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三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3)

1. 諸氣脈候

下手脈沉,便知是氣。其或沉滑,氣兼痰飲。沉極則伏,澀弱難治。沉實有力宜辛散,沉弱少力宜溫養。弦洪有火宜苦降,細澀無神宜甘緩。

白話文:

把脈時,如果脈象沉在下方,就可以知道是氣的問題。如果脈象沉而滑,代表氣的同時還兼有痰飲。如果脈象沉到極點甚至感覺不到,而且脈象又澀又弱,就難以治療。脈象沉而有力,適合用辛散的藥物來疏通;脈象沉而無力,適合用溫補的藥物來調養。脈象弦而洪大,代表有火氣,適合用苦寒的藥物來降火;脈象細小而澀,而且沒有精神,適合用甘味的藥物來緩和。

2. 附方

〔補氣〕,四君子湯,參,苓,術,草

〔補氣〕,補中益氣湯,見一卷火。

〔補氣〕,保元湯,見一卷火。

〔理氣〕,三因七氣湯,見二卷咳嗽。

〔溫散〕,五磨飲,檳榔,沉香,烏藥,枳實,木香,磨汁加白酒。

〔降氣〕,蘇子降氣湯,見二卷失音。

〔解鬱〕,越鞠丸,香附,蒼朮,川芎,神麯,梔子,曲糊丸。

〔斂補〕,補肺湯,參,耆,五味,紫菀(各八分),熟地,桑皮(各錢五分),水煎加白蜜。

〔降涎〕,溫膽湯,見一卷溫。

〔乘脾〕,戊己湯,參,苓,術,草,陳,芍

〔升降〕,正氣散,見一卷中風。

〔溫理〕,吳茱萸湯,茱萸,參,姜,棗

〔三焦〕,丁香五套丸,丁香,木香,青皮,橘紅(各五錢),白朮,茯苓,乾薑,良薑(各一兩),南星,半夏(各二兩),湯浸蒸餅為丸。

〔傷暑〕,六和湯,見一卷暑。

〔散痞〕,半夏瀉心湯,見一卷溫。

〔散結〕,沉香化氣丸,大黃(酒蒸),條芩(各二兩),人參,術(各三兩),沉香(五錢,另研),前四味挫碎,用薑汁、竹瀝,浸曬研末,和沉香末,神麯糊丸。

〔虛滯〕,異功散,見一卷中風。

〔溫行〕,治中湯,見本卷飲食。

〔痰氣〕,二陳湯,陳,夏,苓,甘草

〔火鬱〕,左金丸,見一卷火。

〔肝火〕,龍膽瀉肝湯,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生地,木通,車前,當歸,柴胡,甘草

〔肝火〕,戊己丸,見本卷飲食。

〔清泄〕,火鬱湯,連翹,薄荷,黃芩,桃仁,麥冬,甘草,鬱金,栝蔞,竹葉

〔溫散〕,烏沉湯,烏藥,沉香,人參(各一兩),炙草(五錢),每服五錢,入姜三片,煎成,加鹽一字。

〔消導〕,大和中飲,見本卷飲食。

〔消食〕,保和丸,見二卷痰飲。

〔理瘀〕,血瘀湯,丹皮,紅曲,紅花,降香,蘇木,山楂,桃仁,韭汁,甲片

〔噯氣〕,代赭旋覆湯,

〔呃忒〕,橘皮竹茹湯,見本卷嘔吐。

〔止痛〕,木香調氣散,見一卷中風。

〔噎膈〕,神香散,丁香,蔻仁

〔噎膈〕,膈噎膏,見本卷噎膈。

〔怒傷〕,解肝煎,陳,夏,苓,樸(各錢半),蘇葉,白芍(各一錢),砂仁(七分),

〔氣厥〕,蘇合香丸,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附方]

[補氣]

  • 四君子湯:包含人參、茯苓、白朮、甘草。
  • 補中益氣湯:詳細內容請見第一卷「火」的相關描述。
  • 保元湯:詳細內容請見第一卷「火」的相關描述。

[理氣]

