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八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5)

1. 胎前論治

膀胱血熱,四物湯加山梔、發灰。因暑渴煩,益元散。稍虛者,膠艾四物湯。症久,用龍骨一錢,蒲黃末五錢,酒調服。

〔胎動〕此胎氣熱,動而不安也。通治安胎散加減。風熱傷絡失安者,鉤藤湯。胎氣逆上喘急者,紫蘇飲加桑皮、杏仁。飲酒房室損動者,四君子湯、十聖散。觸損胞宮者,血下腰痛,膠艾湯立安。有微熱去艾葉、甘草,加續斷、蔥白。若負重跌墜,凝瘀作痛,用黑糖熬膏,入紅酒,童便調服,嚼連皮胡桃肉,痛即止。

如未止,必血下胎傷。益母地黃湯,安胎飲加減。若因母病致胎不安,但治母病,胎自安。暴下水,胎必墮,急用補氣安胎藥救之。凡胎漏胎動皆下血,而胎動有腹痛,胎漏無腹痛。故胎動宜行氣,胎漏宜清熱。

〔胎不長〕胎之長養,全賴母氣。其精血雖由肝腎,輸運專恃乎脾。脾衰食減者,異功散加砂仁。心脾不足者,歸脾湯加減。元氣不足者,大劑保元湯。增助母氣,則兒受蔭,自無干萎之患。若氣虛兼衰者,八珍湯。

〔胎大〕孕至七八月胎大,宜布束之則腰健,內服達生散。如膏梁安逸,身肥胎大,須防難產。宜瘦胎飲,或枳殼散。

〔胎墮〕胎動不安,勢必下墮。多由妊母衰病,或觸損顛仆所致。然墮在三五七單月居多,且前次三月墮,後次至期必墮,乘其虛也,須早服養氣血,護胎元之劑。加減八珍湯,添續斷、陳皮、杜仲、砂仁。蓋氣虛則提攝不固,血虛則灌溉不周。胎元飲加減,或泰山磬石散。

孕後最忌腰痛,胞系於腎,而腰為腎府,腰痛則防墮。千金保孕丸。必察所傷之由,予培其損,若待臨期,則無及矣。

〔半產〕俗名小產。由衝任氣虛,不能攝養。或因閃動,及熱病溫瘧之類,其險甚於大產。凡孕未足月,痛而欲產。八珍湯去茯苓、熟地,加阿膠、艾葉、炙甘草、黃耆。若胎下血不止,用參、耆、朮、草、膠、艾、歸、杜等。虛熱,加炮薑、五味子。寒熱腹痛,手按益痛者,宜散瘀,芎、歸、延胡、桃仁、香附、丹皮、澤蘭、童便選用。

按之痛緩為血虛,宜溫補,八珍湯去芍,加炮姜。痛而嘔瀉為胃虛,六君子湯加炮姜。去血多發熱,聖愈湯。汗不止,保元湯。發熱煩躁,筋惕肉瞤,十全大補湯。大渴面赤,脈洪而虛,當歸補血湯。身熱面赤,脈沉而微,四君子湯加薑、附。東垣曰:正產及半產,漏下昏冒不省,瞑目無知。

由心血暴亡,心神失養,包絡火升,故令昏冒。火勝其肺,故令目瞑。不可用寒涼瀉火之藥,蓋瞑目之病,悉屬陰。即如傷寒鬱冒,得汗乃解,必補而升舉之,如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或大劑獨參湯尤妥。助其陽,則目張而神蘇矣。

〔子煩〕煩出於肺,躁出於腎。妊娠心驚膽怯,終日煩悶,繫心肺虛熱。竹葉湯。夏令心火乘肺,胎動心煩,宜生脈散,或麥冬湯。心肺壅熱,犀角散。肝火致煩,加味逍遙散,肺胃燥熱,竹茹湯。腎虧火躁,加味地黃湯。煩躁口乾,知母丸。

白話文:

胎前論治

膀胱有熱導致出血,可用四物湯加山梔子、瓦灰。因暑熱口渴煩躁,可用益元散。體質稍虛弱者,可用膠艾四物湯。症狀久治不癒,可用龍骨一錢、蒲黃末五錢,用酒調服。

胎動不安,這是胎兒氣血偏熱,導致不安。可用通治安胎散加減使用。若因風熱侵犯經絡導致不安,可用鉤藤湯。胎氣逆上導致呼吸急促,可用紫蘇飲加桑皮、杏仁。因飲酒房事過度導致胎動不安,可用四君子湯、十聖散。若因外力衝撞子宮,導致出血、腰痛,可用膠艾湯立即止痛。若伴有輕微發熱,可去艾葉、甘草,加續斷、蔥白。若因負重、跌倒等導致瘀血疼痛,可用黑糖熬膏,加入紅酒、童尿調服,並嚼食帶皮的核桃肉,疼痛即可止息。

