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一 (5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51)

1. 傷寒時疫辨

熱結下焦,小便不利,導赤散。熱瘀發黃,茵陳蒿湯。血蓄膀胱,夜熱譫語,桃仁承氣湯。婦人病疫,經水適來,邪入血海,熱隨血下自愈。小柴胡湯加赤芍、丹皮、生地黃。如結胸狀者,血因邪結也,宜刺期門穴。經水適斷,血室乍空,邪乘虛入,難治。柴胡養榮湯。新產亡血,柴胡養榮湯。

孕婦病疫,隨症施治,以安胎保胎為主,亦有宜用承氣湯者,用之,反得母子俱全,慎勿生疑掣肘也。(纂吳氏《溫疫論》)

〔大頭瘟〕濕熱傷巔,腫大如斗,赤㿔無頭,或結核有根,令人多汗氣蒸。天行癘氣,染之多死,乃邪熱客於心肺,上攻頭面而為腫也。初則憎寒壯熱,體重,頭面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甚則堵塞不能飲食,舌乾口燥,恍惚不安,不速治。十死八九。人中黃丸、普濟消毒飲子。

便硬,加酒大黃一二錢,緩服,或沈氏頭瘟湯。若潰膿,必染人。若發於面部,焮赤腫痛,屬陽明,普濟消毒飲子加石膏。發於耳前後,額角旁,紅腫,屬少陽,普濟消毒飲子加柴胡、天花粉。發於腦頂後,並耳後赤熱腫痛,屬太陽,荊防敗毒散去人參,加芩、連。

〔捻頸瘟〕喉痹失音,項大腹脹如蝦蟆狀,亦名蝦蟆瘟。荊防敗毒散。

〔瓜瓤瘟〕胸高肋起,嘔血如汁。生犀飲,便結加大黃,渴加花粉,虛加鹽水炒人參。表熱去蒼朮,加桂枝、黃連。便膿血,倍黃土,加黃柏。便滑,以人中黃代金汁。

〔楊梅瘟〕遍身紫塊,忽然發出黴瘡,清熱解毒湯,下人中黃丸,並宜刺塊出血。

〔疙瘩瘟〕發塊如瘤,遍身流走,旦發夕死。急用三稜針刺入委中三分,出血。服人中黃散。

〔絞腸瘟〕腸鳴乾嘔,水泄不通,類絞腸痧。急宜探吐,服雙解散。

〔軟腳瘟〕便清泄白,足腫難移。此即濕溫症,宜蒼朮白虎湯。

白話文:

傷寒時疫辨

下焦濕熱,小便不通,用導赤散。熱毒瘀阻導致黃疸,用茵陳蒿湯。血液瘀積膀胱,夜間發熱說胡話,用桃仁承氣湯。婦女患疫病,月經剛好來潮,邪氣入侵血海,熱邪隨經血排出而自愈。小柴胡湯加赤芍、丹皮、生地黃。如果像胸部有腫塊一樣,是血液因邪氣阻塞所致,應刺期門穴。月經剛結束,血室剛空,邪氣乘虛而入,較難治療。用柴胡養榮湯。產後失血,也用柴胡養榮湯。

孕婦患疫病,要根據症狀施治,以安胎保胎為主,有些情況也適合用承氣湯,使用後反而能使母子平安,不要懷疑而猶豫。(摘自吳氏《溫疫論》)

大頭瘟:濕熱之邪侵犯頭部,頭腫得像斗一樣大,皮膚紅腫沒有膿頭,或有結節有根,患者多汗、氣喘。瘟疫流行,感染者多死,這是邪熱之邪客犯心肺,上攻頭面而致腫脹。初期症狀為畏寒發熱,身體沉重,頭面疼痛,眼睛睜不開,呼吸困難,咽喉腫痛。嚴重時則堵塞不能進食,舌乾口燥,神志恍惚不安,如果不迅速治療,十死八九。用人中黃丸、普濟消毒飲。

大便秘結,加酒大黃一到二錢,緩緩服用,或用沈氏頭瘟湯。如果潰爛流膿,會傳染他人。如果腫脹發於面部,紅腫疼痛,屬陽明經,用普濟消毒飲加石膏。發於耳前後、額角旁,紅腫,屬少陽經,普濟消毒飲加柴胡、天花粉。發於腦頂後及耳後,紅腫疼痛,屬太陽經,荊防敗毒散去人參,加黃芩、黃連。

捻頸瘟:喉嚨阻塞失音,脖子腫大,腹部膨脹像蛤蟆一樣,也叫蛤蟆瘟。用荊防敗毒散。

瓜瓤瘟:胸部高聳,肋骨突出,嘔血如水樣。用犀角地黃湯,大便秘結加大黃,口渴加天花粉,虛弱加鹽水炒人參。表熱症狀去蒼朮,加桂枝、黃連。大便帶膿血,加倍黃土,加黃柏。大便稀溏,用人中黃丸代替金汁飲。

楊梅瘟:全身長紫紅色斑塊,突然長出瘡瘍,用清熱解毒湯,服用人中黃丸,並應刺破斑塊放血。

疙瘩瘟:長出像瘤一樣的腫塊,遍佈全身,並且流竄,早上發病晚上就可能死亡。應立即用三棱針刺入委中穴三分,放血。服用人中黃散。

絞腸瘟:腸鳴腹痛,乾嘔,腹瀉不止,類似絞腸痧。應立即催吐,服用雙解散。

軟腳瘟:大便稀溏,白色,腳腫難以行走。這是濕溫證,用蒼朮白虎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