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煒

《虛損啟微》~ 卷上 (8)

回本書目錄

卷上 (8)

1. 諸虛見症

虛人每飯頭汗,胃火勝也。宜用固本,加元參、五味、棗仁。

兩足不能步履,肝腎虛,精血不足也。或因氣虛不能運動,宜用補中益氣湯,及牛膝、釵斛、黃耆。

舌根苦直,不能嚥唾,脾不能行氣於三陰也。

手足煩痛,不欲行動,骨肉空虛也。

飲食不甘,肌肉漸削,脾元失守,化機日敗也。

懸心,胃陰不足,胃火消爍心血,而懸懸不寧也。

虛損善谷,陰虛火盛,則速於傳化也。

氣短口乾,氣不足,無以化液也,又金受火制也。

氣逆左脅,上嘔酸水,脈弦數而濡,此火鬱肝血燥也。

按之至骨,其熱烙手,骨困不任腎熱也。惟烏梅能引諸藥入骨,而收其熱。

面黑羸瘦,肌膚甲錯,不能飲食,此血積胃中,而中土失其灌溉,虛極也。

汗出淋漓,一晝夜津液隨熱勢外越也,速用人參。

夢與鬼交,真陰敗也,血海瘀積,經斷蒸熱,亦有是症。宜補血加參以行之。

虛而臍腹疼痛不止,腎水虧極也,重用杞子。

少腹拘急,小便牽痛,真陽內衰也。

惡寒不樂,而五心煩熱,重陰覆其陽,火不得伸也。宜用升柴以舉之。

下唇生瘡,此血瘀營虛發熱,蒸其所瘀之血,化而為蟲,遂成此症,蓋即傳屍勞之謂也。

足寒無論陰陽,凡下虛者,皆能致此,治須辨別。又肺氣虛則逆而不行,無以及於四肢也。

虛而氣哽,火盛則津枯,津枯則氣哽也。

膝下冷,火不歸源也。若上氣喘,命門衰絕也。

不時溏泄,脾腎虛弱也,或心火不生脾土也。

發尖生穗,血虛火炎也。

身冷,營衛虛寒也。宜用當歸、乾薑。

白話文:

身體虛弱的人,每次吃飯時頭部都會流汗,這是因為胃火太旺盛。應該用固本的方法來調理,並加入元參、五味子、棗仁等藥材。

兩腿無法行走,這是肝腎虛弱,精血不足的緣故。也可能是因為氣虛無法運動,應該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牛膝、釵斛、黃耆等藥材。

舌根感到苦澀,且無法吞嚥口水,這是因為脾臟無法將氣輸送至三陰經脈。

手腳感到煩躁疼痛,不想活動,這是因為骨肉空虛所致。

飲食沒有味道,肌肉逐漸消瘦,這是脾臟功能失守,身體的消化吸收機能日益衰敗的緣故。

心慌不安,這是胃陰不足,胃火消耗心血,導致心神不寧。

身體虛弱卻容易感到飢餓,這是因為陰虛火旺,導致消化吸收過快。

氣短口乾,這是因為氣不足,無法產生體液滋潤身體,同時也是肺部受到火氣抑制的緣故。

氣向上逆行至左脅肋部,並伴有嘔吐酸水,脈象呈現弦數且濡的現象,這是因為火氣鬱結,肝血枯燥所致。

按壓身體時,感覺熱度直透骨髓,熱得燙手,這是因為骨髓無法承受腎臟的熱度。只有烏梅能引導藥力進入骨髓,並收斂熱氣。

臉色發黑,身體消瘦,皮膚粗糙如魚鱗,無法正常進食,這是因為血液積聚在胃中,導致中焦脾胃失去滋養,身體虛弱到了極點。

汗水大量流出,一整天津液都隨著熱氣向外散發,應該立即服用人參來補益。

夢見與鬼神交合,這是真陰虧敗的表現。也可能是血海瘀積,導致月經停止、身體發熱,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應該補血,並加入人參來幫助氣血運行。

身體虛弱,肚臍腹部疼痛不止,這是腎水虧損到了極點,應該多用枸杞子來滋補。

下腹部感到拘急,小便時牽引作痛,這是真陽衰弱的表現。

怕冷,精神不佳,卻感到手心、腳心、胸口煩熱,這是因為陰氣過盛,壓制陽氣,導致火氣無法伸展。應該用升麻、柴胡等藥材來提升陽氣。

下唇長瘡,這是因為血瘀營虛發熱,熱氣蒸發所瘀之血,化為蟲,於是形成瘡瘍,這就是俗稱的傳屍勞病。

腳部冰冷,不論是陰虛或陽虛,凡是下焦虛弱的,都可能導致這種情況,治療時需要仔細辨別。另外,肺氣虛弱,氣血運行不暢,也無法到達四肢。

身體虛弱,感到氣哽,這是因為火氣旺盛,導致津液枯竭,津液枯竭則氣難以順暢。

膝蓋以下感到寒冷,這是因為火氣沒有回歸到腎臟的根源。如果還伴有呼吸急促的現象,則是命門火衰竭的表現。

時常腹瀉,大便稀溏,這是脾腎虛弱的表現,也可能是心火無法生養脾土所致。

頭髮末梢出現分叉,像麥穗一樣,這是因為血虛火旺的緣故。

身體感到寒冷,這是營衛氣血虛寒所致,應該用當歸、乾薑等藥材來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