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二 (3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30)

1. 汗症論治

汗為心液,腎主五液,故汗出皆由心腎虛致之。有自汗,有盜汗,自汗屬陽虛,盜汗屬陰虛,自汗者,不因勞動,不因發散,濈然自出,由陽虛不能衛外而固密也。盜汗者,寐中竊出,醒後倏收,由陰虛不能內營而斂藏也。陽虛自汗,治宜補氣以衛外;陰虛盜汗,治宜補陰以營內。

白話文:

汗液是心臟產生的液體,腎臟主掌五液,因此出汗都是由於心腎虛弱導致的。有自汗,也有盜汗,自汗屬於陽虛,盜汗屬於陰虛。自汗的人,不因勞動,不因發散,汗水自然流出,這是因為陽虛不能保護身體表面,導致汗液不能被固守。盜汗的人,在睡夢中出汗,醒來後汗水就停止了,這是因為陰虛不能滋養身體內部,導致汗液不能被收斂。陽虛自汗,治療方法應該補氣以保護身體表面;陰虛盜汗,治療方法應該補陰以滋養身體內部。

固衛則表氣實而腠理不疏;填營則里真固而陰液不泄。條其治法:表虛自汗失斂,補陽湯。裡虛盜汗有熱,益陰湯。表裡不固汗出,黃耆湯。氣虛而陽弱者必自汗,耆附湯。凡肥人多自汗。陰虛而火蒸者多盜汗,當歸地黃湯。凡瘦人多盜汗。陽虛者陰必乘,多發厥自汗;黃耆建中湯,陰虛者陽必湊,多發熱盜汗。

白話文:

固衛則表氣實而腠理不疏;填營則裏真固而陰液不泄。

如果固護衛氣,則表氣充實,腠理緻密,汗液不會外泄;如果充實營氣,則裡氣充盛,陰液不致外泄。

條其治法:表虛自汗失斂,補陽湯。裡虛盜汗有熱,益陰湯。表裡不固汗出,黃耆湯。氣虛而陽弱者必自汗,耆附湯。

治療方法:

1、表虛自汗,汗出不止,可以使用補陽湯。

2、裡虛盜汗,盜汗伴有發熱,可以使用益陰湯。

3、表裡不固,汗出不止,可以使用黃耆湯。

4、氣虛而陽弱者,必定自汗,可以使用耆附湯。

5、凡是肥胖的人,容易自汗。

6、陰虛而火蒸者,容易盜汗,可以使用當歸地黃湯。

7、凡是瘦弱的人,容易盜汗。

8、陽虛者,陰氣必定乘虛而入,容易發生厥證和自汗;可以使用黃耆建中湯。

9、陰虛者,陽氣必定湊合,容易發熱和盜汗。

當歸六黃湯。陽蒸陰分,則血熱,血熱則液泄為盜汗。此從乎表裡陰陽為治也。然自汗有屬腑臟者,經云: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持重遠行,汗出於腎;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搖體勞苦,汗出於脾。如胃熱,食則汗出如洗;二甘湯或牡白散。飲酒漏風,汗出如浴。

白話文:

當歸六黃湯:是指陽氣蒸騰而陰氣分裂的時候,血液就會發熱,血液發熱就會產生液體滲漏,形成盜汗。這種情況需要從表裡陰陽兩方面來治療。但是自汗也有屬於腑臟的,經書上說:飲食飽食感滿,會出現胃部出汗;受到驚嚇而丟失精氣,會出現心臟出汗;負擔過重而遠行,會出現腎臟出汗;疾走恐懼,會出現肝臟出汗;搖動身體勞苦,會出現脾臟出汗。如果胃熱,吃東西後就會汗出如洗,這時可以使用二甘湯或牡白散。如果飲酒並受風吹,就會汗出如浴。

白朮散。肺虛,腠易疏泄,玉屏風散。心虛,神不安謐,硃砂安神丸、天王補心丹。腎虛,元府不閉,六味丸、還少丹。肝脾虛,精血久耗,三陰煎。士材亦云:肺虛者固其皮毛,黃耆六一湯。心虛者益其血脈,當歸六黃湯。腎虛者助其封藏,五味子湯。脾虛者壯其中氣,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白朮散: 肺氣虛弱,腠理疏鬆,容易受風寒侵襲,以玉屏風散治療。