如果疼痛未止,必然會導致出血、胎兒受損。可用益母地黃湯、安胎飲加減使用。若因母親疾病導致胎兒不安,只要治療母親的疾病,胎兒自然會安穩。若突然大量流出水液,胎兒必定會流產,應立即使用補氣安胎藥搶救。所有胎漏和胎動都會伴隨出血,但胎動會伴隨腹痛,胎漏則無腹痛。因此,胎動宜行氣,胎漏宜清熱。

胎兒發育不良,胎兒的生長發育完全依靠母體的氣血。雖然精血來源於肝腎,但輸運則依靠脾臟。若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可用異功散加砂仁。若心脾不足,可用歸脾湯加減。若元氣不足,可用大劑量的保元湯。增強母體氣血,則胎兒自然會得到滋養,不會出現萎縮。若氣虛血虛兼見,可用八珍湯。

胎兒過大,懷孕七八個月胎兒過大,宜用布帶束縛以護腰,內服達生散。若因飲食過於豐盛,身體肥胖導致胎兒過大,則需預防難產,可用瘦胎飲或枳殼散。

胎兒流產,胎動不安,必然會導致流產。多由孕婦體弱多病,或外力衝撞跌倒所致。流產多發生在懷孕三、五、七個月,且如果上次在三月流產,下次到期也必然流產,這是因為身體虛弱所致。應及早服用補氣養血、保護胎元的藥物。可用八珍湯加減,加入續斷、陳皮、杜仲、砂仁。這是因為氣虛則不能將胎兒穩固,血虛則不能充分滋養胎兒。可用胎元飲加減,或泰山磬石散。

孕期最忌諱腰痛,因為胞胎繫於腎臟,而腰部是腎臟的所在,腰痛則預示著有流產的危險。可用千金保孕丸。必須查明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若等到臨產,就來不及了。

小產,是由於衝任二脈氣虛,不能攝養胎兒。或因閃動、熱病溫瘧等,其危險性大於足月生產。凡孕期未足月,伴有疼痛欲生產的情況,可用八珍湯去掉茯苓、熟地,加入阿膠、艾葉、炙甘草、黃耆。若胎兒出血不止,可用人參、黃耆、白朮、炙甘草、阿膠、艾葉、當歸、杜仲等藥材。若伴有虛熱,加炮薑、五味子。若伴有寒熱腹痛,按壓則疼痛加劇,宜散瘀,可用川芎、當歸、延胡索、桃仁、香附、丹皮、澤蘭、童尿等藥材,擇其所需。

按壓疼痛緩解,為血虛,宜溫補,可用八珍湯去掉白芍,加入炮薑。若伴有疼痛和嘔吐腹瀉,為胃虛,可用六君子湯加炮薑。若出血量多伴發熱,可用聖愈湯。若出汗不止,可用保元湯。若發熱煩躁,肌肉抽搐,可用十全大補湯。若口渴面紅,脈象洪大而虛弱,可用當歸補血湯。若身體發熱面紅,脈象沉而微弱,可用四君子湯加生薑、附子。東垣先生說:無論是足月生產還是小產,若出現漏下、昏迷不省人事、閉目不知的情況,是因為心血暴亡,心神失養,包絡火盛,所以導致昏迷。火邪亢盛侵犯肺臟,所以導致閉目。不可使用寒涼瀉火的藥物,因為閉目屬於陰虛證。就像傷寒邪氣鬱結導致昏迷,只有發汗才能解表,必須補氣升陽,例如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或大劑量的獨參湯效果更好。益陽氣,則眼睛才能睜開,神志才能清醒。

妊娠期煩躁,煩躁由肺引起,躁動由腎引起。妊娠期間心驚膽怯,終日煩悶,多由心肺虛熱引起。可用竹葉湯。夏季心火亢盛,侵犯肺臟,導致胎動心煩,宜用生脈散,或麥冬湯。若心肺壅熱,可用犀角散。若肝火導致煩躁,可用加味逍遙散。若肺胃燥熱,可用竹茹湯。若腎陰虧虛,導致火熱煩躁,可用加味地黃湯。若煩躁口乾,可用知母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