傷。
這些疾病的區分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很容易產生誤診,這並非是探究病理根本的方式。總之,五臟的功能不可不加以區分,病情的輕重不可不加以辨別,氣血陰陽水火的道理不可不知,對於虛症的治療,便能掌握要點。如果只是強行解釋,硬套病名,那只會草菅人命,造成無法挽回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