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虛元鑒》~ 卷上 (10)
卷上 (10)
1. 知防
虛人再經不得一番傷寒,或一番痢疾,或半年幾月瘧疾,輕傷風感冒,亦不宜輒受。所以一年之內,春防風,又防寒;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而致感寒;長夏防濕,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風。此八者,病者與調理病人者,皆所當知,即醫師亦須深明五運六氣之理,每當時序推遷,氣候偏重,即宜預為調攝挽救,以補陰陽造化之偏,而制其太過,扶其不足。經云:毋翼其勝,毋贊其復,閒其未然,謹其將然,修其已然。
即此之謂也。
白話文:
體質虛弱的人,在經歷一次傷寒、腹瀉,或是持續數月的瘧疾之後,即使是輕微的感冒也不應該輕忽。所以,一年之中,春天要預防風邪和寒冷;夏天要預防暑熱,也要預防因為貪涼而引起的感冒;長夏要預防濕邪;秋天要預防乾燥;冬天要預防寒冷和風邪。這八個方面的預防,病人和照顧病人的家屬都應該了解。醫生也必須深入了解五運六氣的道理,每當季節變化、氣候偏頗時,就應該預先進行調養和保護,來補償陰陽氣化的偏失,抑制過盛的,扶助不足的。正如《黃帝內經》所說:「不要助長邪氣的過盛,不要幫助邪氣的復發,在疾病還沒有發生時就要預防,在疾病將要發生時就要謹慎,在疾病已經發生時就要積極治療。」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 二護
寒從足起,風從肩俞、眉際而入。病者常護此二處,則風寒之乘於不意者少矣。其間有最緊要者,每當時氣不佳之際,若肩背經絡之間,覺有些少淅瀝惡寒,肢節痠軟拘束,周身振顫,立身不定光景,即刻斷食一周;其稍重者,略散以煎劑,自脫然而愈。若時氣初染,不自覺察,再加以飲食鬥湊,經邪傳裡,輕者蒸灼幾日,重者恆致大害。
白話文:
寒氣是從腳底開始入侵的,而風邪則是從肩俞穴、眉毛邊緣進入人體的。生病的人如果常常保護好這兩個部位,那麼風寒邪氣就不容易在不經意間侵入人體。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每當氣候不好的時候,如果感覺到肩背經絡之間有些微的寒冷、怕冷,肢體關節痠軟拘束,全身發抖,站立不穩的時候,就要立刻停止進食一週;情況稍微嚴重一點的,可以用一些煎藥稍微疏散一下,就可以自然痊癒。如果剛開始感染時氣不佳卻沒有自覺察覺,又加上飲食不節制,導致邪氣傳入體內,輕微的會發燒幾天,嚴重的會導致大病。
3. 三候
前者四季之防六氣,本而防標之說也。若夫二十四候之間,有最與本症為仇者。其候有三:一為春初木盛火升;一為仲夏濕熱令行;一為夏秋之交,伏火鑠金。此三候中,如有一候未曾透過,雖嗽平吐止,火降痰寧,病者怡然,以為無事矣。而不知氣候之相剋,有在於尋常調燮之外者,一交三候,遂與本症大逆,平者必復,復者必深,深者不救。是惟時時防外邪、節嗜欲、調七情、勤醫藥,思患而預防之,方得涉險如夷耳!
白話文:
前面講的四季防禦六種外邪,是從根本和表象來預防的說法。至於在二十四節氣之中,有些時節特別與原本的疾病互相對抗。這種時節有三種:一是春天剛開始時,木氣旺盛、火氣上升;二是仲夏時節,濕熱的氣令盛行;三是夏秋交替之際,潛伏的火熱會侵蝕金氣。在這三種時節中,如果有一個時節沒有好好注意,即使咳嗽平息、痰也止住、火氣也降了、痰也消了,病人高興地認為沒事了。卻不知道氣候之間的相剋,有些是在平常調養之外的。只要一遇到這三種時節,就會和原本的疾病產生大衝突,病情平穩的必定會復發,復發的必定會加重,加重的就會難以救治。因此,要時時防禦外來的邪氣、節制嗜好慾望、調和七情、勤勞吃藥,思考疾病的發生並預先防範,才能夠在危險中安然無恙!
4. 二守
二守者,一服藥,二攝養。二者所宜守之久而勿失也。蓋勞有淺深,治有定候。如初發病,尚輕淺,亦有不藥而但以靜養安樂而自愈;稍重者,治須百日,或一年,煎百濟丸二料膏一服,便可斷除病根。至於再發,則真陰大損,便須三年為期。此三年間,起於色者節欲,起於氣者慎怒,起於文藝者拋書,起於勞倦者安逸,起於憂思者遣懷,起於悲哀者達觀,如是方得除根。至於三發,則不可救矣。
且初發,只須生地、元參、百合、桔梗之類,便可收功;至於再發,非人參不治。是在病者之盡其力而守其限,識所患之淺深近久,量根本之輕重厚薄,而調治之;勿躁急取效,勿惜費恣情,勿始勤終怠,則得之矣。
白話文:
所謂的「二守」,指的是兩件事:第一是按時服藥,第二是注重養生。這兩者都應該長期堅持,不能輕忽。一般來說,勞累的程度有深淺之分,治療也有一定的時程。如果剛開始發病,病情還很輕微,甚至可能不需要吃藥,只要靜心休養、保持心情愉快就能自行痊癒。如果病情稍微嚴重一點,治療可能需要三個月左右,甚至長達一年,吃上幾百劑的湯藥、兩份藥丸、一份藥膏,或許就能徹底根除病根。但如果再次復發,就表示身體的陰氣已經嚴重耗損,治療可能需要三年這麼長的時間。在這三年期間,如果是因為性慾引起的病,就要節制性慾;因為情緒引起的病,就要避免生氣;因為讀書引起的病,就要放下書本;因為勞累引起的病,就要好好休息;因為憂愁引起的病,就要排解憂愁;因為悲傷引起的病,就要看開一點。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去除病根。但如果再次復發,恐怕就難以救治了。
而且,剛開始發病時,只要用生地、元參、百合、桔梗之類的藥材,就能見效。但如果是再次復發,就必須用到人參才能治療。所以,病人要盡力做好該做的事,遵守治療的期限。要了解自己病情的輕重、發病時間的長短,評估病根的深淺,然後再來調養治療。不要急著求快,也不要捨不得花錢或放縱自己的慾望,更不要一開始很勤勞,後來就鬆懈下來。能做到這些,病就能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