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綺石

《理虛元鑒》~ 卷上 (6)

回本書目錄

卷上 (6)

1. 吐血論

有不從勞嗽,而吐血先之者,心火、肝木之為病主也。然又有煎厥、薄厥之分。煎厥者,從陰虛火動,煎灼既久,血絡漸傷,旋至吐血,其勢較緩。薄厥者,薄乃雷風相薄之薄,心熱為火,火熱為風,風火相薄,厥逆上衝,血遂菀亂湧出,其勢較急。煎厥單動於心火,不得風助,故無勢而緩。

薄厥兼動於肝火,火得風助,故有勢而急。大抵性急多盛怒者,往往成薄厥。且是症也,又當防其瘀血滲入肺系,鬱而不散,以至積陽為熱,積陰為疰,喘嗽交加,病日以深而成勞嗽也。大凡治吐血,宜以清金保肺為主,金令既肅,肝木得其平,而火自不敢肆。至於骨蒸之久,煎灼真陰,火炎傷肺,亦宜急化其源,庶乎水得所養,而火漸熄,不至為勞嗽之漸也。

白話文:

有些人不是因為勞累咳嗽才吐血,而是先吐血的,這主要是心火和肝木的問題。但吐血又分煎厥和薄厥兩種情況。煎厥是因為陰虛火旺,長期煎熬灼燒,導致血脈逐漸受損,慢慢地吐血,這種情況吐血的勢頭比較緩慢。薄厥則是因為「薄」有如雷風相搏擊的意思,心熱為火,火熱為風,風火交相作用,氣血逆亂向上衝擊,導致血液像水湧出,這種情況吐血的勢頭比較急。煎厥只是心火妄動,沒有風的幫助,所以勢頭不猛烈而緩慢。

薄厥則同時有肝火妄動,火得到風的幫助,所以勢頭猛烈而急迫。一般來說,性情急躁、容易發怒的人,常常會發生薄厥。而且這種病症還要注意預防瘀血滲入肺部,鬱結不散,以至於陽氣積聚成熱,陰氣積聚成疰,出現喘息咳嗽交加的症狀,病情一天天加重,最終形成勞嗽。治療吐血,應該以清肺保肺為主,肺氣順暢,肝木才能平穩,火自然不敢放肆。至於骨蒸日久,煎熬灼燒真陰,導致火氣旺盛傷及肺部,也應該盡快消除火源,這樣才能讓水得到滋養,火氣逐漸熄滅,不至於發展成勞嗽。

2. 紅症初起治法

吐紅薄厥之症,初治用犀角地黃湯不效者,以犀、地雖有涼血止血之功,而其力尚緩故也。凡吐血正湧之時,法宜重在止血,宜以炒蒲黃、炒側柏葉、棕灰三味為主,佐以紫菀、犀角、地黃、白芍之類;若血勢過盛不止者,再用清金散、碧玉丹,一墜其火即降;更不止,再加童便。

甚至血勢湧溢,並湯藥無隙可進者,須以熱酒濯其兩足,自能引火下行,而血漸止,然後投以上藥可也。

白話文:

剛開始吐血,身體虛弱昏厥的狀況,一開始使用犀角地黃湯如果沒效,是因為犀角和地黃雖然有涼血止血的功效,但藥效比較慢。凡是吐血正厲害的時候,治療方法應該著重在止血,應該以炒過的蒲黃、炒過的側柏葉、棕櫚灰這三味藥為主,再搭配紫菀、犀角、地黃、白芍之類的藥。如果血勢太盛,止不住的話,再用清金散、碧玉丹,來壓制火氣,血就會降下來。如果還是止不住,就再加童子尿。

甚至血勢湧出,連湯藥都無法入口的時候,必須用熱酒浸泡雙腳,自然能引導火氣往下走,血就會慢慢停止,然後再服用上面的藥就可以了。

3. 勞嗽症論

余於勞嗽症,嘗列四候以為準。夫四候者,肺有伏逆之火,膈有膠固之痰,皆畏非時之感,胸多壅塞之氣。然此四候,以肺火伏逆為主,餘三候則相因而至。蓋肺為五臟之天,司治節之令,秉肅清之化,外輸精於皮毛,內通調乎四瀆。

