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三 (15)
卷之三 (15)
1. 肝氣肝火肝風論治
凡上升之氣,自肝而出。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鬱則經氣逆,為噯,為脹,為嘔吐,為暴怒脅痛,為胸滿不食,為飧泄,為㿉疝,皆肝氣橫決也。且相火附木,木鬱則化火,為吞酸脅痛,為狂,為痿,為厥,為痞,為呃噎,為失血,皆肝火沖激也。風依於木,木鬱則化風,為眩,為暈,為舌麻,為耳鳴,為痙,為痹,為類中,皆肝風震動也。
故諸病多自肝來,以其犯中宮之土,剛性難馴,挾風火之威,頂巔易到,藥不可以剛燥投也。經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古聖治肝,法盡於此。夫肝主藏血,血燥則肝急。凡肝陰不足,必得腎水以滋之,血液以濡之,味取甘涼,或主辛潤,務遂其條暢之性,則鬱者舒矣。
凡肝陽有餘,必需介屬以潛之,柔靜以攝之,味取酸收,或佐酸降,務清其營絡之熱,則升者伏矣。治肝氣,先疏其鬱,宜逍遙散。因怒動肝,小柴胡湯加山梔、青皮。噯而吐沫,代赭旋覆湯。嘔而脹滿,三因七氣湯加枳殼、木香。怒傷脅痛,生白芍、金橘皮、山梔、枳殼、鬱金汁、降香末。
腸鳴飧泄,則泄木安土,人參安胃散加半夏曲。㿉疝腫硬,則導滯和肝,橘核丸加減。若氣有餘便是火,治肝火實,吞酸脅痛,左金丸、抑青丸。脅大痛引腰背,汗泄,忌辛燥耗氣劫液,宜甘酸化陰,甘草、柏子仁、杞子、棗仁、阿膠、牡蠣、木瓜、生白芍、五味子、鱉甲、金橘皮。虛痛久痛必入絡,宜理營絡,旋覆花湯加當歸鬚、丹皮、延胡、桃仁。
濕熱火盛,脅痛筋痿溲血,龍膽瀉肝湯。火盛狂躁,胸痞咽阻便秘,當歸龍薈丸。陰虛痿弱,虎潛丸去鎖陽。厥逆,四逆散。痞滿,半夏瀉心湯。呃噎,橘皮竹茹湯。吐衄失血,犀角地黃湯加山梔、藕汁。至於肝陽化風,上擾清竅,則巔痛頭暈,目眩耳鳴,心悸寤煩,由營液內虛,水不涵木,火動痰升,其實無風可散,宜滋液和陽。
復脈湯去薑、桂,或用熟地、白芍、杞子、茯神、棗仁、炒甘菊、霜桑葉、牡蠣、石斛、五味。其由腎虛陽浮者,宜填髓補精。阿膠、龜甲、淡菜、青鹽、牛膝、萸肉、熟地、磁石。其由土弱木乘者,宜緩肝益胃。酸棗仁湯去川芎,加人參、山藥、小麥。其因怒勞,致舌麻肢痹,筋愓肉瞤,由五志過極,陽亢陰衰,風從火出,宜柔潤熄風。
河間地黃飲子去桂、附、巴戟、菖蒲。其火風上郁,頭重脘痹,宜清金肅降。杏仁、鮮菖蒲根、栝蔞、鉤藤、菊葉、薄荷。其年高水虧,風火易升,頭暈便秘,宜壯水滋燥。還少丹去杜仲、巴戟、楮實、茴香,加桑葉、黑芝麻、柏子仁、炒甘菊、茯神、牡蠣。其陽明絡虛,風火易震,食少知飢,宜填實空際。
人參、山藥、炙草、牡蠣、棗仁、茯苓、白芍、南棗。大抵肝為剛臟,職司疏泄,用藥不宜剛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正仿《內經》治肝之旨也。
丹溪曰:病人自言冷氣從下而上,非真冷也。此上升之氣,自肝而出,中挾相火,自下而上。其熱為甚,自覺冷者,火極似水,積熱之甚也。陽亢陰微,故見此症。又曰:氣從左邊起,肝火也。宜左金丸。氣從臍下起,陰火也。黃柏丸、坎離丸。氣從足下起入腹,虛之極也。滋陰降火湯,外用津調附子末,塗湧泉,引熱下行。
白話文:
凡是向上升的氣,都是從肝臟發出來的。肝臟屬木,其特性是向上向外擴散,不喜歡被壓抑。一旦肝氣被壓抑,就會導致經絡之氣逆亂,產生打嗝、腹脹、想吐、突然暴怒、脅肋疼痛、胸悶不想吃東西、大便不成形、疝氣等症狀,這些都是因為肝氣橫衝直撞所導致的。而且,相火依附於肝木,肝木如果鬱結,就會化成火,產生胃酸過多、脅肋疼痛、狂躁、肢體痿軟無力、昏厥、胸悶痞塞、打嗝、出血等症狀,這些都是肝火上衝所導致的。風氣依附於肝木,肝木如果鬱結,就會化成風,產生頭暈眼花、舌頭麻木、耳鳴、抽搐、麻痺、類似中風等症狀,這些都是肝風震動所導致的。
