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二 (2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8)

1. 衄血脈候

衄而不止,脈大者逆。《靈樞》脈至而搏,血衄身熱者死。《素問》病若吐衄,脈當沉細,反浮大而牢者死。《難經》脈得諸澀濡弱,為亡血。《脈經》脈浮大數,為邪伏於經,宜發汗。大為虛,為脾虛不能統血,宜補氣,小而數,為陰虛火乘,宜滋腎。弦澀為瘀積,宜行滯。凡衄之脈,數實堅勁,或急疾不調,皆難治。久衄脈虛大,頭額痛,鼻流淡黃水者死。

白話文:

  1. 鼻血不止,脈搏強烈而急促,屬於逆脈。《靈樞》中提到,脈搏急促而有力,同時伴有鼻血和身熱的症狀,則預後不佳。

  2. 《素問》中指出,如果患者出現吐血或鼻血的症狀,脈搏應該沉細而緩慢。如果脈搏反而浮大而有力,則預後不佳。

  3. 《難經》中提到,如果脈搏摸起來澀滑而虛弱,則可能是由於失血過多造成的。

  4. 《脈經》中指出,如果脈搏浮大而數,則說明邪氣伏藏在經絡之中,需要發汗來將邪氣排出。

  5. 如果脈搏大而虛弱,則說明脾虛不能統攝血液,需要補氣。如果脈搏小而數,則說明陰虛火旺,需要滋補腎臟。

  6. 如果脈搏弦緊而澀滯,則說明有瘀血積聚,需要活血化瘀。

  7. 一般來說,鼻血患者的脈搏多數數實而有力,或者急促而紊亂,都屬於難以治療的類型。

  8. 如果鼻血持續時間長,脈搏虛弱而大,同時伴有頭額疼痛和鼻流清淡黃色液體的症狀,則預後不佳。

2. 附方

〔清降〕,生地黃飲子,生地,熟地,杞子,阿膠,白芍,天冬,側柏葉,地骨皮,黃芩,各等分,水煎。

白話文:

〔清降〕生地黃飲子,各等份的生地黃、熟地黃、枸杞、阿膠、白芍、天冬、側柏葉、地骨皮、黃芩,加入水煎煮即可飲用。

〔清降〕,茜根散,茜根,阿膠,黃芩,側柏葉,生地(各一兩),甘草(五錢),

白話文:

〔清降〕,茜根散,茜根、阿膠、黃芩、側柏葉、生地(各一兩)、甘草(五錢)。

〔溫攝〕,理中湯,見一卷中風。

〔溫攝〕,黑神散,見本卷血。

〔涼瀉〕,犀角地黃湯,見一卷溫。

白話文:

溫攝

黑神散,見本卷「血」部。

理中湯

理中湯,見一卷「中風」部。

涼瀉

犀角地黃湯,見一卷「溫」部。

〔涼瀉〕,七汁飲,韭汁,藕汁,鮮荷葉汁,京墨汁,側柏葉,汁,生地汁,童便各一杯,和勻服。

白話文:

【涼瀉】,由七種液體組成的飲品。配方:韭菜汁、藕汁、新鮮荷葉汁、京墨汁、側柏葉汁、生地汁、童便,各取一杯分量,混合均勻服用。

〔滋養〕,止衄散,黃耆(六錢),當歸,赤苓,白芍,生地,阿膠(各三錢),為末,麥冬湯調服。

白話文:

滋養,止鼻血的方劑,由黃耆(6錢)、當歸、赤茯苓、白芍、生地、阿膠(各3錢)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細粉,以麥冬湯調服。

〔益肺〕,生脈散,參,麥,五味

〔風寒〕,麻黃湯,麻,杏,桂,草

〔風寒〕,桂枝湯,桂,芍,草,薑,棗

〔傷脾〕,歸脾湯,見本卷勞瘵。

〔氣虛〕,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

〔氣血〕,當歸補血湯,炙耆(一兩),當歸(二錢),

〔喘逆〕,都氣丸,見一卷火。

〔補火〕,八味丸,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益肺 生脈散:人參、麥冬、五味子

風寒 麻黃湯:麻黃、杏仁、桂枝、細辛

風寒 桂枝湯:桂枝、芍藥、細辛、生薑、大棗

傷脾 歸脾湯:見本卷「勞瘵」

氣虛 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

氣血 當歸補血湯:炙黃耆(1 兩)、當歸(2 錢)

喘逆 都氣丸:見一卷「火」

補火 八味丸:見一卷「中風」

〔補火〕,鎮陰煎,熟地(一兩),牛膝(二錢),澤瀉(一錢五分),炙草,桂心(各一錢),製附子(七分),水煎冷服。

白話文:

〔補火〕:鎮陰煎

藥材:

熟地:6克

牛膝:1.2克

澤瀉:0.9克

炙甘草:0.6克

桂心:0.6克

製附子:0.4克

作法:

將上述藥材一同水煎,冷卻後服用。

〔陰虛〕,六味丸,見一卷中風。

〔調營〕,養營湯,見本卷勞瘵。

白話文:

陰虛:六味丸

見於中風條目。

調營:養營湯

見於本卷勞瘵條目。

〔酒沸〕,四生丸,生艾葉,生荷葉,生側柏葉,生地黃,搗丸如雞子大,水煎,去渣服。

〔傷中〕,保元湯,見一卷火。

白話文:

(治療)惡瘡:四生丸,用新鮮艾葉、新鮮荷葉、新鮮側柏葉、新鮮地黃搗碎,丸成雞蛋大小,水煎,去渣服用。

傷中

保元湯(出自《醫宗金鑑》卷一)

症狀:見一卷火(紅舌)

〔虛寒〕,千金當歸湯,當歸(一錢),炮薑(五分),白芍,阿膠,黃芩(各一錢半),

白話文:

虛寒:千金當歸湯

當歸(6克),炮薑(3克),白芍,阿膠,黃芩(各9克)

〔病後〕,石膏牡蠣湯,石膏(五錢),牡蠣(一兩),研末酒服,日三次。

白話文:

〔病後〕,石膏牡蠣湯。將石膏(五錢),牡蠣(一兩)研成末,加入酒中服用,每日三次。

〔停瘀〕,加味犀角地黃湯,地,芍,丹,犀角,再加,歸,桔,陳,草,紅花,藕汁

白話文:

(血瘀型)再加上,犀角地黃湯,生地黃、芍藥、丹參,犀角,再加入,當歸、桔梗、陳皮,草藥,紅花,藕汁。

〔降火〕,玉女煎,見一卷溫。

〔降氣〕,蘇子降氣湯,見本卷失音。

白話文:

降火

  • 玉女煎(見卷一溫病)

降氣

  • 蘇子降氣湯(見本卷失音)

〔外治〕,單方,以大蒜頭搗如泥,作餅如錢大,貼足心,左衄貼右,右衄貼左,兩孔俱衄,左右俱貼,即止。

單方,用線扎中指中節,左孔衄扎左中指,右孔衄扎右中指,兩孔俱衄兩指俱扎。

白話文:

〔外治〕單方,將大蒜頭搗成泥狀,做成錢幣大小的餅,貼在腳底,如果左邊的鼻孔出血就貼在右邊的腳底,右邊的鼻孔出血就貼在左邊的腳底,如果兩個鼻孔都出血,就左右腳底都貼,血就會止住。

單方:

用線綁紮中指中節。 如果左邊鼻孔出血,則紮左手中指。 如果右邊鼻孔出血,則紮右手中指。 如果兩邊鼻孔都出血,則兩手指都紮。

單方,黑山梔,煅牡蠣,煅龍骨,京墨,百草霜,血餘

,等分為末,用茅花水蘸藥末入鼻孔,立止。

單方,用濕紙搭額上立止。

白話文:

單方藥劑:

  • 黑山梔: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 煅牡蠣:具有平肝潛陽、鎮靜安神、收斂固澀的功效。
  • 煅龍骨:具有平肝潛陽、鎮驚安神、收斂止血的功效。
  • 京墨:具有清熱止血、涼血止血的功效。
  • 百草霜: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 血餘:具有涼血止血、散瘀止痛的功效。

炭方:將木炭研磨成細末,用茅草花露沾取藥末放入鼻孔,立即可止。

單方:用濕紙巾敷在額頭上,立即可止。

〔耳衄〕,柴胡清肝散,小柴胡湯去半夏、棗、薑,加,梔子、川芎、連翹、桔梗。

白話文:

〔耳衄〕,用柴胡清肝散,小柴胡湯去掉半夏、大棗、生薑,加入梔子、川芎、連翹、桔梗。

〔眼衄〕,滋陰地黃丸,二地,芩,連,參,草,歸,五味,柴枳,天冬,地骨皮,蜜丸,茶下。

白話文:

(眼涕症),滋陰地黃丸,生地黃、麥冬、山藥、山茱萸、丹皮、澤瀉、茯苓、牡丹皮、五味子、柴胡、枳殼、天冬、地骨皮,製蜜丸,以茶送服。

〔眼衄〕,駐景丸,杞子,車前子(各二兩),熟地(五兩),菟絲子(八兩),蜜丸,酒下。

白話文:

(眼衄),駐景丸的藥方:

枸杞子、車前子(各2兩),熟地(5兩),菟絲子(8兩),與蜂蜜混和後做成藥丸,以酒送服。

〔齒衄〕,甘露飲,二地,二冬,石斛,茵陳,黃芩,枳殼,枇杷葉,甘草

白話文:

〔齒齦出血〕,甘露飲,生地、熟地、麥冬、天冬、石斛、茵陳、黃芩、枳殼、枇杷葉、甘草

〔齒衄〕,清胃散,生地(四錢),升麻(錢半),丹皮(五錢),當歸,川連(各三錢),為末,分三服。

白話文:

〔牙齦出血〕,清胃散方:

生地(四錢),升麻(錢半),丹皮(五錢),當歸,川連(各三錢),研成細末,分三份服用。

〔外敷〕,冰玉散,硼砂,元明粉(各五錢),辰砂(六分),

白話文:

外敷藥:冰玉散、硼砂、元明粉(各五錢)、辰砂(六分)。

〔便秘〕,調胃承氣湯,大黃,芒硝,炙草

白話文:

〔便祕〕,服用調胃承氣湯,其藥材包括大黃、芒硝和炙草。

〔風腫〕,消風散,見本卷失音。

〔腎虛〕,七味丸,六味丸加桂心。

白話文:

風腫

消風散(參閱本書「失音」條目)

腎虛

七味丸(六味丸加上桂心)

〔陽虛〕,安腎丸,便制香附(二兩),炮川烏,川椒(各一兩),青鹽炒,小茴香(三兩),熟地(四兩),川楝子(三錢),酒糊丸。

〔舌衄〕,黃耆六一散,黃耆(六兩),甘草(一兩),

白話文:

〔陽虛〕, 安腎丸,製香附(二兩),炮川烏,川椒(各一兩),用青鹽炒過,小茴香(三兩),熟地(四兩),川楝子(三錢),用酒糊成丸。

舌衄

黃耆六一散

配料:

  • 黃耆(六兩)
  • 甘草(一兩)

〔舌衄〕,塗舌丹,烏賊骨,蒲黃,等分研末,塗舌上。

白話文:

(舌衄)把丹,烏賊骨,蒲黃等分研磨成末,塗在舌頭上。

〔肌衄〕,便秘,當歸,黃耆,生地,熟地(各一錢),黃芩,黃連,黃柏(各五分),

白話文:

肌衄:皮膚出血。

便祕:大便困難。

當歸:補血活血。

黃耆:補氣固表。

生地:滋陰涼血。

熟地:滋陰補血。

黃芩:清熱燥濕。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用法:將以上藥材加水煎服,每日一次。

〔肌衄〕,黃耆建中湯,耆,桂,芍,草,薑,棗,飴糖

白話文:

「肌衄」之症,可以用黃耆建中湯來治療。湯中所用的藥材有:黃耆、肉桂、芍藥、生薑、紅棗、飴糖。

〔紅汗〕,妙香散,人參,黃耆,遠志,茯苓,茯神(各一兩),桔梗(三錢),甘草(二錢),木香(錢半),麝香(一錢),辰砂(二錢),

白話文:

〔紅汗〕,妙香散,人參,黃耆,遠志,茯苓,茯神(各 45 克),桔梗(15 克),甘草(10 克),木香(8 公克),麝香(5 公克),辰砂(10 克),

〔九竅〕,側柏散,側柏葉(蒸乾二兩半),荊芥炭,人參(各一兩),每末三錢,入白麵三錢調服。

白話文:

〔九竅〕,側柏散,側柏葉(蒸乾二兩半),荊芥炭,人參(各一兩),每種末三錢,加入白麵三錢調勻服用。

〔九竅〕,犀角湯,犀角汁,黃連,荊芥炭,小薊(各一錢),生龍骨(八分),黃芩(錢半)

白話文:

犀角湯:

由犀角、黃連、荊芥炭、小薊、生龍骨、黃芩等中藥材組成。

配方:

犀角汁一錢

黃連一錢

荊芥炭一錢

小薊一錢

生龍骨八分

黃芩錢半

作用: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

熱毒壅盛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痢疾等症。

〔遍身〕,五花湯,水蘆花,紅蓼花,槐花,茅花,白雞冠花,人參,等分,水煎,入側柏汁和服。

白話文:

遍身:

取五花湯、水蘆花、紅蓼花、槐花、茅花、白雞冠花、人參,各等分,水煎服,加入側柏汁一起服用。

〔血溢〕,黃連瀉心湯,大黃,黃連

〔血溢〕,十全大補湯,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血溢

黃連瀉心湯(藥方編號:6783)

成份:大黃、黃連

十全大補湯(藥方編號:20)

請參閱書中「中風」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