故飲食水穀之精微,由脾氣蒸發以後,悉從肺為主,上榮七竅,下封骨髓,中和血脈,油然沛然,施於周身,而何痰涎之可成哉?惟肺為火薄,則治節無權,而精微不布於上下,留連膈膜之間,滯而為痰,痰老則膠固而不可解,氣無以宣之也。又肺主皮毛,外行衛氣,氣薄而無以衛外,則六氣所感,怯弱難御,動輒受損,則本病而復標邪乘之。

或本火標風,則風助火勢,而清火易滯其氣,驅風必燥其營;本火標寒,則寒火結聚,而散寒則火煽,降火必寒收;本火標暑,則暑火同氣;本火標濕,則濕火交煎。虛勞一遇此等標邪觸發,或兼傷寒,或兼瘧痢,必至輕者重而重者危。故於時已至而氣未至,時未至而氣先至,或至而太過、至而不及等,皆屬虛風賊邪,所宜急防之也。

胸者,心肺交加之部,火炎攻肺,而氣不得以下輸,則氣多壅塞,尤不當以寬胸理氣之劑開之。總之,肺氣一傷,百病蜂起,風則喘,痰則嗽,火則咳,血則咯,以清虛之臟,纖芥不容,難護易傷故也。故於心腎不交之初,火雖乘金,水能救母,金未大傷者,預當防維清肅之令,以杜其漸,而況勞嗽已成,可不以保肺為治哉!

白話文:

我對於勞嗽這種疾病,曾經列出四種情況作為判斷的標準。這四種情況是:肺部潛藏著上逆的火氣,橫膈膜之間有黏稠固結的痰液,這兩種情況都害怕不合時節的外感,胸部則多有氣機阻塞。然而,這四種情況以肺火上逆為主,其餘三種情況都是因此而產生的。肺是五臟中最高貴的,掌管著身體的調節功能,秉持著清肅的特性,對外將精華輸送到皮毛,對內協調體內的水液循環。

所以,飲食水穀的精華,經過脾胃的運化後,都以肺為主,向上滋養七竅,向下封藏骨髓,在中間調和血脈,使全身得到充沛的滋養,這樣怎麼會產生痰液呢?只有當肺火虛弱時,調節功能就會失常,精華不能順利地輸送到全身,停留在橫膈膜之間,就會滯留而變成痰液,痰液時間久了就會變得黏稠固結而難以化解,氣機也無法暢通。而且,肺主皮毛,對外運行衛氣,如果氣虛而無法保護體表,就容易感受外邪,變得虛弱難以抵抗,稍有不慎就會受到損害,這時候就會在原有的疾病上又加上新的邪氣。

如果原本是肺火,又加上風邪,風會助長火勢,用清熱的藥反而會阻礙氣機,用祛風的藥又會導致陰液乾燥;如果原本是肺火,又加上寒邪,寒邪會使火氣凝結,用散寒的藥反而會使火勢更旺,用降火的藥又會使身體更加寒涼;如果原本是肺火,又加上暑邪,暑熱會與火氣同流合污;如果原本是肺火,又加上濕邪,濕邪與火氣會互相煎熬。虛勞病一旦遇到這些外邪引發,或者又兼患傷寒、瘧疾、痢疾等疾病,必定會使病情由輕轉重,由重轉危。所以,有的時候該發病卻沒有發病,有的時候還沒到發病的時候就先發病了,或者發病過於嚴重,或者發病沒有達到應有的程度等,這些都屬於虛風賊邪,需要及時預防。

胸部是心臟和肺臟交匯的地方,如果火熱上炎侵襲肺臟,導致氣機無法向下疏通,就會引起胸悶氣塞,這時不應該用寬胸理氣的藥來治療。總之,肺氣一旦受損,各種疾病就會接踵而來,受風會喘,有痰會咳嗽,有火會乾咳,有血會咯血,因為肺是清虛的臟器,容不得絲毫雜質,難以保護又容易受到損傷。所以在心腎不交的初期,即使火邪開始侵犯肺金,只要腎水還能滋養肺金,肺金還沒有受到大的損傷,就應該預先防範,保持清肅的狀態,杜絕病情發展的苗頭。更何況現在勞嗽已經形成,難道不應該以保護肺臟為治療的根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