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二 (28)
卷之二 (28)
1. 汗症脈候
寸微尺緊,虛損多汗。肺脈軟而散者,病灌汗。平人脈虛微細者,盜汗出。自汗在寸,盜汗在尺。脈盛汗出,病不衰者,死。汗出而脈脫者,不治。
白話文:
寸脈微弱,尺脈緊繃,多為虛損導致的多汗。肺脈軟弱而散亂的,是屬於汗液大量流失的病症。平常人脈象虛弱細微的,容易出盜汗。自汗多在寸脈反映,盜汗多在尺脈反映。脈象強盛而持續出汗,病情不見好轉的,預後不良。汗出過多導致脈象虛脫的,無法治癒。
2. 附方
〔表虛〕,補陽湯,參,耆,術,草,五味,虛加附子。
〔裡虛〕,益陰湯,萸,地,丹,芍,麥,味,山藥,澤瀉,燈草,地骨皮,蓮子,虛加人參。
〔表裡〕,黃耆湯,耆,地,茯苓,天冬,麻黃根,肉桂,龍骨(各一錢),麥冬,五味,防風(各八分),歸,草(各七分),
〔陽虛〕,耆附湯,耆,附(各二錢),姜(十片)
〔陰虛〕,當歸地黃湯,歸,芍,苓,術,耆,柏,陳,草,人參,熟地,生地,知母,浮麥,棗
〔自汗〕,黃耆建中湯,見本卷衄血。
〔盜汗〕,當歸六黃湯,見本卷衄血。
〔胃汗〕,二甘湯,生甘草,炙甘草,五味,烏梅,姜,棗
〔胃汗〕,牡白散,煅牡蠣,白朮,防風(各二錢),
〔酒風〕,白朮散,白朮(一兩二錢五分),防風(一兩五錢),牡蠣(三錢),
〔衛虛〕,玉屏風散,見一卷中風。
〔心汗〕,硃砂安神丸,黃連(五錢),炙草,生地(各三錢半),當歸(二錢半),硃砂(一錢半),
〔心火〕,天王補心丹,見一卷火。
〔腎汗〕,六味丸,見一卷中風。
〔補腎〕,還少丹,見一卷中風。
〔肝脾〕,三陰煎,歸,地,參,耆,芍,五味,草,棗仁
〔肺汗〕,黃耆六一湯,耆(六錢),草(一兩),煎服。
〔腎汗〕,五味子湯,五味,山萸,龍骨,牡蠣,何首烏,遠志,五倍子,地骨皮
〔脾汗〕,白芍湯,白芍,棗仁,烏梅
〔盜汗〕,參苓散,參,苓,棗仁
〔心腎〕,心腎丸,參,耆,歸,地,苓,味,牛膝,蓯蓉,菟絲子,山藥,鹿茸,附子,龍骨,遠志
〔心惕〕,柏子仁湯,柏子仁,半夏曲(各二兩),牡蠣,人參,白朮,麻黃根,五味(各一兩),麥麩(半兩),棗肉為丸。
〔斂汗〕,牡蠣散,黃耆,麻黃根,牡蠣,小麥
〔病後〕,十全大補湯,見一卷中風。
〔津脫〕,大補元煎,見一卷中風。
〔痰汗〕,理中降痰湯,參,術,姜,草,名理中湯,此加苓、夏、蘇子。
〔汗痙〕,防風當歸湯,芎,歸,防,地
〔亡陽〕,桂枝加附子湯,桂,芍,草,姜,棗,名桂枝湯,此加附子。
〔風濕〕,防己黃耆湯,見一卷濕。
〔少陽〕,小柴胡湯,見一卷溫。
〔少陽〕,葛根湯,葛根,麻黃,姜,桂,芍,草,棗
〔三陽〕,白虎湯,見一卷中風。
〔蓄血〕,犀角地黃湯,見一卷溫。
〔血瘀〕,桃仁承氣湯,見一卷疫。
〔胃熱〕,五苓散,見一卷溫。
〔發黃〕,茵陳蒿湯,見一卷濕。
〔陰陽〕,逍遙散,見一卷火。
〔濕邪〕,勝濕湯,茅朮,厚朴,半夏,藿香,陳皮,甘草,姜
〔理濕〕,調衛湯,麻黃根,黃耆,羌,麥冬,地,歸,草,芩,夏,豬苓,蘇木,紅花,五味子
〔結胸〕,小半夏加茯苓湯,見本卷痰飲。
〔胃實〕,調胃承氣湯,大黃,芒硝,甘草
〔陽明〕,大柴胡湯,見一卷溫。
〔心汗〕,參歸腰子,人參,當歸(各五錢),豬腰(一個煮),再蒸。
〔腎虛〕,安腎丸,蘆巴,補骨脂,川楝子,茴香,續斷(各一兩半),杏仁,桃仁,山藥,茯苓(各一兩),
