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一 (32)
卷之一 (32)
1. 附方
〔暑風〕,人參羌活散,二活,二胡,參,苓,芎,草,枳殼,桔梗(各六分),天麻,地骨,薄荷(各三分),
〔胃實〕,大小承氣湯,見前溫。
〔寒厥〕,理中湯,見前中風。
〔回陽〕,四逆湯,生附子,乾薑,甘草,蔥,冷服。
〔暑瘵〕,六味湯,見前中風。
〔氣虛〕,補中益氣湯,見前中風。
〔久瀉〕,玉龍丸,硫黃,硝石,滑石,明礬,水丸。
〔暑瀉〕,解暑三白散,茯苓,白朮,澤瀉(各二錢),姜(三片),燈心(二十莖)
〔瀉煩〕,香樸飲,香薷,厚朴,扁豆,甘草,赤茯,澤瀉,陳皮,木瓜,半夏,人參,烏梅,蘇葉,姜,棗
〔理中〕,連理湯,理中湯加茯苓、黃連。
〔止瀉〕,桂苓丸,肉桂,茯苓,蜜丸。
〔祛暑〕,縮脾飲,砂仁(錢半),草果,烏梅,香薷,甘草(各一錢),葛根,扁豆(各七分),姜(五片)
〔濕溫〕,清燥湯,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甘草,當歸,麥冬,五味子,生地,升麻,豬苓,神麯,柴胡,蒼朮,黃柏,澤瀉,黃連,陳皮
白話文:
[附方]
中暑:人參羌活散(人參、羌活、防風、獨活、蒼朮、茯苓、川芎、柴胡、枳殼、桔梗各六分;天麻、生地黃、薄荷各三分)。
胃脹積實:大小承氣湯(配方見前文)。
寒邪厥逆:理中湯(配方見前文)。
回陽救逆:四逆湯(生附子、乾薑、炙甘草,加蔥白,冷服)。
暑熱病邪:六味地黃湯(配方見前文)。
氣虛乏力:補中益氣湯(配方見前文)。
久瀉不止:玉龍丸(硫黃、硝石、滑石、明礬,製成水丸)。
暑熱泄瀉:解暑三白散(茯苓、白朮、澤瀉各二錢,生薑三片,燈芯二十莖)。
瀉痢煩熱:香樸飲(香薷、厚朴、扁豆、甘草、赤茯苓、澤瀉、陳皮、木瓜、半夏、人參、烏梅、紫蘇葉、生薑、大棗)。
溫中理氣:連理湯(理中湯加茯苓、黃連)。
止瀉固腸:桂苓丸(肉桂、茯苓,製成蜜丸)。
祛暑解表:縮脾飲(砂仁一錢半,草果、烏梅、香薷、甘草各一錢,葛根、扁豆各七分,生薑五片)。
濕溫病:清燥湯(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甘草、當歸、麥冬、五味子、生地黃、升麻、豬苓、神麴、柴胡、蒼朮、黃柏、澤瀉、黃連、陳皮)。