所以很多疾病都是從肝臟而來,因為肝臟會侵犯到脾胃,其剛強的性質難以馴服,又挾帶風火的威力,很容易影響到頭頂,所以用藥不能太過剛猛燥烈。醫書上說:「肝臟喜歡舒緩,就用甘甜的藥物來緩和它;肝臟喜歡疏散,就用辛味的藥物來疏散它。」可以用辛味的藥物來補益肝臟,用酸味的藥物來瀉肝。古人治療肝臟疾病的方法,都包含在這其中了。肝臟主要負責儲藏血液,如果血液乾燥,就會導致肝臟拘急。凡是肝陰不足的,必須要用腎水來滋養它,用血液來濡潤它,藥物的味道要選用甘涼的,或者選用辛潤的,務必使其保持舒暢的特性,這樣鬱結的肝氣就能舒展開來。
凡是肝陽過剩的,一定要用金屬類的藥物來潛藏它,用柔和靜定的藥物來收攝它,藥物的味道要選用酸收的,或者佐以酸味的降泄藥物,務必清除肝臟經絡的熱邪,這樣上逆的肝氣就能降伏下來。治療肝氣,首先要疏通其鬱結,適合用逍遙散。如果是因為發怒而導致肝氣妄動,適合用小柴胡湯加上山梔子、青皮。如果是打嗝且吐出泡沫,適合用代赭旋覆湯。如果是嘔吐且腹脹,適合用三因七氣湯加上枳殼、木香。如果是發怒而導致脅肋疼痛,適合用生白芍、金橘皮、山梔子、枳殼、鬱金汁、降香末。
如果是有腸鳴腹瀉,就要疏泄肝木來安養脾土,適合用人參安胃散加上半夏曲。如果是疝氣腫痛堅硬,就要導滯和肝,適合用橘核丸加減。如果氣有餘就變成火,治療肝火實證,出現胃酸過多、脅肋疼痛,適合用左金丸、抑青丸。如果是脅肋劇痛,牽引到腰背,而且容易出汗,忌用辛辣燥熱的藥物來耗損氣血,適合用甘酸化陰的藥物,如甘草、柏子仁、枸杞子、棗仁、阿膠、牡蠣、木瓜、生白芍、五味子、鱉甲、金橘皮。如果是虛痛或久痛,一定會深入經絡,適合用疏理經絡的藥物,如旋覆花湯加上當歸鬚、丹皮、延胡索、桃仁。
如果是濕熱火盛,出現脅肋疼痛、筋脈萎軟、小便出血,適合用龍膽瀉肝湯。如果是火盛狂躁,出現胸悶痞塞、咽喉阻塞、便秘,適合用當歸龍薈丸。如果是陰虛體弱,適合用虎潛丸去掉鎖陽。如果是四肢厥冷,適合用四逆散。如果是胸悶痞塞,適合用半夏瀉心湯。如果是打嗝,適合用橘皮竹茹湯。如果是吐血、流鼻血、失血,適合用犀角地黃湯加上山梔子、藕汁。至於肝陽化風,向上干擾清竅,就會出現頭痛頭暈、眼花耳鳴、心悸煩躁等症狀,這是因為營血內虛,水不能涵養肝木,導致火動痰升,實際上並不是有什麼風可以驅散,適合用滋養陰液、調和陽氣的藥物。
適合用復脈湯去掉薑、桂,或者用熟地、白芍、枸杞子、茯神、棗仁、炒甘菊、霜桑葉、牡蠣、石斛、五味子。如果是因為腎虛陽氣上浮,適合用填補骨髓、補益精血的藥物,如阿膠、龜甲、淡菜、青鹽、牛膝、萸肉、熟地、磁石。如果是因為脾土虛弱,導致肝木乘虛而入,適合用緩解肝氣、健脾益胃的藥物,如酸棗仁湯去掉川芎,加上人參、山藥、小麥。如果是因為發怒或勞累,導致舌頭麻木、肢體麻痺、筋脈抽動、肌肉顫動,這是因為五志過度,導致陽氣亢盛、陰液衰弱,風邪從火而生,適合用柔潤熄風的藥物。
適合用河間地黃飲子去掉桂、附子、巴戟天、菖蒲。如果火風上擾,出現頭重、胸脘麻痺,適合用清降金氣的藥物,如杏仁、鮮菖蒲根、栝樓、鉤藤、菊花葉、薄荷。如果是年紀大,體內水液虧虛,容易導致風火上炎,出現頭暈、便秘,適合用壯水滋陰、潤燥的藥物,如還少丹去掉杜仲、巴戟天、楮實子、茴香,加上桑葉、黑芝麻、柏子仁、炒甘菊、茯神、牡蠣。如果是陽明經絡虛弱,容易導致風火震動,出現食慾不佳但易感飢餓,適合用填補空虛的藥物。
適合用人參、山藥、炙甘草、牡蠣、棗仁、茯苓、白芍、南棗。總的來說,肝臟是剛強的臟器,主要負責疏泄,用藥不適合剛猛,而適合柔和,不適合攻伐,而適合調和,這正是效法《內經》治療肝臟疾病的宗旨。
丹溪說:「病人自稱感覺有冷氣從下往上衝,這不是真正的寒冷。這是向上升的氣,從肝臟發出,其中挾帶著相火,從下往上衝。這種熱是非常厲害的,自己感覺冷是因為熱到了極點,就像水一樣,是熱積聚到極致的表現。這是陽氣亢盛、陰液衰微導致的。他又說:「如果氣從左邊升起,是肝火。適合用左金丸。如果氣從肚臍下面升起,是陰火。適合用黃柏丸、坎離丸。如果氣從腳底升起進入腹部,是虛弱到了極點。適合用滋陰降火湯,外用津液調合附子末,塗抹在湧泉穴,引導熱邪向下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