心氣虛,精神不安寧,以硃砂安神丸、天王補心丹治療。

腎氣虛弱,元府固攝無力,以六味丸、還少丹治療。

肝脾氣虛,精血久耗,以三陰煎治療。

士材也說: 肺氣虛弱的,固護其皮毛,以黃耆六一湯治療。

心氣虛弱的,益其血脈,以當歸六黃湯治療。

腎氣虛弱的,助其封藏,以五味子湯治療。

脾氣虛弱的,壯之中氣,以補中益氣湯治療。

肝虛者禁其疏泄,白芍湯。此從乎腑臟為治也。其盜汗乃睡中自泄,參苓散。水火不交,心腎丸。陰陽偏勝,黃耆湯。虛損心陽,柏子仁湯、牡蠣散。至如病後氣血俱虛自汗,十全大補湯。產後血脫,孤陽無依,大汗不止,獨參湯。凡津脫者汗大泄,大補元煎去杜仲。痰盛者汗自流,理中降痰湯。

白話文:

  1. 肝虛的患者禁止疏泄,可以用白芍湯治療。這是根據臟腑的關係來治療的。

  2. 睡夢中出汗,可以用參苓散治療。

  3. 水火不交,可以用心腎丸治療。

  4. 陰陽偏勝,可以用黃耆湯治療。

  5. 虛損心陽,可以用柏子仁湯、牡蠣散治療。

  6. 病後氣血俱虛導致自汗,可以用十全大補湯治療。

  7. 產後血脫,孤陽無依,大汗不止,可以用獨參湯治療。

  8. 津液脫失導致大汗泄瀉,可以用大補元煎去杜仲治療。

  9. 痰盛導致自汗,可以用理中降痰湯治療。

發汗過劑,血虛成痙,防風當歸湯。汗多亡陽,身冷拘急,桂枝加附子湯。若夫風濕相搏,時自汗出,防己黃耆湯。惡風自汗,桂枝。傷寒,陽明、少陽症盜汗,柴胡湯、葛根湯選用。溫熱症,三陽合病,目合則汗,白虎湯。額汗濕熱上蒸,或血蓄胃口,迫其津液致之。蓄血頭汗,劑頸而還,犀角地黃湯。

白話文:

  • 發汗過多,造成血虛引發痙攣,可用防風當歸湯。

  • 汗流太多,陽氣喪失,身體寒冷僵硬,可以服用桂枝加附子湯。

  • 風濕交加,時常出汗,可以用防己黃耆湯。

  • 不怕風卻自汗,可以服用桂枝。

  • 傷寒、陽明、少陽症盜汗,可以選擇柴胡湯或葛根湯。

  • 溫熱症,三陽合病,眼睛閉合就會出汗,可以服用白虎湯。

  • 額頭出汗,濕熱蒸騰,或者胃中有積血,迫使津液外泄所致。

  • 血積在頭部出汗,或汗水從頸部流回,可以服用犀角地黃湯。

頭汗,小便不利,渴而不飲,此血瘀膀胱也。桃仁承氣湯。胃熱上蒸,額汗發黃,小水不利者,五苓散加茵陳,甚則茵陳蒿湯利之。傷寒脅痛耳聾,寒熱口苦,頭汗劑頸而還,屬少陽,小柴胡湯加桂枝、茯苓、白朮和之。少陽挾熱,或為盜汗,或腋汗,脅汗,須知從陰陽交互時,及陰陽交互處發泄者,皆陰陽不和半表半裡症。小柴胡湯、逍遙散,皆合劑也。

白話文:

  1. 頭部出汗,小便不暢通,口渴卻不想喝水,這是血瘀膀胱造成的。可以服用桃仁承氣湯。

  2. 胃熱上蒸,前額出汗發黃,小便不暢通的人,可以服用五苓散加茵陳,如果症狀嚴重,可以使用茵陳蒿湯來緩解。

  3. 傷寒導致脅痛耳聾,寒熱交替、口苦,頭汗出到脖子就停止了,這屬於少陽症,可以服用小柴胡湯加桂枝、茯苓、白朮來治療。

  4. 少陽症合併熱症,可能會出現盜汗、腋下出汗、脅部出汗等症狀。要注意,這些出汗症狀都是在陰陽交替時或陰陽交替處發生的,都屬於陰陽不和、半表半裡症。小柴胡湯、逍遙散都可以用來治療。

外有頭汗,頭者,諸陽之會,邪搏諸陽,津液上湊,則頭汗。劑頸而還,屬血症。四物湯。濕邪搏陽,亦汗出頭額,參用勝濕湯、調衛湯。水結胸無大熱,亦汗出頭額,小半夏加茯苓湯。陽明胃實,亦汗出頭額,調胃承氣湯。胃腑熱蒸,手足自汗,亦陽明病,當下,大柴胡湯。

白話文:

頭上出汗,頭部是諸陽經脈會聚的地方,邪氣侵犯諸陽經,津液聚集在上部,就會出現頭部出汗。汗液流到頸部的周圍,屬於血證。可以服用四物湯。濕邪侵犯陽經,也會出現汗出頭額的症狀。可用勝濕湯、調衛湯等來治療。水邪積聚在胸中,沒有明顯發熱的症狀,也會出現汗出頭額的情況。可用小半夏加茯苓湯來治療。陽明胃經實熱,也會出現汗出頭額的症狀。可用調胃承氣湯來治療。胃腑中的熱氣蒸發,手腳自汗,這也是陽明病,應該攻下。可以用大柴胡湯來治療。

心腋盜汗,久不止,參歸腰子。當心一片,津津自汗,名心汗,補心丹。陰囊汗為腎虛有濕,安腎丸主之。兩腋汗,腳心汗,為濕熱流注,牡礬丹主之。有血汗,因膽經熱血妄行,與少陰氣並,奪命散。產後血汗,蝟皮湯。有黃汗,因汗出浴水,濕熱內郁,耆陳湯。一切汗出不止,外治法,紅粉散。

惟珠汗不流,汗出如油,額汗如雨,喘促肢冷,皆陽脫不治。

白話文:

  1. 心腋盜汗,久治不癒,可用參歸腰子來治療。

  2. 心中感到一陣陣發熱,然後自汗,稱為心汗,可用補心丹來治療。

  3. 陰囊汗證是因腎虛有濕導致,可用安腎丸來治療。

  4. 兩腋下汗多,腳心汗多,是濕熱流注導致,可用牡礬丹來治療。

  5. 血汗證是因膽經熱血妄行,與少陰氣並存,可用奪命散來治療。

  6. 產後血汗證,可用蝟皮湯來治療。

  7. 有黃汗證,是因汗出後用水洗澡,濕熱內鬱導致,可用耆陳湯來治療。

  8. 各種汗出不止的證狀,可用紅粉散來治療。

只有汗珠不流,汗流如油,額頭汗水如雨,喘氣急促,四肢冰冷,都是陽氣脫離體外,無法治癒。

經曰:陽有餘為身熱無汗,陰有餘為多汗身寒。又曰:血與汗異名而同類,故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注云:奪者迫之使出也。又曰:腎病者寢汗憎風,寢汗,即盜汗也。

白話文:

經書上說:陽氣過剩會導致身體發熱無汗,陰氣過剩會導致多汗而身體發冷。又說:血液和汗液名稱不同,但都是同類,所以奪取血液的人沒有汗液,奪取汗液的人沒有血液。注釋說:奪取是強迫其出來的。又說:患有腎病的人在睡覺時會盜汗,盜汗就是盜汗。

東垣曰:凡內傷自汗,補中益氣湯,稍加附子、麻黃根、浮小麥,其效如神。但升、柴少用,兼蜜炙以抑其升發暴悍之性,又欲其引參、耆等味達肌表也。

白話文:

東垣醫師說:凡是內傷自汗症,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再稍加附子、麻黃根、浮小麥,其治療效果非常顯著。但升麻、柴胡要少用,還得用蜂蜜炙過,用來抑制其容易升發、暴烈的天性,同時又能讓它引入人參、黃耆等藥材的藥性到達體表。

凡服止汗固表藥,不應,愈斂愈出者,只理心血,以汗乃心液,心不攝血,故溢為汗。大補黃耆湯加棗仁。微熱者,加石斛。當心汗,為思慮傷脾,補心丹。凡久病不愈,必氣血兩虛,自汗熱不退,補中益氣湯加川附,或用歸脾湯。如便燥自汗,熱不退,屬陰血,六味地黃湯加生脈散。

白話文:

服用止汗固表藥物後,如果汗出不止,反而愈收斂汗液愈多,這時應只治療心血,因為汗液是心臟液體,若心臟無法攝藏血液,就會溢出為汗水。可用大補黃耆湯加上棗仁來治療。如果伴有微熱,再加石斛。如果是心臟汗出,則是由於思慮傷脾所致,可用補心丹治療。凡是久病不癒的患者,必定氣血兩虛,常常自汗,並且熱不退,可用補中益氣湯加川附,或用歸脾湯來治療。如果又便祕又自汗,而且熱不退,就屬於陰血不足,可以用六味地黃湯加上生脈散來治療。

如病陽虛,熱極自汗而解;汗後又熱,汗出如水,此陽被汗散,發泄在外,而不歸元,保元湯加浮麥、牡蠣,或炒焦棉子煎湯。如心神不安者,加安神丸。凡虛陽上攻,必求下達,保元湯加木瓜,使陽氣回元。凡汗症有陰陽,陽汗者熱汗也,陰汗者冷汗也。汗之冷者以其陽氣內虛,陰中無陽,而汗隨氣泄。

