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虛元鑒》~ 卷上 (11)
卷上 (11)
1. 三禁
治勞三禁,一禁燥烈,二禁伐氣,三禁苦寒是也。蓋虛勞之痰,由火逆而水泛,非二陳、平胃、縮砂等所開之痰。虛勞之火,因陰虛而火動,非知、柏、芩、連、梔子等所清之火。虛勞之氣,由肺薄而氣窒,非青、枳、香、蔻、蘇子等所豁之氣。乃至飲食所禁,亦同藥餌。
有因胃弱而用椒、胡、茴、桂之類者,其害等於二陳;有因煩渴而啖生冷鮮果之物者,其害同於知、柏;有因氣滯而好辛辣快利之品者,其害甚於青、枳。此三禁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治療虛勞有三項禁忌:第一禁忌使用燥熱藥物,第二禁忌使用耗傷氣的藥物,第三禁忌使用苦寒藥物。因為虛勞產生的痰,是因為火氣上逆導致水液泛濫,不能用二陳湯、平胃散、縮砂等來化痰。虛勞產生的火,是因為陰虛導致虛火妄動,不能用知母、黃柏、黃芩、黃連、梔子等來清火。虛勞引起的氣虛,是因為肺氣虛弱導致氣機阻塞,不能用青皮、枳殼、木香、豆蔻、紫蘇子等來疏通氣機。甚至在飲食方面,也應該如同用藥一樣謹慎。
有些人因為脾胃虛弱而使用花椒、胡椒、茴香、肉桂之類的藥物,它們的危害等同於二陳湯;有些人因為煩躁口渴而吃生冷水果,它們的危害等同於知母、黃柏;有些人因為氣機鬱滯而喜歡辛辣刺激的食物,它們的危害更甚於青皮、枳殼。這三項禁忌是絕對不能不知道的。
2. 四難
一家中如父母慈,兄弟友,夫婦摯而有別,僮僕勤而不欺。此四者在人而不在己,在本家而不在醫師,故曰難也。夫治勞之淺者,百日收功;稍深者,期年為限;更深者,積三歲以為期。其日逾久,則恩勤易怠,其效難期,則厭棄滋生,苟非金石之堅,難免嘖室之怨,一著失手,滿盤脫空,雖非醫師之過,而為醫者,亦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慈愛,兄弟友善,夫妻親密且有分際,僕人勤勞而不欺騙,這四件事的關鍵都在於人本身的行為,而不是靠自己就能辦到,是家庭內部的問題,而不是醫生的責任,所以說是很難處理的。
一般來說,治療比較輕微的勞損,大約一百天就能見效;稍微嚴重的,可能需要一年時間;更嚴重的,可能需要三年才能看到效果。如果治療時間拖得越久,關懷和勤奮就越容易鬆懈,效果如果難以預期,就會產生厭煩和拋棄的心態。如果不是像金石一樣堅定的決心,很難避免家人抱怨。一旦治療失敗,就會前功盡棄。雖然這不是醫生的過錯,但身為醫生,也不能不了解這個道理。
3. 勞傷非弱症
有平時心腎不虧,並無弱症,偶有房勞,猝然嘔血者,其血從胃中來,不得以怯症論治。宜以分理安胃為主,不必用黃芩、花粉、元參等藥之涼,亦不必用黃耆、白朮、山藥之補,只須柴胡、貝母、桔梗、澤瀉、丹皮、白芍、麥冬之類治之。更有勞傷筋力而得者,只宜調其胃氣而自愈。
白話文:
有些人平常心臟和腎臟功能都很好,也沒有什麼虛弱的毛病,只是偶爾因為性生活過度,突然吐血,這種血是從胃裡來的,不能把它當作虛弱的病症來治療。應該以調理腸胃、使之功能恢復正常為主,不需要使用黃芩、花粉、元參這些寒涼的藥物,也不需要使用黃耆、白朮、山藥這些補氣的藥物,只需要用柴胡、貝母、桔梗、澤瀉、丹皮、白芍、麥冬之類的藥物來治療。還有些人是因為勞累損傷了筋骨而導致這種情況,只需要調理好胃氣,自然就會痊癒。
4. 嘔吐見血非弱症
往往有人患嘔血甚多,醫者遂認為弱症,誤也。此先傷於怒,怒氣傷肝,肝臟原有血積於中,後傷於寒,寒入胃,故嘔吐,嘔吐傷氣,氣帶血而暴厥耳。是不可與怯症之血同論。當於治嘔藥中,加楂肉先行其瘀,止其吐;後再徐調其他症,自可萬全也。
白話文:
有些人吐血很多,醫生就認為是身體虛弱,這是錯的。這種情況通常是先因為發怒,怒氣傷了肝,肝臟原本就積有瘀血,後來又受到寒氣侵入胃部,所以才會嘔吐。嘔吐會損傷氣,氣帶著血一起衝出,導致突然昏厥。這種情況不能和因虛弱而吐血的情況相提並論。應該在治療嘔吐的藥方中,加入山楂肉來先行疏通瘀血,止住嘔吐;之後再慢慢調理其他症狀,自然就能痊癒。
5. 傷寒見血非弱症
有勞倦傷血,瘀積胃絡,兼受風寒,寒邪迫血,火不能降,以致吐血、衄血,不可以弱症施治。若誤投涼劑,則寒愈結而血難止,只宜散其風寒,少加調血歸經之品,使邪外泄而火下降,則血自止矣。或問何以辨之?曰:頭痛、惡寒、戰慄、手足逆冷,而其人素無虛症,如虛火上炎,不足之候,身體不瘦,突然而起者是也。
白話文:
因過度勞累導致血受損,使得血瘀積在胃部的脈絡中,同時又感染了風寒。寒邪會迫使血液運行不暢,導致體內火氣無法下降,因此引起吐血或流鼻血等症狀,這種情況不能當作虛弱的病症來治療。如果誤用寒涼的藥物,反而會讓寒氣更加凝結,血更難止住。正確的治療方法應該是疏散風寒,稍微加入一些調和血氣、使其回歸正常運行軌道的藥物,讓邪氣向外發散,火氣自然下降,這樣血就會止住了。
有人可能會問,那要如何分辨這種情況呢?可以觀察,患者會出現頭痛、怕冷、發抖、手腳冰冷等症狀,而且這個人平常並沒有虛弱的體質,不像虛火上炎、氣血不足的樣子,身體也不會消瘦,而是突然發病,這就是辨別的要點。
6. 腸風便血不同怯症
每見先天不足之人,得腸紅便血之症,不肯自認為勞怯,且以為輕病而不治,久久至氣血盡而不治者甚多。不知虛弱之人,飢飽勞役,風、寒、暑、濕乘虛而入,兼之酒色太過,濕滯中州,元氣下陷,客風邪火,流入腸胃,氣滯血凝,腐敗潰亂,而成土崩河決之勢。若不速治,將成大患。
治法如何?曰:不過散其風,燥其濕,寬其腸,行其氣,活其瘀,止其血,升其陷而已。散風用炒黑防風、荊芥為主。此二味,生用則能散風於上部,炒用則散風於二腸,荊芥尤為要藥。寬腸行氣以炒枳殼為主。止血以炒黑蒲黃、醋炒地榆為主。行瘀以紫菀為主,兼有調血歸經之妙。
升陷以升麻、柴胡為主。燥濕以白朮、澤瀉、茯苓為主。風散、濕除、氣行、瘀消,元陽生髮則病自愈。能節勞戒氣,貶酒卻色,善自調攝,且知起居服食禁忌,自不復發。更兼以調和氣血、補助先天之劑投之,與虛勞血症收功之法同治,終身可以無患。
白話文:
經常看到天生體質虛弱的人,得了腸道出血的病症,卻不肯承認自己是因勞累體虛引起的,反而認為是小病而不去治療,久而久之,等到氣血耗盡,無法醫治的情況非常多。他們不知道虛弱的人,如果又飢又飽、過度勞累,風、寒、暑、濕等外邪就會趁虛侵入,再加上飲酒過量、沉迷女色,導致濕氣滯留在脾胃,元氣下陷,外邪入侵腸胃,造成氣血瘀滯凝結,腐敗潰爛,就像堤壩崩塌、河流決堤一般,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變成大病。
那麼該如何治療呢?其實治療方法不外乎是:驅散風邪、去除濕氣、寬鬆腸道、疏通行氣、活血化瘀、止血、提升下陷的元氣。驅散風邪可以用炒過的防風和荊芥為主,這兩種藥生用可以驅散上部的風邪,炒過則可以驅散腸道的風邪,其中荊芥尤其重要。寬鬆腸道、疏通行氣可以用炒過的枳殼為主。止血可以用炒黑的蒲黃和醋炒過的地榆為主。活血化瘀可以用紫菀為主,它同時有調和血氣,使之歸於正常的作用。
提升下陷的元氣可以用升麻和柴胡為主。去除濕氣可以用白朮、澤瀉和茯苓為主。只要風邪散去、濕氣去除、氣血運行順暢、瘀血消散,元氣就會恢復,病自然就會痊癒。如果能節制勞累、戒除怒氣、減少飲酒、拒絕女色,懂得自我調養,而且了解起居作息和飲食禁忌,就不會再復發。再加上調和氣血、補充先天不足的藥劑來治療,和治療虛勞血症的方法相同,就能夠終身不再受此病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