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二 (1)
卷之二 (1)
1. 咳嗽脈案
楊氏,秋間嗆嗽,子午刻尤甚,咳則傾吐,晡後熱渴面赤,經期錯亂。此肺受燥邪,不司肅降為標;金受火克,不能生水為本。急則治標,先於潤劑兼佐咸降。用杏仁、蔞仁、蘇子、半夏、丹皮、麥冬、百合。三服咳吐已止,能納食而虛火已退。後用燕窩清補肺氣,再用六味丸料,加白芍、五味、淡菜熬膏,蜜收服愈。
張氏,產後感風咳嗽,用辛散輕劑不效。改用阿膠、五味、當歸、潞參、茯苓、甘草、甜杏仁炒研,一啜而安。可知橘、桔、芎、蘇,虛體慎用。
族某,乾咳無痰,臥覺氣自丹田沖逆而上,則連咳不已,必起坐稍定,是氣海失納矣。診脈右尺偏大,腎陽易旺,寐後肺氣不敢下交於腎,延久即喘之萌,速固其根蒂為要。三才固本丸服效。按肺主氣而氣根于丹田(腎部),故肺腎為子母之臟,必水能制火,而後火不刑金也。二冬清肺熱,二地益腎水,人參補元氣,氣者水之母也。
毛,衰年久嗽,自秋入冬,憎寒食減,口不知味,脈虛少力,為脾肺俱傷,中氣不足之候。宜扶脾陽以生肺金,潞參、茯神、炙草、山藥、黃耆、炮薑、五味、紅棗、湖蓮。數服漸愈。
洪,冬季乾咳,夜半特甚。醫用杏、蔞、橘、薑、桑皮等藥,氣促不止。診其脈兩尺洪而大,此陽失潛藏,金畏火炎象也。六味湯去萸、丹,加五味、百合、白芍,漸愈。此症若專治肺,延久不痊,必成上損,須壯水以制龍火之亢逆,而嗽自平。
鍾,中年肝腎陰虛,尺脈偏旺,夜熱咳嗽。醫藥數月,或以咳為肺有蓄水,或以嗽為外感寒邪,浸至頭暈眩口乾,下元乏力,近又憎寒減食,面色萎悴,足心如烙。據脈論症,必由夢泄傷精,漸成勞嗽無疑。今懍懍怯寒,食不甘味,毋使陰傷及陽,延及下損及中之咎。六味湯熟地炒用,加參、五味、貝、蓮。
七服熱減嗽輕。又照六味湯去萸、瀉,加石斛、麥冬、貝母、五味、潞參、蓮子。煎服數劑,接服丸方,用前藥加魚鰾、淡菜等,蜜丸而愈。
毛,久嗽夜甚,晨吐宿痰酸沫,脈右虛濡,左浮長。已似木氣貫膈犯肺,乃因臂痛,服桂枝、川烏等藥酒。肺為嬌臟,不受燥烈,嗆咳益加,喘急上氣,此為治病添病。當主以辛潤,佐以酸收,經所謂肺苦氣上逆,以酸補以辛泄也。清肺飲去桔梗,加白芍、蘇子、桑皮(蜜炙)。
數服痰咳稀,喘亦定,但納穀少。用培土生金法,去桑皮、五味,加山藥、苡米(俱炒)、潞參、茯神、蓮子、炙草、南棗、粳米煎湯,數服而食進。
王姓兒,秋涼感風,夜熱,頓咳連聲,臥則起坐,立即曲腰,喘促吐沫,汗出痰響。由風邪侵入肺俞,又為新涼所束,痰氣交阻。法宜辛散邪,苦降逆。用桔梗、紫蘇、杏仁、前胡、橘紅、淡姜,熱嗽減。一外科以為症感秋燥,用生地、五味、白芍、貝母等藥。予曰風邪貯肺,可酸斂乎?痰涎阻氣,可膩潤乎?即單用薑汁一杯,溫服可也。頻以匙挑與而愈。
白話文:
楊氏:秋天時開始咳嗽,尤其在中午和午夜時分更嚴重,咳嗽時會吐出東西,下午會感到發熱口渴、臉色發紅,月經週期也變得不規律。這是因為肺部受到燥邪侵襲,無法正常將氣向下疏導,這屬於表症;同時,因為肺(金)受到火的剋制,無法滋養腎(水),這屬於根本。因此,先要處理表症,使用滋潤藥物,同時佐以能使氣向下走的藥物。方子使用了杏仁、蔞仁、蘇子、半夏、丹皮、麥冬、百合。服藥三次後,咳嗽和嘔吐停止,可以進食,虛火也退了。之後用燕窩來調理肺氣,再用六味丸的藥材,加上白芍、五味子、淡菜熬成膏,用蜂蜜收膏服用,病就好了。