〔外治〕,牡礬丹,牡蠣粉,黃丹(各二兩),枯礬(四兩),研擦。
〔血汗〕,奪命散,硃砂,寒水石,麝香,等分,每服五分,又名定命散。
〔產血汗〕,蝟皮湯,蝟皮燒灰,米飲下,蝟肉煮食,更妙。
〔黃汗〕,耆陳湯,石膏,耆,芍,麥冬豉,草,茵陳,姜
〔外治〕,紅粉散,麻黃根,煅牡蠣(各一兩),赤石脂,龍骨(各五錢),絹包擦之。
〔補虛〕,大補黃耆湯,參,耆,術,草,芎,歸,萸,五味,桂心,防風(各一兩),茯苓(一兩半),熟地,蓯蓉(各三兩),姜,棗
〔陰血〕,生脈散,見一卷暑。
〔培元〕,保元湯,見一卷火。
〔補虛〕,六味回陽飲,見本卷咳嗽。
〔偏枯〕,人參養營湯,見本卷勞瘵。
〔寒飲〕,大建中湯,蜀椒,乾薑,人參,飴糖
〔發表〕,小續命湯,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附方]
-
[表虛](體表虛弱):用補陽湯,藥材包含人參、黃耆、白朮、甘草、五味子,如果虛弱嚴重,再加入附子。
-
[裡虛](體內虛弱):用益陰湯,藥材包含山茱萸、熟地黃、牡丹皮、白芍、麥門冬、五味子、山藥、澤瀉、燈心草、地骨皮、蓮子,如果虛弱嚴重,再加入人參。
-
[表裡](體表和體內都有問題):用黃耆湯,藥材包含黃耆、熟地黃、茯苓、天門冬、麻黃根、肉桂、龍骨(各一錢),麥門冬、五味子、防風(各八分),當歸、甘草(各七分)。
-
[陽虛](陽氣虛弱):用耆附湯,藥材包含黃耆、附子(各二錢),生薑(十片)。
-
[陰虛](陰液虧損):用當歸地黃湯,藥材包含當歸、白芍、茯苓、白朮、黃耆、黃柏、陳皮、甘草、人參、熟地黃、生地黃、知母、浮小麥、大棗。
-
[自汗](不自主出汗):用黃耆建中湯,參見本卷衄血篇。
-
[盜汗](睡覺時出汗):用當歸六黃湯,參見本卷衄血篇。
-
[胃汗](胃部出汗):用二甘湯,藥材包含生甘草、炙甘草、五味子、烏梅、生薑、大棗。
-
[胃汗](胃部出汗):用牡白散,藥材包含煅牡蠣、白朮、防風(各二錢)。
-
[酒風](飲酒引起的疾病):用白朮散,藥材包含白朮(一兩二錢五分)、防風(一兩五錢)、牡蠣(三錢)。
-
[衛虛](體表防禦功能虛弱):用玉屏風散,參見第一卷中風篇。
-
[心汗](心臟部位出汗):用硃砂安神丸,藥材包含黃連(五錢)、炙甘草、生地黃(各三錢半)、當歸(二錢半)、硃砂(一錢半)。
-
[心火](心火旺盛):用天王補心丹,參見第一卷火篇。
-
[腎汗](腎臟部位出汗):用六味丸,參見第一卷中風篇。
-
[補腎](補益腎臟):用還少丹,參見第一卷中風篇。
-
[肝脾](肝脾功能失調):用三陰煎,藥材包含當歸、熟地黃、人參、黃耆、白芍、五味子、甘草、酸棗仁。
-
[肺汗](肺部出汗):用黃耆六一湯,藥材包含黃耆(六錢),甘草(一兩),煎煮後服用。
-
[腎汗](腎臟部位出汗):用五味子湯,藥材包含五味子、山茱萸、龍骨、牡蠣、何首烏、遠志、五倍子、地骨皮。
-
[脾汗](脾臟部位出汗):用白芍湯,藥材包含白芍、酸棗仁、烏梅。
-
[盜汗](睡覺時出汗):用參苓散,藥材包含人參、茯苓、酸棗仁。
-
[心腎](心腎功能失調):用心腎丸,藥材包含人參、黃耆、當歸、熟地黃、茯苓、五味子、牛膝、肉蓯蓉、菟絲子、山藥、鹿茸、附子、龍骨、遠志。
-
[心惕](心悸不安):用柏子仁湯,藥材包含柏子仁、半夏曲(各二兩),牡蠣、人參、白朮、麻黃根、五味子(各一兩),麥麩(半兩),將棗肉搗成丸狀服用。
-
