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三 (2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8)

1. 腫脹脈候

沉而滑,浮而遲,弦而緊者,皆水腫。盛而緊,大堅以澀,遲而滑者,皆脹滿。二病之脈,實大可治,虛微難治。

腫由腹散入四肢,可治;由四肢脹入腹,難治。凡水腫病,唇黑,肝傷;缺盆平,心傷;臍突,脾傷;背平,肺傷;足心平,腎傷,五者不治。《靈樞經》曰:腹脹,身熱,脈大,一逆也;腹鳴而滿,四肢清,泄,脈大,二逆也;腹脹大,四末清脫形,泄甚,三逆也;腹脹,便血,四逆也。並不治。腹脹肚見青筋,腹脹便泄,久瘧虛腫,皆不治。

白話文:

脈象呈現沉而滑、浮而遲、弦而緊的,都屬於水腫。脈象呈現盛大而緊繃、大而堅硬且澀滯、遲緩而滑利的,都屬於腹部脹滿。這兩種疾病的脈象,如果脈力強盛有力就容易治療,如果虛弱細微就難以治療。

水腫如果從腹部往四肢擴散,可以治療;如果從四肢腫脹擴散到腹部,就難以治療。凡是水腫病,如果嘴唇發黑,表示肝臟受損;鎖骨上窩平坦,表示心臟受損;肚臍突出,表示脾臟受損;背部平坦,表示肺臟受損;腳底平坦,表示腎臟受損,這五種情況都難以治療。《靈樞經》說:腹部脹滿、身體發熱、脈搏洪大,這是第一種逆證;腹部鳴叫而脹滿、四肢冰冷、腹瀉、脈搏洪大,這是第二種逆證;腹部脹大、四肢末端冰冷、脫形、嚴重腹瀉,這是第三種逆證;腹部脹滿、大便帶血,這是第四種逆證。這些情況都難以治療。腹部脹滿且出現青筋,腹脹且腹瀉,長期瘧疾引起的虛弱性水腫,這些情況也難以治療。

2. 附方

〔陰水〕,實脾飲,見一卷濕。

〔利濕〕,小分清飲,見一卷濕。

〔陽水〕,大橘皮湯,五苓散合六一散,再加,陳皮,木香,檳榔,姜

〔泄濁〕,四苓散,見一卷暑。

〔利濕〕,六一散,見一卷溫。

〔風水〕,越婢湯,見二卷咳嗽。

〔皮水〕,防己茯苓湯,防己,黃耆,茯苓,甘草,桂枝

〔膚脹〕,五皮飲,大腹皮,赤茯皮,陳皮,桑白皮,姜皮

〔腫水〕,麥門冬湯,麥冬(五十枚),粳米(五十粒)

〔痞滿〕,半夏瀉心湯,見一卷溫。

〔健運〕,六君子湯,見一卷中風。

〔陽虛〕,金匱腎氣丸,見二卷虛損。

〔補中〕,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

〔肝逆〕,解肝煎,見本卷諸氣。

〔三焦〕,廓清飲,陳,苓,枳,樸,澤瀉,大腹皮,萊菔子,白芥子

〔消滯〕,雞金散,雞內金,沉香,砂仁,陳香櫞,為末,參湯下。

〔消導〕,和中丸,陳,苓,夏,枳,楂,曲,麥芽,砂仁,五穀蟲,香附

〔消補〕,寬中湯,陳,苓,夏,枳,楂,曲,術,樸,萊菔子,姜

〔溫補〕,理中湯,見一卷中風。

〔溫胃〕,溫胃飲,見一卷中風。

〔濕熱〕,小溫中丸,二陳湯加,白朮,神麯,生香附,苦參,黃連,針砂,醋水打神麯糊丸。

〔寒濕〕,禹餘糧丸,禹餘糧,蛇含石,針砂,羌活,川芎,蓬朮,三稜,白蔻,蒺藜,陳皮,青皮,本香,大茴香,牛膝,當歸,炮姜,附子,肉桂,研細,神麯糊丸。葉天士去附子、蓬朮、青皮,加茯苓。