張氏:產後感冒咳嗽,使用辛散的藥物沒有效果。改用阿膠、五味子、當歸、潞參、茯苓、甘草、炒過的甜杏仁磨成粉末,喝下去就止住了咳嗽。可見像橘皮、桔梗、芎窮、蘇葉這些藥,虛弱體質的人要謹慎使用。
族某:乾咳沒有痰,躺下時感覺氣從丹田向上衝,就開始連連咳嗽,必須坐起來才能稍微平定,這是因為氣海失去納氣的功能。把脈發現右尺脈比較強,表示腎陽容易過旺,導致睡覺時肺氣不敢向下和腎氣交會,時間久了就會出現喘的症狀,所以要趕快固本培元。服用三才固本丸後見效。因為肺主導氣,而氣的根源在丹田(腎部),所以肺和腎就像母子一樣,必須要讓水能制約火,火才不會傷害到肺金。使用麥冬、天冬清肺熱,生地、熟地滋養腎水,人參補元氣,因為氣是水的母親。
毛姓:年紀大,長期咳嗽,從秋天到冬天,怕冷、食慾下降、口中無味,脈象虛弱無力,這是脾肺都受傷,中氣不足的表現。應該用補脾陽的方法來滋養肺金。使用了潞參、茯神、炙甘草、山藥、黃耆、炮薑、五味子、紅棗、湖蓮。服用幾次後,情況逐漸好轉。
洪姓:冬天乾咳,半夜特別嚴重。醫生用了杏仁、蔞仁、橘皮、生薑、桑白皮等藥,咳嗽不止、氣喘加劇。把脈發現兩尺脈洪大,這是因為陽氣失去潛藏,肺金畏懼火熱的現象。用六味湯去掉山茱萸和丹皮,加上五味子、百合、白芍,病就逐漸好轉了。這個病如果只治療肺,時間久了不會好,必定會造成肺部的損傷,必須要滋養腎水來制約龍火的亢盛,咳嗽自然就會平息。
鍾姓:中年人,肝腎陰虛,尺脈偏強,晚上發熱咳嗽。吃了幾個月的藥,有的醫生認為咳嗽是因為肺裡有積水,有的認為是外感風寒,導致頭暈、口乾、下身無力,最近又開始怕冷、食慾下降、面色憔悴、腳心像火燒一樣。根據脈象和症狀判斷,這一定是精氣損傷造成的,逐漸演變成勞損性咳嗽。現在出現怕冷、食慾不佳,必須防止陰傷及陽,導致下損及中氣的嚴重後果。使用六味湯,把熟地黃炒過,加上人參、五味子、貝母、蓮子。
服藥七次後,發熱減輕,咳嗽也減輕。再用六味湯去掉山茱萸和澤瀉,加上石斛、麥冬、貝母、五味子、潞參、蓮子。煎服幾劑後,接著服用丸藥,用之前的藥材加上魚鰾、淡菜等,製成蜜丸服用,病就好了。
毛姓:長期咳嗽,晚上更嚴重,早上會吐出隔夜的酸痰,脈象右邊虛軟,左邊浮而長。看起來像是肝木之氣向上衝犯到肺部,是因為手臂疼痛,服用了桂枝、川烏等藥酒的緣故。肺很嬌嫩,不適合用燥熱的藥物,因此咳嗽加劇,並且出現氣喘上逆,這是治病反而使病情加重。應該用辛潤的藥物為主,佐以酸收的藥物。中醫說肺氣上逆,要用酸味來補養,用辛味來疏泄。使用清肺飲,去掉桔梗,加上白芍、蘇子、蜜炙的桑白皮。
服藥幾次後,痰咳變稀,氣喘也平定,但是食慾不佳。於是改用培土生金的方法,去掉桑白皮和五味子,加上炒過的山藥、薏米、潞參、茯神、蓮子、炙甘草、南棗、粳米熬湯,服用幾次後,食慾就恢復了。
王姓小孩:秋天轉涼時感冒,晚上發熱,連續咳嗽,躺下就必須坐起來,身體會立即彎曲,喘得很厲害,吐出泡沫狀痰,出汗、痰鳴。這是因為風邪侵入肺俞穴,又受到秋涼的束縛,痰氣相互阻礙。應該用辛散的藥物來驅散風邪,用苦味的藥來降逆氣。使用桔梗、紫蘇、杏仁、前胡、橘紅、淡薑,發熱咳嗽減輕。一位外科醫生認為是秋燥引起的,使用生地、五味子、白芍、貝母等藥。我說風邪積在肺部,怎麼能用酸味來收斂呢?痰涎阻礙氣機,怎麼能用滋膩的藥物來潤滑呢?只要用一杯薑汁,溫服就可以。頻繁用湯匙餵服,病就好了。