  • 三因七氣湯:詳細內容請見第二卷「咳嗽」的相關描述。

[溫散]

  • 五磨飲:包含檳榔、沉香、烏藥、枳實、木香,將藥材磨成汁後加入白酒服用。

[降氣]

  • 蘇子降氣湯:詳細內容請見第二卷「失音」的相關描述。

[解鬱]

  • 越鞠丸:包含香附、蒼朮、川芎、神麯、梔子,將藥材混合後以米糊製成藥丸。

[斂補]

  • 補肺湯:包含人參、黃耆、五味子、紫菀(各八分)、熟地黃、桑白皮(各一錢五分),加水煎煮後加入蜂蜜服用。

[降涎]

  • 溫膽湯:詳細內容請見第一卷「溫」的相關描述。

[乘脾]

  • 戊己湯:包含人參、茯苓、白朮、甘草、陳皮、白芍。

[升降]

  • 正氣散:詳細內容請見第一卷「中風」的相關描述。

[溫理]

  • 吳茱萸湯:包含吳茱萸、人參、生薑、大棗。

[三焦]

  • 丁香五套丸:包含丁香、木香、青皮、橘紅(各五錢)、白朮、茯苓、乾薑、良薑(各一兩)、南星、半夏(各二兩),將藥材與蒸熟的餅一起搗成藥丸。

[傷暑]

  • 六和湯:詳細內容請見第一卷「暑」的相關描述。

[散痞]

  • 半夏瀉心湯:詳細內容請見第一卷「溫」的相關描述。

[散結]

  • 沉香化氣丸:包含大黃(酒蒸)、黃芩(各二兩)、人參、白朮(各三兩)、沉香(五錢,另外研磨),將前四味藥材搗碎,用薑汁、竹瀝浸泡後曬乾研末,再與沉香末混合,用神麯糊製成藥丸。

[虛滯]

  • 異功散:詳細內容請見第一卷「中風」的相關描述。

[溫行]

  • 治中湯:詳細內容請見本卷「飲食」的相關描述。

[痰氣]

  • 二陳湯:包含陳皮、半夏、茯苓、甘草。

[火鬱]

  • 左金丸:詳細內容請見第一卷「火」的相關描述。

[肝火]

  • 龍膽瀉肝湯:包含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生地黃、木通、車前子、當歸、柴胡、甘草。
  • 戊己丸:詳細內容請見本卷「飲食」的相關描述。

[清泄]

  • 火鬱湯:包含連翹、薄荷、黃芩、桃仁、麥門冬、甘草、鬱金、栝蔞、竹葉。

[溫散]

  • 烏沉湯:包含烏藥、沉香、人參(各一兩)、炙甘草(五錢),每服五錢,加入三片生薑煎煮後,加少許鹽服用。

[消導]

  • 大和中飲:詳細內容請見本卷「飲食」的相關描述。

[消食]

  • 保和丸:詳細內容請見第二卷「痰飲」的相關描述。

[理瘀]

  • 血瘀湯:包含牡丹皮、紅曲、紅花、降香、蘇木、山楂、桃仁、韭菜汁、甲片。

[噯氣]

  • 代赭旋覆湯: (未完整列出,應有相關藥材)

[呃忒]

  • 橘皮竹茹湯:詳細內容請見本卷「嘔吐」的相關描述。

[止痛]

  • 木香調氣散:詳細內容請見第一卷「中風」的相關描述。

[噎膈]

  • 神香散:包含丁香、豆蔻仁。
  • 膈噎膏:詳細內容請見本卷「噎膈」的相關描述。

[怒傷]

  • 解肝煎:包含陳皮、半夏、茯苓、厚朴(各錢半)、蘇葉、白芍(各一錢)、砂仁(七分)。

[氣厥]

  • 蘇合香丸:詳細內容請見第一卷「中風」的相關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