白話文:

  1. 如果因陽虛導致身體發熱,大量出汗而解決;出汗後又覺得發熱,出汗如水,這是因為陽氣被汗液分散,發泄在外而不回歸身體的根本,可以使用保元湯加浮麥、牡蠣,或炒焦棉籽煎湯服用。如果心神不安的人,還可以加安神丸。

2.凡是虛陽上攻的病症,一定要設法讓陽氣下行,可以使用保元湯加木瓜,讓陽氣回歸身體的根本。

  1. 汗症有陰陽之分,陽汗是指熱汗,陰汗是指冷汗。出冷汗是因為身體的陽氣虛弱,陰中沒有陽氣,而汗液隨著氣虛而泄漏。

凡大驚恐,及病後產後失血後,多有汗出,是皆陽氣消耗,真元失守候也。故經曰:陰勝則身寒汗出。又曰:極寒反汗出,身必冷如冰,是皆陰汗之謂。治必扶其正氣,其汗乃止。若虛甚者,非速救真元不可。薑、桂、附子之屬,必所當用。

白話文:

凡是經歷過極度驚恐,生病後、生產後或失血後,往往會出汗,這是因為陽氣消耗,真元失去保護所致。因此,《黃帝內經》說:「陰氣盛,則身體寒冷、出汗。」又說:「極度寒冷反而出汗,身體必定像冰一樣寒冷」,這些都是屬於陰汗。治療時務必要扶助正氣,汗才會停止。如果虛弱得很嚴重,如果不趕快搶救真元的話,就完了。這時,必然要使用生薑、肉桂、附子等藥物。

凡病不當汗而誤汗,或當汗而汗之過劑者,皆汗多亡陽之症,是亦陰症之屬,當察其虛之或微或甚。微虛者,三陰煎,或五陰煎、獨參湯之類。虛甚者,非用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之類不可。凡衛虛不固,腠理不密而易汗者,是亦陰症之屬。宜黃耆六一湯,或耆附湯。以上四段本《景岳全書》。

白話文:

凡是疾病不適合發汗卻誤發汗,或適合發汗卻過量發汗,都會導致汗多、陽氣耗散的症狀,這也屬於陰症的一種。需要根據虛證的輕重程度來區分治療方法。虛證較輕微的,可以用三陰煎、五陰煎、獨參湯等方劑。虛證嚴重的,必須使用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等方劑。凡是衛氣虛弱不固,腠理不緻密而容易出汗的,這也屬於陰症的一種。適合服用黃耆六一湯或耆附湯。以上四段內容摘自《景嶽全書》。

《醫通》曰:病後氣血俱虛而汗,服諸止汗藥,不應,用十全大補湯半劑,加熟棗仁五錢。若胸臆煩悶,不能勝陰藥者,生脈散加黃耆二錢,當歸六分,熟棗仁三錢。一服即驗。夏月汗止半身,由氣血不充,內挾寒飲,偏枯及夭之兆也。用大劑十全大補湯、人參養營湯、大建中湯,加行經豁痰藥治之。

白話文:

《醫通》說:患病之後,氣血虛弱,卻仍然出汗,服用了各種止汗的藥物卻不見效,可以使用半劑的十全大補湯,另外再加入五錢的熟棗仁。如果是胸悶且身體不適,不能忍受陰補藥物的人,可以用生脈散,另外再加入二錢的黃耆、六分的當歸、三錢的熟棗仁。服用一劑即能見效。在夏天,如果只有半身出汗,這是由於氣血不足導致,內夾寒飲、偏枯,甚至是夭折的徵兆。可以服用大劑量的十全大補湯、人參養營湯、大建中湯,再加入行經豁痰藥物,以此來治療。

若元氣稍充,即間用小續命湯一劑,以開發其表,或防己黃耆湯加川烏以散其濕。此症雖屬血虛,不可用四物陰藥,以其閉滯經絡故也。

丹溪曰:自汗大忌生薑,以其開腠理也。凡有汗,一切辛辣之味,五辛之屬,均忌之。

白話文:

如果體內元氣稍充足,就間隔性服用小續命湯一劑,以疏通外感,或者服用防己黃耆湯加入川烏以祛除濕氣。這個病症雖然是血虛,但不可以使用四物陰藥,這是因為這些藥會阻滯經絡。

丹溪說:自汗最大的忌諱是服用生薑,因為生薑會使皮膚腠理打開而致汗液外洩。凡是自汗者,一切辛辣之物,以及五辛類食物,都應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