李姓:春天感受到溫熱之氣,痰火壅塞在肺部,晚上咳嗽、氣喘、躺不下,精神恍惚,脈象浮洪,舌頭紅絳、口乾、小便赤黃。應該用清肅肺氣,同時佐以除煩的藥物。使用杏仁、蔞仁、桔梗、貝母、豆豉、山梔、連翹、枇杷葉、甘蔗汁。服藥兩次後,咳嗽變少,可以入睡。因為長途奔波勞累、耗損心神,所以要用養陰安神的藥物。使用生地、百合、酸棗仁、杏仁、茯神、貝母、沙參、甘草。
服藥兩次後,心神安定,胃陰也恢復,可以開始吃飯了。後來因為和家人爭吵,情緒不佳,產生痰涎,改用溫膽湯才痊癒。
巫氏女甥:十四歲,乾咳、脈象細數、臉頰發紅、晚上發熱無汗,這是虛陽上浮,肺金受到煎熬的表現。如果不滋養陰液的來源,陰液會日漸枯竭,會留下損傷的病根。據說月經還沒來,白帶很多,由此判斷是真元不固。因此,用潞參、山藥、茯神來扶助脾元,用白芍、丹皮來瀉陰火,用甜杏仁、百合來止咳,用五味子、訶子來收斂肺氣,用炙甘草、紅棗來調和中焦。服藥一次後咳嗽減輕。加上熟地、石斛後,發熱也退了。
之後去掉百合、訶子、石斛,加上芡實、蓮子,製成蜜丸。長期服用有效。
糜姓:六十歲,一直有失血的問題,今年冬天感受溫熱邪氣,同時又有虛症,出現痰嗽氣阻,咳嗽時會脅痛、出汗、發熱煩躁、口乾,脈象不規律。醫生用消散的藥物,痰嗽反而更嚴重。換了醫生後,使用炒過的白朮、半夏、厚朴、柴胡等藥。我說白朮、半夏會使身體乾燥,厚朴、柴胡會使氣上行,這些都是這個病最忌諱的。況且這個人本來就陰虛,用溫燥的藥物會更加乾燥,應該用辛潤的藥物來幫助肺氣順暢。使用杏仁、瓜蔞、貝母、蜜炙的桑白皮、橘皮、釵斛、前胡、赤茯苓。
服藥一次後可以安睡,咳嗽減輕八九成,脅痛也明顯減輕,脈象也緩和了。於是使用燕窩湯煎煮潞參、茯神、杏仁、貝母、山藥、瓜蔞、桑白皮。再次服用後更加舒適,可以自由翻身了。
服姓侄子:因為勞累造成內傷咳嗽,用桔梗、紫蘇、旋覆花等藥,病情加重。把脈發現脈象細小而數,右尺脈稍強,這是因為陰虛導致的咳嗽,不能用發散的藥物。使用五味子、甜杏仁、白芍、貝母、潞參、枸杞子、茯苓、蓮子、紅棗,服藥兩次後咳嗽減輕。又服三次後,加上熟地黃、山藥等,尺脈就收斂了。
酈姓:冬天陽氣沒有潛藏,火熱之氣上擾灼傷肺部,咳嗽帶血,晚上特別嚴重。年輕人氣喘,脈象虛數,怕冷發熱,虛損已經形成。可能是因為讀書用功導致陽氣上浮,睡覺時可能會有遺精,這是心腎不交、精關不固的表現。而且食慾不佳、食量減少,這是損傷了下焦並且影響到了脾胃。不能只用清肺化痰的方法來治療。使用燕窩來清補,希望咳嗽能停止、痰液能消除,但是恐怕到了春天,陽氣上浮,怕冷會更加嚴重,咳嗽會更難減輕。所以要補益脾肺,溝通心腎,好好調理,寒熱才能止住,咳嗽才能平息。
使用潞參、山藥、茯神、生黃耆皮、蜜炙的桑白皮、甜杏仁、五味子、枇杷葉、蓮子、酸棗仁、阿膠、龍骨,服用幾次後,咳嗽減輕、怕冷停止、痰血消失。去掉枇杷葉、龍骨、阿膠,加上炒熟地黃、丹皮,發熱逐漸退去。之後用潞參、熟地黃、山藥、茯神、遠志、蜜炙的黃耆、龍骨、白芍、酸棗仁、五味子、龍眼肉熬成膏。服用兩料,病就完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