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三 (6)
卷之三 (6)
1. 集諸名家嘔吐噦治法
有聲有物為嘔,有物無聲為吐,有聲無物為噦。昔人以嘔屬陽明,吐屬太陽,噦屬少陽。噦即乾嘔。東垣以三者俱屬脾胃虛。潔古從三焦分別三因,上焦在胃口,主納;中焦在中脘,主腐熟水穀;下焦在臍下,主出而不納。
白話文:
嘔吐有聲音又有東西的是嘔吐,有東西但沒有聲音的是吐,有聲音但沒有東西的是乾嘔。以前的人認為嘔吐屬於陽明,吐屬於太陽,乾嘔屬於少陽。乾嘔就是乾嘔。東垣認為三者都屬於脾胃虛。潔古從三焦分別三種原因,上焦在胃口,主納;中焦在中脘,主腐熟水穀;下焦在臍下,主出而不納。
上焦吐者因於氣,食已即吐,渴欲飲水,治當降氣和中;中焦吐者因於積,或先痛後吐,或先吐後痛,治當去積和氣;下焦吐者因於寒,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溺清便閉,治當通其閉,溫其寒。後人又分隨食隨吐,為嘔,小半夏湯。食入乃吐,為暴吐,生薑橘皮湯。食已後吐,為嘔吐,橘皮半夏湯、枳桔湯加參、白芍、半夏。
白話文:
-
上焦吐:原因是氣往上衝,一吃東西就吐,口渴想喝水。治療方法是降氣和胃。
-
中焦吐:原因是積食,可能先有腹痛後吐,或先吐後腹痛。治療方法是化積導滯、和氣。
-
下焦吐:原因是寒氣下注,早上吃的東西晚上吐出來,晚上吃的東西早上吐出來,小便清澈,大便不通暢。治療方法是溫陽散寒,通利二便。
-
後人又把嘔吐分為:
- 隨食隨吐,叫做「嘔」,治療方可以用小半夏湯。
- 吃了東西就吐,叫做「暴吐」,治療方可以用生薑橘皮湯。
- 吃完一陣子後才吐,叫做「嘔吐」,治療方可以用橘皮半夏湯、枳桔湯加上人參、白芍、半夏。
食久乃吐,為反胃,金花丸、理中湯。食在而吐者,為翻胃,紫沉丸。旦食暮吐,暮食朝吐,下焦病,半夏生薑大黃湯。此從食下久暫,分上中下脘而治者也。古法,嘔吐氣壅,谷不得下,小半夏湯。胃虛,穀氣不行,嘔而液傷,大半夏湯。胸滿食谷欲嘔,吳茱萸湯。心下痞,嘔而腸鳴,半夏瀉心湯。
白話文:
-
吃了很久才吐出來,稱為反胃,應服用金花丸、理中湯。
-
剛吃進去就吐出來,稱為翻胃,應服用紫沉丸。
-
早上吃下的食物晚上吐出來,晚上吃下的食物早上吐出來,這是下焦有病,應服用半夏生薑大黃湯。
-
上述症狀是根據食物吃進去的時間長短,分上、中、下脘來治療。
-
按照古法,如果是嘔吐氣體壅塞,食物吃不下去,應服用小半夏湯。
-
如果是胃虛,穀氣運行不暢,嘔吐液體傷人,應服用大半夏湯。
-
如果是胸滿想吐,應服用吳茱萸湯。
-
如果是心下痞滿,嘔吐且腸鳴,應服用半夏瀉心湯。
嘔而思水,飲停膈上,豬苓散。乾嘔噦,手足厥,橘皮湯。噦逆虛熱,橘皮竹茹湯。噦逆虛寒,半夏乾薑湯。乾噦,胃口有痰,二陳湯加薑汁。寒吐者,肢冷脈細,二陳湯加丁香、炮薑。諸藥不效,紅豆丸。熱吐者,煩渴脈洪,二陳湯加梔、連、竹茹、枇杷葉、薑汁、蘆根汁。
白話文:
-
嘔吐並想喝水,喝水後會停留在膈肌上方,使用豬苓散治療。
-
乾嘔、嘔吐,手腳冰冷,使用橘皮湯治療。
-
嘔吐、反胃,伴有虛熱,使用橘皮竹茹湯治療。
-
嘔吐、反胃,伴有虛寒,使用半夏乾薑湯治療。
-
乾嘔,胃中有痰,使用二陳湯加薑汁治療。
-
因寒冷而嘔吐,四肢冰冷、脈搏細弱,使用二陳湯加丁香、炮薑治療。
-
服用各種藥物都不見效,使用紅豆丸治療。
-
