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

1. 虛損勞瘵論治

夫五勞者,勞傷五臟,乃虛損之源。而六極七傷,又虛損之流極,勞瘵之深根也。如皮毛枯槁,為肺勞;人參黃耆散。血脈不榮,為心勞;大五補丸。食少肌瘦,為脾勞;橘皮煎,血虛筋緩,為肝勞;黑丸。腹腫足弱,為腎勞。腎氣丸。六極者,數轉筋,指甲痛,為筋極;滋補營養丸、酒煮木瓜粥。

牙痛踵痛,不耐久立,為骨極;茸珠丸。面色無華,頭髮墜落,為血極;補營湯。膚如蟲行,體肉乾黑,為肉極;參苓丸。肌無膏澤,目無精光,羸瘦肌癢,搔則成瘡,為精極;巴戟丸。胸脅逆滿,吸短難言,為氣極。益氣丸。七傷者,一陰寒,二陰痿,三里急,四精漏,五精少,六精滑,七竅數。

並宜鎖陽丹,九龍丹。

幾虛損症,多起於脾胃。勞瘵症,多起於腎經。虛損潮熱,多起於內傷。勞瘵陰虛火動,多起於傷風似瘧。虛損蒸蒸發熱,按至皮膚間甚熱,不能食,不覺瘦,脈豁大,重按無力。勞瘵骨蒸,按之皮膚不熱,按之筋骨乃熱,能食而瘦,脈弦數。虛損轉潮熱泄瀉,脈短數者,不治。

勞瘵轉陰虛火動,喉痛脈細數死。虛症頰赤或唇紅,陰虛逼陽於上也。音喑,腎氣竭也。咳而喘急,肺虛氣不歸腎也。喉乾嚥痛,真水涸,虛火炎也。不眠恍惚,血不養心,神不能藏也。時多煩躁,陽中無陰,柔不濟剛也。飲食不甘,肌肉漸消,脾元敗也。盜汗不止,有火則陰不能攝,無火則陽不能固也。

骨痛如折,腎主骨,真陰竭也。筋急痠痛,水虧木燥,肝失養也。足心如烙,虛火爍陰,湧泉涸也。

白話文:

虛損勞瘵論治

五勞是指勞累損傷五臟,是虛損的根本原因。而六極七傷,則是虛損發展到極致的表現,是勞瘵病根深蒂固的徵兆。例如,皮膚乾燥枯萎是肺勞,可用人參黃耆散治療;血脈運行不暢是心勞,可用大五補丸治療;食慾不振,肌肉消瘦是脾勞,可用橘皮煎治療;血虛筋脈鬆弛是肝勞,可用黑丸治療;腹部腫脹,腿腳無力是腎勞,可用腎氣丸治療。六極是指:筋脈拘攣,指甲疼痛是筋極,可用滋補營養丸、酒煮木瓜粥治療;牙痛、腳跟痛,不能久站是骨極,可用茸珠丸治療;面色蒼白,頭髮脫落是血極,可用補營湯治療;皮膚像蟲爬過一樣,身體肌肉乾燥發黑是肉極,可用參苓丸治療;肌肉缺乏光澤,眼睛無神,消瘦,皮膚瘙癢,抓撓後變成瘡瘍是精極,可用巴戟丸治療;胸脅部脹滿,呼吸困難,說話費力是氣極,可用益氣丸治療。七傷是指:一陰寒,二陰痿,三里急,四精漏,五精少,六精滑,七竅數,都可用鎖陽丹、九龍丹治療。

許多虛損症狀都源於脾胃,而勞瘵症狀則多源於腎經。內傷引起的虛損常表現為潮熱,傷風類似瘧疾則易導致勞瘵陰虛火動。虛損的蒸蒸發熱,按壓皮膚感覺很熱,吃不下東西,卻不覺得消瘦,脈象洪大,重按無力。勞瘵的骨蒸,按壓皮膚不熱,但按壓筋骨卻發熱,能吃東西卻消瘦,脈象弦數。虛損伴隨潮熱和腹瀉,脈象短數者,難以治療。

勞瘵發展到陰虛火旺,喉嚨痛,脈象細數者,預後不良。虛症患者面頰或嘴唇發紅,是陰虛之火上炎的表現。聲音嘶啞是腎氣衰竭的表現;咳嗽氣喘是肺虛,氣機不能歸於腎的表現;喉嚨乾燥疼痛是津液枯竭,虛火上炎的表現;失眠恍惚是血液不能滋養心神,心神失於安藏的表現;經常煩躁是陽盛陰虛,陰氣不能制約陽氣的表現;飲食無味,肌肉漸漸消瘦是脾胃元氣衰敗的表現;盜汗不止,是陰虛火旺陰精不能固攝,或陽虛不能固攝的表現。

骨頭疼痛像折斷一樣,是腎主骨,腎精虧虛的表現;筋脈拘急疼痛是水液虧損,肝失滋養的表現;足心像被烙鐵燙到一樣,是虛火灼傷陰液,湧泉穴失於滋潤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