〔導水〕,禹功丸,黑牽牛,茴香,薑汁,調服,或加木香。

〔攻下〕,神芎導水丸,芩,連,黑醜,川芎,薄荷,大黃,滑石,水丸。

〔峻下〕,舟車神佑丸,甘遂,大戟,芫花,大黃,輕粉,黑醜,青皮,陳皮,木香,檳榔,水丸。

〔蓄血〕,桃仁承氣湯,見一卷疫。

〔攻滯〕,大小承氣湯,見一卷溫。

〔補脾〕,歸脾丸,見二卷勞瘵。

〔經斷〕,通經丸,赤芍,歸尾,生地,川芎,牛膝,紅花,桃仁,香附,琥珀,蘇木屑,五靈脂

〔水脹〕,五皮五子飲,五皮飲加,蘇子,車前子,大腹子,葶藶子,菟絲子,入豬肝煮,蘸蒜食。

〔虛腫〕,香蘇散,橘紅,防己,木通,蘇葉,生薑

〔利濕〕,胃苓湯,見一卷中風。

〔氣虛〕,白朮散,術,苓,陳,曲,砂仁,五穀蟲,荷葉,米湯調服。

〔消補〕,枳朮丸,見本卷痞滿。

〔胃陰〕,六味丸,見一卷中風。

〔喘脹〕,安肺湯,黃芩,桑皮,貝母,花粉,杏仁,知母,天冬,沙參,枇杷葉

〔腹脹〕,加味枳朮丸,枳,術,陳,夏,芩,蘇,桔,草,桂,檳榔,五靈脂,姜

〔蠱脹〕,參朮健脾丸,參,術,陳,苓歸,芍,炙草,大棗

〔導水〕,導水茯苓湯,赤苓,麥冬,澤瀉,白朮,桑皮,紫蘇,木瓜,木香,大腹皮,陳皮,砂仁,檳榔,燈心水煎。

〔瀉積〕,二蛟散,芒硝三兩,炒乾為末,和老黃米三兩炒研,加黑糖調服三錢。

〔血蠱〕,調營飲,芎,歸,陳,檳榔,蓬朮,延胡,白芷

〔產婦〕,大調經散,大黑豆(五錢),茯苓(三錢三分),西琥珀(三分半),每末三錢,紫蘇湯下,日三服。

〔血蠱〕,小調經散,沒藥,西琥珀,桂心,白芍,當歸(各一錢),細辛,麝香(各五分),酒、姜調服。

〔堅滿〕,當歸散,歸,芍,丹,術,陳,苓,桂心,木香,木通,檳榔

白話文:

[附方]