因熱而嘔吐,煩渴、脈搏洪大,使用二陳湯加梔子、連翹、竹茹、枇杷葉、薑汁、蘆根汁治療。
客寒犯胃,理中湯。肝火入胃,左金丸。由脾氣鬱結,歸脾湯加吳萸。由肝脾鬱滯,香砂六君子湯。怒時飲食嘔吐,胸滿膈脹,關格不通,二陳湯加青皮、木香。不效,加丁、沉、砂、蔻、藿、樸、曲、薑。由痰積者,遇寒輒發,蔻仁、丁香、砂仁、乾薑、半夏、陳皮。由食滯者,消導乃安,山楂、神麯、陳皮、枳殼、厚朴、砂仁、雞金。
白話文:
-
客邪寒冷侵犯胃部,使用理中湯治療。
-
肝火進入胃部,使用左金丸治療。
-
由於脾氣鬱結引起的,使用歸脾湯加吳茱萸治療。
-
由於肝脾鬱滯引起的,使用香砂六君子湯治療。
-
生氣時飲食嘔吐,胸口脹滿隔噎,不通暢,使用二陳湯加青皮、木香治療。如果效果不好,再加丁香、沉香、砂仁、蔻仁、藿香、厚朴、山楂、生薑治療。
-
由於痰液積聚引起的,遇到寒冷就發作,使用蔻仁、丁香、砂仁、乾薑、半夏、陳皮治療。
-
由於飲食積滯引起的,消化導流後就會好,使用山楂、神曲、陳皮、枳殼、厚朴、砂仁、雞內金治療。
先吐後瀉,身熱腹悶,名曰漏氣。因上焦傷風,邪氣內著,麥門冬湯。二便不通,氣逆不續,名曰走哺。因下焦實熱,人參湯主之。吐而中氣久虛,必借穀食以和之。焦米、神麯、參、苓、苡米、穀芽、甘草、陳皮、薑、棗。吐而諸藥不效,必假重鎮以墜之。靈砂丹、養正丹。
白話文:
-
先吐後瀉,身體發熱腹部悶脹,稱為漏氣。是由於上焦受到風寒侵襲,邪氣在體內凝聚,此時應服用麥門冬湯。
-
大小便不通,氣息逆亂不暢,稱為走哺。是由於下焦實熱引起的,應服用人參湯來治療。
-
由於嘔吐而導致中氣長期虛弱,必須藉助穀食來調和。可以使用焦米、神麯、參、苓、苡米、穀芽、甘草、陳皮、薑、棗等食材。
-
如果服用各種藥物後嘔吐症狀仍然沒有效果,則必須藉助重鎮來壓制它。可以使用靈砂丹、養正丹等藥物。
病久胃虛嘔吐者,六君子湯、比和飲、藿香安胃散。病後胃熱煩嘔者,竹葉石膏湯加薑汁。嘔苦邪在膽經,芩、連、吳萸、半夏、陳皮、茯苓、薑。吐酸責之肝臟,挾熱者,左金丸加竹茹、山梔、白蔻、生薑。挾寒者,左金丸加丁香、乾薑、白朮、沉香。嘔清水者多停飲,二術二陳湯。
白話文:
-
胃虛嘔吐,服用六君子湯、比和飲或藿香安胃散。
-
病後胃熱煩嘔,服用竹葉石膏湯加生薑汁。
-
嘔吐苦水,病邪在膽經,服用黃芩、黃連、吳茱萸、半夏、陳皮、茯苓和生薑。
-
嘔吐酸水,病在肝臟,兼有熱證,服用左金丸加竹茹、山梔、白荳蔻和生薑。
-
嘔吐清水,多因飲水過多,服用二朮二陳湯。
吐涎沫者以脾寒,六君子湯加益智、生薑,或理中湯加益智。吐蛔蟲者,或由胃冷,理中湯加川椒、檳榔,下烏梅丸。或由胃熱,安蛔丸。或由寒熱交錯,烏梅丸。或由胃虛求食,溫胃飲,理中湯。凡嘔吐而心痛,當作火治;口吐清水,當作蟲治;心中如火,當作血虛治。
白話文:
-
嘔吐涎沫:是由於脾胃虛寒所致,治療時可用六君子湯加益智、生薑,或理中湯加益智。
-
吐蛔蟲:可能是由胃寒引起的,治療時可用理中湯加川椒、檳榔,再服下烏梅丸。也可能是由胃熱引起的,此時可用安蛔丸。或者是由於寒熱交錯引起的,此種情況下也可用烏梅丸。還有一種可能是由於胃虛不納所致,治療時可用溫胃飲、理中湯。
-
所有嘔吐且伴有心痛的,都應該當作實火來治療;口中吐出清水的,應該當作蟲病來治療;心中如同著火般的灼熱感,應當當作血虛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