[斂汗](收斂汗液):用牡蠣散,藥材包含黃耆、麻黃根、牡蠣、小麥。
-
[病後](病後身體虛弱):用十全大補湯,參見第一卷中風篇。
-
[津脫](體液大量流失):用大補元煎,參見第一卷中風篇。
-
[痰汗](因痰濕引起的出汗):用理中降痰湯,藥材包含人參、白朮、生薑、甘草,此方為理中湯的基礎,再加入茯苓、半夏、蘇子。
-
[汗痙](出汗引起的抽搐):用防風當歸湯,藥材包含川芎、當歸、防風、熟地黃。
-
[亡陽](陽氣大量耗散):用桂枝加附子湯,藥材包含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此方為桂枝湯的基礎,再加入附子。
-
[風濕](風濕引起的疾病):用防己黃耆湯,參見第一卷濕篇。
-
[少陽](少陽病):用小柴胡湯,參見第一卷溫篇。
-
[少陽](少陽病):用葛根湯,藥材包含葛根、麻黃、生薑、桂枝、白芍、甘草、大棗。
-
[三陽](三陽病):用白虎湯,參見第一卷中風篇。
-
[蓄血](體內有瘀血):用犀角地黃湯,參見第一卷溫篇。
-
[血瘀](血液循環不暢):用桃仁承氣湯,參見第一卷疫篇。
-
[胃熱](胃部有熱):用五苓散,參見第一卷溫篇。
-
[發黃](黃疸):用茵陳蒿湯,參見第一卷濕篇。
-
[陰陽](陰陽失調):用逍遙散,參見第一卷火篇。
-
[濕邪](體內有濕氣):用勝濕湯,藥材包含茅蒼朮、厚朴、半夏、藿香、陳皮、甘草、生薑。
-
[理濕](調理濕氣):用調衛湯,藥材包含麻黃根、黃耆、羌活、麥門冬、熟地黃、當歸、甘草、黃芩、半夏、豬苓、蘇木、紅花、五味子。
-
[結胸](胸部有積液):用小半夏加茯苓湯,參見本卷痰飲篇。
-
[胃實](胃部有實熱):用調胃承氣湯,藥材包含大黃、芒硝、甘草。
-
[陽明](陽明病):用大柴胡湯,參見第一卷溫篇。
-
[心汗](心臟部位出汗):用參歸腰子,藥材包含人參、當歸(各五錢),豬腰子(一個煮熟),再蒸一下。
-
[腎虛](腎臟虛弱):用安腎丸,藥材包含胡蘆巴、補骨脂、川楝子、茴香、續斷(各一兩半),杏仁、桃仁、山藥、茯苓(各一兩)。
-
[外治](外用藥):用牡礬丹,藥材包含牡蠣粉、黃丹(各二兩),枯礬(四兩),研磨後擦拭患處。
-
[血汗](出帶血的汗):用奪命散,藥材包含硃砂、寒水石、麝香,等份混合,每次服用五分,又名定命散。
-
[產血汗](產後出汗帶血):用蝟皮湯,將蝟皮燒成灰,用米湯送服,蝟肉煮食,效果更好。
-
[黃汗](出黃色的汗):用耆陳湯,藥材包含石膏、黃耆、白芍、麥門冬、豆豉、甘草、茵陳、生薑。
-
[外治](外用藥):用紅粉散,藥材包含麻黃根、煅牡蠣(各一兩),赤石脂、龍骨(各五錢),用絹布包裹後擦拭患處。
-
[補虛](補益虛弱):用大補黃耆湯,藥材包含人參、黃耆、白朮、甘草、川芎、當歸、山茱萸、五味子、桂心、防風(各一兩),茯苓(一兩半),熟地黃、肉蓯蓉(各三兩),生薑、大棗。
-
[陰血](陰血不足):用生脈散,參見第一卷暑篇。
-
[培元](培補元氣):用保元湯,參見第一卷火篇。
-
[補虛](補益虛弱):用六味回陽飲,參見本卷咳嗽篇。
-
[偏枯](半身不遂):用人參養營湯,參見本卷勞瘵篇。
-
[寒飲](體內有寒痰):用大建中湯,藥材包含蜀椒、乾薑、人參、飴糖。
-
[發表](使身體發汗):用小續命湯,參見第一卷中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