  • [陰水]:實脾飲,配方內容請參考第一卷的濕病章節。
  • [利濕]:小分清飲,配方內容請參考第一卷的濕病章節。
  • [陽水]:使用大橘皮湯,或五苓散與六一散合用,再加入陳皮、木香、檳榔、生薑。
  • [泄濁]:四苓散,配方內容請參考第一卷的暑病章節。
  • [利濕]:六一散,配方內容請參考第一卷的溫病章節。
  • [風水]:越婢湯,配方內容請參考第二卷的咳嗽章節。
  • [皮水]:使用防己茯苓湯,包含防己、黃耆、茯苓、甘草、桂枝。
  • [膚脹]:使用五皮飲,包含大腹皮、赤茯苓皮、陳皮、桑白皮、生薑皮。
  • [腫水]:使用麥門冬湯,包含麥門冬五十枚、粳米五十粒。
  • [痞滿]:半夏瀉心湯,配方內容請參考第一卷的溫病章節。
  • [健運]:六君子湯,配方內容請參考第一卷的中風章節。
  • [陽虛]:金匱腎氣丸,配方內容請參考第二卷的虛損章節。
  • [補中]:補中益氣湯,配方內容請參考第一卷的中風章節。
  • [肝逆]:解肝煎,配方內容請參考本卷的諸氣章節。
  • [三焦]:廓清飲,包含陳皮、茯苓、枳殼、厚朴、澤瀉、大腹皮、萊菔子、白芥子。
  • [消滯]:雞金散,將雞內金、沉香、砂仁、陳香櫞研磨成粉末,用人參湯送服。
  • [消導]:和中丸,包含陳皮、茯苓、半夏、枳殼、山楂、神麯、麥芽、砂仁、五穀蟲、香附。
  • [消補]:寬中湯,包含陳皮、茯苓、半夏、枳殼、山楂、神麯、白朮、厚朴、萊菔子、生薑。
  • [溫補]:理中湯,配方內容請參考第一卷的中風章節。
  • [溫胃]:溫胃飲,配方內容請參考第一卷的中風章節。
  • [濕熱]:小溫中丸,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入白朮、神麯、生香附、苦參、黃連、針砂,並用醋水將神麯糊製成丸藥。
  • [寒濕]:禹餘糧丸,包含禹餘糧、蛇含石、針砂、羌活、川芎、蓬朮、三稜、白蔻、蒺藜、陳皮、青皮、本香、大茴香、牛膝、當歸、炮姜、附子、肉桂,將其研磨成細末,用神麯糊製成丸藥。葉天士去除了方中的附子、蓬朮、青皮,並加入茯苓。
  • [導水]:禹功丸,使用黑牽牛、茴香,用生薑汁調服,或可加入木香。
  • [攻下]:神芎導水丸,包含黃芩、黃連、黑醜、川芎、薄荷、大黃、滑石,製成水丸。
  • [峻下]:舟車神佑丸,包含甘遂、大戟、芫花、大黃、輕粉、黑醜、青皮、陳皮、木香、檳榔,製成水丸。
  • [蓄血]:桃仁承氣湯,配方內容請參考第一卷的疫病章節。
  • [攻滯]:大小承氣湯,配方內容請參考第一卷的溫病章節。
  • [補脾]:歸脾丸,配方內容請參考第二卷的勞瘵章節。
  • [經斷]:通經丸,包含赤芍、當歸尾、生地、川芎、牛膝、紅花、桃仁、香附、琥珀、蘇木屑、五靈脂。
  • [水脹]:五皮五子飲,在五皮飲的基礎上加入蘇子、車前子、大腹子、葶藶子、菟絲子,與豬肝一起煮熟,蘸蒜食用。
  • [虛腫]:香蘇散,包含橘紅、防己、木通、紫蘇葉、生薑。
  • [利濕]:胃苓湯,配方內容請參考第一卷的中風章節。
  • [氣虛]:白朮散,包含白朮、茯苓、陳皮、神麯、砂仁、五穀蟲、荷葉,用米湯調服。
  • [消補]:枳朮丸,配方內容請參考本卷的痞滿章節。
  • [胃陰]:六味丸,配方內容請參考第一卷的中風章節。
  • [喘脹]:安肺湯,包含黃芩、桑白皮、貝母、花粉、杏仁、知母、天冬、沙參、枇杷葉。
  • [腹脹]:加味枳朮丸,包含枳殼、白朮、陳皮、半夏、黃芩、紫蘇、桔梗、甘草、桂枝、檳榔、五靈脂、生薑。
  • [蠱脹]:參朮健脾丸,包含人參、白朮、陳皮、茯苓、當歸、白芍、炙甘草、大棗。
  • [導水]:導水茯苓湯,包含赤茯苓、麥門冬、澤瀉、白朮、桑白皮、紫蘇、木瓜、木香、大腹皮、陳皮、砂仁、檳榔,用燈心草水煎煮。
  • [瀉積]:二蛟散,將芒硝三兩炒乾磨成粉末,和老黃米三兩炒研,加入黑糖調服三錢。
  • [血蠱]:調營飲,包含川芎、當歸、陳皮、檳榔、蓬朮、延胡索、白芷。
  • [產婦]:大調經散,包含大黑豆(五錢)、茯苓(三錢三分)、西琥珀(三分半),每次用三錢藥末,用紫蘇湯送服,每日三次。
  • [血蠱]:小調經散,包含沒藥、西琥珀、桂心、白芍、當歸(各一錢)、細辛、麝香(各五分),用酒、生薑調服。
  • [堅滿]:當歸散,包含當歸、白芍、丹皮、白朮、陳皮、茯苓、桂心、木香、木通、檳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